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造强国
icon
搜索文档
聚光科技硬核亮相BCEIA:40+展品全矩阵,国产仪器实力圈粉
仪器信息网· 2025-09-12 11:58
公司业务与战略定位 - 公司专注高端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 聚焦生态环境 工业制造 高校科研与生命科学等重点领域 提供国产化 数智化系统解决方案 [3] - 公司携旗下子公司谱育科技 吉天仪器亮相BCEIA 2025展会 集中展示智慧实验室板块的明星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 [5] 展会参与及产品展示 - 公司设置10大展区 展出40余款展品 展台人潮涌动 院士专家及行业嘉宾与技术团队就智慧实验室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国产化实践进行深入交流 [7] - 吉天仪器展出台式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系统 采用离子富集技术 适用于农产品风味解析 产地溯源 工艺优化 过程监控及安全检测等领域 [8] - 谱育科技展出多款高端质谱产品 包括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 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系统 三重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及质谱流式细胞仪 产品体系完备 性能卓越 满足从基础科学研究到制药 食品 环境 材料 临床等多行业领域需求 [15] 技术突破与创新成果 - 公司Calibus 5手持式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仪荣膺中国分析测试协会2025年度分析测试仪器创新奖 该产品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 最快可在1秒内完成高精度分析 突破钢铁碳元素检测瓶颈 [27][28] - 产品此前已获2025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全国铸造装备创新奖及杭州市制造业首台(套)产品等荣誉 [28] 行业认可与奖项 - 公司及旗下谱育科技 吉天仪器共同荣获BCEIA优秀合作伙伴奖 彰显国产高端仪器企业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的关键支撑与引领作用 [24][26] - 谱育科技SFLO系列全光谱流式细胞仪获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成果奖 专为个人型实验室设计 [20][21] 市场推广与用户互动 - 公司同步推出云上Citywalk直播 吸引超2万观众在线观看互动 技术专家围绕质谱技术突破 前处理自动化升级及实验室数智化集成进行深度解读 [30] - 公司围绕制造强国 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 持续深耕智慧实验室解决方案 以更智能 更可靠 更适配的国产高端仪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33]
河南大学项目迎来关键进展
央视网· 2025-09-05 18:48
项目进展 - 河南大学工程训练中心项目成功突破正负零关键节点并完成地下室结构施工 [1] - 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 [1] - 项目团队集中资源推动各环节压茬衔接以应对工期紧任务重结构复杂等挑战 [1] 项目定位与功能 - 项目位于开封市河南大学金明校区是集工程教学实践研究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1] - 建成后将显著提升河南大学工程训练水平 [1] - 将为河南先进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后备力量 [1] 战略意义 - 项目为国家制造强国科教兴国战略在地方的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1]
首台(套)首批次综合保险示范条款及服务指引出炉
国际金融报· 2025-09-04 20:30
政策发布背景与意义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于9月4日发布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示范条款和首批次新材料综合保险示范条款试行版及配套承保理赔服务指引 [1] - 该举措是保险业贯彻落实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的重要行动 旨在完善科技保险政策体系并服务国家制造强国战略 [1] - 示范条款和服务指引的制修订工作彰显保险服务科技强国的责任担当 有助于精准对接生产企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和新材料推广应用阶段的风险保障需求 [1] 保险产品结构创新 - 首台(套)保险示范条款包含责任保险 质量保证保险 安装测试期间责任保险及质量保证保险 国内运输保险共五个主险条款 [1] - 首批次新材料保险示范条款包含责任保险 质量保证保险 国内运输保险共三个主险条款 [1] - 生产企业可与保险公司根据技术成熟度 应用场景 历史赔付水平等风险特征自主协商投保险种和保险费率 [1] 保障范围扩展与升级 - 保险保障范围覆盖首台(套)生产企业在货物运输 安装测试 验收交付后三个阶段 以及新材料生产企业在货物运输 验收交付后两个阶段的相关风险 [2] - 新增货物运输阶段保险保障 通过国内货物运输保险条款覆盖水路 铁路 公路 航空和联运运输中的货运风险 [2] - 新增安装测试阶段保险保障 将传统由设备制造企业自行承担的安装测试风险纳入保险范围 切实回应科技企业核心需求 [2] 行业服务标准化 - 首次制定与示范条款配套的服务指引 填补行业统一实务规程空白 [2] - 服务指引对风险评估 投保承保 保费缴纳 批改退保 理赔报案 查勘管理 责任核定 快赔预赔等全业务环节提出明确自律要求 [2] - 该指引对规范保险服务流程和提升服务水平具有显著意义 [2] 未来发展方向 - 保险行业协会将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下 提升保险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风险管理和产品创新能力 [3] - 积极推进首台(套)首批次综合保险行业自律工作 深化示范条款和服务指引的实施应用 [3] - 推动保险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服务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并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3]
科技创新奏响制造强国建设“三重奏”
科技日报· 2025-08-28 13:44
地球大气氧含量演化研究 - 南京大学联合中外科研机构通过建立高分辨率硫酸盐硫-氧同位素数据记录,揭示地球大气氧含量经历三次显著跃迁,分别发生在古元古代(24亿-21亿年前)、新元古代(约10亿年前)和古生代(约4.4亿年前)[1] - 研究通过沉积碳酸盐岩内微量硫酸根的硫-氧同位素(Δ³⁴O)连续记录古大气氧含量变化,为理解生命起源与地球宜居性演化提供关键地球化学指标和理论基础[1] -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覆盖过去近30亿年的Δ³⁴O演化记录[1] 高端制造技术突破 - 山西太钢研发出厚度0.025毫米、精度1微米的掩膜版用精密箔材,填补光刻工艺关键耗材行业空白,全球独家生产手撕不锈钢材料[2][13] - 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常态化商业运营两周年,累计18架执飞20余条航线,覆盖国内16个城市,运输旅客超205万人次[3][14] - 中铁装备自主研制超大直径盾构机"中铁1459号",配备换刀机器人使换刀效率较人工提升5-8倍,刷新我国出口海外盾构机开挖直径纪录[3][16] 制造业创新数据指标 -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6.3%[4][17] - 截至2024年6月,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7.2万件,为"十三五"末2.2倍,占高价值发明专利总量70%[4][17]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3.6万亿元,占GDP比重2.68%,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77%[4][19] 智能化制造升级 - 全国建成超3万家基础级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覆盖41个工业大类,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8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6.2%[4][19] - 宝武钢铁应用盘古大模型优化热轧工艺参数,预测精度提升5%以上,年化经济效益超千万元[4][19] - 拓斯达工业机器人通过大模型集成实现无代码完成码垛、喷涂等复杂任务,与工程师语言交互[4][18] 绿色制造与能源转型 - 山东东营开建全国首个100%绿电直连零碳产业园,总投资超百亿元,实现全产业链零碳[5][22] - 新疆木垒建设全球最大压缩气体储能电站,利用二氧化碳压缩膨胀技术实现清洁能源储存[5][22] - 截至2024年底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6430家,其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20%,实现用地集约化与能源低碳化[6][23] 电力系统技术创新 - 湖北投运"充换岸储"一体化虚拟电厂秒级调频系统,整合126个充电站、11个换电站、1个港口充电站和4个储能站,瞬时最大调频能力27千瓦[11] - 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项目2号火电机组(660兆瓦)采用超超临界技术,实现超低排放并投入商业运行[12] 生态治理科技创新 - 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通过"深栽浅埋"种植技术将造林成活率从50%提升至90%,累计治理沙地超200万亩[12] - 通辽市实施"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涵盖努古斯台50万亩、阿古拉75万亩、茂道吐75万亩项目区[12]
宝丰能源上半年净利超73% 负债率38.34% 内蒙古烯烃项目产量贡献占比近50%
环球网· 2025-08-27 19:47
财务业绩表现 - 上半年净利润57.17亿元 同比增长73.02% [1] -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79.89亿元 同比大增92.74% [1] - 有息负债率38.34% 远低于行业均值 [1] 内蒙古项目运营优势 - 年产能300万吨 成为全球最大煤制烯烃厂 [3] - 项目投产是推动业绩跃升的关键因素 [3] - 连续稳定生产6500小时 日均产出聚烯烃9000吨 [4] - 预计2025年实现工业产值约300亿元 纳税超30亿元 [4] 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 - 采用6.5MPa粉煤加压气化技术 实现氧气及原料煤消耗量双下降 [3] - 应用第三代DMTO技术 单套烯烃装置产能超100万吨 [3] - 吨烯烃产品甲醇单耗大幅降低 经济性显著提高 [3] - 全部采用国产化装置设备 23项达国内国际领先水平 [3]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开创性利用"风光融合"可再生能源制绿氢绿氧 [3] - 通过"以氢换煤"方式大幅降低碳排放 [3] - 为现代煤化工绿色转型提供示范路径 [3] - 解决社会就业近6000人 成为区域经济强大助推器 [4] 行业引领与战略意义 - 构筑穿越周期的"资金堡垒" 为战略扩张留足空间 [1] - 实现"量利双升" 树立煤化工高端化低碳化转型新标杆 [1] - 通过产业规模+技术突破+绿色创新三维融合重塑行业未来图景 [4]
中国东方教育董秘毛超圣: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证券报· 2025-08-26 23:25
行业机遇与公司理念 - 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源于国家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及技能中国 制造强国 数字中国等战略深入推进 [1] - 公司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 管理与创新并行的发展理念 [1] 专业设置与研发体系 - 建立三级研发体系 包括集团研究院 事业部研发中心和院校研发小组 [2] - 专业年更新率保持在30%以上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 [2] - 重点发展三大领域: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 数字技术与信息产业 现代服务与民生行业 [2] 新业务孵化流程 - 遵循审慎孵化 逐步推进原则 建立科学论证评估机制 [2] - 包含四个阶段:市场调研与需求评估 课程体系设计 师资培训与实训建设 试点开设与效果评估 [2][3] - 落地周期通常需6至9个月 采用试点-完善-复制发展路径 [3] 区域中心布局与规模扩张 - 以安徽区域中心为样板推进全国七大区域中心布局 [4] - 安徽中心在校生规模突破3万人 其余中心按1.5万-2万人标准推进 [4] - 预计七大中心总在校生规模达12万人以上 集团总规模有望达20万-30万人 [4] 业务板块发展目标 - 美业教育板块计划三年内实现15所以上院校招生 营收实现三倍以上增长 [4] - 技师学院数量将从3所增至2025年的4所 另有12所高级技工学校稳步运营 [4] - 扩大初中起点五年制技师及高中起点两年制预备技师培养规模 [4] 教学质量与就业成果 - 持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投入 优化教学内容与行业接轨 [5] - 就业服务体系不断优化 学生推荐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 [5] 中期财务目标 - 中期2-3年内目标为年收入保持10%左右增长 利润保持20%以上增长 [6] - 长期规划实现总在校生约30万人 营收近百亿战略蓝图 [6] 并购与投资策略 - 秉持审慎稳健原则 坚持优质资产与协同效应并重 [6] - 关注标的三大标准:区位优势显著 资产质量优良 专业特色突出 [6] 投资者回报政策 - 未来三年派息比例承诺不低于当年净利润的60% [6] - 通过定期投资者沟通会 业绩发布会保持高透明度信息披露 [7] - 建立长期价值导向的市场预期 增强资本市场对集团发展逻辑的认可 [7]
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中国证券报· 2025-08-25 04:10
规划核心目标 - 锚定实现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点 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关键路径 [1] - 加快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 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1] - 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1] 重点研究方向 - 聚焦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提出科学合理目标指标 [1]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快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 [1] -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领先优势和竞争地位 [1] - 提高重点行业治理水平 研究提出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1] 规划实施要求 - 准确把握规划编制工作的综合性 全局性 系统性要求 [2] - 做好工信领域规划与国家总体规划 地方工信规划与国家工信规划的衔接 [2] - 推动主要目标指标 重大工程项目 重点产业布局上下贯通 [2] - 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 [2]
宝丰能源: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增73.02%达57.17亿元 有息负债率下降至38.34%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3 12:40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228.19亿元 同比增长35.05% [1] - 净利润57.17亿元 同比增长73.02% [1] - 每股收益0.78元 同比增长73.33% [1] -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79.89亿元 同比增长92.74% [1] - 有息负债率下降至38.34% 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1] 股东回报 - 拟现金分红20.36亿元 占上半年净利润比例达35.62% [1] 产能扩张 - 内蒙古30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建成投产 用时仅18个月 [1] - 项目为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烯烃项目 推动公司产能跃居行业首位 [1] 技术突破 - 项目全部采用国产化装置设备替代进口 [1] - 创造五个全球规模之最和三个全国规模之最 [1] - 推动煤化工装备从依赖进口转向自主领航 [1] 财务结构 - 形成高现金流与低负债的黄金财务矩阵 [1] - 为战略布局和产能扩张提供有力支撑 [1]
支持新型工业化 期市大有可为
期货日报网· 2025-08-22 09:11
期货市场发展现状 - 国内商品期货和期权上市品种达131个 其中工业品期货和期权占比64%达84个 [3] - 铜铝期货与现货价格相关性高达0.99 有效发挥价格发现功能 [3] - A股上市公司套期保值参与率达28.6% 参与企业1503家同比增长14.7% 套保规模突破2万亿元 [3] 新型工业化特征与需求 - 新型工业化呈现智能化 绿色化 融合化三大特征 [4] - 重点聚焦汽车及零部件 高端装备 新能源及节能环保 新材料及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 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产业 [4] - 产业链条长 技术门槛高 资金投入大的特点催生全链条风险管理需求 [4] 期货产品创新方向 - 战略性资源主线:需完善氢氧化锂 钴等新能源金属期货品种 [6] - 先进材料主线:推进光伏期货指数及半导体材料期货研发 [7] - 绿色转型主线:探索电力期货及碳期货 碳期权等衍生工具 [8][9] 市场战略定位升级 - 期货市场从风险管理工具升级为提升产业链韧性的战略基础设施 [10] - 全国碳市场覆盖发电 石化 化工等8大行业 成为全球最大碳配额交易市场 [9] - 碳市场2024年扩围至钢铁 水泥 铝冶炼行业 [9]
中信证券:制造强国 走出内卷
新浪财经· 2025-08-14 08:30
产业结构现状 - 中国PPI中枢偏低 制造业存在内卷现象[1] - 中低附加值产业内卷程度高于中高端产业 问题更多在供给侧[1] - 中高端产业问题更多在需求侧 后续平衡有望率先改善[1] 国际经验借鉴 - 美国和日本中低端制造业占比均显著下降[1] - 两国政策与环境导致产业升级方向存在差异[1] 产业升级方向 - 产业结构呈现传统产业控量提质与高端产业精益求精态势[1] - 半导体 装备制造 机器人 互联网和AI或成为新兴产业重点升级方向[1] 政策支持措施 - 政策通过考核激励 税收优惠 融资支持 反内卷等协同发力[1] - 当前政策向"反内卷+促消费"边际转向 有待地方进一步跟进[1] - 反内卷以市场化手段为主 配合扩内需政策 预计不会对就业端产生明显影响[1] 经济影响预期 - 政策转向持续落地后 名义GDP增速偏低等问题有望缓解[1] - 中国进入服务需求加速释放阶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