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直投
icon
搜索文档
银行系AIC扩容至9家,股权投资仍待破局
第一财经· 2025-07-17 19:53
AIC扩容提速 - 邮储银行拟出资100亿元设立全资一级子公司"中邮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全国AIC将扩容至9家,注册资本总额近1500亿元 [2] - 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3家股份行AIC相继获批筹建,银行系资金加速入场 [2] - AIC发展始于2016年,五大国有银行首批持牌,2024年五大行AIC合计净利润183.54亿元,占母行利润2%,2018~2024年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57.93% [3][4] AIC功能转型与市场影响 - AIC功能从最初的债转股工具向综合化投资平台转变,成为银行净息差收窄背景下撬动综合收益的新支点 [4] - 银行系AIC依托母行客户网络提供"股权投资+信贷支持+结算服务"全链条解决方案,Wind数据显示中银资产、工银资产等子公司利润增速最高达35.74% [4] - 银行系资本注入具有信用增级效应,被投科技企业获得品牌背书,有助于后续融资 [5] 直投业务挑战 - 传统商业银行不良率容忍度1.5%以内,显著低于股权投资行业波动区间,制约投早投小策略 [7] - 银保资金"债性"为主,与股权资金在期限、收益、合规要求上存在错配,缺乏系统性资产负债匹配方案 [7] - 国有大行AIC资本杠杆不高,IPO退出通道收窄压缩容错空间 [7] 人才与机制短板 - 银行薪酬体系难以吸引资深股权投资人才,项目经理缺口明显,现有人才储备与直投业务要求存在差距 [8] - 传统信贷评审体系与股权投资逻辑差异大,对行业研究、估值定价、投后赋能要求更高 [8] - 业内建议建立市场化薪酬和长周期考核,设立业绩挂钩收益分享制度,围绕重点产业链配置研究团队 [8] 行业建议与发展方向 - 建议给予AIC更大自主权,建立扁平化决策流程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强化投后管理 [8] - 母行可在资本补充、客户引荐、投贷联动等方面提供支持,降低获客和风控成本 [9] - 建议修改商业银行股权投资风险权重规定,减少资本占用,支持中小银行设立投资子公司开展股权投资 [9]
对话CIO:家办的底线是不能亏钱
36氪· 2025-06-04 20:42
家办创立与发展 - AL Capital成立于10年前 团队规模约30人 总部在澳大利亚 并在新加坡和香港设有办公室 [2] - 香港家办2019年从零开始组建 负责覆盖中国香港 内地及亚洲对外投资业务 [2] - 香港团队主要招募熟悉的前海外同事 目前业务涵盖VC/PE 并购及二级股票投资 [2][3] - 正在拓展财富管理新业务 利用积累的跨境税务处理能力服务家族owner的社交圈需求 [3] 资产配置策略 - 从单一澳大利亚股票投资扩展到全球股票 债券 私募股权 房地产等多元化配置 [10] - 面临全球投资的汇率对冲难题 需处理澳元与美元 人民币等货币换算问题 [10] - 投资方法从传统分析升级为算法交易 目前已迭代至第三代算法 结合基本面与量化指标 [12] - 收益目标随市场动态调整 从中概股热潮时的12-15%降至当前的6-8% 核心原则是"不能亏钱" [12][13] 直投体系构建 - 区别于国内家办以投GP为主 自主建立直投团队 聚焦高科技 新消费零售和金融服务领域 [4][5] - 优先选择与母公司业务协同的项目 如将中国智慧城市技术输出至澳大利亚地产项目 [5][7] - 通过"技术出海"策略帮助被投企业突破国内内卷 如环控技术在澳利润增长超一倍 [8] - 创始人筛选注重行业经验与市场熟悉度 有独角兽创业经历者优先 对优质项目会追加投资 [9] 投后管理机制 - 利用并购专长帮助被投企业海外扩张 如为重庆项目寻找境外并购标的 [9] - 投资决策由家族投委会民主表决 成员包括家族成员和专业投资人 [18] - 建立定期汇报机制:二级市场每周汇报 一级股权季度汇报 年度战略会动态调整 [20] 家办治理经验 - 职业经理人需通过团队多轮面试 并与家族成员当面确认价值观契合度 [16] - 信任建立需要时间积累 通过业绩表现逐步提升家族owner的认可度 [16] - 投资决策需兼顾家族产业协同 如围绕集团产业链寻找并购标的 [18][20] - 二代owner更开放包容 相比一代更倾向与专业团队讨论分析 [21] 行业建议 - 资产规模达1-2亿美元可考虑自营平台转型 避免依赖GP推荐的结构性产品风险 [22] - 创始团队首聘人选应侧重投资背景 而非私行出身的销售型人才 [23] - 运营成本需谨慎评估 香港5人团队加办公室年成本较高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