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科技领航智绿融合:第四届生态环保产业服务“双碳”战略院士论坛举行
中国经济网· 2025-09-15 12:48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5日讯(记者杨秀峰)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首钢园举办。作为2025服贸会的重要主题论坛,第四届生态环保 产业服务"双碳"战略院士论坛在此期间举行。院士论坛以"服务双碳战略、服务生态文明、服务美丽中国、服务美丽世界"为永恒主题,以"科技领航启新 程,智绿融合创未来"为年度主题,汇聚全球顶尖智慧,通过科技创新与智能化、绿色化的深度融合,为产业绿色变革注入新动能,全面服务国家"双碳"战 略和生态文明建设。 与会人士表示,本届论坛不仅关注技术迭代和场景创新,更注重构建面向未来的绿色科技产业生态和治理体系。其前瞻性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推动人工智 能、数字技术、新材料与绿色技术深度融合,布局"智能+绿色"新赛道;二是探索区域、行业、企业三级减排协同机制,助力构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 系;三是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支持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增强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环境基准标准与风险管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丰昌在致辞中表示,"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国内各行各业的发展指明了绿色转型 发展的方向。科技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驱 ...
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山东省情况反馈会召开
大众日报· 2025-09-13 09:19
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山东省情况反馈会召开 林武指出,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我省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督察工作,对我省生态文明建 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精准把脉",给予关心指导。督察组通报的督察报告,既肯定了近年来我省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也严肃指出了问题不足,明确提出了工作要求。我们诚 恳接受、照单全收,一定全面检视、抓好整改,以更大力度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确保习 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山东落实落地。 林武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把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增强抓好整改 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定坚决改、持之以恒抓,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 做到"两个维护"。要尽快制定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措施、时限、实施主体等,做到 彻底整改、不留遗患。要压紧压实整改责任,从严从实抓好整改落实,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 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要强化省级统筹,加强对督察整改工作的指导督 导、精准调度、跟踪问效,狠抓工作落实。对督察组移交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线索,要逐一深 ...
人大常委会 | 报告显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上海证券报· 2025-09-10 19:32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记者高敬)今年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五周年。10日,国务院关于应对 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的报告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任重道远。"黄润秋表示,我国碳排放强度控制难度大,要用全球历 史上最短时间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完成全球最高碳强度降幅,任务十分艰巨。同时,持续推进绿色低 碳转型面临挑战,国际气候治理形势复杂严峻。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受国务院委托作报告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 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作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 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报告显示,我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 链,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色面积。碳强度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完成情况基本符合 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预期进度,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和森林蓄积量已提前完成 2030年NDC目标。 报告指出,要持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编制2 ...
人大常委会|报告显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新华社· 2025-09-10 16:51
可再生能源体系发展 - 构建全球最大且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1] - 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1]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1] 能源结构转型成效 - 截至2025年6月底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总装机容量比例达60.9% [1] - "十四五"以来光伏组件产量增长3.7倍以上 [1] - 锂电池产量增长6.4倍以上 [1] 新能源汽车产业表现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1] - 重点行业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比例达70% [2] - 民航绿色转型成效突出 [2] 绿色建筑领域进展 - 2024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16.9亿平方米 [2] - 绿色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97.9% [2] 碳市场与气候治理 - 全国碳市场逐步完善 [2] - 中国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重要贡献 [2] - 贡献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色面积 [1] 政策与战略方向 - 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1] - 将"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1] - 编制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并推动落实 [2]
山东生态文化新方案出炉!四部门联合发文,2030年要迎来这些变化
齐鲁晚报网· 2025-09-05 20:12
生态文化传播需要多样化的载体平台。山东将打造一批省级生态文学创作基地,开展生态主题文学作品 征集、文艺演出、书画展览、摄影大赛等活动,为生态文艺创作提供展示平台。同时,鼓励省内各类生 态环境科普、普法、宣传、教育基地,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开发集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文化场所,建设生 态文化教育基地。 近日,省生态环境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联、省作协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山东省生态文化建设的 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聚焦生态文化"研究传承、传播推广、转化利用",提出实施目 标:到2030年,我省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生态文化得到充分发展和传播,生态文化和旅游等产 业深度融合。 围绕建设生态文化研究传承体系,山东将从强化生态文化理论研究、挖掘传统生态文化智慧、守护红色 生态文化资源等方面着重发力。根据《工作方案》,山东将搭建生态文化研究平台,重点关注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美丽山东建设以及儒家生态哲学等特色生态 文化领域。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生态文化开放性数据库,向社会广泛征 ...
海上风电产业成新“风口”
齐鲁晚报· 2025-09-05 16:18
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 山东半岛南U场址海上风电项目已投入运行 海风中蕴含的能量被转化为电并输送到陆地[1] - 乳山海上风电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和山东省现代海洋特色产业聚集区[3] - 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达771万千瓦 占比73.48% 稳居全省前列[4] 产业链布局与企业集聚 - 乳山港周边集聚风电装备制造企业100余家 覆盖主机 塔筒 单桩 海缆等核心零部件生产[3] - 已引进各类风电装备制造业项目36个 形成集储能 实训 运维检测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3] - 海力风电生产1400吨单桩产品 所有生产线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 三期项目正在推进[1] 龙头企业投资与产能 - 海力 豪迈 明阳 中车同力等头部企业纷纷入驻乳山 形成强大磁场效应[3][6] - 朗盛新能源科技生产120多米长风机叶片 具备生产+运输一体化优势[3] - 预计2024年底乳山市海上风电年产值将突破150亿元[3] 核电产业发展配套 - 依托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 打造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4] - 已招引核电配套企业12家 40家本地企业加入核电辅导企业培育名录[4] - 建设前沿核电技术创新基地和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基地[4] 发展战略与未来展望 - 采用全产业链视野发展 跳出单点招商局限 向核心零部件制造延伸[6] - 利用物流优势吸引头部企业持续增资扩产 带动产业迭代升级[6] - 风电装备制造能力增强将吸引更多高端产品与创新要素聚集[6]
共谋行业发展新机遇!2025木材与木制品大会在日照开幕
齐鲁晚报网· 2025-09-05 15:44
大会概况 - 2025木材与木制品大会于9月5日在日照开幕 主题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 吸引国内外近千名行业代表参与 [1] - 大会聚焦木材贸易 产业供应链合作 深加工及木结构发展等议题 共谋行业高质量发展 [1] 行业倡议与项目合作 - 开幕式发布抵制内卷式竞争推动高质量发展倡议 引导行业良性竞争 [3] - 举行项目签约仪式 一批木材产业合作项目落地日照 为本地及周边产业注入新动能 [3] 会议内容与平台建设 - 大会剖析中国宏观经济发展 木材供需现状 产业发展趋势及原木期货影响等前沿话题 [3] - 平行会议聚焦海外市场 全球木材供需及木结构产业等关键领域 [3] - 同期举办细分领域木材交易洽谈会 搭建投资交易服务平台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对接 [3] 日照港产业优势 - 山东港口日照港为全国最大原木进口港 拥有12个木材专用泊位及A类原木进境监管场地 [3] - 全国最大进境木材检验检疫处理区年熏蒸能力达100万方 [3] - 创新直落车卸船工艺 前港后园服务模式 多式联运体系 港云仓金融及智能理货系统 持续赋能产业发展 [3] 日照产业规模与地位 - 岚山区为全国最大原木进口加工集散一体化基地 2024年口岸进口木材1148.8万方占全国18.3% 其中原木进口占全国31.3% [4] - 汇聚400余家贸易加工业户及95家规上工业企业 年加工能力600万方 产品远销多地 [4] 大会影响与产业方向 - 大会推动日照木材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4] - 巩固日照港全国原木进口第一大港品牌效应 助力产业向木结构装配式建筑及高端家具领域迈进 [4]
烟台以机制创新赋能生态环境监测
中国环境报· 2025-09-04 09:13
生态环境监测机制创新 - 建立"1+4+7"协作监测机制 包括1张智慧监管网 4级联动监测体系(省级监测中心 市监控中心 区域中心实验室 区市监控中心) 7项协作机制(党建引领 协商合作 成果运用与技术帮扶 联席会议 信息共享 交流沟通 应急联动) [2][3][17] - 实施"三维贯通 共培共育"工程 通过理论培训+岗位锻炼+跟班轮训模式培养监测人才 [3][17] - 部署仪器设备共享共建机制 对200余套设备实施跨层级跨区域调配 [3][4][17] 监测能力建设 - 建设3个区域中心实验室(黄渤海新区 海阳市 龙口市) 总面积8700平方米 [5][18] - 全市累计取得十二大类328项标准519个参数的CMA资质认定 区市机构新增137台设备并获得241个项目资质 [5][18] - 构建"天空地海"立体监测网络 包括170个空气质量监测站 17个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 昆嵛山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和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 [5][18] 环评管理优化 - 烟台黄渤海新区对19个行业项目取消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 年减少环评项目30个以上 帮助企业减少成本逾100万元 [6][8] - 建立试点行业类别名录 统一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方法 指导15家企业排污许可申报 单家企业平均办理周期缩短30天以上 [6] - 制定19个试点行业项目环境准入要求 提出86项污染防治技术措施 [6][8] 环境监管创新 - 招远分局将38家守信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实施非现场监管 对失信企业加强执法检查频次 [8] - 推行"天空地一体"非现场监管体系 累计指导96家企业办理信用修复 开展"人企纾困"行动20次 解决环境管理问题80余个 [9] - 78家企业安装用电智能监控模块并联网 对重点企业实行24小时动态监测 [10] 执法能力提升 - 通过"以战代训 以练促干"模式开展执法骨干实战实训 运用奥维互动地图和无人机航拍进行精准侦察 [14] - 建设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 2024年推送异常线索37条 开展执法监测45次 整改问题200余个 [20] - 将手工监测数据集中到统一平台 通过数据共享及专家研判提升数据质量和预警作用 [20] 美丽城市建设 - 印发《美丽烟台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提出"绿蓝青紫金"五色建设战略 [12] - 定位"中国北方最美生态城市" 编制《美丽中国先行区示范标杆建设行动方案》 [12] - 将美丽海湾建设纳入整体布局 开展海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22]
威海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样板
大众日报· 2025-09-01 09:51
制度保障与组织建设 - 成立威海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指挥部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重点工作 [1] - 全省率先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方案》并配套重大事项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 [1] 实体经济与项目投资 - 上半年全市101个实施类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2.6亿元 [1] - 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185个显著增强发展后劲 [1] 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 - 船舶制造自动化率高达80%实现黑灯车间改造 [2] - 服装行业采用AI大模型平台使效率提升30% [2] - 新增钓具和房车2个省级产业大脑 [2] - 3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数字领航典型案例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地位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稳居全省首位 [2] - 成功获批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数字经济特色集聚区 [1][2] 国际市场拓展 - 对拉美中东中亚进出口分别增长22.7% 23.5%和98.4% [2] - 在坦桑尼亚建设东非商贸物流中心实现跨国合作 [2] 能源结构优化 -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达771万千瓦占比73.48%居全省前列 [3] -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3] 生态环境建设 - 修复造林4.4万亩 [3] - PM2.5浓度连续4年达世卫组织标准 [3] - 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5年保持100% [3] -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连续6年全省最优 [3] 试点示范项目 - 入选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3] - 获批全域美丽海湾建设国家级试点 [3] - 成为省级海洋垃圾循环利用试点 [3]
威海|威海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样板
大众日报· 2025-09-01 09:18
制度保障与产业升级 - 威海市成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指挥部和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 统筹推进重点工作并率先印发实施方案 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1] - 上半年全市101个实施类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2.6亿元 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185个[1] - 新增钓具和房车2个省级产业大脑 3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数字领航典型案例[2]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 船舶制造自动化率达80% 纺织服装行业通过AI大模型平台实现全链条数据驱动 效率提升30%[2]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稳居全省首位[2] - 成功获批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数字经济特色集聚区[1][2] 绿色能源与环保成效 -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达771万千瓦 占比73.48%[3] -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3] -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连续6年全省最优 PM2.5浓度连续4年达世卫标准[3] 对外开放与市场拓展 - 对拉美 中东 中亚进出口分别增长22.7% 23.5%和98.4%[2] - 在坦桑尼亚建设东非商贸物流中心 获总统现场支持[2] - 入选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和全域美丽海湾建设国家级试点[3] 生态治理与民生改善 - 完成4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 修复造林4.4万亩[3] - 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5年保持100%[3] - 入选省级海洋垃圾循环利用试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