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产业园区运营
icon
搜索文档
央视聚焦东郊记忆!《遗迹有奇迹》解码工业遗产的追光之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6:05
公司曝光与品牌推广 - 东郊记忆园区将于10月3日通过央视财经频道纪录片《追光逐梦》面向全国观众展示 成为庆祝国庆的献礼 [1] - 此次央视报道是对工业遗产活化理念的深度传播 旨在让更多人看见老厂房里生长的文化新生态 [3] 经营业绩与运营数据 - 东郊记忆年均举办文化活动超1100场 2024年接待游客达1760万人次 [3] - 2025年上半年已接待游客近920万人次 日均超5万人次 同比增长10.5% [3] - 外地游客占比超五成 年轻群体占比超八成 2025年上半年举办文化活动约1200场次 [3] - 整体营收突破9亿元 人均消费额约100元 [3] 园区定位与业态发展 - 园区前身为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 现为国家4A级景区 集工业遗存、文创园区、科创基地、消费极核于一体 [3] - 园区内拥有红砖墙、老厂房等标志性场景 以及"处处是舞台"公共音乐演出、"蜀宴赋"沉浸式汉文化餐秀等新业态集群 [3] - 园区呈现"三个月一大变 一月一小变"的场景迭代 从潮牌聚集地Brandy Melville西南首店到"成都"墙前的人潮涌动 体现了文商旅体融合的产业升级 [4]
上半年通州认定七家演艺新空间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23 17:47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 - 通州区上半年新认定7家演艺新空间 其中6家落地园区 全区现有区级文化产业园区23个 市级文化产业园区6个 数量居全市第五 [1][2] - 张家湾设计小镇智汇园已吸引110家企业注册 注册资本金达36 8亿元 其中国家高新 中关村高新 专精特新企业38家 上市公司 瞪羚企业11家 园区办公人数超2500人 [2] - 通州区联动5家园区通过文创大赛提供超千平方米孵化空间 上半年新招引文化类企业超50家 [2] 产业生态与跨界合作 - 相关部门对接开心麻花等头部演艺机构 借助"运河有戏"品牌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 孵育文商旅体新业态 [2] - 张家湾设计小镇智汇园吸引央美城市公共艺术院 万勋科技 京东方艺云 玉尊源等知名文化企业入驻 形成产业发展生态圈 [2] - 12家企业及园区代表围绕科技与文化企业跨界合作模式 园区共享交流平台建设等议题展开研讨 [3] 政策支持与活动成效 - 研讨会解读《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 涵盖资金支持 园区建设 审批服务 房租补贴等维度 [3] - 活动搭建政企对话机制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跨界合作 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形成创新要素集聚 产业生态完善的发展格局 [1][2]
「园区有话说」“国有资产如何创新园区运营——痛点与破局之道”主题沙龙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7-03 14:3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文化产业园区普遍面临政策机制适配性不足、招商压力加剧、传统"二房东"盈利模式难以为继等困境 [6] - 国有资产园区运营存在"拿地成本刚性"与"租金市场弹性"的核心矛盾,当前出租价格普遍低于成本线 [6] - 行业进入"服务化转型+资本创新"调整周期,亟需政策适配、人才培育、资金通道等破局方案 [4] 运营痛点与解决方案 - 体制机制约束、市场化能力建设、资源整合效能被列为三大核心痛点 [2] - 国有企业代表指出国有资产交易管理需平衡合规要求与市场化招商效率,竞价机制可能衍生非必要行政成本 [6] - 建议通过行业协作破解困局,探索与国有资本的合作路径如合资公司、分成合作等创新机制 [6][7] 创新运营模式 - 采用"轻重资产结合"模式跨区域发展,形成资产购置、商业管理、公寓运营、酒店服务四大业务板块 [7] - 云园区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结合,统筹区域内百余家文化园区资源,推动轻资产标准化输出 [7] - 重点培育文物IP开发及城市公园场景运营,尝试依托属地政府资源开展产业招商与纳税服务 [4][7] 典型案例与实践经验 - "新华1949"文化金融园、电通创意广场、远东科技文化园等国有企业代表分享实操经验 [6] - 锦和创力公司通过京沪双城布局实现跨区域发展,建议北京存量资产改造中探索国有资本合作 [7] - 国家文创实验区云园区提出混合所有制合作深化、运营前置赋能规划等三大路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