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与新能源

搜索文档
“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专题招聘活动在广州举行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26 15:56
招聘活动概况 - 活动由省委人才办等6家单位联合主办,主题为"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专题招聘,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校园举办 [1] - 线上线下共吸引328家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参与,提供1780个在招职位和8122个优质岗位 [1] - 高薪岗位占比显著:30万以上年薪岗位1721个(占21.2%),50万以上年薪岗位697个(占8.6%) [1] - 活动吸引超1.1万人次现场求职,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183人 [1] 行业分布与岗位特点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企业占比近40%,成为招聘主力 [2] - 六大产业集群重点招才: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材料与新能源、低空经济等 [1] - 高含金量岗位集中:算法工程师、机器人研发工程师、测绘应用工程师、软件架构师、新材料工程师等 [1] - 30多家新兴产业科研院所参与招聘,包括广州国家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等国家级机构 [2] 企业招才策略 - 企业提供全方位福利:吃住保障、充足科研经费、明确晋升渠道 [1] - 头部企业现场路演:亿航智能、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展示应用场景 [2] - 广东省科学院组织17家研究所组团招聘,形成规模效应 [2] 招聘服务创新 - 设置多元化服务区:政策咨询、AI+就业服务体验、职业规划、人才加油站等 [2] - 提供"一条龙"支持:简历打印、模拟面试、AI证件照拍摄等数字化服务 [2] - 专业人力资源支持:名企HR和高校就业导师现场提供职业诊断与发展建议 [2]
基金数量规模东莞居首 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年底开园
南方都市报· 2025-05-23 07:07
综述篇 - 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定位为"科技金融集聚区"和"千亿园区",承担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任 [3] - 园区已进驻220余家金融服务机构及基金机构,基金数量184家占全市59%,认缴规模962亿元占全市75%,均居全市第一 [3] - 上市企业7家、后备企业57家,数量均居全市首位,彰显资本增值潜力 [3] - 东莞将整合政策、资本、产业资源,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新高地 [3] 规划布局 - 集聚区规划面积5200亩,首开区750亩,以"一轴两翼"空间布局打造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业态 [4] - 围绕"金融新业态先行区、基金集聚区、政策创新区、产品示范区、生态样板区"五大核心定位发力 [4] 战略逻辑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广东省"十四五"规划支持打造科技金融示范区 [5] - 松山湖拥有77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华为终端总部等行业龙头企业,形成"1+4+1+X"现代化产业体系 [5][6] - 集聚区将吸引各类金融机构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6] 资本集聚 - 园区已备案基金184家,总投资认缴规模962亿元 [7] - 2018年出台《促进基金业发展实施办法》,2021年设立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东莞基地 [8] - 2023年设立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东莞松山湖分中心,2024年建设数字人民币全域应用集聚区 [8] 政策支持 - 设立每年1亿元融资损失风险补偿资金池,推出"天使贷""园区保"等创新融资产品 [9] - 2010年设立广东省首家"金融法庭"和金融纠纷调解中心 [11] -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及东莞法院助力17家科创企业获1.1亿元"科技成果转化贷" [11] 服务体系 - 构建覆盖企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梯"服务体系,满足初创、成长、成熟期企业差异化需求 [12] - 东莞市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五大母基金落户松山湖,目标形成2000亿元母子基金群 [12] - 松山湖天使基金总规模10亿元,已投资19个项目,今年将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 [12][14] 生态协同 - 成立"股贷担保租"联动服务队,提供超100亿元融资,实现"全科会诊"服务模式 [15] - 案例:为蓝潜海洋技术提供近2000万元"股权+债权"资金支持 [16] - 推动银行参考风投评估调整授信,企业通过股债结合降低股权稀释风险 [16] 未来发展 - 研究修订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政策,起草科技金融集聚区政策 [17] - 建设"三个高地":政策创新高地、机构汇聚高地、产品创新高地 [17] - 设立百亿母基金,构建"投贷债保"联动机制,强化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导向 [18]
松山湖科技金融进化论
南方都市报· 2025-05-19 11:10
"千亿园区"松山湖迎来"超级助推器"。 今年3月,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聚区启动建设,东莞将倾全市之力筹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 新高地。 南都、N视频推出高质量发展深调研《松山湖科技金融进化论》专题报道,记录园区科技金融的创新实 践,剖析科技金融的进化路径,探寻高质量的投资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擅长"制造"的东莞,这一次要做"科技金融集聚区","千亿园区"松山湖承担重任。 经过24年的发展,松山湖凭借其独特的产业优势和创新氛围,金融资源快速集聚。尤其在近年来,园区 发展全面提速,科技创新资源的密度和浓度不断提高,松山湖正成为科技与金融深度交融的鲜活样本, 一场关于科技金融的进化之旅已经开启。 截至目前,园区进驻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及基金机构220余家。基金数量及规模均居全市第一。上市企业 和后备企业数量均居全市首位。这些均彰显资本增值的巨大潜力,"科技-产业-金融"的正向循环机制加 速成型。 松山湖科学城。 从深圳的风投神话到杭州的"六小龙"奇迹,科技金融是城市跃迁的密钥之一。"东莞松山湖科技金融集 聚区是东莞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标志。"东莞市副市长、松山湖党工委书记陈庆松表示。 东莞将倾全市之力筹建,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