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美整形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卫健委整治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网红医生”带货要小心了
第一财经· 2025-07-05 16:54
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整治 - 国家卫健委将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整治力度 重点打击"网红医生"滥用专业权威进行违规导医导诊 线上问诊 线下引流 直播带货及高价开药等行为 [1] - 部分"网红医生"通过夸大治疗效果 虚构病例 杜撰故事等手段误导公众并敛财牟利 [1] - 医疗科普已成为短视频平台热门话题 但存在被商业化利用的风险 [1] 上海负面清单制度 - 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互联网健康科普禁止性行为清单》 包含9类禁止性规定 [2] - 清单明确禁止误导性诊疗建议 夸大疗效宣传等行为 并禁止以科普形式变相发布医疗产品广告或进行直播带货 [3] - 要求个人开设健康科普自媒体账号需向所在医疗机构申报并获同意 [3] - 新规实施后已有"网红医生"因纪律要求拒绝外部平台合作邀请 [3] 行业违规操作模式 - 企业通过变相科普活动形式与医生合作 包括线下活动付费参与 肖像授权及录制科普视频用于企业宣传 [3][4] - 保健品和医美行业成为违规科普重灾区 部分机构"网红医生"通过制造患者焦虑或夸大疗效获利 [3][4] - 专业医生指出部分社会机构"网红医生"存在过度承诺治疗效果问题 [4] 行业影响与规范 - 合理科普有助于医生个人品牌建设和医院学科传播 但需避免商业化倾向 [5] - 上海市新规旨在禁止不合理科普行为及变相商业活动 维护消费者权益 [5] - 国家卫健委强调互联网诊疗需遵守法律法规 患者应在线下完成首诊后再进行互联网复诊 [5]
女性“高潮针”火了,医生揭秘背后疗法
虎嗅· 2025-04-29 14:52
文章核心观点 近期“高潮针”冲上热搜,其主要成分PRP治疗并非新鲜事物,虽在组织修复等领域有一定潜力,但用于“高潮针”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且存在诸多风险,应限制性、规范性使用 [2][4][17] 分组1:“高潮针”基本情况 - “高潮针”冲上热搜,多地女性开打相关预约爆满,是在阴道内敏感点位注射胶原蛋白提升性快感和高潮,价格数千元至万元不等 [1][2] - 医学上无“高潮针”概念,部分项目技术不成熟、原理不扎实、效果不明确且风险大 [2] 分组2:PRP治疗背景 - PRP又称富血小板血浆,是富含血小板的血浆蛋白浓缩液,2000年左右用于骨科和牙科,富含生长因子理论上能促进组织修复、再生 [3][4][5] - 支持PRP在骨科、牙科运用的循证医学证据级别不高,有限疗效和昂贵价格限制其临床应用,后转战私立医美机构用于面部注射 [5] - PRP治疗在我国未获批用于医美整形,厂家获批的是制备装置,多数私立医美机构无采集血浆等资质,但市场需求使其在监管模糊地带广泛开展 [6] 分组3:“高潮针”原理及效果争议 - 私立医美机构称“高潮针”在女性“G点等高潮点位”注射PRP能促进神经末梢修复等提高性体验且无副作用,但无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支撑 [8][9] - 部分求美者注射PRP后感受获益可能源于个体差异或心理暗示,不具备普遍推广基础 [10] - 现有研究关于PRP治疗女性性功能障碍证据等级低,注射剂量等未达成统一共识,“有效结果”存疑 [10][11] - 医学上“敏感点位注射”存在争议,女性性相关生理解剖结构是范围而非“点”,特定部位注射可能无用 [12] 分组4:“高潮针”风险 - 医疗操作无“绝对安全”,PRP制备、注射过程污染可能导致局部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 [13] - 部分“高潮针”用玻尿酸或纤维蛋白可能存在远期硬化风险 [14] - 女性私密部位注射操作不规范可能损伤血管和神经,打进血液可能诱发栓塞导致死亡 [15] - 非医疗机构非专业医生操作,可能使用不符合质量标准的PRP制品,且PRP产品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16] 分组5:监管与建议 - 我国已有地区发文禁止阴道内注射行为,国家卫健委提出降低注射美容并发症发生率目标 [17] - PRP在组织修复等领域有潜力,但应在严谨科学探索中进行,现阶段需限制性、规范性使用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