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服务

搜索文档
2022年新三板挂牌公司募资同比增长12.62%
证券日报· 2025-09-01 10:33
新三板2022年整体业绩表现 - 截至4月28日 6187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 按期披露率95.16% [1] - 挂牌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49万亿元 净利润527.73亿元 非金融企业营业收入1.45万亿元 净利润516.39亿元 同比变化分别为2.16%和-8.37% [1] - 近七成公司实现盈利 保持收入规模增长 [1] 头部企业经营与融资状况 - 346家挂牌公司净利润超5000万元 合计净利润421.71亿元 占盈利公司利润总额约50%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09% 净利润增速41.16% [2] - 有息负债合计3620.15亿元 较期初增长13.77% 长期借款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 [2] - 各项税费合计509.92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3.42% 较去年及前年分别下降0.12和0.40个百分点 [2] - 通过定向发行股票和可转债募集资金232亿元 同比增长12.62% 非金融公司直接融资总额较上年提升12.87% [2] 专精特新企业特征 - 新三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689家 较去年同期增长358家 占资本市场"小巨人"企业40%以上 [3] - "小巨人"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35% 高出全市场4.76个百分点 超80%属于先进制造或现代服务业 [3] - 144家公司属于战略新兴产业 研发强度达7.77% 10余家公司主导产品被评为"单项冠军" [3] 新挂牌公司与北交所筹备企业 - 2022年新增挂牌公司270家 净利润中位数2293.93万元 是整体市场中位数8.14倍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62% 高出市场平均水平超10个百分点 [3] - 新挂牌公司中60%以上属于先进制造业或战略新兴产业 81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 [3] - 443家挂牌公司处于筹备北交所上市阶段 较上年增长10.20% 其中68家挂牌后即披露上市意愿 [4] - 北交所筹备企业近两年净利润平均复合增长率17.20% 平均研发费用1729.53万元 为市场平均水平两倍 近80%为高技术制造及服务行业 [4]
红杉高瓴一笔并购很有意味
投中网· 2025-06-15 15:01
并购市场趋势 - 并购市场进入黄金时代,主要因资产估值回归合理区间和政策支持[2] - 新"国九条"和"科创板八条"等政策赋予并购正面定性,买方数量增加[2] - 2023年9月并购新规后,差异化对价案例增多,成为主流交易工具[3][6] 奥浦迈收购澎立生物案例 - 交易总价14.51亿元,相比IPO前32.2亿元估值折价55%[2][10] - 澎立生物估值经历1460%增长后大幅回落,反映资产淤积问题[10] - 采用四档差异化对价:12.40亿/15亿/18.30亿/21.80亿,对应不同轮次投资人[4][12] - 收购市盈率超20倍,业绩承诺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5200万/6500万/7800万[6] - 独董反对交易,认为公司现阶段缺乏并购必要性[5] 差异化对价机制 - 机制设计需平衡多方利益,包括实控人、财务投资人、产业资本和国资[7] - 奥浦迈案例中,红杉等后期投资人获最高21.8亿对价,压缩浮亏[12] - 思瑞浦并购创芯微案例中,财务投资人获16.2亿估值(高于评估值10.6亿)[14] - 美团2018年收购摩拜时,早期投资人获现金,后期投资人可换股[18] 行业并购特征 - 生物医药CRO领域并购活跃,奥浦迈(营收2.94亿)收购澎立生物(营收3.11亿)形成同业整合[10] - 半导体行业案例频现,如兆易创新5.81亿收购赛新电子,估值差异达4倍[5] - VC机构积极参与上市公司并购,如启明创投控股天迈科技[17] - 交易复杂性高,涉及30+投资方的案例常见,需协调央企/险资/地方国资等资金方[13] 并购市场影响 - 有效消化一级市场泡沫,帮助投资人回笼现金流[11] - 为上市公司提供低价获取优质资产的机会,直接增厚业绩[11] - 推动PE/VC人才转型,并购专业需求未来3-5年将持续旺盛[19]
红杉高瓴一笔并购很有意味
投中网· 2025-06-15 14:47
并购市场趋势 - 并购市场进入黄金时代,主要由于美元大放水后4年估值回归合理区间,以及新"国九条"等政策支持 [1] - 典型案例包括奥浦迈以14.51亿元收购澎立生物100%股权,相比最后一轮融资折价55% [1][11] - 2023年9月并购新规后,差异化对价交易案例显著增加,如兆易创新收购赛新电子时同一交易估值差达4倍 [2][4][5] 差异化对价机制 - 奥浦迈为澎立生物不同轮次投资方设置四档对价:12.40亿/15亿/18.30亿/21.80亿元,最高档涉及红杉、中金等机构 [3][15] - 思瑞浦并购创芯微案例中,对财务投资者和管理团队分别采用现金、可转债+现金的差异化支付方式 [17] - 美团2018年收购摩拜时已应用差异化定价,早期投资者获现金而后期投资者可换美团股权 [21] 典型交易分析 - 澎立生物经历估值剧烈波动:2年半内估值增长1460%至32.2亿元,但IPO失败后以14.51亿元被收购 [1][10][11] - 澎立生物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56亿/3.11亿/2.74亿,净利润5717万/5688万/3530万,业绩承诺2025-2027年扣非净利不低于5200万/6500万/7800万 [11] - 奥浦迈2021-2023年营收2.97亿/2.43亿/2.94亿,净利润2105万/5403万/1.05亿,收购市盈率超20倍 [11] 投资机构动态 - 澎立生物股东结构复杂,涉及30家机构包括红杉、高瓴、中金等,部分国资背景如太平洋人寿、中移资本等通过LP形式参与 [16] - 启明创投通过控股天迈科技展示产业整合能力,其在汽车交通赛道已投资文远知行等30余个项目 [19] - 2024年出现多起VC控股上市公司案例,如武岳峰创投注入致能电工、梅花创投控股ST路通等 [19] 交易设计挑战 - 独立董事陶化安反对奥浦迈收购案,认为公司现阶段缺乏并购必要性,反映整合难度 [6][22] - 并购交易需平衡多方利益,早期投资人可能因对价不符使用否决权,如摩拜案例中B轮投资者反对美团方案 [21] - 华兴资本指出并购本质是资金在股东间重新分配,需处理优先清算权等复杂条款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