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检测

搜索文档
西测测试20250902
2025-09-02 22:41
公司及行业概述 * 公司为西测测试 专注于商业航天全产业链 涵盖低空经济 高空及太空领域 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 生产制造及检验检测服务[2] * 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具备AS9100 IATF16949 NADCAP以及SP认证的企业 在商业航天生产 制造 测试方面通过了航空航天三证认证[10] * 公司已与蓝箭 中科宇航 灵动空间等知名企业达成合作 为其提供生产制造和检测服务[2][10] 核心业务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航天领域收入约3800万元 其中检测业务占比超90% 电装业务占比不高[2][13] * 2024年同期航天领域收入为2700万元 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3] * 预计2025年全年航天领域收入将达102亿元 相较于2024年的2000多万元 实现4到5倍的增长[2][19] * 公司上市后产能迅速提升 目前保守估计达到20亿元左右 原产能约六七亿元[7] * 二季度业绩下降主要因项目核算方式变化 过去以小批量确认收入 现在根据项目结项确认收入 导致部分项目延后确认[8] * 净利润率目前承受较大压力 主要由于前期大量设备投入以及新产业方向上的持续投入[25] 产能与利用率 * 公司卫星测试设备的产能利用率约为70%-80% 拥有近50个罐子和对应温箱 总价值约108亿元[20] * 生产制造部分 如集通力 目前产能利用率仅约20%[20] *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目前每年的产能极限大约是100颗卫星 其中80颗已经达到了其生产能力上限[15] 战略布局与发展方向 * 公司计划提升导弹生产能力至年产2万枚[3][22] * 积极推进军队信息化和空天立体化建设[3][23] * 布局大飞机 新能源和核能领域 寻求多元化发展[3][24] * 公司在大飞机产业取得重大突破 机载业务已获得商飞认证 是国内少数符合DO-100标准的检测机构之一[29] * 公司与西交大合作成立"装备医院" 累计收入达千万级别[2][10] * 公司构建了从供应链驱动产业链的模式 主要生产能力集中在西安 并在成都和武汉也有部分测试能力[10] 合作与市场拓展 * 公司与华为在检测业务方面合作紧密 占据其西安公司60%的份额 并被华为视为稀缺资源[2][20] * 公司承接中国电信马来西亚项目 包括三颗高轨道卫星 每颗价值约20亿元[17] * 公司正考虑在上海建立小规模的一站式服务能力 以满足华东地区商业航天需求[17] * 通过设立北京营销中心 全国布局实验室及完善营销体系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客户认知度[30] 未来展望与风险 * 未来两年的收入增速将取决于整个商业航天行业的发展速度和国家在发射卫星方面的进度[19] * 随着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 预计两到三年后净利润率水平有望接近行业平均水平[25] * 公司有明确的并购计划和策略 提出了"百亿市值 百亿收入以及百亿利润"目标 并与陕金控联合设立基金用于收购[27] * 再融资需求主要源于行业爆发和产能扩张 以满足实验能力建设[28] * 商业卫星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将快速放量 对价格敏感度较高[16]
瑞能股份董事长毛广甫荣获“2024年度优秀专家”称号
起点锂电· 2025-01-09 17:43
公司荣誉与领导成就 - 公司董事长毛广甫获评2024年度优秀专家称号 与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及行业领军人物共同受表彰[1][3] - 公司凭借动力电池自动在线测试装备获得2024年度科技成果创新奖 体现技术实力与创新水平[1] - 董事长自2003年创办公司以来持续聚焦新能源检测领域 以科技创新为发展根基[3]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公司突破能量回馈 虚拟电池测试 高压串联化成 高压直流母线测试等技术空白 率先实现1500V和2000V测试电压等级突破[3] - 动力电池自动在线测试装备基于高压恒压串联化成技术研发 解决电芯高容量与高一致性需求 降低化成分容系统投资和使用成本[6] - 创新应用深度学习和测试大数据技术 实现电池生产过程的预测性保护 助力安全生产与提质降本增效[6] 市场认可与行业地位 - 电池测试装备获得比亚迪 宁德时代 中创新航等头部企业高度认可 在高精密测试设备领域实现进口品牌国产替代[8] - 产品出口至海外市场 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性能解决方案[8] - 公司深度融入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 创新电池数据大模型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智能检测平台 为传统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提供范本[8] 企业战略与社会责任 - 公司秉持以企兴邦 反哺社会理念 将绿色与社会责任融入发展脉络 通过安全高效节能的技术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9] - 积极投入公益事业 优化产业链布局赋能地方经济与制造业水准提升[9] - 以全球化思维开拓国际市场 与国际知名新能源企业建立战略合作 通过联合研发与技术共享助力全球新能源发展[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