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纺织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奋力“后来居上”——重访边区看山东菏泽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2025-07-11 20:51
红色基因传承 - 菏泽作为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红三村"(刘岗村、曹楼村、伊庄村)是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大本营[2] - 当地通过革命纪念馆、义务讲解等形式强化红色教育,新一代菏泽人持续传承奋斗精神[2][3] - 红色基因转化为新时代建设和美乡村的精神动力,基础设施全面升级[2] 黄河经济带发展 - 黄河菏泽段全长185公里,历史上既是抗战防线也是水患源头,近年通过滩区迁建工程解决民生痛点,1100余户居民实现从土坯房到现代化楼房的"三级跳"[3] - 沿黄产业布局加速,东明县运动鞋加工厂、郓城县月饼加工生产线等成为滩区发展新引擎[3] - 菏泽规划"七大品质提升工程",目标打造鲁苏豫皖四省交界中心城市[4] 绿色产业升级 - 菏泽经济总量从"全省垫底"跃升至"中游水平",增速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5] - 新能源产业快速扩张:龙蟠科技磷酸铁锂项目投产、"铁锂1号"正极材料量产,牡丹区78亿元超电动力电池、鲁西新区130亿元海辰零碳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落地[5] - 传统牡丹产业向深加工转型,开发出籽油、化妆品、文创等衍生产品,产业链价值显著提升[5] 区域经济定位 - 菏泽通过"居住、交通、生态、风貌、管理、文明、安全"七大工程强化区域中心地位[4] - 绿色智能制造业集群初现规模,单县75亿元纺织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园、郓城县3亿元中储物流仓储项目等形成多产业协同格局[5]
石墨烯改性纤维:中国领先全球的纺织新材料革命
搜狐财经· 2025-06-18 16:01
石墨烯改性纤维技术突破 - 浙江大学高超教授团队开发的石墨烯纤维导热系数达1660 W/mK,超越美日同类产品20%-30%,采用"复合流场湿法纺丝"技术实现石墨烯基元三维有序排列,杨氏模量达901 GPa(传统碳纤维3倍)[3] -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专利技术通过活性染料与功能化石墨烯共价连接,使纺织品耐水洗次数突破50次,1000℃火焰喷射下保持结构完整并提供30秒以上防护[3] - 山东稀有高科研发白色石墨烯改性纤维,采用生物质分散插层剥离技术,实现高品质石墨烯分散液与PET、PA6基材均匀络合,可量产不同规格短纤和长丝[4] 产业化进展与创新应用 - 常州国家石墨烯产业园年产500吨生产线覆盖导电纤维、相变储能纤维等8大系列,苏州企业石墨烯导电纤维电阻率低至10⁻⁴Ω·cm,使智能手环充电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5分钟[5] - 宁波企业建成全球首条全自动石墨烯有机太阳能光电子器件生产线,发电织物弱光环境下光电转换效率达18.6%,应用于帐篷、背包等户外装备[5] - 石墨烯纤维应用于无人机蒙皮使机体减重15%且热导率提升3倍,中车集团超级电容器充电8分钟支持列车行驶1000公里,储能密度为锂电池10倍[8] 产业生态与战略布局 - 中国形成"基础研究-中试放大-规模生产-应用开发"完整链条,石墨烯改性纤维联盟联合80余家单位制定5项国际标准参考技术规范[6] - 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常州高新区提供30%研发补贴,广州开发区设立50亿元专项基金,推动中国石墨烯纤维专利申请量占全球47%(发明专利占比82%)[6] -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石墨烯纤维生产基地并出口20国,医疗领域石墨烯载药纤维对肿瘤细胞杀伤效率达传统化疗1000倍(Ⅱ期临床阶段)[8] 全球竞争地位 - 中国在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实现技术领跑,欧美企业仍处实验室阶段时中国已完成产业化突破[8] - 石墨烯纤维革命以应用需求牵引基础研究,通过工程化能力突破技术瓶颈,构建产业生态竞争壁垒[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