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材料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构建创新链,德州“材料智造”发力升级
齐鲁晚报网· 2025-10-20 23:3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晴 近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赋能鲁西五市科技人才合作洽谈会暨2025德州市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对接会在德 州天衢新区举行,京津冀与省内高校院所专家、鲁西五市(枣庄、聊城、滨州、菏泽、德州)代表及新 材料企业负责人等15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共话科技人才合作,共推新材料产业发展。 在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研亿金")德州生产基地,经过熔炼、压加、焊接、机加工等 一道道精密工序,一块块高端靶材逐渐成型。这些看似普通的"金属块",就是芯片的"神经脉络",虽仅 占芯片成本的3%—5%,却是"关键少数"。 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与技术实力,有研亿金成为国内高端靶材领域的龙头企业,是数十家芯片厂的第一 供应商,其生产的铜系列靶材国内市场占有率居于领先地位,为国产高端制程芯片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 撑。有研亿金是德州市版图广阔的新材料产业中的重要一环,而整个产业链条正凭借多元布局与创新驱 动,实现蓬勃发展。 作为一家生产高端金属网的企业,位于德州天衢新区的德州英凯模金属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凯 模")一直紧跟行业技术前沿,产品涉及6大系列、500余款,销售网络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董 事长闫向阳 ...
安徽第一大民营企业,营收达到1186.97亿元,合肥比亚迪强势崛起
搜狐财经· 2025-10-20 14:45
百强榜单总体表现 - 2025年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总收入突破1.7万亿元,同比增长2.64% [1] - 榜单入围门槛提升至61.70亿元,再创新高 [1] 头部企业排名与业绩 - 联宝科技以1186.97亿元营收连续五年蝉联榜首,成为安徽首个营收破千亿的民营企业 [3] - 合肥比亚迪以1019.36亿元营收从去年第三跃居第二,2024年生产新能源整车95万辆,约占合肥市总产量的68.9%和全省的59% [3][5] - 阳光电源以778.57亿元营收稳居第三,其资产规模以1150.74亿元位列百强企业之首 [5] - 榜单第4至10位企业依次为:蔚来控股(666.08亿元)、楚江新材(537.51亿元)、六安钢铁(407.08亿元)、天大集团(399.32亿元)、维天运通(359.90亿元)、国轩高科(353.92亿元)和宝业集团安徽公司(310.18亿元) [7] 产业结构与增长引擎 - 制造业贡献百强企业74.34%的营收,总额达12756.82亿元,“十四五”以来复合增长率达7.20% [7] - 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三大产业成为增长引擎,2024年营收分别增长26.71%、15.46%和20.86% [7] - 百强中有55家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其中24家企业战新业务营收占比超过80% [7] 研发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百强企业研发投入总额达482.87亿元,同比增长4.27%,研发强度为2.81% [9] - 拥有研发人员7.47万人,同比增长6.04%,国内有效发明专利21604件,国外专利1146件,专利产业化形成产值1716.51亿元 [9] - 75家企业已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57家企业通过数字化实现降本增效 [11] 区域分布与经济社会贡献 - 区域分布呈现“合肥引领、多点支撑”格局,合肥以38家上榜企业绝对领先,芜湖(17家)、滁州(12家)、铜陵(6家)、阜阳(5家)紧随其后 [11] - 百强企业纳税总额385.03亿元,吸纳就业67.29万人,同比增长4.57% [13] - 盈利能力方面,百强企业净利润总额375.40亿元,90家企业实现盈利 [13]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净利润213.73亿元)、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净利润59.6亿元)、化工行业(净利润31.77亿元)成为盈利前三的行业 [13]
经纬江苏——方寸球衣上的产业制造密码
中国证券报· 2025-10-15 08:03
"苏超"战火正炽,绿茵场上,除了每球必争的视觉盛宴,另一道亮眼图景——球员们身披的战袍,正悄 然化作解读江苏这一经济大省产业变迁的动态窗口。 赛场上跃动的球衣,不仅承载着球员的汗水与城市的荣耀,更展示出江苏大地绵延至今的产业升级脉络 ——球衣材质的进化,勾勒出旧动能向新动能的转变;球衣上各异的产业标识,拼合出"苏南引领、苏 中崛起、苏北赶超"的区域平衡格局;跨区域的产业链协同,更标志着江苏产业发展已迈向创新链、供 应链深度融合的高级形态。 方寸经纬间,藏山河气象。一件件奔跑的球衣,正如一幅微缩的动态经济图,织就江苏制造的过去、现 在与未来。 针线之间 工业制造实现能级跃迁 "几十年前,我们穿着纯棉球衣在场上奔跑,踢完一场球,吸饱了汗水的球衣能重好几斤,像塑料布一 样糊在身上。"一位江苏老球迷回忆道,"后来,化纤材料用上了,既耐穿又轻便,跑动更有力了。" 球衣材质的演变,实为一部材料科技创新史——涤纶、锦纶等化纤材料逐渐成为运动服饰主流并不断升 级迭代。 "国际赛事球衣订单,给20天交付期,我们15天就能完成,因为我们有完整的产业链和面料功能性的相 关数据。"在江苏东渡纺织集团董事长徐卫民看来,如今的纺织业早已 ...
材料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新华日报· 2025-09-17 08:30
材料产业历史与现状 - 材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核心支柱 以材料命名不同文明阶段[1] - 材料是工业革命关键推动力 钢铁支撑第一次工业革命 有色金属支撑第二次工业革命 硅材料支撑第三次工业革命[1] - 中国材料产业2022年产值达8万亿元 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1] 新材料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 - 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擎 与六大产业存在深度关联[1] - 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遵循"一代材料一代装备"规律 航空工业以材料为基石 航天器重量优化依赖材料进步[2] - 电子信息产业依赖材料突破 美国《国家微电子研究战略》指出材料与器件设计进步为集成电路发展注入新活力[2]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模取决于动力电池材料性能 电池性能提升是产业出现的前提条件[2] - 光伏产业成本下降85%主要来自电池材料技术进步[2] - 环保产业中膜材料技术使海水淡化耗电从10度/吨降至4度/吨[2] 新材料与未来产业展望 - 新材料被定位为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石和先导 对全球经济 科技 环境产生深刻影响[2] - 能源领域核聚变产业化需解决中子约束材料难题 当前尚无材料能长时间阻挡高能中子[3] - 人工智能能耗问题需通过仿生材料突破 类脑芯片采用高效离子传输材料可使能耗降低数个数量级 接近人脑20瓦功耗水平[3] - 材料科技创新是引领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要素 材料突破将直接引发产业变革[3] 专家背景与贡献 - 徐南平院士是中国陶瓷膜产业和材料化学工程学科开拓者 现任苏州实验室主任[4] - 提出"面向应用过程的膜材料设计与制备"学术思想 建立相关理论框架并实现陶瓷膜技术产业化[4] - 倡导用化学工程学科理论解决材料制备工程化问题 推动材料化学工程学科形成[4]
2025湖北省百强镇名单发布在京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9-12 10:27
经济表现 - 湖北省百强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为3.47亿元,较上年增长22.9% [1]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平均为108.53亿元,较上年增长19.2%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为22.43亿元,较上年增长21.5% [1]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58.2% [2] 市场主体与产业规模 - 企业法人数平均为1653家,较上年增加61家 [1]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平均为45家,较上年增加6家 [1] - 营业面积50平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数量平均为197家,较上年增加68家 [1] 区域竞争力 - 前33名乡镇跻身中国中部百强镇,较上年增加5个 [1] - 前4名乡镇进入中国中部百强镇前十 [1] - 枝江市董市镇位列湖北省百强乡镇首位并跻身中国百强镇 [1] 新质生产力发展 - 传统制造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落后低效设备更新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 [2] - 资源型产业加速向高附加值产业领域延伸且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2] - 多数乡镇积极布局新能源、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2] 产业集群建设 - 百强镇普遍聚焦1-2个优势产业并做精做强 [2] - 以园中园为集聚载体开展精准招商并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2] - 产业集群"磁吸效应"初步显现 [2] 区域协同发展 - 近六成湖北省百强镇分布在武汉都市圈鄂黄黄核心区、宜荆荆都市圈核心区以及襄阳都市圈核心区 [3] - 乡镇积极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外溢和功能疏解并为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提供配套 [3] - 与中心城市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3] 基础设施与营商环境 - 镇域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3] - 多个经济强镇设立高标准便民服务中心并推行"一站式"服务以提升办事效率 [3] - 营商环境被打造成为核心竞争力且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3] 研究背景与方法 - 研究采用2024年乡镇数据并以经济发展为核心进行评价 [4] - 从经济规模、经济活力、人均水平等维度对全省922个乡镇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 [4] - 乡镇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基石已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拼图 [4]
西安10月出让15宗1265亩开发与产业用地 含3宗住宅用地
搜狐财经· 2025-09-10 19:22
土地供应概况 - 西安于2025年9月30日至10月20日期间集中挂牌出让15宗土地,包括5宗开发用地和10宗产业用地 [1] - 5宗开发用地中包含3宗住宅用地和2宗商业/商务金融用地 [1] - 挂牌竞买保证金支付截止时间为2025年10月16日16时,网上挂牌报价截止时间为2025年10月20日16时 [1] 开发用地详情 - 面积最大的开发用地为长安区CA6-28-1395地块,占地面积111.386亩,规划为商住用地,容积率1.2至2.1,起始价11.5亿元 [1][2] - 未央区WY9-25-3地块面积35.719亩,为商住用地,容积率1.2至2.5,起始价4.241亿元,紧邻保亿润园和绿城绿汀芳菲项目 [1][2] - 航天基地HT01-6-14地块面积41.598亩,为住宅用地,容积率1.2至2.5,起始价5.613亿元 [1][2] - 高新区GXI-(3)-1-3地块为商业/商务金融用地,要求竞得人自持25%地上建筑面积,自持期限10年,期间不得分割转让或抵押 [1][4] - 宗地1(BL4-49-33)为商业/商务金融混合用地,要求土地连同建筑物一并出让,现状利用,如新建需重新审批 [1][3] 产业用地详情 - 10宗产业用地中9宗为工业用地,1宗为物流仓储用地,出让年限多为30年或50年 [7] - 产业用地对投资强度、亩均产值、亩均税收有明确要求,例如高新区GX3-7-36地块要求亩均产值不低于1100万元/亩,亩均税收不低于70万元/亩 [7] - 高陵区一宗工业用地面积最大,达505.168亩,规划用于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产业 [7] - 多数产业用地要求建筑系数不低于40%,绿地率低于15% [7] 特定出让条件 - 宗地2、3、4的竞得人须按规划配建公建配套设施,建成后无偿移交政府 [3] - 宗地4(航天基地)位于安全控制区,开发须落实国家安全部门要求,并需为相邻地块预留通道及提供138个有偿地下车位 [3] - 宗地6至13等8宗产业用地均采取“标准地”方式供应,竞得人须与政府签订监管协议以确保符合产业要求 [7][9]
第七届“新博会”:打造新材料“创想盛宴” 吸引投资超700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02 01:40
9月1日,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闭幕。图为一名客商在展馆观看C919 飞机金属材料应用情况。 赵宇航摄 作为中国重要的装备生产制造基地、能源及原材料基地,黑龙江省当前正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 计划和未来产业孵化加速计划,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材料产业已被确定为该 省"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之一。2011年以来,"新博会"已在哈尔滨成功举办7届。 中新网哈尔滨9月1日电 (记者姜辉)1日,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 (以下简称"新博会")在哈尔滨市闭幕。 本届"新博会"聚焦人工智能加速未来材料技术变革、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建设、非粮生物质资源高效利 用、新材料成果转化等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热点,组织国家级和省级重要会议6场,开展技术交流、研 发协同等研讨活动近20场,以16名院士领衔,国内外20家高校院所、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以及知名企业 家等100多位重要嘉宾,通过圆桌对话、闭门研讨、跨界沙龙等形式,打造多场引领新材料科技创新与 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创想盛宴"。 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展馆内,客商在观看航空航天材料。 赵宇航 ...
2022年新三板挂牌公司募资同比增长12.62%
证券日报· 2025-09-01 10:33
新三板2022年整体业绩表现 - 截至4月28日 6187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 按期披露率95.16% [1] - 挂牌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49万亿元 净利润527.73亿元 非金融企业营业收入1.45万亿元 净利润516.39亿元 同比变化分别为2.16%和-8.37% [1] - 近七成公司实现盈利 保持收入规模增长 [1] 头部企业经营与融资状况 - 346家挂牌公司净利润超5000万元 合计净利润421.71亿元 占盈利公司利润总额约50%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09% 净利润增速41.16% [2] - 有息负债合计3620.15亿元 较期初增长13.77% 长期借款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 [2] - 各项税费合计509.92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3.42% 较去年及前年分别下降0.12和0.40个百分点 [2] - 通过定向发行股票和可转债募集资金232亿元 同比增长12.62% 非金融公司直接融资总额较上年提升12.87% [2] 专精特新企业特征 - 新三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689家 较去年同期增长358家 占资本市场"小巨人"企业40%以上 [3] - "小巨人"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35% 高出全市场4.76个百分点 超80%属于先进制造或现代服务业 [3] - 144家公司属于战略新兴产业 研发强度达7.77% 10余家公司主导产品被评为"单项冠军" [3] 新挂牌公司与北交所筹备企业 - 2022年新增挂牌公司270家 净利润中位数2293.93万元 是整体市场中位数8.14倍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62% 高出市场平均水平超10个百分点 [3] - 新挂牌公司中60%以上属于先进制造业或战略新兴产业 81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 [3] - 443家挂牌公司处于筹备北交所上市阶段 较上年增长10.20% 其中68家挂牌后即披露上市意愿 [4] - 北交所筹备企业近两年净利润平均复合增长率17.20% 平均研发费用1729.53万元 为市场平均水平两倍 近80%为高技术制造及服务行业 [4]
“十五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材料汇· 2025-08-22 23:00
产业背景与发展形势 - "十四五"期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突破8.2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12%以上,在超高强度钢、高性能碳纤维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4] - 部分高端材料如高端芯片用光刻胶、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单晶叶片仍受制于人,关键工艺装备自主化水平有待提高[4] - 全球新材料科技竞争加剧,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深度融合,主要经济体强化战略布局,供应链安全成为焦点[5] 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 以提升关键战略材料自主保障能力和前沿新材料原始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全链条发展生态[7] - 到2030年关键战略材料综合保障能力达到80%以上,突破50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形成20个以上国际领先产业集群[11] - 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高,材料生产过程能耗排放强度显著下降,智能制造新模式广泛应用[11] 重点发展方向 - 先进基础材料包括超高强度汽车钢、高强韧航空铝材、高端聚烯烃、特种工程塑料等[13] - 关键战略材料涵盖高温合金单晶叶片、300mm以上硅片、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高端植入器械材料等[14][15][16] - 前沿新材料涉及石墨烯规模化制备、量子点单光子源、室温超导材料、生物基可降解高分子等[17][18][19] 重点领域技术突破 - 航空航天领域需航空发动机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1200℃下持久强度提升20%,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20%[24] - 新能源汽车领域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镍含量≥95%,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350Wh/kg,轻量化铝合金减重20%-30%[26] - 电子信息领域12英寸超高纯硅片纯度≥11N,5G基站射频材料插损≤0.3dB,OLED材料发光效率提高20%[28][29] 产业生态体系建设 - 计划新建5个国家新材料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设立1000亿元国家产业投资基金[46] - 培育100家国家级产业创新联合体,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平均达到3%以上,认定1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70] - 建设10个国家级产业互联网平台,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80%[67][69] 市场培育与标准建设 - 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专项资金规模50亿元/年,保费补贴比例提高至30%,每年支持100个以上示范项目[50][53] - 制定修订500项以上重点标准,推动200项标准国际互认,建设20个标准创新基地[62][85] - 开展"中国新材料品牌100强"评选,对上榜企业提供优先审批、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53] 区域集群发展布局 - 在环渤海地区建设5个国家级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76] - 长三角地区培育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产业集群[76] - 目标打造10个国际影响力产业集群,30个国家级产业园,园区产值占全国总产值70%以上[78]
我省首批三十三项新材料产品获认定全链条政策体系将支持其推广应用
新华日报· 2025-08-19 07:08
新材料认定概况 - 江苏省首次开展首批次新材料认定工作 共有33项新材料产品入选[1] - 首批次新材料定义为行业内实现原始创新或显著技术突破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进入市场初期尚未形成规模化应用的新材料产品[1] 新材料应用领域 - 新材料广泛服务于半导体 航空航天 高端装备 生物医药 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集群[1] - 具体产品包括铜凸块工艺用高性能厚膜负性光刻胶 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用合金 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等[1] - 其他突破性产品包括半导体用石英舟 超细高强度钨丝金刚石线锯 新型智能变色控温节能自清洁薄膜等[1] 政策支持措施 -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破解新材料产业"无材可用 有材不好用 好材不敢用"瓶颈[2] - 七部门联合印发政策举措为省首批次新材料配套推广应用"一揽子"增量政策[2] - 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创新联合体研发首批次新材料和相关中试平台建设[2] - 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专项基金积极投资首批次新材料应用项目[2] - 积极推进《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条例》立法工作为产业长远发展提供法治保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