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

搜索文档
“我们做的琉璃,进了国家博物馆”(身边的新鲜事)
人民日报· 2025-07-03 08:31
这件作品以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灵感,耗时两个月完成。凤冠冠身,龙、凤及冠上的珍珠、宝石等 均以琉璃烧制,既保留了传统凤冠的庄严规制,又借琉璃的幻彩质感消解了礼器的厚重感。 琉璃凤冠。 以上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没想到,我们做的琉璃,进了国家博物馆,展出时还如此火爆。"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艺术展"开展第 一天,展厅里熙熙攘攘的观众围着琉璃凤冠"打卡"拍照,我自己也只能挤在人群外远远观望。 孙启烨在制作琉璃作品。 (作者为山东省淄博市彭青艾琉璃艺术馆主理人,大众日报记者刘磊、于魁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3日 10 版) (责编:胡永秋、牛镛) 说起国博的热门藏品,九龙九凤冠几乎无人不知,就连同款冰箱贴都成了抢手的文创产品。今年3月接 到参展通知时,我们还有些意外。毕竟我们只是琉璃行业的新人,我今年23岁,从业仅一年半,同伴邹 宇曦和陈屿强也都是95后的年轻人。 整个作品由近5000个零部件组成,涉及七八种工艺。单是凤冠上的琉璃珠子就用了4800颗,每一颗都要 在火焰中反复塑形,既要保证圆润度,又要兼顾透光度。几千颗珠子需逐一捏制打孔,最小的直径仅 2.5毫米,操作起来困难重重。我们三人光 ...
淄博|淄博琉璃东方美学在传承中新生
大众日报· 2025-06-24 08:48
展览概况 - 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淄博市人民政府举办"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艺术展",系统展示淄博琉璃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轨迹 [2] - 展览分为"千年肇兴"、"幻彩永驻"、"璆琳佳器"三个主题单元,突出淄博琉璃的东方美学价值和当代创造性转化 [4] - 展出183件(套)琉璃精品,涵盖战国时期"蜻蜓眼"琉璃珠到现代灯工技艺作品《蝴蝶灵蛇花冠》等 [3] 历史地位与工艺价值 - 淄博市博山区发现元末明初琉璃窑炉遗址群(1座大炉+21座小炉),证实其作为中国琉璃起源地的历史地位 [3] - 战国时期绿色琉璃碗壁薄如蝉翼,琉璃料珠串饰仿玉效果极佳,体现早期工艺高度 [3] - 明清皇家御用"鸡油黄"琉璃、元代琉璃簪、明代琉璃璧等展品彰显古代琉璃的尊贵地位 [5] 非遗技艺与创新成果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广庆的琉璃内画瓶《十里荷香》融合"鲁派内画"和"琉璃烧制技艺"两项国家级非遗,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5] - 国家级非遗"琉璃灯工技艺"传承人任波作品《富甲一方》获"2024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 [5] - 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孙磊灯工作品《岁岁平安》创新再现葡萄表面"白霜",达到以假乱真效果 [6] 产业现状与文创发展 - 淄博50余家企业及大师工作室参展,展示色料、内画、雕刻、铺丝等七大技法 [7] - 琉璃文创产品如五色石夜灯盲盒(含五种款式)融合女娲补天传说与LED技术,成为破圈力作 [8] - 《十二花神》等缩小版琉璃文创产品涵盖饰品、挂件等近千品种上万花色,线上线下受年轻群体追捧 [8]
“创新、坚韧和有远见”——美国学生感受中国的过去和未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5-28 09:33
氢能产业 - 美国学生参观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了解氢能全产业链包括制、储、运、加、用等环节 [1][3] - 展示产品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电动空气压缩机、家用氢气机、多功能氢浴机等 [1] - 氢能源在中国得到快速高效利用,应用于厨房设备、摩托车及各类交通设备 [3] - 氢能技术推动交通更可持续且成本更低 [3] 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举办美国塔尔萨大学来华夏令营,活动包括氢能示范区参观和琉璃文化体验 [1][3][5] - 今年交流营新增中国文化深度体验活动,如琉璃烧制技艺参观,涵盖吻作、窑作、釉作等传统工艺 [3][5] - 美国学生通过中文学习及实地体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部分学生辅修中文专业或提前学习中文 [5][6] 中美青年交流 - 美国学生参与中国武术、中医针灸、农村采摘及雄安新区参观等活动,感受中国文化的有组织性和友好 [5][6] - 学生认为中美年轻一代差异不大,通过交流可共创未来 [6]
文化中国行丨每差50℃就得变配方 传承人用26年烧制出孔雀蓝釉
央视新闻· 2025-05-25 18:43
琉璃行业概况 - 琉璃是一种常用于古代宫殿、宝塔等建筑的装饰材料 山西是主产地 琉璃烧制技艺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 琉璃生产在山西分布广泛 始于北魏 至明清达到鼎盛 制作涵盖备料、成型、素烧、施釉等多个环节 最终呈现五彩斑斓的效果 [5] - 制作原料选用当地坩子土 釉色常见黄、绿、蓝、紫、黑、白等色 采用二次烧成工艺 先烧素胎再上釉后烘烧成器 [5] 琉璃技艺发展 - 山西在明代甚至更早的元代 琉璃烧造技术已非常成熟 不仅生产单一色彩和黄绿釉琉璃 还能制作难度较高的蓝紫色调琉璃 [3] - 孔雀蓝釉制作技艺曾失传 传承人葛原生经过26年探索 于2007年成功恢复该技艺 期间发现每差50℃需调整配方 [7][9] 琉璃应用与创新 - 琉璃应用从传统建筑领域拓展至文创领域 出现琉璃制匾、摆件等产品 进入日常生活场景 [9] - 通过非遗进高校、研学讲座、创新工作室等措施吸引年轻人参与传承 将传统工艺与新型设计融合发展 [9][11] - 山西考古博物馆展出新出土明代琉璃俑 器型丰富多样 展现明代中后期生活状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