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利工程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长江水利委员会推进江垭和皂市水库现代化运行管理矩阵建设
水利部网站· 2025-09-03 11:51
调研活动与成果 - 长江水利委员会调研澧水公司水库工程运行管理工作 指导推进江垭和皂市水库现代化运行管理矩阵建设[1] - 调研组听取澧水公司运管矩阵进展及阶段性成果汇报 观看矩阵平台展示 并就平台功能完善、数据融合与系统集成进行深入讨论[1] - 调研组充分肯定澧水公司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成效[1] 矩阵建设意义与要求 - 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举措 建设安全大坝、生态大坝、智能大坝的重要抓手[1] - 矩阵建设旨在提升水库运行管理精准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1] - 要求进一步完善矩阵平台建设内容 突出展示亮点和关键环节 强化平台在日常管理中的应用 实现实用、管用、好用目标[1] 试点建设成果与应用 - 江垭和皂市水库作为水利部首批矩阵试点水库 承担探索创新和示范引领重任[2] - 澧水公司通过统筹协调、资源融合和功能定位 强化库区共管共治、三道防线建设及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等重点项目攻坚[2] - 江垭和皂市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基本建成 具备澧水特色的数字化成果集成应用平台上线运行[2] - 平台在今年6月澧水一号洪水防御中成功应用 直接避免石门河段及尾闾地区出现保证水位险情[2] 示范引领与未来规划 - 澧水公司需及时总结经验做法 提炼特色亮点 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 争做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排头兵[1] - 着力打造可借鉴的样板工程 切实发挥试点水库在行业内的示范引领作用[1][2]
数字孪生长江智慧纪巡财审协同监督系统首个试点项目落地
水利部网站· 2025-08-29 21:02
核心政策与战略部署 -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明确将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作为2025年核心任务 推动技术赋能与监督业务深度融合以提升监督质效 [1] - 长江水利委员会党组将纪巡财审协同监督大数据平台建设纳入数字孪生长江监督体系 审议印发专项实施方案并由机关纪委牵头推进 [1] - 采用AI+大数据技术构建协同监督体系 遵循边建边用滚动优化原则 首期完成纪律监督、巡视巡察、财会监督及审计监督四大子系统开发 [1] 试点实施与系统功能 - 陆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财会监督系统作为试点成果正式投入运行 成功导入11期共82笔历史工程支付数据并实现全流程线上化审批 [2] - 系统覆盖概算管理、合同管理、投资管理、工程计量、支付管理、图纸文件管理、质量评定及统计报表八大核心业务 打破财会与业务监督信息壁垒 [2] - 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构建工程投资与执行动态可视化监管模式 解决概算与合同脱节及数据滞后问题 [3] 技术赋能与监督机制创新 - 建立源头防控-过程追踪-智能预警-靶向处置全链条监督体系 实现资金流向全流程可追溯及多主体线上前置审批机制 [3] - 嵌入基于规则与数据分析的智能预警机制 针对超概算、超合同、超付款等风险点设置阈值并自动触发红灯警示 [3] - 推动监督模式从事后审计向事前防范与事中监督转型 为工程竣工决算及审计提供完整可追溯的数字化证据链 [2][3] 应用推广与行业影响 - 系统在长江水利委员会7家企事业单位试点 覆盖基建项目管理、三重一大监督及八项规定等模块开发与数据治理工作 [1] - 未来将持续聚焦工程建设管理需求 在全委范围内推广协同监督系统 深化数字化实践以提升工程质量与廉洁水平 [3]
新万福河水利工程管理成效颇为显著
齐鲁晚报· 2025-08-23 05:12
管理体系建设 - 公司通过修订运行管理手册和防洪预案等10余项制度构建覆盖工程运行、防汛应急及河长制落实的全链条管理体系 [1] - 公司"六项机制"建设成果被列为全市标杆经验推广 [1] 工程项目进展 - 新万福河治理工程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实施 [1] - 工程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 [1] - 除涝标准由3年一遇提高至5年一遇 [1] - 工程惠及任城、鱼台、金乡等沿河区域 [1]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深化防洪减灾体系与智慧化管理平台建设 [1] - 相关建设将助力打造"智造济宁"和"美丽济宁" [1]
“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水利部门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保障镇江主城区度汛安全
镇江日报· 2025-07-24 07:51
防汛准备工作 - 公司统筹开展汛前全面检查、防汛预案修编和应急抢险能力提升等工作 [2] - 完成长江堤防主城区防洪墙15.3公里及三条骨干河道20.27公里的巡查 [2] - 对5座闸站(引航道水利枢纽、京口闸等)进行全面检查并开展复查 [2] - 成立防汛度汛党员先锋队,采用每周巡查、雨后检查等方式强化巡查 [2] 防汛演练与运行 - 开展引航道水利枢纽等闸站反向试运行和移动电站应急演练 [3] - 模拟强降雨导致水位上升及市电故障场景,检验设备运行情况 [3] - 组织防汛培训及桌面演练,提升应急操作能力与协同作战水平 [3] 科技赋能防汛 - 构建"人防+技防"协同体系,融入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全链条 [4] - 实现闸站雨水情、气象等信息的实时监控与远程管理 [4] - 引入无人机巡河技术,提高巡查效率与监测全面性 [4] 后续防汛措施 - 强化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极端天气动态研判与联动响应 [5] - 持续监控主城区水情雨情,排查整改并提升防汛能力 [5]
广东强化汛期水利工程巡查机制 多管齐下筑牢安全防线
水利部网站· 2025-06-06 16:39
巡查责任制度 - 水利工程巡查实行岗位责任制 水库 水闸 堤防等工程需逐宗指定巡查人员 [1] - 巡查人员须为防汛责任人 技术人员或通过培训考核的专业人员 并接受上级监督 [1] 巡查分类与频次 - 汛期巡查分为日常巡查 临灾排查 灾中检查 灾后复查四类 [2] - 日常巡查频次:水库每日≥1次 堤防和水闸每周≥1次且间隔≥3天 其他工程动态调整 [2] - 临灾排查要求台风 强降雨预报后对所有工程进行隐患排查 [2] - 灾中检查在强降雨或洪水时启动 水位达警戒线或工程异常时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 [2] - 灾后复查重点核查工程结构损毁及环境变化 [2] 智慧巡查技术 - 运用卫星遥感 激光雷达 无人船 无人机等技术构建智慧巡查体系 [2] - 试点引入第三方机构 鼓励社区居民担任民间巡查员 [2] 隐患闭环管理 - 建立"发现上报-分析评估-限时整改-跟踪复查"闭环流程 [3] - 一般问题5个工作日内整改 重大隐患立即抢险 [3] - 整改过程全程监督 完成后及时复查 [3] 管理要求 - 强调加强组织领导 细化巡查责任 确保工程安全度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