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制造
搜索文档
不临海却连通世界,武汉企业助力中国“光链”加速出海
长江日报· 2025-09-21 11:02
海底光缆的战略重要性 - 海底光缆是全球贸易民生的生命线和战略领域的应急线,承载着油气平台数据回传、国际量子通信、跨境医疗影像传输和“一带一路”港口秒级同步等关键功能 [1] - 全球海底光缆总长已达140万公里,每天承载着万亿级美元的金融数据传输 [2] - 全球超过95%的跨国数据依靠海底光缆传输,因其具有容量大、时延低、易建设的优势,是全球网络的主动脉 [8] 长飞公司的技术突破 - 公司联合相关单位成功铺设全球首条7芯光纤海底试验光缆,为海缆“扩容不增粗”提供了革命性解决方案 [3] - 该技术创造了海缆系统单根多芯光纤的传输容量纪录,相当于拓宽了多条并行的信息高速公路,将有效解决传统海缆容量不足和运维成本高的痛点 [6] - 公司于2024年11月完成了对海缆制造平台长飞海洋科技的收购,业务直接向海洋工程延伸,产品应用场景覆盖“空-天-地-海”多个维度 [10] 烽火通信的技术突破 - 公司联合中国移动等机构基于AI算法实现了在200公里标准单模光纤上254.7Tb/s的超高速传输,为跨洲际、跨海洋等大容量长距离场景提供技术支撑 [5] - 基于AI的技术方案能有效延长传输距离,减少中继设备需求,降低网络建设与维护成本 [6] - 公司实现了单跨距1002.75公里无中继光通信传输,打破世界纪录,该技术在开发近海渔业、保护海洋资源领域大有作为 [8] 产业能力与市场拓展 - 烽火通信斥资近30亿元打造亚洲最大海洋通信产业园,具备年产1万公里海底光缆、1000个中继器的能力,拥有从光棒到海缆的全产业链布局 [9] - 公司已成为国际屈指可数的集岸端传输设备、中继器等湿端产品、海缆三大类产品和海缆工程施工于一体的企业,具备完整的海洋网络解决方案和工程项目总承包能力 [9] - 烽火通信BaSICS Pro 400G系统成功贯通一条总长811公里的400G超高速国际通信链路,连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三地数据中心 [10] 战略价值与产业生态 - 技术突破的战略价值体现在安全维度(实现自主可控)、经济维度(降低网络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未来维度(为6G、量子通信等未来场景预留发展空间) [6] - 武汉光谷已形成从基础研究、中试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通过企业主导、产学研协同的创新模式,使技术突破能快速转化为产业能力 [10] - 这种产业协同能力使得武汉虽不临海,却能形成从核心材料、关键器件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生态,成为国家深海技术创新的非典型高地 [10]
特稿丨“联通”赋能 中国助力非洲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2025-06-11 11:43
中非工业化合作成果 港产联动重塑经济格局 - 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二期项目投入运营后年处理能力跃升至450万吨,成为中部非洲大宗商品出口核心枢纽,一期运营以来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22%,带动60余家企业落户并创造逾6000个就业岗位 [1] - 科达制造在喀麦隆投资的陶瓷生产项目凭借港产联动优势使本地陶瓷生产成本降低35%,产能覆盖喀麦隆及中非国家需求 [2] - 尼日利亚莱基港与莱基自贸区形成"港口+产业+城市"生态闭环,港口年设计处理能力120万个标箱,自贸区吸引投资23亿美元,实现家电、汽车"非洲制造、全球销售" [2] 基础设施共建规模 - 中非合作论坛25年来帮助非洲新建和升级近10万公里公路、超1万公里铁路、近千座桥梁、近百个港口 [2] 人才赋能与技术转移 职业教育合作 - 安哥拉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与安中工程技术学院合作培养超2000名学员,采用中国职业教育标准构建教学体系,首批机电一体化专业76名学员将赴中国接受拓展培训 [3] - 马达加斯加鲁班工坊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可衔接天津大学深造,该国高教部长称其通过先进设备与实操培训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4] 清洁能源与数字化转型 能源项目突破 - 中国电建承建的赞比亚卡布韦100兆瓦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达1.8亿千瓦时,满足15万户家庭用电需求,缓解区域30%电力缺口,为矿业升级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动力 [5][6] - 中非合作清洁能源项目包括肯尼亚Orpower 22地热电站、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等,有效缓解非洲能源瓶颈 [6] 数字基建进展 - 长飞光纤与南非企业合资设立非洲最大光缆制造厂,针对农村地区开发低成本紧凑型光缆产品,覆盖南非及纳米比亚、津巴布韦等多国需求 [6][7]
苏州:营商环境赋能企业成长 东西协作彰显责任担当
搜狐财经· 2025-04-29 19:52
苏州全球招商大会成果 - 417个签约项目 总投资额达3415 7亿元 彰显苏州作为全球投资热地的吸引力 [1] - 企业代表普遍认可苏州从政策扶持到产业赋能的全面支持 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 创新建立"企业诉求—政策直达"服务闭环机制 通过月度政企恳谈会实现需求与政策精准对接 [2] - 推行"综合查一次"机制优化监管服务 减少企业负担 助力企业专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 [2] - 打造市、区、镇三级全覆盖的"一中心"服务体系 实现"进一扇门 办所有事"的高效服务 [2] 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 - "链长制"由市领导担任重点产业链负责人 协调解决发展堵点 形成"以大带小 全链协同"格局 [2] - 龙头企业带动下 实现从项目审批到政策落地的全流程高效服务 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2] 东西部产业协作成效 - 企业通过"产业延伸+技术帮扶"模式 在贵州、云南、新疆等地建设生产基地 [3] - 苏州农业龙头企业在贵州铜仁成立涵融供应链 开发现代化冷链基地 推动当地农产品降本增效 [3] - 亨通集团在新疆建设光缆生产基地 莱克电气在青海开拓清洁能源项目 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