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行业

搜索文档
连平等:下半年政策层面有哪些重要看点?|政策与监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04 19:05
中国经济内在复合优势 - 首次系统性提炼四大具体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 [5] - 制度优势体现在集中力量办大事与激发市场活力的统一,具有跨周期穿透力和改革弹性 [5] - 市场规模优势包括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1.2万美元人均GDP,拥有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最全工业门类 [6] - 人才优势表现为2.4亿受过高等教育或专业技能人才,理工科毕业生数量相当于美欧日之和 [6] - 产业体系优势在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形成系统性领先 [6] 宏观政策方向 - 上半年实际GDP同比增长5.3%,IMF将中国增速预测上调0.8个百分点至4.8% [7] - 下半年政府债券发行将加快,1-7月已发行16万亿元但净增仅4万亿元 [10] - 货币政策保持宽松,可能再度降准降息,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 [11] - 建议新增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5000亿用于"两新"建设,5000亿用于减税降费 [11] - 建议增加1万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可撬动9倍银行信贷和社会资金 [12] 内需潜力释放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消费对GDP贡献率达52% [14] - 服务消费成为新增长点,重点发展旅游、电信、医疗、养老等领域 [14] - 扣除房地产的民间投资增长5.1%,成为高端装备制造投资主力军 [15] - 下半年基建投资将继续托底,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速 [15] 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 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创平台建设和金融支持体系 [17] - 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建设高能级成果转化平台 [17] - 优化市场竞争秩序,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8] - 重点治理建材、钢铁、光伏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18] 外贸外资稳定措施 - 上半年出口增长6%,净出口贡献GDP增长1.7个百分点 [20] - 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速区间为小幅正增长至-7% [20] - 扩大电信、医疗领域开放试点,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 [21] - 建议设立5000亿元稳外贸发展基金,带动2万亿元社会资本 [22] 重点领域风险化解 - 严禁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推动融资平台资产盘活 [24] - 2025年底前融资平台数量较2023年3月压降不低于75% [24] - 截至2024年末约40%融资平台已退出序列 [25] 资本市场发展 - 上证指数从3040点升至3600点以上,创业板指从1756点升至2400点 [27] - 增强市场包容性,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27] - 建议扩大资本市场调节工具,降低操作门槛和再贷款利率 [28]
存款降息影响债市的三条线索
2025-05-26 23:1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债券市场、光伏行业、TMT 行业 公司:山西建投、转换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存款降息对债市的影响 - **核心观点**:存款利率下调利好债市,但短期“存款搬家”可能约束债市收益率下行 [1][2][3] - **论据**:银行负债成本下降打开配债空间,但资金价格未明显回落,市场反应平淡;此次存款利率调降幅度大,因一季度银行净息差降至 1.44%;短期内“存款搬家”现象,若央行对冲不充分,银行高息揽储会约束债券收益率下行;不同类型投资者受影响不同,保险公司转向配置债券,理财产品规模增长优势或超资产收益回报下降劣势 [1][2][3] 未来短期内银行负债端的市场影响因素 - **核心观点**:主要来自同业负债报价价格和银行理财规模增长情况 [4] - **论据**:观察这两个维度有助于理解存款调降后的市场变化,未来两周到一个月内将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4] 当前债券市场的利好和利空因素 - **核心观点**:利好因素包括经济数据环比下行、中美谈判进展及央行可能重启买债;利空因素包括关税谈判缓和及抢出口效应 [5][6] - **论据**:二季度经济数据环比下行,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等领域数据走弱;央行报表显示中央政府债权规模下降,增加央行重启买债可能性;关税谈判缓和及抢出口效应加速释放,若出口数据强势且内需无明显下滑,会阻止收益率进一步下行;经济环境稳定时,权益资本市场变化和风险偏好会对短期债市造成压力 [5][6] 10 年期国债和超长期国债的交易建议 - **核心观点**:10 年期国债接近 1.7 时可小波段交易,接近 1.65 且无明显做多因素可关注票息确定性;超长期国债在二季度保险配置淡季不建议博弈 [7] - **论据**:10 年期国债定价中枢调整为 OMO 加 10 到 40,波动区间在 1.5 到 1.8;二季度保险配置淡季且保费收入增长不积极,今年 50 年国债招标情况不佳 [7] 央行报表科目变化及影响 - **核心观点**:央行报表资产端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科目与公开市场投放数据分异,中央政府债权科目下降,4 月份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科目大幅增加 [8][9][11] - **论据**:该科目出现双月效应,表明央行可能使用未知工具;1 月至 4 月中央政府债权科目环比回收约 3600 亿元,因去年买入的短端国债到期,财政续发会冻结准备金;4 月份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科目环比增加 3700 亿元,可能与汇金投放再贷款相关,形成基础货币投放 [8][9][11] 科创债券发行情况及政策 - **核心观点**:今年 5 月以来科创债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发行规模增长,未来放量空间大 [12][13] - **论据**:截至目前累计发行 2757 只,总规模约 2.9 万亿,5 月以来单周发行规模连续两周突破 1000 亿;银行和券商是主力发行机构,大部分为非城投平台;央行将创设科创债风险增加工具,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行更多科创债 [12][13] 山西建投债券加速清偿事件 - **核心观点**:两只债券豁免条款议案未获通过,投资者可能出现较大亏损 [14] - **论据**:山西建投投资的 PPP 项目触发加速到期条款,需按面值提前兑付;债券市场估值约为 100 - 108 元,按面值兑付投资者将亏损 [14] 上交所试点公司债券续发行及 ABS 扩募业务 - **核心观点**:有利于提高发行效率、推动产品扩容,但不意味着新增发行额度,对城投等领域管理严格 [15] - **论据**:续发行和 ABS 扩募机制在公募 REITs 中已成熟,本次试点可将增量与存量合并上市挂牌;协会及交易所对城投等领域新窗口指导不断出台 [15] 上周信用债市场表现及未来策略 - **核心观点**:上周受扰动震荡,中长端补涨,短端收益率下行,信用利差收窄;应关注确定性票息机会 [16] - **论据**:政府债缴款及税收走款扰动,央行 OMO 投放超万亿,存款利率下调带动市场情绪,但同业资金报价贵;中长端仍有利差压缩空间,资金面难以进一步放松,做多空间有限 [16] 转换公司交易情况及策略 - **核心观点**:交易处于难上难下位置,需关注股市走势判断交易策略 [18] - **论据**:股市未大幅向上突破时,支撑位坚挺,转变交易窗口困难,估值尴尬 [18] 市场资金面和政策面对整体估值的影响 - **核心观点**:资金面支持和政策面呵护使风险收敛较窄,中盘股表现更好 [19] - **论据**:全市场滑坡,但大盘及小微盘回落,中证 500 和中证 1000 等中盘股相对性价比高 [19] 光伏行业表现及评级下调影响 - **核心观点**:行业表现低迷,评级下调案例稍多,低评级低价转债受影响大 [20][21] - **论据**:价格持续不振,今年评级下调案例集中在 2 月和 4 月;评级下调的转债在下调前后有价格波动;6 - 7 月低评级且价格低于 105 元的转债受压制,6 月底前后压制因素解除 [20][21] 6 月份市场交易情况及日历效应 - **核心观点**:6 月市场相对偏高位,追高风险大,可关注中盘股代表性转债 [22] - **论据**:银行权重股回调压力大,小微盘交易拥挤度和流动强度处于历史高位,中盘股估值相对没那么高 [22] 财报空窗期交易优势板块 - **核心观点**:财报空窗期 TMT 板块有交易优势 [23] - **论据**:尽管近期活跃度偏低,但中报披露前空窗期可能提供良好交易窗口 [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央行在数量型工具投放上采取相对中性克制的策略,投资者应关注数据环比变化并与大行净流出情况对比 [9] - 大行近期短端国债买入力度环比抬升,但弱于去年同期,尚不能给出明确指引 [10] - 科创债九成以上为 3A 级品种,央企占 57%,地方国企占 28%,5 月 19 日外汇交易中心发布首批科创债篮子提高流动性 [12]
上交所全面修订科创板上市规则 护航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
证券日报网· 2025-04-28 19:26
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修订核心要点 - 上交所修订《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及配套指南近60项公告格式 聚焦新《公司法》落地后的制度衔接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强化"关键少数"约束 升级投资者保护机制 为吸收合并上市不满3年的公司留出规则空间 [1] 公司治理结构优化 - 审计委员会全面取代监事会职能 要求上市公司在2026年1月1日前在董事会中设审计委员会行使原监事会职权 取消监事会或监事设置 [2] - 截至2025年3月28日已有36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取消监事会 审计委员会由独立董事组成 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 需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 [2] - 允许在董事会中设置战略、提名、薪酬与考核等其他专门委员会 [2] 关键少数责任强化 - 新《公司法》首次以法律条文明确区分董事高管忠实义务与勤勉义务边界 《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细化相关义务内涵及交易审议要求 [3] - 引入"事实董事"规则 未正式任职但实际行使董事职权的控股股东/实控人需遵守董事忠实勤勉义务规定 [3] 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升级 - 临时提案股东持股比例门槛由3%降至1% 禁止公司提高提案股东持股比例要求 [4] - 完善表决权差异安排 明确特别表决权股份"一股一票"适用情形及需特别表决股东会审议事项 [4] 信息披露规则完善 - 证监会首次出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管理规定》 自2025年7月1日施行 统一原分散于各规则中的豁免条款 [5] - 要求上市公司制定披露豁免制度 履行内部审核程序 定期报告披露后10日内需报送暂缓/豁免披露材料至监管机构 [5] 吸收合并规则调整 - 新增上市未满三年科创板公司控股股东股份转让豁免情形 包括同一实控人控制下转让、上市公司纾困等情形 解决被吸收合并制度障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