模具制造

搜索文档
中美“关税战”暂缓 外贸人又忙起来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5-14 19:05
中美贸易关税调整影响 -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美方取消91%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91%反制关税,双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90天 [2] - 美国对中国商品关税从145%降至30%,中国对美国商品关税从125%降至10% [3] - 部分被保留的关税对出口影响仍存在,如鸿利达出口美国产品仍需叠加30%关税(20%芬太尼关税+10%对等关税)[4] 企业应对措施 - 鸿利达50%营收来自美国市场,已拓展国内市场并将美国贸易占比从80%降至50%,同时在马来西亚建立生产基地 [11] - 微电新能源美国市场占营收30%,考虑美国建厂并扩大日韩、拉美市场 [5] - 宁波华彩电器启动东南亚建厂计划,预计8月投产,将北美客户产能转移至东南亚 [11] - 新宝股份在印尼增资5000万美元扩大产能,设计产能预计满足大部分目标客户需求 [12] 海运与贸易动态 - 中国始发货量预计5月激增,客户加速提交加急运输订单以赶在90天窗口期前完成清关 [2] - 亚洲至美国航线订舱量过去六周下降30%-60%,5月舱位紧张,需提前预留6月初舱位 [8][9] - 2024年中美双边海运贸易总量1.8亿吨,占全球1.4%,4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0% [8] 行业现状与展望 - 照明行业对现有关税政策仍承受不小压力 [6] - 低毛利行业在90天过渡期后压力较大,建议开拓其他市场或布局海外产能 [13] - 部分企业如天振股份已将核心产能迁移至东南亚及美国本地 [12]
海泰科(301022) - 2025年5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2 18:40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 年营业收入 67,885.20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8.59%,新能源汽车产品收入 16,556.37 万元,同比增长 126.21%,占总营业收入 24.39% [3] - 2024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575.60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32.34% [3] - 2025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 1.92 亿元,同比增长 37.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391.96 万元,同比增长 5738.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255.39 万元,同比增长 652.95% [5] 股东减持与应对 - 2025 年初至今,刘奇、赵冬梅、新麟三期等首发前股东因个人/企业资金需求减持,减持符合相关规定 [3] - 控股股东、实控人及董监高对公司经营有信心,公司将做好生产经营,加强与投资者沟通,未来如有回购计划将及时披露 [4] 产能与订单情况 - 2024 年模具产能约 1000 套,产量 735 套,产能利用率 73.5%,2025 年产能利用率将提升 [4] - 截至 2024 年末,新接注塑模具订单 8.52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26.97%;注塑模具在手订单 9.38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22.57%,其中新能源汽车注塑模具在手订单 3.29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16.05% [4][5] - 截至 2025 年 1 季度末,在手订单金额 9.80 亿元,与上年同比增加 17.21%,其中新能源在手订单金额 3.57 亿元,与上年同比增加 22.77% [5] 项目进展 - 首发募投项目 2023 年投产,海泰科模具处于产能爬坡期,预计 2025 年及以后年度模具产量稳步增长,达产后产能约每年 1000 套 [4] - 可转债募投项目处于建设期,海泰科(安徽)预计 2025 年开始试生产 [4] - 海泰科(泰国)二期新厂房完工并取得竣工验收报告,预计 2025 年 8 月投入使用,达产后新增产值 1 亿元左右 [4][6] - 青岛已建成年产 3 万吨/年的改性材料中试生产基地,安徽合肥生产基地将于 2025 年年底前投产,达产后改性材料业务合计产能达 15 万吨/年 [13] 股东回馈与市值管理 - 2024 年度利润分配方案计划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股利 3 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 2542.71 万元,分红比例 161.38% [6] - 公司将做好生产经营,加强与投资者沟通,使股价更合理反映公司价值 [4][6][7] 改性材料业务 - 主要产品包括改性聚丙烯(PP)类、改性聚苯乙烯类(ABS)、改性工程塑料类及其他(改性 PA6、PA66、PC/ABS、PC/ASA 合金、ABS/PMMA 合金、PEEK 等)三大类,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等多领域 [7] - 核心技术有适合微发泡注塑聚丙烯材料技术等多项,微发泡注塑聚丙烯材料技术可减重 20%以上,高疲劳强度玻璃纤维增强尼龙技术可减重 40%以上 [7][8][9][10] - 目前已实现小批量供货,整体营收占比较低,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暂无布局,仅在轻量化高分子材料解决方案有技术储备 [13] 研发进展 - 2024 年研发投入 2,833.12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 4.17%,较去年同期增长 15.34% [10] - 2024 年取得专利合计 29 项,发明专利 19 项,实用新型专利 10 项,截至 2024 年末,取得专利合计 98 项,其中发明专利 26 项,实用新型专利 72 项 [10] - 2024 年新增 8 项核心技术,多项核心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10][11] 其他问题解答 - 2024 年净利润下降受首发募投项目收益不足等因素影响,经营性现金流量净流入因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未来将采取措施提升利润和现金净流入 [11][12] - 截至 2025 年第一季度末,剩余可转债数量 3,698,315 张,票面总金额 369,831,500.00 元,公司将促进可转债转股 [12] - 2024 年外销收入占比 60.97%,对美国销售收入占比 3.93%,截至 2025 年 3 月末,对美国在手订单收入约 601 万元,贸易战影响较低,后期将要求客户承担关税成本 [13] 竞争优势 - 通过“模塑一体化”为客户提供从模具定制到塑料零部件原材料供应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减少项目开发成本和周期,占据独特竞争优势 [14][15]
瑞鹄模具控股股东拟减持 2020年上市2募资共10.1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5-09 12:34
控股股东减持计划 - 宏博科技持有瑞鹄模具股份63,797,900股,占总股本30.48% [1] - 宏博科技计划减持不超过401.89万股,占总股本1.92%,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 [1] - 减持计划自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起3个月内实施,若遇股本变动事项将调整减持数量 [1]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情况 - 瑞鹄模具于2020年9月3日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发行新股4590万股,发行价12.48元/股 [1]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5.73亿元,净额4.96亿元,发行费用7677.20万元(含承销保荐费5500万元) [2] - 募集资金用途:2.58亿元用于中高档乘用车模具扩产项目,1.86亿元用于车身焊装自动化生产线项目,5162万元用于技术研发中心项目 [2] 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 - 2022年6月公开发行可转债,面值总额4.398亿元,期限6年 [2] - 扣除发行费用691.39万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4.329亿元 [2] 累计募集资金 - 上市以来两次募集资金合计10.13亿元(首次IPO 5.73亿元 + 可转债4.398亿元) [3]
锚定发展新目标 海泰科开启“行业进阶模式”
证券日报· 2025-04-30 15:44
文章核心观点 海泰科作为中国汽车内外饰注塑模具领域佼佼者,凭借技术研发、产能提升和国际化战略,2025年一季报归母净利润同比暴增57倍,未来有望跻身细分行业三甲 [2][3] 技术领航破局 - 汽车注塑模具是现代汽车制造关键材料,头部企业构建卓越设计研发体系形成核心技术壁垒 [3] - 公司形成产品生产控制流程,产品矩阵丰富涵盖多个细分领域 [4] - 近三年研发投入超7000万元,现有研发人员160多人,2024年末累计获专利98项,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4.17%且新增8项核心技术 [4] 产能乘势跃升 - 汽车注塑模具需求节奏与汽车产品迭代周期绑定,过去公司模具业务受产能瓶颈制约,现进入业绩释放黄金期 [6]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9亿元,同比增长18.59%,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超三成,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7倍 [6] - 2024年新接注塑模具订单金额8.52亿元,同比增长26.97%,年末在手订单9.38亿元,同比增长22.57%,其中新能源汽车注塑模具在手订单3.29亿元,同比增长16.05% [6] - 首发募投项目达产后产能预计达每年1000套左右,新增产能预计2025 - 2026年陆续确认收入 [7] 全球落子谋势 - 中国汽车出口升级转型,公司以国际化战略构建独特竞争优势,形成覆盖全球主流市场的客户网络 [8] - 海泰科(泰国)有限公司形成“双引擎”能力,强化“模具 - 部件”协同交付体系 [8] - 海泰科(欧洲)公司选址斯特拉斯堡,构建全流程闭环提升对欧洲主机厂配套效率 [9] - 公司有序推进北美分支机构筹建,完善全球网络,实现“全球智慧协同” [9]
海泰科2024年营收增长18.59%,净利润下滑32.34%,新能源汽车业务成亮点
搜狐财经· 2025-04-24 09:59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6.79亿元 同比增长18.59% [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5.60万元 同比下降32.34% [1][4] -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51.31% 反映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问题 [4] 营收增长驱动因素 - 首发募投项目产能逐步释放推动营收增长 [4] - 新能源汽车产品收入1.66亿元 同比增长126.21% 占总营收24.39% [1][5] - 新接注塑模具订单8.52亿元 同比增长26.97% [5] 净利润下滑原因 - 新增运营管理费用和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增加成本 [4] - 欧元汇率贬值带来汇兑损失 [4] - 首发募投项目"大型精密注塑模具项目"投产后未产生足额收益 [4] 新能源汽车业务 - 新能源汽车注塑模具在手订单3.29亿元 同比增长16.05% [5] - 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但盈利贡献仍有限 [5] 研发与技术 - 研发投入2833.12万元 占营收4.17% 同比增长15.34% [7] - 全年取得专利29项(发明专利19项 实用新型10项) 累计专利98项 [7] - 在大型精密叠层+微发泡注塑模具技术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7]
全球制造业模具市场前10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QYResearch· 2025-04-11 17:06
制造业模具行业概述 - 制造业模具是用于批量生产工业零部件的工具,由高强度金属制成,应用于注塑、冲压、压铸等工艺,广泛服务于汽车、电子、家电等行业 [1] 全球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31年全球制造业模具市场规模预计达34.7亿美元,2020-2031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9% [2] - 2022年全球前十强厂商市场份额合计约34.0%,主要企业包括Tianjin Motor Dies、Rayhoo、Yesun (Shanghai) Mould等 [6] 产品类型与应用分布 - 直线模具是主导细分产品,占市场份额约35.6% [9] - 汽车行业是最大需求来源,占市场份额约46.5% [11] 主要驱动因素 - 制造业升级与自动化:智能制造、工业4.0推动高精度模具需求 [13] - 汽车行业需求增长: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应用带动高端模具需求 [13] - 电子产品小型化趋势:5G、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对精密模具需求旺盛 [13] - 航空航天与高端制造:钛合金、复合材料应用提升模具技术要求 [13] 技术发展与新兴需求 - 3D打印与增材制造技术优化模具生产流程 [14] - 新能源行业扩张:锂电池、光伏组件等产业带动相关模具需求 [14] - 供应链本土化:地缘政治推动中国、东南亚本地模具供应链建设 [14] 行业发展机遇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电动车电池壳体、轻量化零部件需求增长 [16] - 半导体封装模具:先进封装技术如Chiplet推动市场增长 [16] - 国产替代加速:中国、印度中高端模具本土化率提升 [16] - 智能模具与数字化:AI、CNC技术提升制造效率 [16] - 可持续材料:环保模具钢与再制造技术发展 [16] - "一带一路"新兴市场:中东、东南亚制造业升级需求 [16] 行业挑战 - 原材料价格波动:高质量钢材(如H13、P20)成本影响 [15] - 制造成本上升:能源、人工及环保要求增加压力 [15] - 高端技术壁垒:精密模具研发周期长、门槛高 [15] - 国际竞争加剧:欧美日韩在高端市场占据优势 [15] - 周期性波动:下游汽车、电子行业需求不稳定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