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
搜索文档
欠薪、擦边、违约金,困在“团播”里的年轻人
新京报· 2025-07-17 08:23
行业现状 - 团播行业正在制造"财富神话"与"造星叙事",头部主播单场打赏可达270万元,素人博主单晚打赏破万[1] - 行业吸引大量年轻人加入,非一线城市主播底薪5000-8000元,一线城市底薪超1万元,提成比例20%-30%[4] - 行业存在不规范现象:公司跑路、欠薪、擦边内容、未成年直播等违规行为[1] 商业模式 - 公会赛是核心玩法,要求主播两天内完成888元打赏任务,否则扣工资,通过仪式感刺激消费[10][11] - 平台抽成50%,公司分30%,主播仅获20%收益,流量分配权掌握在平台和公会手中[29] - 直播间账号等级制度明显,30级用户(消费6000元)享受优先互动特权,形成等级消费激励[14] 运营机制 - 主播日均工作超10小时,包含3小时直播+数据复盘+粉丝维护("写作业"),部分公司要求每日50条粉丝互动[7][8] - PK环节设计激发竞争,数据差的主播需加班延长直播,业绩与KPI直接挂钩(如5人团队月流水目标20万元)[10][19] - 公司提供话术模板,指导主播通过游戏、暧昧聊天等方式引导打赏,部分涉及性暗示内容[12][18][20] 招聘与合同 - 招聘话术强调"低门槛高收入",承诺免费培训、住宿,实际存在虚假宣传,保底工资附带苛刻条件[5][26][28] - 主播多签署"合作协议"而非劳动合同,规避劳动关系认定,但实际存在强隶属管理属性[33][34] - 经纪人每招聘1人可获500元提成,诱导签约手段包括隐瞒违约金条款、拒绝提供合同细节等[26][29] 主播生存状态 - 主播需自购服装道具(假发、假胸等),承担形象包装成本,工作强度导致健康问题(脚骨变形、免疫力下降)[6][32] - 情感维系是核心手段,主播需提供"情绪价值",包括游戏陪玩、暧昧聊天等,部分被迫突破隐私底线[19][21] - 离职面临高额违约金(最高20万元),维权困难因公司主体不明、合同不规范等问题[31][32][35] 行业生态 - 主播被视为"可替代零件",行业依赖新人维持新鲜感,淘汰率高[25][36] - 存在灰色服务产业链,如冒充视频聊天报价服务,部分公司默许主播线下见面[21] - 部分转型失败主播回归传统行业,但仍有年轻人因高收入诱惑持续涌入[37][38][39]
签主播是为了赚违约金,警惕直播行业新套路
南方都市报· 2025-07-16 05:12
行业现状 - 网络直播行业持续爆火,MCN机构高薪招募主播吸引求职者 [1] - 仅一成MCN机构实现营收与利润双增长,行业整体盈利困难 [3] - 95.2%的主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低于外卖骑手平均6000多元的收入 [3] MCN机构运营模式 - 部分MCN机构主要靠主播违约金获利而非直播打赏 [2] - 机构设置的违约金数额可达主播总收益的8倍,合同中充满霸王条款 [2] - 从吸引签约到诱导违约形成完整套路,类似电信诈骗 [2] 主播困境 - 主播遭遇"天价违约金",如直播12天仅赚200元却要赔偿2万元 [1] - 游戏主播因早年合同面临500万元违约金,平台停服后仍被索赔5万元 [1] - 主播在与机构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容易遭受经济损失 [3] 行业风险 - 主播职业看似规范实则陷阱重重,入行者需谨慎 [1] - 无论主播成功与否,MCN机构都能通过套路稳赚不赔 [2] - 合同中的无理要求看似不起眼,实则专门诱导违约 [2] 行业数据 - 《2025中国内容机构(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行业盈利困难 [3] - 仅有极少数头部主播能赚大钱,绝大多数收入微薄 [3]
银行女职员诈骗后打赏6000万:平台、主播应退款吗?
新京报· 2025-07-04 11:55
赃款打赏的法律争议 - 银行女职员席薇虚构理财产品诈骗1.6亿元,其中6000余万元用于直播打赏,被判处无期徒刑并追缴平台赃款[1][3] - 山东案例中财务人员侵占1356.87万元,其中500多万元打赏主播,法院认定平台未提供合理对价服务予以追缴[4] - 北京市通州区法院审理的2585.5万元职务侵占案中,认为不宜直接刑事追缴平台款项[5] 司法判例分歧 - 有法院将打赏认定为赠与行为,判决追缴平台款项[4] - 有法院认为平台属于"善意取得",不予追缴[5] - 北京市三中院二审认为证据不足证明平台恶意取得,不予追缴[5] 行业专家观点 - 直播打赏应视为信息和娱乐性质的网络消费行为,平台和主播应有适用善意取得的余地[11] - 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8.33亿人,主播账号突破1.8亿个,行业在法制化轨道发展[16] - 平台若履行注意义务且符合善意取得要件,不应被追缴[16] 平台运营现状 - 映客直播平台27名主播单次打赏金额超过2万元[18] - 平台在软件研发、应用维护方面投入巨大但难以量化到单次打赏[12] - 主播服务与打赏金额的对价性缺乏公允市场价值标准[12]
党建聚新力 迸发新动能
河南日报· 2025-07-03 07:27
党建在新业态企业中的作用 - 潢川籍网络直播公司成立党支部,11名流动党员纳入组织管理 [1] - 公司加入直播带货赛道5年,党员骨干带动营业额直线上升,单次党员直播吸引十多万观众 [2] - 河南驻京机构党委通过百家"流动党员服务站"加强新业态群体党建,覆盖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 [1][2] 党建与企业创新联动 - 昌平区豫籍科技公司设立"党员示范岗"和突击队,在屏幕防拍摄设备研发中突破关键技术 [3] - 部分企业探索"党建+"模式推动经营,但存在站点设施简陋、活动开展不足的问题需整改 [3] - 河南在京企业商会流动党委成立后促成200余次交流活动,帮助30余家企业解决融资等问题 [4] 跨区域资源整合案例 - 开封瓜面馒头通过商会渠道进入北京供应站,并拓展武汉市场 [5] - 豫籍企业业态从传统建筑餐饮扩展到电子商务、数字服务等领域 [5] - 计划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流动党员管理、企业资源共享 [5]
银行女职员虚构理财产品诈骗近亿元,花6000余万打赏主播
新京报· 2025-07-02 08:42
案件概述 - 某银行郑州纬二路支行原客户经理席薇在2009年至2022年间虚构理财产品,诈骗31名客户共计1.6亿余元,截至案发尚有9000余万未归还,其中6000余万被用于直播打赏 [1][4][5] - 席薇通过伪造银行公章、理财产品协议书,以"保本保息、收益高"为由实施诈骗,部分业务在银行营业大厅办理 [3][4] - 2023年郑州市中院判处席薇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同时要求直播平台及主播退还赃款 [1][8] 诈骗手法与资金流向 - 席薇利用客户经理身份,在办公时间及场所使用银行电脑打印虚假协议,骗取客户信任 [16] - 诈骗资金用途:6000余万用于直播打赏(其中5951万流向映客平台),另购买2套房产、奢侈品及车辆 [9][10] - 映客平台数据显示,席薇6年间通过5个账号向2797名主播打赏32.442万次,平均每次197.35元 [10] 银行管理问题 - 涉事支行于2022年4月注销,银行内部查证显示席薇推销的理财产品名称与银行发行产品不匹配或根本不存在 [4][8]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认定银行"内控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导致案件发生",对郑州分行罚款50万元 [19] - 同类案件判例显示,广州东风支行曾因类似诈骗被判赔偿客户损失 [19] 法律争议与执行进展 - 法院认定直播打赏不属于合理消费,裁定追缴映客平台1887万元收益及主播所得(单笔超2万元) [10][12] - 映客平台提出执行异议,主张已尽审查义务且属善意取得,但被法院驳回 [12][13] - 部分受害人起诉银行要求赔偿,检方认为银行存在监管重大漏洞,应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16][18] 行业影响 - 司法实践对直播打赏追缴存在分歧:部分判例认定平台善意取得,部分支持追缴 [13] - 学术研讨认为平台若尽到审核义务且抽成合理应视为善意取得 [14] - 案件暴露金融机构员工行为监管缺陷,同类诈骗模式在多地银行出现 [19]
促进网络直播平台规范健康发展是法治公平的应有之义
第一财经· 2025-06-27 17:28
税收监管政策出台 -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两项公告,明确网络直播平台企业需报送涉税信息,并优化网络主播等从业人员的税收征管方式,旨在规范管理并减轻办税负担 [1] - 新政策要求MCN机构等平台内经营者报送网络主播及其合作方涉税信息,填补税收监管盲区 [1][3] - 政策调整劳务报酬个税预扣预缴方法,明确10万元以下收入可免征增值税,降低中低收入网络主播税收负担 [3] 行业现状与问题 - 网络直播已成为平台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但业态复杂、经营模式灵活多变,存在税收监管盲区 [1] - 当网络主播通过MCN机构或合作企业开展活动时,平台难以掌握其全部收入信息,可能导致收入信息缺失 [1] - 2024年税务部门对169名网络主播开展检查,累计查补收入8.99亿元 [2] - 近期案例显示某MCN机构为700多名主播偷逃个人所得税3200万元,表明偷逃税行为呈现组织化趋势 [2] 政策影响与意义 - 新政策将提升网络空间税收服务和管理能力,引导网络直播行业合规发展 [1][3] - 通过规范税收征管,促进网络主播等从业主体依法纳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3] - 政策有利于构建更加规范、公正、透明的税收环境,推动平台经济合法合规发展 [3] - 通过减轻中低收入主播税负和简化申报流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3]
卷入银行职员诈骗案被划扣近两千万 映客不服法院裁定提复议
南方都市报· 2025-05-29 21:56
案件概述 - 光大银行前职员席薇利用职务之便诈骗31名被害人共计9448万余元,其中约6000万元用于映客和抖音直播平台充值打赏 [2] - 映客平台充值约5951万元,抖音平台充值约170万元 [2] - 席薇名下三个映客账号累计充值4091次,金额5901万余元,打赏25.366万次,涉及2565名主播 [3] 法院判决与执行 - 法院判定席薇犯诈骗罪成立,并认定直播打赏不属于合理消费行为,应依法追缴 [3] - 法院决定追缴映客平台分成1887.9万余元,该款项已于5月7日从蜜莱坞公司账户划扣 [4][5] - 蜜莱坞公司提出的执行异议被郑州中院驳回,法院认为其异议实质是对生效刑事判决不服 [1][8] 平台主张 - 蜜莱坞公司主张其获得打赏分成符合"善意取得"法律要件,不知晓资金为诈骗所得 [6] - 平台称打赏呈现小额多次特征(平均每次约197元),已尽合理审查义务 [6] - 平台强调打赏收入非无偿,已缴纳600余万元税费并承担技术、运营等成本 [6] - 平台认为其分成规则与行业主流一致,提供的基础服务与用户精神享受形成合理对价 [7] 行业争议焦点 - 直播打赏的法律性质存在争议:服务合同关系或赠与合同关系 [7] - 被害人认为打赏本质属无偿赠与,主播未提供等值劳动 [7] - 光大银行指出交易金额超出合理消费范围,缺乏交易对价 [7] 相关方责任 - 蜜莱坞公司在听证会上提出光大银行应承担用人单位责任,认为其未尽员工管理义务 [9] - 被害人回应称银行责任属监管范畴,不应由平台在听证会提出 [9] - 类似案件中,法院曾判决银行因管理漏洞对退赔不足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10]
未成年人充值打赏“大额化”,北京互联网法院3年结案近七百件
第一财经· 2025-05-28 13:53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与直播打赏趋势 - 涉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和直播打赏案件呈现"消费主体低龄化、消费金额大额化"趋势 [1] - 近三年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结此类案件近七百件 单案最高标的额310万元 平均标的额8万余元 [2] - 典型案例包括未成年人一晚充值4万余元抽取游戏皮肤 以及单场直播打赏8万元 [2] 行业监管与平台措施 - 大部分网络平台已采取技术性措施限制未成年人消费 但部分措施流于形式 [2] - 北京互联网法院通过裁判督促平台履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定义务 累计为家庭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2] 司法保护与家庭指引 - 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关于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家庭教育的指引》 提出应对非理性消费的具体措施 [3] - 建议家长强化账户安全管理 包括保管支付密码 设置消费限额 运用"未成年人模式" [3] - 倡导建立家庭共治规则 如制定《家庭用网"公约"》 明确上网时长和设备使用规则 [3] - 建议通过开设儿童银行账户 发放定额零花钱等方式引导未成年人建立理性消费观念 [3]
传承中华美德 最高法发布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
新华社· 2025-05-25 13:47
民法典典型案例发布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首批5件民法典典型案例 聚焦见义勇为 孝亲敬老 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 [1] - 案例1 见义勇为受伤者获受益人补偿 法院依据民法典判决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 彰显鼓励好人好事的司法立场 [1] - 案例2 网络主播拒绝公司"搞暧昧"要求解约 法院认定公司行为有损人格尊严 驳回违约金诉求 保护从业人员权益 [1] 网络直播行业规范 - 法院明确否定传媒公司要求主播隐瞒婚姻状况 与观众保持暧昧联系的行为 认定其有悖公序良俗 [1] - 司法判决助力规范网络直播行业秩序 推动营造健康有序 和谐清朗的网络空间 [1] 继承权纠纷案例 - 法院判决未尽赡养义务30年的独子丧失继承权 认定其行为构成遗弃 [2] - 第二顺位继承人因尽到较多照顾义务获得继承权 继承被继承人银行存款 [2]
斗鱼(DOYU.US)Q1:逆流而上,向新而生
格隆汇· 2025-05-22 12:06
财务表现 - 公司5月20日发布财报显示总收入为9.47亿元人民币,维持稳健发展态势 [1] - 毛利润达1.14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增长4.1%与62.6%,毛利率提升至12%同比增加1.5个百分点 [1] - 运营亏损同比大幅收窄84.3%至2610万元,调整后净亏损缩窄75.6%至2090万元 [1] 成本优化与运营策略 - 通过优化主播薪酬结构和引入收入考核机制有效控制内容成本 [2] - 采用精细化运营策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移动端MAU达4140万,平均付费用户290万,ARPPU为216元 [4] - 内容生态建设聚焦版权赛事与自制IP结合,一季度转播近40场官方大型赛事并推出创新自制赛事 [3][4] 多元化业务发展 - 创新业务及广告收入达3.83亿元同比增长60.2%,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40.4% [5] - 语音社交服务季度收入2.9亿元,月度付费用户8.29万,验证社交属性增强平台粘性的策略 [8] - 与游戏厂商深度绑定开发沉浸式互动场景,如《和平精英》合作活动将道具售卖转化为互动体验 [5] 电竞内容矩阵 - 采用"官方赛事引流+自制IP留存"双层结构,英雄联盟时光杯S2创新赛制带动观赛时长增长134% [8] - 自制赛事如《铁鱼七项-新年狂欢周》实现跨分区流量共享,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激活用户参与度 [4] 战略转型成效 - 战略转型释放长期增长动能,通过业务协同构建弹性商业生态 [9] - 以游戏生态深耕和创新服务开拓为核心,持续优化运营效率与多元化增长路径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