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人才培养
icon
搜索文档
数智时代的安全感,怎么“算”?“中国密码女神”广东开讲啦
南方都市报· 2025-07-26 17:32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港大讲堂第20期活动聚焦"数智化时代数字人才和数字经济新机遇",吸引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金融、跨境电商、区块链等领域企业及高校近400人参与 [1] - 活动由广东省人社厅、金融办、商务厅联合主办,旨在探索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人才培育路径 [1] 密码技术与数字安全 -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强调密码技术是数字经济基石,其主导设计的SM3哈希函数算法已广泛应用于金融、电力、交通等关键领域 [1][3] - 密码学本质为"攻防艺术",王小云团队曾破解MD5和SHA-1算法,推动国产密码标准化 [3] 数字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 - 密码人才培养需扎根基础研究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产业存在复合型人才缺口(兼具技术理解力与行业解决方案能力) [3] - 广东省出台《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6条措施覆盖人才集聚、培育、评价及生态优化 [4] - 校企协同育匠模式通过"校企双制"强化实战化培育,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专设数字技术赛道挖掘潜力人才 [4] 数字人才生态建设 - 广东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化,实现人才评价"掌上办"及政策服务"一网通办",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港线上服务平台提升数字化服务体验 [6] - 通过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如"国家高层次人才服务行")精准对接区域数字产业需求,促进智力流动 [6] 平台创新与成果转化 - 人才港大讲堂通过专家对话形式提供数字产业发展新视角,未来将深化"大讲堂+成果转化"协同模式,打造高水平交流平台 [6]
桂林理工大学亚太信息技术学院揭牌 推动数字人才培养
中国新闻网· 2025-07-03 16:15
合作办学机构成立 - 桂林理工大学与马来西亚亚太科技大学合作成立桂林理工大学亚太信息技术学院,是广西首个与东盟国家高校合作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1] - 该合作标志着中马教育交流的里程碑,服务于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深化区域数字经济人才培养 [1] 学院定位与培养模式 - 学院于202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首批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3个本科专业 [2] - 采用"4+0双证"培养模式,学生在国内可获得两校认证的学位证书 [2] - 学院旨在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IT人才,引进亚太科技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强强联合 [3] 战略意义与区域影响 - 该合作办学项目精准对接中马两国发展战略,将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区域领先、西部一流的中外合作办学典范 [2] - 填补了广西信息技术领域中外合作办学的空白,在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2] - 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期待学院培养的学子成为未来科技栋梁,为中国、东盟及全球发展注入新动力 [2] 合作方优势与培养目标 - 马来西亚亚太科技大学在信息技术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其计算机科学专业获得多项国际权威认证 [2] - 学院致力于培养兼具专业实力与国际视野的新一代全球科技领军人才,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 [2] 企业合作与就业前景 - 广西柳钢东信科技有限公司将与学院在创新研发平台、双导师人才体系、技术转移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 [3] - 毕业生在人工智能、IT等领域具有广阔就业前景和良好就业竞争力 [3]
业内人士呼吁我国加快数字经济人才培养
新华网· 2025-05-02 07:25
文章核心观点 业内人士建议加强跨领域融合合作推动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创新发展,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智力与人才保障 [1] 各方建议 - 国家数据局将持续推动数据人才体系建设,打造多方协同、学用贯通、场景驱动的良好生态 [1] - 高校要探索“AI + 教育”新模式,构建面向未来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1] - 联合高校、企业打造“数字人才共生体”,促进教师与企业专家双向赋能流动,实现价值循环 [1] - 着力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助力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浪潮中抢占先机、提升国际竞争力 [2] 数字领军人才能力要求 - 数字领军人才要做洞察时代脉搏的“瞭望者”、优化资源配置的“战略设计师”,具备“技术产业化操盘手”等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