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可加工
icon
搜索文档
2024年科特迪瓦营业额前十大企业仍以能源类企业为主
商务部网站· 2025-10-24 14:06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科特迪瓦前十大企业中有五家为油气能源类企业,反映出该国经济对能源行业的集中依赖 [1] - 前十大企业总营业额同比增长8.2%,其中七家企业营业额超过10亿美元,显示出经济增长活力 [1] - 奥兰可可和伊蒂矿业首次进入前十榜单,体现了经济对农产品和矿产等初级产品的持续依赖 [1] 企业排名与营业额 - 科特迪瓦炼油公司(SIR)以44.8亿美元营业额排名第一,国家控股48%并垄断"鲸鱼"油田原油加工,该油田日产量达5万至6万桶 [1] - 道达尔能源科特迪瓦公司营业额11亿美元排名第二,壳牌石油分销商Vivo Energy CI营业额10.6亿美元排名第三 [1] - 法国电信科特迪瓦公司营业额10.6亿美元,科特迪瓦国家博彩公司营业额10.2亿美元,分销商SDTM营业额10.2亿美元,科国家石油公司营业额10.2亿美元 [1] - 加拿大奋进矿业控股的伊蒂矿业公司(ITY)营业额6.9亿美元,新加坡奥兰可可加工企业营业额6.4亿美元,大宗产品分销商SID营业额6.2亿美元 [1] 行业分布特征 - 前十大企业行业分布为:五家油气能源企业,其余五家分别涉及电信、矿产、可可加工、博彩和分销 [1] - 新入榜企业奥兰可可(可可加工)和伊蒂矿业(矿产)凸显了经济对农产品和黄金等初级产品的依赖 [1]
加纳将削减原料可可出口并加强本地加工
商务部网站· 2025-10-14 23:49
政府战略规划 - 加纳政府正实施新措施以减少对原材料出口的依赖,重点聚焦于可可行业的增值 [1] - 该计划旨在通过大幅增加可可出口前的本地加工量,以创造就业机会并加强加纳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地位 [1] - 在国内进一步扩大可可加工被视为加纳超越大宗商品依赖、转向基于增值、可持续性和公平的伙伴关系的合理愿景和战略需要 [1] 行业产能现状 - 政府的激励措施已将加纳的可可加工能力扩大至约50万吨 [1]
走出雨林
经济日报· 2025-10-05 06:05
行业核心地位与表现 - 马来西亚是全球可可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加工心脏,2023年可可产品出口额达134.7亿林吉特(约合28.5亿美元),创下64%的惊人增幅 [1] - 行业成功跃升为亚洲第二大、全球第五大可可加工中心,在全球可可衍生品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可可脂和可可粉生产方面表现卓越 [1] - 本土企业源宗集团以年产8万吨的规模,跻身全球四大可可制造商之列 [1] 产业发展历程与战略 - 产业转机出现在2010年,随着马来西亚政府启动Bean-to-Bar全产业链战略,当地可可加工产业迎来政策扶持,技术得到发展,新产品被开发 [3] - 行业由此逐步完成了从热带种植园到全球黑金工厂的身份蜕变 [3] - 可可树在18世纪末作为观赏植物引入,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在沙巴州寻得适宜生长环境,大规模商业化种植始于20世纪80年代 [2][3] 生产工艺与技术革新 - 可可豆加工第一步是发酵5天至7天并晾晒,第二步在工厂进行烘焙、风选、研磨等工序 [2] - 可可豆本身含有约50%的可可脂,研磨可产生可可液块,是所有巧克力产品的基础 [2] - 马来西亚可可局推广以5天为标准周期的浅木箱发酵技术,并结合微胶囊技术显著提高了可可粉的堆积密度,降低吸湿性 [3] 品牌创新与市场策略 - 以倍乐思为代表的品牌推进供应链透明化,将果农肖像和种植园GPS坐标印在包装上,消费者扫码可追溯发酵日志 [3] - 这种让巧克力自己讲故事的策略,成功推动产品溢价提升了三成左右 [3] - 行业积极进行风味创新,将巧克力与榴莲、椰子、胡椒、香兰叶乃至叁巴辣椒酱等本地特色食材混搭,拓展味觉边界 [5] 政策支持体系 - 政府构建多层次政策支持体系,例如将巧克力销售与红毛猩猩栖息地保护绑定,获得雨林联盟认证的产品出口至欧盟可享关税减免 [4] - 借助CPTPP和RCEP等自贸协定,马来西亚可可粉出口至中国和日本实现零关税 [4] - 对进口可可原料免征关税,并对加工设备进口减免30%税收,使马来西亚成为全球可可加工成本最低的地区之一 [4] 当前挑战 - 受气候变化影响,越来越多本地农民转向种植抗洪品种水牛可可 [6] - 随着油棕等经济作物挤占农业空间,全国可可种植面积逐年萎缩 [6] - 由于可可研磨原料严重依赖进口,行业应对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有待提升 [6]
美国嘉吉公司暂停科特迪瓦可可研磨业务 为全球可可行业敲响警钟
商务部网站· 2025-09-14 00:51
公司运营调整 - 嘉吉公司关闭科特迪瓦约普贡市可可加工厂 停止当地可可研磨业务 [1] - 被关闭工厂年产能为16万吨 曾是科特迪瓦最大可可加工厂之一 [1] 供应链挑战 - 科特迪瓦2025年7月可可研磨量下降31.2% 反映到港量下降和大量批次被拒收 [1] - 2025年4月至8月中旬港口到货量仅为35万吨 同比下降30% [1] - 每卡车杂质含量达5%-6% 远超通常1%的水平 导致分拣和清理成本飞涨 [1] - 不稳定的天气条件损害咖啡豆品质 降低脂肪含量并增加酸度 [1] 市场影响 - 美国巧克力价格2024年上涨11.6% 自2021年7月以来累计上涨41% [1] - 制造商开始探索替代产品或调整产品配方以应对价格飙升 [1] - 科特迪瓦中间商现货销售价格比长期合同更具吸引力 侵蚀加工企业利润 [1] 行业发展趋势 - 可可供应链脆弱性威胁科特迪瓦外贸收入和就业岗位 [1] - 实现50%农产品本地加工目标变得困难 [1] - 行业呼吁加大对农业韧性和可追溯性投资以稳定西非战略部门 [1]
科特迪瓦7月可可加工量下降31%
商务部网站· 2025-08-20 12:52
可可加工量变化 - 科特迪瓦7月工业可可加工量同比下降31%至3.9万吨 [1] - 加工量下降主要由于产量减少及可可豆质量下降导致供应不足 [1] 港口运输数据 - 4月至8月中旬科特迪瓦阿比让港和圣佩德罗港可可运抵量为35万吨 [1] - 港口运抵量较2024年同期下降30% [1] 行业供应前景 - 预计10月收成将增加但战略库存仍面临短缺风险 [1] - 行业前景受收成减少影响导致供应持续紧张 [1]
科特迪瓦迪沃新落成一座年处理量3.6万吨的可可加工厂
商务部网站· 2025-08-06 01:02
项目投资与产能 - 科特迪瓦迪沃新建可可加工厂投资额达320亿西非法郎(约5700万美元)[1] - 工厂年处理可可豆能力为3.6万吨[1] - 项目将创造1000个就业岗位[1] 生产与产品结构 - 工厂生产黄油、可可脂、可可粉、可可块等可可衍生品及巧克力[1] - 采用太阳能供电系统并利用可可豆废料通过生物质锅炉减少化石燃料消耗[1] 行业地位与产能规模 - 科特迪瓦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可可初加工生产国[1] - 全国可可破碎处理能力达95万吨[1] - 初加工后年产量约75万吨[1]
【环球财经】美加征关税或致巴西可可产业损失逾1.8亿雷亚尔
新华财经· 2025-08-05 14:47
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巴西可可制品进口关税上调至50% 自8月6日起实施[1] - 关税分两次加征 4月已加征10% 本次追加40%[1] - 预计导致2025年行业出口损失至少1.8亿雷亚尔(约3600万美元)[1] 出口贸易数据 - 美国是巴西可可制品第二大出口目的地 占行业出口总额18%[1] - 2024年对美出口额达7270万美元(约3.63亿雷亚尔)[1] - 2025年上半年对美出口额6480万美元(约3.25亿雷亚尔) 占同期出口总量超25%[1] 产业链冲击 - 行业生产结构依赖可可豆研磨 主要副产品可可脂在美洲市场需求旺盛[1] - 可可脂占巴西可可脂出口总量近100%[1] - 关税上调直接冲击加工产业链稳定运行[1] 产能与就业 - 行业支撑全国约20万个直接或间接就业岗位[2] - 主要集中在巴伊亚州、帕拉州及圣保罗州[2] - 预计行业平均闲置率可能跃升至23.83%[1] - 按2024年合并数据测算 闲置率可能高达37%[1] 行业现状 - 行业已面临减产和原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压力[2] - 对美出口受阻将导致企业难以维持正常产能运转[2] - 生产线可能被迫停工 造成产能大量闲置[2] - 最终影响就业与投资[2]
马来西亚2025年二季度可可研磨量为70196吨,同比下降22%。
快讯· 2025-07-15 17:26
可可行业生产情况 - 马来西亚2025年第二季度可可研磨量为70196吨 [1] - 可可研磨量同比下降22% [1]
中国助力科特迪瓦农业提质升级(国际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08
中企在科特迪瓦橡胶产业的贡献 - 中国企业帮助科特迪瓦维奥索村通电并计划铺设网络,橡胶包销模式带动种植规模扩大,加工厂成为当地就业热点 [1] - 美兰集团2019年在科特迪瓦设立橡胶加工厂,带动附近村民收入增长,其控股的第三橡胶加工厂年产能达10万吨 [2] - 1996-2024年科特迪瓦橡胶出口量从1.6万吨增至135万吨,2019年起中国成为其最大橡胶出口国,年出口量稳定在40万吨左右 [2] - 中国企业推动科特迪瓦成为非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橡胶出口国,预计2024年底中企对当地橡胶产业综合贡献率将超50% [2] - 美兰集团、海南农垦、海胶集团等中企建立了从种植到出口的全产业链供销体系 [2] 中科农业合作成果 - 中国援非农业专家近30年帮助格格杜垦区水稻产量从2.5吨/公顷提升至4吨/公顷,种植户年均收入超2万元人民币 [4] - 格格杜垦区选育出10多个水稻新品种,推广机械化生产并建立完整的大米加工销售系统 [5]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联合企业推出"可可咖啡"等热带作物深加工产品,展示农产品加工潜力 [5] - 中国承建的阿比让可可加工厂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配套6.7万平方米仓储基地,为非洲最大可可豆仓储中心 [5][6] - 该可可加工厂使科特迪瓦首次拥有自有大型加工厂,增强全球可可市场话语权 [6] 产业升级与就业带动 - 中国企业推动科特迪瓦橡胶加工业整体跃升,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并创造大量就业 [3] - 美兰集团董事长表示中企让胶农增收并为年轻人提供学技术机会,培养出行业能手 [3] - 阿比让可可加工厂当地员工收入比之前增长一倍,学习到先进技术 [5] - 格格杜垦区培训科方人员超2000人,涉及水稻生产、农机操作等多个领域 [4]
中非产业链合作共筑发展之路
新华社· 2025-06-15 14:09
中非经贸合作进展 - 2024年中非贸易额突破2955.6亿美元,增长4.8%,中国连续16年稳居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1] - 中非企业在"十大伙伴行动"引领下加强全产业链深度合作,推动非洲经济可持续发展 [1] 产业链合作与产业升级 - 中国企业承建科特迪瓦首个国有现代化可可加工厂,占地315亩,具备5万吨年加工能力和14万吨仓储能力,成为当地产业培训基地 [2] - 卢旺达加绍拉农产品公司与湖南湘农国际签署协议扩大辣椒产能,计划建设冷库、烘干设施及扩大种植以满足中国市场 [2] - 中国与15个非洲国家建立产能合作机制,中企参与规划、建设、运营的非洲产业园区超过50个 [3] 技术转移与人才培养 - 内蒙古鹿王羊绒在马达加斯加工厂累计培养2万多名纺织专业人才,覆盖多个工种,提升当地纺织产业技术水平 [3] - 中国职业教育品牌如鲁班工坊扎根非洲多国,形成市场导向、产教融合的模式 [3] 本地化生产与市场拓展 - 肯尼亚威创电视机生产线40%零部件实现本地生产,未来计划进一步提升本地化率 [5] - 乞力商城网站发展为东非头部电商平台,帮助本地商户销售中企生产的电视机等产品 [5] - 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希音、Temu拓展非洲市场,助力非洲企业对接全球资源 [5] 贸易政策与平台支持 - 中国对33个非洲国家100%税目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扩大非洲产品市场准入 [5] - 中非经贸博览会、进博会、广交会等平台帮助非洲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5] - 肯尼亚牛油果出口商整合全国货源进军中国市场,反映中国市场需求旺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