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投

搜索文档
科技金融投早投小要攥指成拳
经济日报· 2025-07-04 06:10
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 - 中国在科技前沿领域不断突破,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创新高地之一,重点领域包括航空航天、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 [1] - 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投早投小",需解决股权投资机构资金来源不足和银行信贷风险收益不匹配的难题 [1] - 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政策,提出统筹推进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工具,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格局 [1] 股权投资机构的作用与优化 - 股权投资是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需提升服务能力与意愿 [2] - 债券市场将建立"科技板",为股权投资机构提供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发行机会 [2] - 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增强其长期投资耐心,同时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畅通退出渠道 [2] 银行信贷的创新模式 - 银行信贷探索"贷早、贷小"路径,采用"贷款+外部直投"模式,根据链主或投资机构的孵化情况提供跟贷 [3] - 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虽具不确定性,但银行可通过供应链切入缓解风险,实现早期信贷支持 [3] - 需解决风险分担问题,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及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提升金融机构积极性 [3] 科技保险与风险分担 - 科技保险需创新产品与服务,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发挥减震器和稳定器作用 [3] - 探索共保体方式为重点领域重大科技任务提供风险分担方案,增强金融服务可持续性 [3]
多地出台政府投资基金新规 存量提质趋势明显
南方都市报· 2025-06-16 07:13
政府投资基金政策趋严 - 甘肃省和广东省政策均强调严格控制新设基金,明确政府投资基金定位,突出政府引导和政策性定位 [1][2] - 甘肃省政策更为严格,全文9次提及"严"字,涉及新设基金、退出机制、绩效评价等多个方面 [2] - 甘肃省明确提出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统一管理本级政府投资基金,严控新设基金,被市场解读为更广泛、更严格的限制 [3] 各地推进"一号文"政策落地 - 黑龙江、山西等多地已陆续出台围绕政府投资基金的相关配套落地文件 [4] - "一号文"明确县级政府应严格控制新设基金,防止同质化竞争和对社会资本产生挤出效应 [4] - 已发布的省级政府投资基金文件主体结构基本沿用"一号文",涉及分级分类管理、统筹整合优化布局等方面 [4] 政府投资基金强化"尽职免责" - "一号文"建立健全容错机制,为基金及管理机构"松绑",解决不敢投、不敢退、怕担责等问题 [5] - 强调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强化基金组建、日常运作、投资决策等流程的合规性 [5] - 广东政策要求细化明确绩效目标、募投管退机制、风险防控措施等关键因素 [5] 差异化政策举措 - 黑龙江政策单列基金直投,对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可采用直投方式 [6] - 2024年第一季度新发起母基金规模1462亿,同比下降38.75% [6] - 广东政策调整管理费支付方式,从基金收益或利息中支付,打破行业惯例 [7] 管理费支付方式调整 - 广东政策要求管理费依据考核评价结果核定拨付,从基金收益或利息中支付 [7] - 甘肃政策提出按"基础管理费+超额收益分配"等方式兑现管理费 [8] - 黑龙江政策明确年度管理费不超过基金实缴出资或实际投资金额的2% [9]
对话CIO:家办的底线是不能亏钱
36氪· 2025-06-04 20:42
近期,家办新智点推出「家办100人」访谈栏目,通过与家办领域资深从业者深度对话,探索家办的治理、运营及资产配置的前沿,以促进从业者的成 长、行业的成熟。 本文,我们特邀专访为单一家族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的资深从业者Jeremy Chan。作为AL Capital的CIO,Jeremy深耕家族财富管理领域多年,其所在的家办 已构建了涵盖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等多元化资产配置体系。 本文,Jeremy分享了如何从0到1创立家办;在家办工作的体验;如何与家族成员确立目标一致的价值观;家办是如何挑选基金和直投的等。 从0到1创立家办 AL Capital发展有近10年的历史,团队人数约30人,总部在澳大利亚,在新加坡和香港都设有办公室。 我在金融行业从业快25年了。2019年,我刚加入AL Capital时,它在中国香港的业务还没开展,甚至连法律主体、银行账号都没。他们想让我在香港开设 一个新的家办,以覆盖对中国香港和内地,以及亚洲对外所有的投资。 因中澳文化和市场情况不同,我就需要尽力"说服"远在澳大利亚的同事,教他们如何将产品和服务带到中国香港和内地。然后就是组建团队,我倾向于找 自己熟悉的人,因此现在AL Capita ...
解码国投系基金:16年助力296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证券时报· 2025-05-24 18:58
国投系基金投资概况 - 截至2024年3月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助力296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科创板上市143家 [1][5] - 突破323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31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5] - 在管基金50只,总规模超2700亿元,其中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11只(规模2300亿元,占比84%) [5] 投资领域与策略 - 四家子公司分工明确:国投创新(制造强国)、国投创业(科技创新)、国投创合(母基金生态)、国投创益(乡村振兴) [5] - 早期布局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如2015年参与比亚迪150亿元定增),实现差异化投资 [6] - 生物育种领域:投资企业获21个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占全国60%),参股企业转化体应用于160个审定品种(占比90%) [9] - 生物制造领域:累计投资25家企业,金额超40亿元,成立首个控股研发平台国投新质蛋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 [12] 典型案例与模式 - 寒武纪案例:累计提供9亿元融资(A/B轮领投),成为最大投资方,协助战略规划及上市 [7] - "基金+直投"双轮驱动模式:母基金规模1200亿元带动万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 [13] - 中央财政资金放大效应超5倍,体现国有资本战略价值 [5] 未来发展方向 - 推广"基金+直投"经验,强化产业链协同 [3][13] - 响应国资委产业焕新行动,牵头生物制造/育种产业 [9][12] - 构建"1+M+n"生物制造技术平台框架,加速细分领域布局 [12]
16年助力296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解码国投系基金投资诀窍
证券时报网· 2025-05-23 09:27
国投集团基金投资概况 - 截至2024年3月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助力296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科创板上市143家 [1][2] - 旗下4家基金公司(国投创益、创新、创合、创业)分工明确,分别聚焦乡村振兴、制造强国、母基金生态和科技创新 [2] - 在管基金50只,总规模超2700亿元,其中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占比84%(2300亿元) [2] 投资成效与战略价值 - 突破323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319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2] - 中央财政资金实现超5倍放大效应,体现国有资本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杠杆作用 [3] - 典型案例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寒武纪等明星企业,早期投资时多为冷门领域 [4][5] 差异化投资策略 - 2015年前后率先布局新能源车(比亚迪定增150亿元)、工业机器人(核心关节技术)、半导体等当时非热门领域 [4] - 寒武纪案例:累计投资9亿元,从A轮领投到上市全程支持,提供战略指导与资源整合 [5] - 生物育种领域占据全国60%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审定品种中90%使用国投系企业转化体 [6] "基金+直投"双轮驱动模式 - 生物制造领域投资25家企业超40亿元,成立首个控股研发平台国投新质蛋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 [6] - 母基金规模1200亿元带动万亿级资金支持科技创新,通过产业链赋能加速企业成长 [7] - 国务院办公厅政策支持下,形成对科创企业的长周期支持机制,强化耐心资本属性 [7] 行业布局与协同效应 - 机器人领域从伺服电机、编码器到本体全产业链覆盖 [4] - 生物科技领域构建"1+M+n"产业框架,整合工业菌种、酶制剂等细分赛道 [6] - 基金与产业资本协同(如国投种业),推动并购整合加速领域布局 [6]
招商、中信火速跟进官宣!股份制银行叩开AIC大门,影响几何
北京商报· 2025-05-08 21:27
银行系AIC市场格局变化 - 沉寂八年后,股份制银行首次加入AIC阵营,打破国有大行垄断格局 [1] - 兴业银行率先获批筹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 [1][2] - 招商银行拟使用不超过150亿元自有资金设立AIC,中信银行拟出资100亿元设立信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4] - 2025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政策调整,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AIC,为股份制银行进入打开大门 [4] 新设AIC的战略意义 - 兴业银行设立AIC旨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专业化运作债转股业务,降低企业杠杆率,加大对科创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 [3] - 招商银行表示设立AIC有助于丰富综合化经营牌照,完善投商行一体化经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4] - 中信银行通过设立AIC将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 [4] - AIC牌照将有助于联动银行旗下其他金融子业态,深化"商行+投行"战略 [3] 现有AIC经营情况 - 首批5家国有大行系AIC 2024年合计盈利183.54亿元,同比增长1.04% [6] - 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47.97亿元净利润排名第一,农银、中银、建信、交银分别盈利39.17亿元、36.8亿元、35.31亿元、24.29亿元 [6] - 中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5.74%最快,工银、农银分别增长7.24%、3.98%,建信、交银出现下滑 [7] AIC业务发展现状 - 初期主要从事"债转股"业务,2021年起在上海试点股权直投业务 [6] - 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2024年自营投资发生额161.36亿元,重点布局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领域 [7] - 中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推进股权投资基金设立 [7] 未来发展方向 - 金融监管部门支持设立AIC体现鼓励银行加大服务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 [8] - 建议探索支持中小银行设立投资子公司开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债权+股权融资 [8] - AIC需要强化风险投资全流程能力建设,包括行业洞见、价值评估、投后管理等 [8] - 建议修改相关规定降低股权投资的资本占用,在考核机制上做差异化安排以适应股权投资特点 [8]
地方新设政府投资基金分化明显 多地推出容错机制发力直投基金
证券时报· 2025-04-28 01:39
政府投资基金政策落地情况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地3个月后,多地政府发布配套管理办法推动基金科学规范发展 [1] - 政策执行呈现区域分化:广东/江浙沪等地区设立势头强劲,中西部及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设立数量下降 [1] - 直投基金策略受地方政府青睐,成为招商引资新路径 [1] 政府母基金设立区域分化 - 2025年Q1全国地方国资新设基金298只(同比-2.5%),总规模3384.1亿元(同比-19.04%) [2] - 沿海发达地区如浙江/江苏保持活跃:苏州新设4只总规模105亿元新兴产业基金,聚焦AI/低空经济等领域 [3] - 中西部及区县基金设立放缓:Q1仅15只县级引导基金备案(同比-3只),且多为去年启动项目 [3] 基金招商与政策执行弹性 - 《指导意见》明确禁止单纯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基金,但中西部仍通过综合考核指标保留招商功能 [4] - 浙江/杭州等地出台配套文件构建规范化管理体系,强调基金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 [5] - 财政压力导致部分区县放缓设基金:截至2024年末全国2.8万亿元引导基金中1.1万亿元因返投限制滞留(利用率<40%) [5] 直投基金崛起与配套机制 - 北京昌平设150亿元科技基金群,上海推出500亿元产业转型基金及500亿元国资并购基金矩阵 [6] - 直投模式优势显现:相比母基金可精准对接产业链(如合肥模式),财政紧张地区更倾向采用 [6] - 容错机制保障实施:深圳南山允许直投项目100%亏损,广州开发区按基金类型设置30%-50%亏损上限 [7] - 杭州部分区县建立集体决策风险分担机制,为直投项目提供制度保障 [7]
最近,各地都在成立直投基金,少设母基金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4-18 17:24
政府直投基金趋势 - 2024年各地政府基金设立明显转向直投模式,如北京昌平成立150亿元科技产业基金群、上海市启动5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和500亿元国资并购基金矩阵 [2] - 2024年第一季度新发起母基金规模1462亿元,同比2023年同期的2387亿元下降38.75%,行业感知母基金数量"腰斩" [2] - 国办1号文《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削弱地方政府设立母基金动力,尤其影响创业投资类母基金 [2] AIC基金发展动态 - 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9月扩大五家大型商业银行AIC试点至18个城市,签约金额超3500亿元;2025年3月进一步扩大股权投资范围至试点省份并允许保险资金参与 [2][3] - AIC基金未按预期出资至私募股权基金,而是作为直投基金管理人募集政府/国资资金,加剧民营GP募资竞争并产生社会资本挤出效应 [3] - 亦庄产投与银行合作的AIC基金规模达300亿元,但银行风控体系与股权投资差异导致合作难度大,呼吁金融机构调整"直投优于母基金"观念 [3] 母基金行业挑战与转型 - 长江产业基金与AIC合作设立三支基金规模超600亿元,新政策将AIC对单只私募基金出资比例上限从20%提至30%,缓解募资压力 [3] - 行业提出"引导基金+国资母基金+AIC"模式,整合政府资源、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源,但银行需适应股权投资风险偏好转变 [3] - 母基金研究中心指出国内VC/PE行业长期缺乏"长钱"资金来源,期待更多LP提供耐心资本 [3] 青年投资人崛起 - 数字化时代下,深科技/硬科技赛道涌现大量优秀青年投资人,凭借专业知识和精准眼光挖掘高价值标的 [4] - 母基金研究中心将于2025年4月发布40U40优秀青年投资人榜单,鼓励青年从业者 [6] 其他行业动态 - 首届中阿投资峰会吸引12家中东LP参与 [8] - 2024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发布 [9]
记者观察|核心一级资本充足,大行为何还“补血”?
券商中国· 2025-03-31 22:34
在财政部领衔注资5200亿元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方案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四大国有行A股股价悉数上 涨:建设银行涨幅3.64%,中国银行上涨1.82%,交通银行上涨1.22%,邮储银行上涨0.19%。 财政部今日也对这一发酵一天、刷新我国银行业单批次股权融资总规模纪录的事件表态:积极支持国有大 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交行、中行、建行、邮储的定增价格较A股溢价8.8%~21.5%。增量资金被中信证券等机构认为可以撬动 银行信贷增量约4万亿(按照8倍乘数效应),且效果被认为远胜于降准。 就在近日,公开信息显示,我国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已实现18个 试点城市签约全覆盖,签约金额超过3500亿元,五大行旗下中银资产、建信投资等相关项目陆续落地。 有大行人士告诉记者:五大行旗下AIC的股权直投业务试点自去年四季度得到拓宽,表内投资占比由4%提 高到10%,投资单只私募基金的占比由20%提高到30%。 什么意思?可以这么理解:在资产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加大信用风险权重大的资产类别投放占比,会导致 银行资本消耗增多。而投贷联动,就是这种资本消耗多的业务。如果不补充核心一级资本,那么大行开展 这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