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密码学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妇女奋斗建功新时代丨勇立潮头敢为先——中国妇女在科技创新浪潮中激荡智慧
新华社· 2025-10-07 15:39
中国女性科技工作者概况 - 女性科技工作者总量约4000万人,占比达45.8% [1] 航天工程领域成就 - 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作为中国第三位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女性,在神舟十九号任务中顺利完成在轨驻留183天 [2] - 王浩泽从火箭发动机预研工作通过选拔成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中唯一的女性 [2] 高铁技术领域突破 - 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梁建英主持研发的CRH380A动车组运营试验时速达486.1公里 [3] - 梁建英主持研发的商业运营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和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刷新世界对中国速度的认知 [3] 医学研究进展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主任医师赵瑞华近40年临床实践,创新提出"从郁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观点并摸索出中医药特色治疗方案 [4] -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张文与IgG4相关性疾病较量十余年,牵头制定该疾病首部中国专家共识和诊治规范 [8] - 张文作为唯一中国代表参与制定IgG4相关性疾病首个国际诊疗指南 [8] 基础科学研究贡献 - 密码学家、清华大学王小云院士于2004年和2005年两度破解全球通用的哈希函数顶级密码算法MD5和SHA-1 [7] - 王小云院士获得2025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其变革性研究成果激励女性投身数学与网络安全研究 [7] - 王小云带领团队转向"后量子密码"前沿领域研究 [7] 农业与生物学研究 -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建三江实验站研究员刘凤艳30年如一日致力于水稻增产和农民增收研究 [5]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庄文颖院士发现460余个真菌新种,独立完成3个真菌属的世界专著性研究 [5]
中国妇女奋斗建功新时代|勇立潮头敢为先——中国妇女在科技创新浪潮中激荡智慧
新华社· 2025-10-07 15:13
行业宏观数据 - 中国女性科技工作者总量约4000万人,在科技领域占比达45.8% [1] 航天工程领域 - 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作为中国第三批航天员中唯一的女性,在神舟十九号任务中顺利完成在轨驻留183天 [1] - 王浩泽从航天科技集团的火箭发动机预研工作转岗,实现了从造火箭到坐火箭的跨越 [1] 高铁装备技术领域 - 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梁建英主持研发的CRH380A动车组运营试验时速达486.1公里 [2] - 梁建英主持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商业运营时速为350公里,其团队研发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时速达600公里 [2] - 梁建英深耕高铁装备技术近20年,持续刷新世界对中国速度的认知 [2] 医学研究领域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主任医师赵瑞华近40年专注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创新提出“从郁论治”观点 [2][3] -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张文与IgG4相关性疾病较量十余年,牵头制定该疾病首部中国专家共识和诊治规范 [5] - 张文作为唯一中国代表参与制定IgG4相关性疾病的国际诊疗指南 [5] 农业科技领域 -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建三江实验站研究员刘凤艳30年如一日致力于水稻增产和农民增收研究 [3] 基础科学研究领域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庄文颖院士发现460余个真菌新种,独立完成3个真菌属的世界专著性研究 [3] - 密码学家、清华大学王小云院士于2004年和2005年两度破解全球通用的哈希函数顶级密码算法MD5和SHA-1 [4][5] - 王小云院士获得2025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并带领团队转向后量子密码前沿领域研究 [4][5]
数智时代的安全感,怎么“算”?“中国密码女神”广东开讲啦
南方都市报· 2025-07-26 17:32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港大讲堂第20期活动聚焦"数智化时代数字人才和数字经济新机遇",吸引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金融、跨境电商、区块链等领域企业及高校近400人参与 [1] - 活动由广东省人社厅、金融办、商务厅联合主办,旨在探索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人才培育路径 [1] 密码技术与数字安全 -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强调密码技术是数字经济基石,其主导设计的SM3哈希函数算法已广泛应用于金融、电力、交通等关键领域 [1][3] - 密码学本质为"攻防艺术",王小云团队曾破解MD5和SHA-1算法,推动国产密码标准化 [3] 数字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 - 密码人才培养需扎根基础研究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产业存在复合型人才缺口(兼具技术理解力与行业解决方案能力) [3] - 广东省出台《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6条措施覆盖人才集聚、培育、评价及生态优化 [4] - 校企协同育匠模式通过"校企双制"强化实战化培育,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专设数字技术赛道挖掘潜力人才 [4] 数字人才生态建设 - 广东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化,实现人才评价"掌上办"及政策服务"一网通办",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港线上服务平台提升数字化服务体验 [6] - 通过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如"国家高层次人才服务行")精准对接区域数字产业需求,促进智力流动 [6] 平台创新与成果转化 - 人才港大讲堂通过专家对话形式提供数字产业发展新视角,未来将深化"大讲堂+成果转化"协同模式,打造高水平交流平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