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汽车

搜索文档
武汉启动2025第二批氢能财政资金申报,五大类场景获支持
势银能链· 2025-09-17 11:42
"宁波膜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势银(TrendBank)唯一工商注册实体及收款账户 势银年会: 2025势银氢燃年会(1月6-8日,宁波) 点此报名 9月16日,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正式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第二批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财政资金 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围绕 氢能龙头企业培育、氢能汽车研发制造、加氢站建设/运营及氢燃料 电池应用 等领域,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财政资金支持。 势银(TrendBank)留意到,武汉此前第一批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财政资金审计结果已在7月初进行公 示,合计投入资金889.1万元,覆盖12家企业。 此次申报遵循"事后奖补"原则,符合要求的企业需在10月10日前完成网络平台申报,区级审核、第 三方审计、结果公示等流程将依次推进。《通知》首先明确了申报主体的范围:必须是在武汉市注 册,且已接入"武汉市氢燃料电池汽车溯源管理服务平台"的氢能相关企业。 此次财政资金支持涵盖五大类场景 ,不同场景的申报标准与时间要求各有侧重,均需符合《武汉 市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财政资金管理办法》规定: 氢燃料电池汽车(船舶、叉车)应用奖励: 分两次申报,首次申报针对2025年1月1日-9月30 日(含)内 ...
走进北京氢能检测中心,揭秘模拟碰撞与智驾“最强大脑”
新京报· 2025-09-15 20:05
参观人员来到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筹)实验室,实地了解国内领先的氢燃料电池汽 车检测平台与技术。据了解,整车NVH试验室可以模拟不同行驶工况,测量车内外噪声、低速提示 音、近场噪声、通过噪声等项目。全景环视系统试验室是目前京津冀地区最大的全景环视系统试验室, 具备整车级别的测试能力,适用于乘用车、客车、牵引车等测试。在车载影像系统试验室,可以测试车 载影像设备,比如汽车上的摄像头、电子后视镜、行车记录仪等,通过高精度的设备和专业的软件,来 评估这些设备的图像质量、系统延迟等关键性能指标。 模拟碰撞室是北京地区首个大推力、高精度加速度台车试验室,能够高度仿真碰撞过程中的车辆实际状 态,并评估乘员伤害及部件性能情况。在智能网联实验室的智能化综合实验区,感知传感器模拟系统可 以模拟道路环境,测试车辆的辅助驾驶功能,并针对自适应巡航和紧急制动进行性能测试。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市共有检验检测机构1031家,作为质量安全领域的核心 技术支撑力量,在守护食品、药品及新兴产业质量安全中扮演着"技术哨兵"与"安全屏障"的关键角色。 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推进形式多样的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活动 ...
北京举办2025年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活动
北京商报· 2025-09-12 20:18
北京商报讯(记者 赵述评)近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2025年全国检验检 测机构开放日北京分会场活动在位于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的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筹)举行。 安全是智驾的前提,在模拟碰撞室,也就是北京地区首个大推力、高精度加速度台车试验室,能够高度 仿真碰撞过程中的车辆实际状态,并评估乘员伤害及部件性能情况。在智能网联实验室的智能化综合实 验区,感知传感器模拟系统可以模拟道路环境,测试车辆的辅助驾驶功能,并针对自适应巡航和紧急制 动进行性能测试。在车联网信息安全实验室,可以为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以及其他检测机构提供智能 汽车全要素的合规验证、安全检测与渗透测试。 随后,参观人员来到整车排放测试区。在重型排放实验室,可以对燃油车、电动车、混合动力车、氢燃 料汽车进行排放试验、续驶里程试验等,模拟车辆在标准环境下的性能,并采集车辆尾气,测量车辆的 排放及能耗。在轻型环境模拟实验室,可以模拟车辆在道路上行驶过程中的各种负载条件,模拟车辆在 标准环境下的性能。 目前,北京市共有检验检测机构1031家,作为质量安全领域的核心技术支撑力量,在守护本市食品、药 品及新兴产业质量安全中 ...
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化之路遭遇瓶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4 07:36
行业产销数据 - 6月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188辆同比下降81.5% 销量251辆同比下降76.4% [1] - 上半年累计产量1364辆同比下降47.2% 累计销量1373辆同比下降46.8% [1] - 截至2025年6月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达3万辆 其中五大示范城市群推广超1.7万辆 [3] 政策支持机制 - 五部门2020年推出"以奖代补"示范应用政策 为期4年 对城市群按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 [2] - 奖励资金用于核心技术产业化及示范应用 禁止用于整车生产投资和加氢基础设施建设 [2] - 当前形成京津冀/上海/广东/郑州/河北五大国家级示范城市群的"5+N"发展格局 [3] 技术发展现状 - 燃料电池电堆成本从2017年1.5万元/kW降至1000元/kW 系统成本低于2000元/kW [3] - 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零部件实现创新突破 基本形成完整产业链 [3] - 应用场景覆盖公交/物流/渣土运输/矿场运输/市政环卫/出租网约车等多元领域 [3] 行业发展瓶颈 - 购车成本与加氢成本高导致经济性弱于燃油车与电动车 [4] - 氢燃料电池核心原材料及整车耐用性仍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4] - 产业链企业多数处于创业中期亏损经营状态 需政策持续支持 [4] 未来发展方向 - 建议启动第二期示范应用项目 财政支持力度减半并聚焦长途重型商用车 [6] - 需扩大加氢基础设施 完善氢能能源管理政策和监管机制创新 [6] - 可扩大技术路线范围 将氢/醇/氨发动机均纳入政策支持范围 [7]
从三个考察点位看川渝合作新变化
四川日报· 2025-08-27 06:16
川渝氢能产业发展 - 庆铃汽车氢能卡车全生命周期成本已与柴油车基本相当 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川渝配套率达68% [2] - 庆铃汽车系列电动新品完成开发量产准备 三季度上市 覆盖85%电动物流车运输场景 [2] - 成渝氢走廊形成年6万吨车用氢气供应能力 可供4000辆重卡使用 累计建成加氢站34座 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超1500辆 集聚产业链企业超200家 [2]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 - 川渝产业合作升级为全产业链协同联动 包括核心技术协同攻关 补短锻长建新并举 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共建共享 [3] - 川渝以共建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为契机 在全国汽车产业版图上跑出加速度 [2] 数字化城市治理合作 - 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每日高效处置事件近3万件 形成庞大坚实数据底座 [4] - 重庆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为四川提供环评审批服务 水气土治理等数字化赋能经验 [4] 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 - 视联动力采用国产V2V视联网技术搭建全域自主可控视联网安全网络底座 为全国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借鉴经验 [5] - 川渝两地将聚焦城市可信数据空间 企业可信数据空间 高质量数据集等领域 构建人工智能开源开放生态 [6]
《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大数据分析报告》发布,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进入规模化、商业化发展新阶段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26 14:21
行业进入规模化商业化新阶段 - 氢燃料电池汽车已进入规模化商业化发展新阶段 [1] - 产业实现从0到1突破 进入快速规模化发展关键阶段 [2] - 通过三大标志性工程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包括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氢能高速氢能走廊谋划、氢能应用场景扩展 [2] 政策支持与示范验证 - "10省4市"出台氢能高速通行费减免政策 有力推动氢高速发展 [2] - 全国首次大规模实车示范验证"氢车万里行"活动开展 超过200辆燃料电池汽车和40座加氢站投入 行驶里程超过13000公里 [2] - 示范平台全程实时监控车辆状态 获得宝贵运行数据为市场化运行提供借鉴 [2] 技术性能表现 - 燃料电池系统功率可满足高速工况需求 加速工况需动力电池代偿 [3] - 实际加氢里程约为理论值的68% 存在加氢焦虑情况 [3] - 单次加氢时间约12分钟 多数车辆加氢时长分布在3-10分钟 [3] - 最高系统功率突破300千瓦 高技术车辆具备更好运营效果 [3] - 75-80分数段安全可靠性评分占比次高 67%车辆评分在95分以上 [3] 加氢站运营与成本结构 - 25%车辆加氢等待超过20分钟 存在排队现象 [3] - 超过70%车用氢气来源于工业副产氢 [3] - 终端加注价格约30.42元/公斤 制氢成本占比超过50% 储运成本23% 加注成本26% [3] - 氢耗水平明显提升 但全生命周期成本与燃油车仍有差距 [3] 商业化模式验证 - 云韬模式31吨混凝土车运营成本4.29元/公里 低于燃油车4.79元/公里 [5] - 宇通模式49吨重卡运营成本2.79元/公里 低于燃油车3.67元/公里 [5] - 国氢模式4.5吨冷藏车运营成本0.87元/公里 低于燃油车1.17元/公里 [6] - 三种模式成本均低于传统燃油车 证明具备商业化发展水平 [6] 成功要素与发展路径 - 需要地方政府组织、行业企业牵头、应用场景先行、多措并举降本协同推动 [7] - 地方政府在商业模式构建中不可或缺 龙头企业牵引是必选项 [7] - 场景先行是重要经验 降本是核心竞争力 [7] - 需国家层面明确接续政策 以氢高速氢走廊建设为突破口 扩大应用场景建立供给体系 [7] - 需推动地方高速通行减免互认 完善政策管理体系 因地制宜开展试点 [7] - 产业需强化协同拓展市场空间 企业需加强技术研发降低购置成本 [7]
销量不足万辆,氢燃料电池企业集体自救
虎嗅· 2025-08-26 13:28
市场规模与销量表现 - 2024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上牌销量仅7075辆 市场规模不足万辆级别 远低于纯电动汽车数百万辆年销量 [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30212辆 较2025年5万辆规划目标存在显著差距 [3] - 2024年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同比下滑5.4% 2025年上半年销量1965辆 同比2024年上半年2512辆下降21.8% [4][5]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有96家燃料电池系统厂商提供配套 合并母公司后为62家 较2023年增加8家 [7] - 行业集中度较高 TOP10厂商份额73.2% 但超80%厂商配套数量不足100台 [7] - 头部企业如亿华通 重塑能源 国鸿氢能均面临增收不增利或营收利润双下滑局面 [8] 企业财务状况 - 亿华通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54.21% 归母净利润暴跌87.68% 出现上市以来首次营收净利双降 [10] - 2025年第一季度亿华通营收1052.63万元 净亏损9300.8万元 亏损额达收入的近9倍 [11] - 重塑能源2025年上半年收入1.07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9.9% 毛利为-0.135亿元 由正转负 [13] - 重塑能源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9510万元现金净流入 在行业中较为罕见 [14] 市场特征与瓶颈 - 应用场景集中于商用车领域 如城市公交 市政环卫 物流重卡 高度依赖地方政府示范项目和补贴 [19] - 市场呈现地域分散 订单分散和应用场景分散特征 未能形成规模化效应 [19][20][2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加氢站仅约500座 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与规划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23] - 氢能全生命周期效率低于纯电动路线 加氢站建设成本高昂 单站投资额800-1500万元 [25][26] 政策环境变化 - 2025年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政策收官之年 补贴政策逐步退坡 [15][31] - 政策从购置补贴转变为对示范城市群的积分奖励 考核指标包括车辆推广数量 加氢站建设等多维度 [31] - 补贴兑现与城市群综合表现挂钩 回款周期和确定性大大降低 [32] 企业战略转型 - 头部企业向氢能产业链上游延伸 亿华通收购旭阳氢能100%股权 形成制-储-运-加-研-用全链条 [36] - 重塑能源提出"电-氢-电"模式 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转型为氢能解决方案提供商 [37][38] - 企业积极布局电解槽市场 进军海外欧洲 日本 韩国等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地区 [38][39] - 拓展非车用应用场景 包括固定式发电 工程机械 轨道交通和船舶等领域 [40][41][42]
2025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预测
势银能链· 2025-08-25 12:04
市场现状分析 - 2025年1-7月燃料电池汽车上牌销量仅2318辆 较2024年同期3476辆同比下降50.0% [3] - 2017年至今累计推广氢车30565辆 实际保有量24582辆 其中示范城市群推广数量占比70.9% [3] - 四年示范期累计推广23218辆 示范城市群推广17229辆占比74.2% 非示范群5989辆占比25.8% [3] - 五大城市群示范目标3.3万辆 已完成约2.18万辆 完成度66.1% [3] 示范城市群市场预测 - 京津冀城市群目标5300辆 理论完成度超100% 1-7月增长368辆 预计今年增长空间有限 [6] - 上海城市群目标5000辆 完成度90.4% 1-7月增长101辆 预计完成度接近100% [7] - 广东城市群目标10000辆 完成度28.1% 面临氢源短缺和国补延迟压力 预计完成度能过半 [8] - 河北城市群目标7710辆 完成度61.9% 1-7月增长100辆 预计完成度超过70% [9] - 河南城市群目标5000辆 完成度69.4% 1-7月增长122辆 预计最终完成80-90% [10] - 新晋6个示范城市累计推广632辆 今年1-7月新增65辆 推广目标合计约5000辆 [12] 2025年市场预测分解 - 五大示范城市群预计落地5095辆 新增6市预计落地2500辆 非示范城市预计落地1500-2000辆 [12] - 国内头部系统企业氢车落地预期超8500辆 其中国氢科技2000辆 东方氢能800辆 未势能源800辆 [14] - 保守预测销量低于6500辆 中性预测7000-8000辆 激进预测超10000辆 市场表现可能波动±40% [15] 长期市场预测方法 - 示范阶段预测参考地方政策、补贴及产业链情况对地方规划的修正汇总 [17] - 市场化阶段通过对十余种热门车型TCO及经济性测算 得出相当于传统燃油车型的渗透空间 [17]
业绩亏损、转型遇阻、股东高质押,美锦能源赴港上市前景几何?
新浪财经· 2025-08-21 14:54
赴港上市计划 - 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筹划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若成功将成为山西省首个"A+H"股企业[1] - 煤炭行业中目前仅有中国神华、中煤能源、兖矿能源等少数企业实现"A+H"布局[1] -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旗下平煤股份和神马股份也计划赴港上市但尚未递表[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独立焦化企业之一 通过资产重组实现"煤-焦-气-化"全产业链布局[2] - 当前拥有895万吨/年焦炭在产产能 煤炭产能630万吨/年[2] - 营收结构高度依赖焦化业务 近五年占比均超95%[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190.31亿元同比下降8.55% 净利润亏损11.43亿元同比下降495.31%[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9.83亿元同比下降5.02% 净利润亏损3.59亿元[4] - 2023年净利润2.89亿元同比下降86.92% 较2022年减少近20亿元[4][5] - 2024年上半年预计亏损4.8亿-7亿元 主要因煤炭焦炭价格下行导致毛利率承压[6] 市场价格变动 - 2024年1-6月焦炭主流市场价格累计降十轮 山西准一级干熄焦价格较1月初累计降460元/吨 降幅27.3%[6] - 煤焦化业务毛利率为7.16% 同比下降4.93个百分点[6] 资产负债状况 - 资产负债率从2020年55.53%攀升至2025年一季度65.27%[9][10] - 负债总额从2020年140.56亿元增长至2025年一季度296.16亿元[9] - 2024年现金流9.41亿元 较2022年31.95亿元大幅下降[10] 担保风险暴露 - 2025年为子公司担保余额77.67亿元 占净资产53.75% 超过50%监管警戒线[11] - 被担保对象普遍亏损 飞驰科技负债率95.93% 2024年亏损超1亿元 华盛化工年亏3.93亿元[11] 氢能业务转型 - 2017年开始布局氢能产业 构建"制氢-储运-加注-应用"全产业链[12] - 2024年氢能业务营收7.92亿元 占总收入4.16% 同比下降1.02%[13] - 氢燃料电池汽车去年销售634辆 同比下跌27.95% 飞驰科技和青岛美锦分别净亏损1.05亿元和0.72亿元[13] 氢能项目进展 - "美锦氢能总部基地一期"延期一年至2026年6月投产 已投募集资金32.8亿元[15] - 应收账款期末账面余额15.38亿元 较期初上涨20.6% 三年以上账龄占比达15.2%[15] - 面临加氢站布局失衡、制氢成本高、资金回笼效率低等行业制约因素[15] 资产重组与股权结构 - 2023年10月计划收购三家煤炭企业股权 但于2024年4月终止重组[16][17] - 实控人姚俊良家族2022年身家329亿元 2024年降至76亿元[17] - 控股股东美锦能源集团持股37.15% 累计质押股份占其持股总数100%[17][18]
氢能补贴:攀枝花重降本/技术,九江重车/船/工业应用
势银能链· 2025-08-21 11:06
攀枝花市氢能产业补贴政策 - 通过氢源与加氢站补贴降低用氢成本 对新改扩建35MPa及以上固定式加氢站和制氢加氢一体站按省级奖励30%配套奖励 移动式撬装加氢站按设备投资额20%给予每座不超过50万元奖励[3][4] - 对氢气销售价格不高于20元/kg的加氢站按年度累计加氢量给予15元/kg奖励 每座加氢站每年不超过200万元 奖励政策执行期间总金额按每年20%退坡[4] - 支持绿氢制备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 按实际投资总额20%给予不超过400万元一次性奖励[4] - 支持工业副产氢提纯利用 按设备投资额10%给予不超过100万元一次性奖励[6] - 扩大氢能应用 对购置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企业按财政部示范奖励积分评价体系1:1比例奖励 对年加氢量超3000kg的氢能车辆给予货源企业1万元/年/辆奖励 每企业每年不超过100万元[6] - 对氢能监控应用平台按设备投资额30%给予场景运营企业不超过200万元一次性奖励[6] - 对氢气运输企业按设备实际投资额20%给予每户企业不超过100万元一次性奖励[6] - 支持氢储能/氢发电/氢冶金等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 按涉氢装备实际投资20%给予不超过500万元一次性奖励[6] - 支持装备制造 对燃料电池及制氢/加氢装备生产线按实际销售收入5%给予奖励 累计不超过1000万元 对氢燃料电池整车组装企业按实际投资额20%给予不超过500万元一次性奖励[7] - 支持技术创新 对获批省级创新平台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获得国家/省级立项的重大科技项目按实际投资总额20%/10%给予不超过200万元/100万元奖励[8] 九江市氢能产业补贴政策 - 政策设计突出港口经济与氢能特色 通过船舶和交通领域规模化应用探索内河航运绿色转型路径[11] - 对新购入生产性涉氢设备实际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企业按设备投资额最高8%予以奖励 单个企业最高300万元 投资额超1亿元按一事一议奖励[13] - 推动氢燃料电池车辆应用 按功率3000元/千瓦给予一次性购置补贴 对轻型/中重型车辆分别按最高5000元/万公里/1万元/万公里标准给予运营支持 每家企业年度支持金额最高300万元[13] - 鼓励采购氢燃料电池船舶 按功率给予一次性购置补贴 单船奖励最高200万元 对运营船舶按总装机功率分级给予年度运营补贴 500千瓦及以下最高8万元/年 500-1000千瓦最高10万元/年 1000千瓦以上最高12万元/年 每家企业补贴金额最高300万元[13] - 支持加氢站建设 对日加氢能力500公斤及以上加氢站给予建设补贴 油氢合建站/制氢加氢一体化站每站补贴100万元 其余固定式加氢站每站补贴50万元[14] - 支持加氢站运营 对氢气销售价格低于35元/千克的加氢站给予奖补 每低1元给予1元/千克奖补 每座加氢站每年氢气补贴不超过100万元[14] - 优化使用体验 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市政道路停车位停放免收停车费[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