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包装

搜索文档
KKR(KKR.US)斥资5.28亿美元收购韩国化妆品包装公司Samhwa
智通财经· 2025-09-04 15:24
此次交易正值韩国化妆品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广受认可,并跻身世界顶级化妆品出口国之列之际。 Samhwa成立于1977年,起初是一家模具开发和制造公司,如今为包括欧莱雅、雅诗兰黛、香奈儿等在 内的300多个化妆品品牌提供包装解决方案。 纳斯达克上市公司TPG则自2023年以来一直投资于Samhwa。 总部位于美国的KKR(KKR.US)已从TPG(TPG.US)手中收购了韩国化妆品包装公司Samhwa,交易金额达 7330亿韩元(约合5.28亿美元)。 KKR表示,此次收购是其在韩国企业投资领域长期积累经验的延续。该公司此前还投资过包括时尚零 售商Musinsa、能源供应商SK E&S以及回收公司Ecorbit等企业。Samhwa表示,计划借助KKR的全球网 络,进一步加强与各大全球奢侈品牌的合作关系。 ...
锦盛新材:8月25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01:13
公司治理 - 公司第三届第十二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25日召开[1] - 会议审议关于修订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议事规则的议案[1] 业务构成 - 2024年1至12月份公司营业收入100%来自化妆品包装业务[1]
锦盛新材的隐忧:在化妆品红海中浮沉亏损难止 立案风波背后的经营裂痕
新浪证券· 2025-07-04 16:06
经营困境 - 公司2024年营收3.33亿元但净亏损2265万元 2025年Q1继续亏损383.6万元 [2] - 绍兴基地6.6万平米厂房和900多名员工构成重资产模式 在订单波动下折旧摊销压力剧增 [2] - 收入高度依赖注塑件单一品类 出口占比50%的业务结构使其完全暴露于汇率波动与关税政策风险 [2] - 玻璃瓶业务作为唯一增长点仅占2024年营收5.67% [2] 客户与业务结构问题 - 虽然拥有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国际品牌订单 但"绑定制合作"实质是议价权让渡 [2] - 高端化妆品企业通过竞标压价将包装成本转嫁给供应商 [2] - 业务结构脆弱 大客户订单收缩或要求降价时缺乏缓冲机制 [2] 公司治理问题 - 实控人阮荣涛家族持股23.11% 高度集中的股权易引发内控失效 [3] - 持续亏损下频繁发布"经营正常"公告 涉嫌通过模糊表述掩盖财务风险 [3] - 证监会立案后股价单日振幅超16% 投资者恐慌出逃加剧融资难度 [3] 行业与战略问题 - 沉迷于"亚克力容器产能前列"虚名 忽视核心工艺深度掌控 [4] - 标榜"国际品牌供应链"身份但缺乏议价权 [4] - 化妆品包装行业头部客户可随时扶持新代工厂替代 [4] - 国内品牌自建包材基地趋势进一步挤压生存空间 [4]
锦盛新材突发被监管立案,上市后业绩变脸产能闲置,股民或可索赔
搜狐财经· 2025-06-30 09:46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主营化妆品包装容器生产销售 雅诗兰黛为主要客户之一 [1] - 2015-2019年净利润增长近3倍 但上市后受疫情及产能问题影响 2024年营收未恢复至上市前水平且连续三年亏损 [1] - 上市前毛利率超35% 上市第二年毛利率不足上市前一半 [6] 产能利用率问题 - 2021年新增4500万套产能项目投产后总产能达11400万套 但2021-2022年实际生产量仅6632万套和5129万套 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8.2%和45% [3] - 2024年产能利用率回升至71% 但仍存在显著闲置 [3] - 2024年销售量7515.68万套(同比+27.65%) 生产量8095.38万套(同比+25.95%) 库存量1585.19万套(同比+57.65%) [4] 扩产项目争议 - 2021年终止1500万套技改项目 转而投资2.99亿元建设6000万套新项目 [8] - 6000万套项目2024年转入固定资产1.46亿元 目前仅为房屋建筑物 无机器设备 [8] - 项目施工存在关联交易 承包方阮钟炎为实控人侄子 公司2025年4月才追加确认关联交易 [8] 财务异常现象 - 2023年末短期借款余额1.39亿元(同比+54.34%) 交易性金融资产1.59亿元(同比+37.50%) 主要为理财产品 [9] - 公司解释为子公司浙江锦盛锂业业务规划需求 但该子公司2024年更名且未开展实质业务 [10] 监管风险 - 2025年6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具体原因未披露 [5] - 立案调查可能涉及未披露的6000万套项目关联交易问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