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流通
搜索文档
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5年来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经济日报· 2025-10-16 06:11
粮食生产与安全 - 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并于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1]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较"十三五"期末增加25公斤 [1] - 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库存充裕市场平稳 [1] 粮食流通保障能力 -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3亿吨较"十三五"期末增加5800万吨 [1] - 2024年全国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4万亿元特色产业集群知名品牌优质产品竞相涌现 [1] - 粮食应急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节粮减损成效 - 近3年粮食储存运输加工环节年均损失量约占粮食年产量的2% [2] - 农户储粮损失率约3%较10年前降低了5个百分点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2] - 运输损失率降低至0.8‰粮食加工损失率降低至0.8% [2] 粮食质量与标准体系 - 2021年以来推动制修订粮食领域国家标准100多项行业标准50多项标准体系持续完善 [2] - 基本形成上下联动响应及时信息畅通的检验监测网络体系 [2] 粮食监管与法制建设 - 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成为中国粮食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统领性法律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实施 [3] - 建成粮食购销和储备数字化监管体系实现了各级各类政府储备粮监管信息化全覆盖 [3] - 组织开展粮食流通监管"铁拳行动"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严肃查处涉粮违法案件 [3]
数读“十四五”答卷丨年均收购量超4亿吨!一组数据读懂如何守住、管好“大国粮仓”
央广网· 2025-10-15 15:59
粮食流通与收购 - 年均粮食收购量在4亿吨以上 [1][5] - 市场化收购占收购量的90%以上 有效发挥畅流通增活力的作用 [12] 仓储设施与能力 -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3亿吨 较"十三五"期末增加5800万吨 [1][15] - 具备低温准低温储藏能力仓容达到2.2亿吨 较"十三五"期末增加7000万吨 [15] 绿色储粮技术应用 - 已建立30个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点 计划逐步增加到100个 覆盖7个储粮生态区 [1][18][19] 应急保障能力 - 36个大中城市成品粮油储备持续保障15天以上市场供应量 其他城市也保有一定数量储备 [1][22] 法律与制度建设 - "十四五"期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 修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7][8] - 制修订4部部门规章及25件行政规范性文件 [8] 项目投资与提质增效 - 2025年首批支持40个产粮大县实施270多个粮食流通提质增效项目 带动总投资近100亿元 [25]
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高标准粮仓仓容逐年增加——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人民日报· 2025-10-15 14:37
粮食安全保障成效 - 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2]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比"十三五"末增加25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 [2] - 年均粮食收购量在4亿吨以上,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2] 粮食储备与流通能力 -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3亿吨,比"十三五"末增加5800万吨 [2] - 具备低温准低温储藏能力仓容达2.2亿吨,比"十三五"末增加7000万吨 [2] - 各级政府可用的调控资源更加充足,粮食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 [2] 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及7个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 [5] - 粮食应急加工企业由5448家增加到6872家,增长26% [5] - 粮油应急日加工能力由120万吨增加到178万吨,增长48% [5] - 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由4.3万家增加到5.9万家,增长37% [5] - 成品粮油应急日供应能力由106万吨增加到167万吨,增长57% [5] - 36个大中城市成品粮油储备可持续保障15天以上市场供应量 [5] 粮食产业与投资发展 - 2024年全国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4万亿元 [2] - 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各地落实财政资金462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过840亿元 [7] - 实施8400多个项目,带动引领897个优质企业品牌建设 [7] 粮食节约减损与技术创新 - 储存、加工、运输环节年均损失量约占当年粮食产量的2% [4] - 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四合一"储粮技术广泛普及应用 [4] - 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4] - 已建立30个技术应用示范点,将逐步增加到100个 [4] 粮食质量安全与标准建设 - 2021年以来推动制修订粮食领域国家标准100多项、行业标准50多项 [6] - 库存粮油质量总体良好,储存较为安全 [6] - 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引导居民科学消费食用油 [7]
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人民日报· 2025-10-15 08:17
粮食生产与供应保障 - 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1][3]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比"十三五"末增加25公斤 [3] - 年均粮食收购量超过4亿吨,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3] 粮食储备与基础设施 -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3亿吨,比"十三五"末增加5800万吨 [3] - 高标准粮仓仓容逐年增加,具备低温准低温储藏能力仓容达2.2亿吨,比"十三五"末增加7000万吨 [3] - 各级政府可用的调控资源更加充足,中央政府储备规模结构布局持续优化,地方政府储备规模进一步落实 [3] 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7个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 [6] - 粮食应急加工企业由5448家增加到6872家,增长26% [6] - 粮油应急日加工能力由120万吨增加到178万吨,增长48% [6] - 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由4.3万家增加到5.9万家,增长37% [6] - 成品粮油应急日供应能力由106万吨增加到167万吨,增长57% [6] - 36个大中城市成品粮油储备可持续保障15天以上市场供应量 [6] 粮食产业与科技创新 - 2024年全国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4万亿元 [3] - 推动制修订粮食领域国家标准100多项、行业标准50多项 [8] - 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各地落实财政资金462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过840亿元,实施8400多个项目 [8] - 已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5] - 建立30个技术应用示范点,计划逐步增加到100个 [5] 粮食流通与减损增效 - 粮食流通领域节约减损成效显著,储存、加工、运输环节年均损失量约占当年粮食产量的2% [5] - 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四合一"储粮技术广泛普及应用 [5] - 控温、气调、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比例大幅提升 [5] - 管粮管储方式实现重大转变,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粮食购销和储备数字化监管体系建成 [4]
非凡“十四五”丨粮食流通改革发展,五年成绩单来了!
新华社· 2025-10-15 07:07
粮食安全法律制度建设 - 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并修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3] - 制修订4部部门规章和25件行政规范性文件[3] - 指导推动地方健全完善区域粮食安全保障制度[3] 粮食流通领域节约减损成效 - 近三年粮食储存、加工、运输环节年均损失量约占当年粮食产量的2%[5] - 在全国主要产粮大县建成一批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并普及应用“四合一”储粮技术[5] - 引导企业合理掌握加工精度避免过度追求“精、细、白”[5] 科技与人才兴粮进展 - 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和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7] - 启动实施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建立30个技术应用示范点并将逐步增加到100个[7] - 粮食行业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6.7%[7] 粮食消费观念转变与引导 - “大食物观”已成为广泛共识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变[10] - 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增加全谷物在居民膳食中的比重[10] - 组织开展“少吃油 吃好油 更健康”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居民科学消费食用油[10] 粮食流通监管强化 - 开展粮食流通监管“亮剑”“铁拳行动”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12] - 建成粮食购销和储备数字化监管体系[12] - 进一步完善12325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监管热线[12] 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 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并建设7个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15] - 36个大中城市成品粮油储备可持续保障15天以上市场供应[15] - 粮油应急日加工能力由120万吨增加到178万吨增长48% 成品粮油应急日供应能力由106万吨增加到167万吨增长57%[16]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 各地落实财政资金462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过840亿元实施8400多个项目[18] - 制定286项优质粮食团体和地方标准带动引领897个优质企业品牌建设[18] - 今年首批支持40个产粮大县实施270多个项目带动总投资近100亿元[19] 粮食质量安全提升 - 切实抓好粮食收购入库、在库管理、销售出库环节质量安全[22] - 推动制修订粮食领域国家标准100多项和行业标准50多项[22]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 粮食市场供应充足 节粮减损成效显著——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
新华网· 2025-10-14 22:17
粮食流通保障能力 -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3亿吨,较“十三五”期末增加5800万吨 [5] - 2024年全国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4万亿元 [6] - 我国年均粮食收购量在4亿吨以上 [6] 粮食安全水平 - 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较“十三五”期末增加25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3] - 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3] 节粮减损成效 - 在全国主要产粮大县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提供干燥、清理、收储等服务 [8] - 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四合一”储粮技术广泛普及应用 [8] - 组织制修订国家标准,引导企业合理掌握加工精度,提高粮油产品出品率 [8] 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已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 [12] - 组织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7个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 [12] - 选定大型粮油加工、物流配送等企业作为国家级及省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 [12]
粮食市场供应充足 节粮减损成效显著——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
新华社· 2025-10-14 21:33
粮食市场供应与安全保障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 比"十三五"期末增加25公斤 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2] -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3亿吨 比"十三五"期末增加5800万吨 [3] - 年均粮食收购量在4亿吨以上 粮食库存充裕 市场平稳 [3] 粮食产业与经济发展 - 2024年全国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4万亿元 [3] - 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 实现产业强 供给优 [3] - 着力推进市场化收购 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入市 活跃市场购销 [3] 粮食流通领域节粮减损 - 在全国主要产粮大县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提供粮食干燥 清理 收储等服务 [4] - 粮情检测 机械通风 环流熏蒸 谷物冷却"四合一"储粮技术广泛普及应用 [4] - 组织制修订国家标准 引导企业合理掌握加工精度 提高粮油产品出品率 [4] 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 建成国家 省 市 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 并进行动态完善 [6] - 建设京津冀 长三角等7个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 四级应急保障中心架构逐步成形 [6] - 选定大型粮油加工 物流配送等企业作为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 省一级也确定相应企业 [6]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粮食市场供应充足 节粮减损成效显著——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
新华网· 2025-10-14 20:23
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比“十三五”期末增加25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 [4] - 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4] -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3亿吨,较“十三五”期末增加5800万吨 [5] 粮食流通与产业发展 - 全国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4万亿元,产业强、供给优 [6] - 年均粮食收购量在4亿吨以上,粮食库存充裕、市场平稳 [6] - 扎实推进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粮食流通改革发展任务进展符合预期 [2] 节粮减损成效 - 粮食储存管理由安全储粮迈向绿色优储、保质保鲜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8] - 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四合一”储粮技术广泛普及应用 [8] - 引导企业合理掌握加工精度,提高粮油产品出品率,避免过度加工 [8] 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并动态完善 [12] - 组织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等7个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四级保障架构逐步成形 [12] - 选定大型粮油加工、物流配送企业作为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确保响应迅速、保障有力 [12] 秋粮收购工作重点 - 着力推进市场化收购,强化人员、仓容、资金、运力等要素保障 [6] - 及时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6] - 合理把握各级各类储备收储轮换时机节奏,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6]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粮食市场供应充足 节粮减损成效显著——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
新华网· 2025-10-14 19:13
粮食市场供应与保障能力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 比“十三五”期末增加25公斤 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2] -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3亿吨 比“十三五”期末增加5800万吨 [3] - 2024年全国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4万亿元 年均粮食收购量在4亿吨以上 [3] 粮食流通领域节粮减损 - 粮食储存管理由安全储粮迈向绿色优储、保质保鲜 “四合一”储粮技术广泛普及应用 [4] - 组织制修订国家标准引导企业合理掌握加工精度 提高粮油产品出品率 避免过度加工 [4] - 在全国主要产粮大县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提供粮食干燥、清理、收储等服务 [4] 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 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 并对预案进行动态完善 [6] - 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7个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 形成四级应急保障中心架构 [6] - 选定大型粮油加工、物流配送企业作为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 统筹调度企业资源 [6]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丨粮食流通改革发展,五年成绩单来了!
新华社· 2025-10-14 17:09
粮食安全法律制度建设 - 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并修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3] - 制修订4部部门规章和25件行政规范性文件以健全粮食安全法律制度[3] - 指导推动地方健全完善区域粮食安全保障制度[3] 粮食流通领域节约减损 - 近三年粮食储存、加工、运输环节年均损失量约占当年粮食产量的2%[5] - 在全国主要产粮大县建成一批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并普及应用“四合一”储粮技术[5] - 引导企业合理掌握加工精度避免过度追求“精、细、白”[5] 科技与人才兴粮战略 - 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和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7] - 启动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并建立30个技术应用示范点将逐步增加到100个[7] - 粮食行业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6.7%[7] 居民膳食营养健康转型 - “大食物观”已成为广泛共识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增加全谷物膳食比重[10] - 引导居民科学消费食用油将组织开展“少吃油 吃好油 更健康”主题宣传活动[10] 粮食流通监管强化 - 开展粮食流通监管“亮剑”“铁拳行动”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12] - 建成粮食购销和储备数字化监管体系并完善12325全国监管热线[12] 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及7个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15] - 36个大中城市成品粮油储备持续保障15天以上市场供应[15] - 粮油应急日加工能力由120万吨增加到178万吨增长48%成品粮油应急日供应能力由106万吨增加到167万吨增长57%[16]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 各地落实财政资金462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过840亿元实施8400多个项目[18] - 制定286项优质粮食团体和地方标准带动引领897个优质企业品牌建设[18] - 今年首批支持40个产粮大县实施270多个项目带动总投资近100亿元[19] 粮食质量安全标准 - 切实抓好粮食收购入库、在库管理、销售出库环节质量安全[22] - 推动制修订粮食领域国家标准100多项和行业标准50多项[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