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财富管理

搜索文档
一个单一家办的投资进化论: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36氪· 2025-09-26 15:42
家族文化与治理理念 - 公司核心关注长期购买力的维持与提升 衡量标准是三五年后同样一笔钱能否换回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3] - 公司风险管理强调对不确定性的理解和预案准备 而非单纯控制 [3][4] - 公司投资理念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方法 强调"取之有道" 依靠专业判断和研究作为长期复利来源 [5][6] - 处理家族内部投资策略分歧时 机制设计包含职业经理人的实战验证和共投环节 以实现共进退 [7] - 对于代际交接 权力转移通常在持续互动中随着下一代判断力提升而水到渠成 [8] 业务模式与投资逻辑 - 公司从"跟投人"转型为"资产创造者" 源于对一级市场信息不透明、估值虚高、周期漫长的反思 [9][10] - 股权投资核心考量是"卡脖子"领域和足够合理的价格 例如投资的离子注入机企业已实现数倍增长 [11][12] - 投资决策首先看宏观经济环境 再看行业格局 并结合二级市场周期反推一级市场投资窗口 [14] - 投资收益目标设定基于"无风险收益+成本覆盖"的基础目标 追求稳健透明而非盲目高收益 [15][16] - 医疗和硬科技孵化实现低失败率的关键是聚焦熟悉行业、搭建对的人与钱的机制、以及系统化孵化形成集团效应 [17] - 投后赋能具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会结合二级市场判断为企业融资方式提供建议 [18] 资产配置与市场判断 - 公司在2019年识别地方债的定价异常机会 当时有3万多亿人民币红利资产年化到期收益率超过8% [20] - 资产配置节奏领先市场 2024年中赎回债券资产大头 转向配置港股为主的权益类资产 [21] - 投资理念概括为"动态垄断性+分红组合" 追求大概率正确并降低风险 例如2022年9月配置通信行业 [24] - 海外配置主要聚焦美国市场 但保持客观立场 认为中美两国都存在优质核心资产 [25] - 资产配置逻辑强调"天时、地利、人和" 即顺应宏观大势、找到合适资产、调整内部认知协作 [26] - 过去五年公司实际购买力不降反升 部分原因在于中国结构化去泡沫化使大件消费价格便宜约三成 [29][31] 关于家办行业 - 家办选择自营或委外需结合操盘手能力和家族阶段 行业核心是道德过关和"求真" [27] - 家办使命本质是保持并提升长期购买力 关键在于能买到更多真实商品和服务 [28] - 对行业建议是双向提升专业化投研水平和授权水平 以解决LP识别GP的认知悖论和透明度不足问题 [32] - 境内家办大多在团队组建磨合期 近一年趋势是减少股权投资转向二级市场 [33] - 行业机遇在于庞大的代管资金需要管理 未来方向是推动人资高效匹配并加强监管合规 [34]
910亿美元的香奈儿家办换帅:38岁继承人登场
36氪· 2025-09-02 21:56
家族财富与所有权结构 - 韦特海默家族持有香奈儿100%所有权 截至2025年9月家族财富达910亿美元[1] - 阿兰·韦特海默与杰拉德·韦特海默各持50%股份 实时财富均为445亿美元左右[1] - 家族通过开曼群岛注册的Mousse Investments进行最终控股 不披露财务数据[7] 新一代管理者崛起 - 38岁的亚瑟·海尔布隆2019年加入Mousse Partners 拥有哈佛商学院背景及高盛工作经验[2][4] - 2023年出任核心控股公司董事 接替已故高管迈克尔·雷纳 标志继承规划进入关键阶段[2][4] - 目前与Paul Yun共同担任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直投业务联席主管 参与罗斯柴尔德银行私有化等重大交易[6] 家族办公室运营架构 - Mousse Partners在纽约/北京/香港设办公室 团队含30余名来自摩根大通等机构的专业投资人员[7] - 投资组合涵盖股票/房地产/信贷/私募股权 直接与企业家及机构投资者合作[7][10] - 近期投资案例包括Brightside Health/Brandtech Group/The Row等 但部分持股如NetGem及Olaplex股价自IPO后大幅下跌[10] 家族传承与投资拓展 - 第四代继承人David Wertheimer于2023年创立1686 Partners 募集资金超1.1亿美元[15][17] - 该基金投资Fusalp/1916 Company/Syrup等企业 覆盖时装/美妆/科技等多个细分领域[15][17] - 家族保持低调传统 与LVMH等奢侈品集团高调风格形成鲜明对比[12][14] 行业背景与趋势 - 全球500大财富中至少20%设立家族办公室 管理总额超4万亿美元资产[18] - 瑞银调研显示仅略超50%家族制定继承计划 美国与东南亚地区执行最为积极[18] - 家族办公室模式体现长期财富管理趋势 通过多元资产配置应对经济不确定性[18]
对话CIO:家办的底线是不能亏钱
36氪· 2025-06-04 20:42
家办创立与发展 - AL Capital成立于10年前 团队规模约30人 总部在澳大利亚 并在新加坡和香港设有办公室 [2] - 香港家办2019年从零开始组建 负责覆盖中国香港 内地及亚洲对外投资业务 [2] - 香港团队主要招募熟悉的前海外同事 目前业务涵盖VC/PE 并购及二级股票投资 [2][3] - 正在拓展财富管理新业务 利用积累的跨境税务处理能力服务家族owner的社交圈需求 [3] 资产配置策略 - 从单一澳大利亚股票投资扩展到全球股票 债券 私募股权 房地产等多元化配置 [10] - 面临全球投资的汇率对冲难题 需处理澳元与美元 人民币等货币换算问题 [10] - 投资方法从传统分析升级为算法交易 目前已迭代至第三代算法 结合基本面与量化指标 [12] - 收益目标随市场动态调整 从中概股热潮时的12-15%降至当前的6-8% 核心原则是"不能亏钱" [12][13] 直投体系构建 - 区别于国内家办以投GP为主 自主建立直投团队 聚焦高科技 新消费零售和金融服务领域 [4][5] - 优先选择与母公司业务协同的项目 如将中国智慧城市技术输出至澳大利亚地产项目 [5][7] - 通过"技术出海"策略帮助被投企业突破国内内卷 如环控技术在澳利润增长超一倍 [8] - 创始人筛选注重行业经验与市场熟悉度 有独角兽创业经历者优先 对优质项目会追加投资 [9] 投后管理机制 - 利用并购专长帮助被投企业海外扩张 如为重庆项目寻找境外并购标的 [9] - 投资决策由家族投委会民主表决 成员包括家族成员和专业投资人 [18] - 建立定期汇报机制:二级市场每周汇报 一级股权季度汇报 年度战略会动态调整 [20] 家办治理经验 - 职业经理人需通过团队多轮面试 并与家族成员当面确认价值观契合度 [16] - 信任建立需要时间积累 通过业绩表现逐步提升家族owner的认可度 [16] - 投资决策需兼顾家族产业协同 如围绕集团产业链寻找并购标的 [18][20] - 二代owner更开放包容 相比一代更倾向与专业团队讨论分析 [21] 行业建议 - 资产规模达1-2亿美元可考虑自营平台转型 避免依赖GP推荐的结构性产品风险 [22] - 创始团队首聘人选应侧重投资背景 而非私行出身的销售型人才 [23] - 运营成本需谨慎评估 香港5人团队加办公室年成本较高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