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道疏浚
icon
搜索文档
为太湖量身打造的清淤利器“太湖之光”投产
新华社· 2025-08-15 15:21
核心观点 - 中交天津航道局自主研发的生态清淤绿色智能一体化水上平台"太湖之光"正式投入太湖生态清淤工程 该平台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实现零土地占用 零二次污染与低碳排放的生态闭环 [1][2] 技术特点 - 平台由五艘功能船组成 包括新型智能环保清淤船"太湖浚清2号" 筛分调节船"太湖之光1号" 脱水减容模块船"太湖之光2号"和"太湖之光3号" 以及余水处理船 构建"生态清淤—筛分调絮—脱水减容—余水净化"完整生态闭环 [1] - 余水处理船处理后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湖库Ⅲ类标准 可直接排入湖泊 [2] - 采用清洁岸电驱动 施工全程零油耗 清淤产生的泥饼可用于湿地修复和矿坑复绿等资源化利用 [2] 运营效能 - 日清淤量达8000立方米 预计6年内完成超1000万立方米清淤任务 相当于清除4000个标准游泳池的淤泥量 [1] -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模型实现全方位实时监控与智能调控 构建智能化施工体系 [2] 行业背景 - 2024年太湖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 30年来首次整体达到Ⅲ类"良好"等级 但湖底富营养底泥仍是水质持续改善的主要威胁 [2] - 该平台针对太湖量身定制 破解传统清淤"占地多 适应性弱"难题 是中交集团与无锡市政府合作推进新一轮太湖深度治理的核心装备 [1][2]
上海北泖泾航道疏浚整治工程完工
近日,由中交三航局实施的北泖泾北段(淀浦河-砖新河)航道疏浚整治工程完工。 该工程的完工,显著提升了北泖泾航道的通航能力和安全性,优化了水域生态,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同时,进步一强化了松江水上枢纽功 能,为上海绿色航运发展和高水平水环境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三航局秦艺鸣) 该工程是上海市内河航道项目中的维护性疏浚工程,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北接淀浦河,南抵砖新河,整治航道全长5.93千米,总工程量为10.13万 立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清除航道淤积泥沙。 北泖泾航道地理位置特殊,技术定级为Ⅶ级,设计标准需精准适配小型船舶通行需求,对施工精度、环境控制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部分河段紧 邻建筑物,最近距离仅5米,施工空间狭窄,施工空间十分狭窄,传统作业方式难以实施。 针对这一复杂施工环境,项目团队精心制定了周密的施工方案。为保护既有建筑和护岸结构,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DGPS定位技术,结合定期的 仪器校核与监测措施来提高船舶定位精度,将超深控制在0.2米内、超宽控制在0.5米内。同时在沿线每10-15米布设1个沉降位移监测点,并按设计 要求频率进行观测,确保异常情况及时处置。 为进一步优化施工流程,提升工程效率,项 ...
特写丨“新海凤”在马来西亚巴生港大显身手
新华网· 2025-04-27 16:50
新华社吉隆坡4月27日电 特写丨"新海凤"在马来西亚巴生港大显身手 新华社记者李萌 毛鹏飞 杨云起 "00后"船员蒋文去年刚大学毕业,这是他第一次到海外参加工程建设。这名来自湖南的小伙子说,他从 小就向往大海,所以选择了港口相关专业。"我很自豪能为中马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出一份力。" "新海凤"轮政委陶瑞强介绍说,"新海凤"轮到马来西亚参加工程建设已经不是第一次。虽然体型庞大, 但"新海凤"轮的施工精度能够达到厘米级。"如今,我国船舶经过不断技术升级,已经具备高度智能 化、精准化施工能力。凭借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疏浚系统,以前需要多人协作完成的操作,现在可以实 现'一人疏浚'。" 驾驶舱内,驾驶台的雷达显示屏闪烁着密密麻麻的线条和绿色三角符号,一旁电台里不停传来附近往来 船只和港口调度员的声音。带有世界各地口音的英语呼叫和应答在回响,似乎不断提醒着所有人,"新 海凤"轮此刻正身处全球最繁忙的国际航道。 据马来西亚巴生港务局主席欧阳捍华介绍,马来西亚货物运输体系中,空运和陆运占比仅为10%左右, 海运占比将近90%。巴生西港作为巴生港主要的集装箱码头,承担着马来西亚国际贸易物流枢纽的重要 角色,扩建工程将帮助巴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