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葡萄种植与加工
icon
搜索文档
辽宁灯塔:葡萄藤上结出致富果
中国新闻网· 2025-10-28 14:50
辽宁灯塔:葡萄藤上结出致富果 中新网沈阳10月28日电 (姜月恒)秋风中,辽宁省辽阳灯塔市原本结满硕果的葡萄架子上已经空空如也, 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地果农一年的收获就此结束。辽阳灯塔的葡萄酒加工厂内,一颗颗硕大饱满的葡萄正 等待着被做成一杯杯香醇的葡萄酒。 灯塔市葡萄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是鲜食葡萄。最初为农户庭院栽植,田间规模商品化葡萄栽植始 于20世纪80年代初,早期引进品种以巨峰为主。 二十多年前,果农赵铁英在自家葡萄园里巡查时,偶然发现一株与众不同的巨峰葡萄苗。凭着老果农常 年累积下来的直觉,他小心翼翼地标记下这株芽变幼苗,开始了漫长的选育之路。经过十年如一日地择 优选种、反复嫁接试验,"辽峰"新品种终于在2007年通过辽宁省级品种备案登记,赵铁英也因此成为辽 宁首位成功选育葡萄品种的农民专家。 "辽峰"葡萄果味纯正,饱满多汁,糖度适宜,受到市场欢迎,远销到了上海、北京、广东,黑龙江、吉 林等地。 如今辽峰小镇已是辽宁省农业科技小镇,成功举办了"辽峰葡萄节""冬季赏花节""春季采摘节"等活动, 累计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小小的葡萄已经成为灯塔市助民增收、振兴乡村的大产业。 灯塔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甜蜜产业带来幸福生活
经济日报· 2025-09-11 09:23
产业发展模式 - 传统农业借助电商平台实现转型,个人通过拍摄真实场景视频吸引超过300万粉丝,单场直播观看人数超200万并售出近3万单产品 [1] - 葡萄产业进行深加工,年加工葡萄5000吨,年营业额超6500万元,使产品价值翻倍 [3] - 传统村落通过政府投资6800万元实施保护修缮工程,并打造全新旅游体验项目,实现文旅融合 [4] 经济效益与市场拓展 - 区域内超七成居民从事旅游相关工作,部分家庭年收入实现翻倍 [2] - 公司依托亚欧黄金通道优势,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客商深化合作,需上新生产线以满足订单需求 [3] - 旅游小镇景区开放后前8个月游客数量同比增长78%,旅游收入达1801万元,同比增长261% [5] 区域发展与就业 - 深加工产业为80多名村民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稳定收入 [3] - 文旅产业发展吸引年轻人回流,贫困村转变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5] - 鲜食葡萄品种如蓝宝石葡萄市场价格可达每斤15元,农户除销售鲜果外还通过制作葡萄干增加收入 [2][3]
甜蜜产业带来幸福生活
经济日报· 2025-09-11 06:21
电商直播与个人IP发展 - 个人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新疆特产,粉丝数量超过300万,单场直播观看人数超过200万并售出近3万单产品 [1] - 视频内容以葡萄园劳作、家庭生活等真实场景为主,获得大量粉丝关注 [1] 地区旅游与居民收入 - 葡萄沟街道2282户居民中超过70%从事旅游相关工作,部分家庭年收入实现翻倍增长 [2] - 吐峪沟村前8个月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78%,旅游收入达到1801万元,同比增长261% [5] 农产品种植与销售 - 农户家庭葡萄收获量达到12吨,除鲜果销售外,其余用于制作葡萄干 [2] - 蓝宝石葡萄品种市场价格达到每斤15元,市场需求旺盛 [2] 农产品深加工与企业运营 - 农业公司年加工葡萄5000吨,年营业额超过6500万元 [3] - 深加工使葡萄产品价值翻倍,并为80多名当地村民提供稳定就业岗位 [3] 国际市场拓展与产能建设 - 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客商建立深度合作,外销订单需求旺盛 [3] - 为满足订单需求,公司计划上马新的生产线 [3] 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 - 政府投资6800万元实施传统村落保护修缮工程,恢复古民居历史风貌和实用功能 [4] - 旅游小镇景区开放后村民有序回迁,游客数量快速增长 [5]
乌海:葡萄产业链“枝繁叶茂”结硕果
内蒙古日报· 2025-07-21 10:32
葡萄深加工产业链发展 - 乌海市首条NFC果蔬汁生产线投产,实现葡萄从破碎到灌装全流程无菌生产,年产可达5000吨,预计产值1亿元以上 [1] - 企业已推出葡萄、苹果、梨、黄柿子共4款纯天然果蔬饮品,最大程度保留原有风味和营养 [1] - 葡萄产业形成集种植、加工、观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成为乡村振兴重要引擎 [1] 葡萄酒庄旅游经济 - 吉奥尼酒庄建成1000亩葡萄示范园,年产优质酒庄酒300吨,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 [2] - 乌海市建成4个沙漠原生态葡萄酒庄,其中阳光田宇国际酒庄获国家4A级景区称号 [3] - 全市葡萄主题农业休闲观光园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形成"以旅带农、以农促旅"模式 [3] 葡萄产业规模与技术标准 - 2024年乌海市葡萄种植面积达1.86万亩,产量0.76万吨,葡萄酒年加工能力1.43万吨 [3] - 全市拥有4家全产业链葡萄酒企业,生产近20种类型、200多款成品酒 [3] - 制定20余项地方标准和10余项企业标准,累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59个 [3] 品牌价值与行业荣誉 - "乌海葡萄"品牌价值达29.32亿元,同比上升62.62%,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4] - 乌海葡萄酒在国际国内大赛累计获奖200余项,其中金奖52个 [3] - 乌海与法国波尔多同处北纬39度黄金种植带,独特地理条件造就葡萄优质品质 [2]
山东巨野:小小葡萄串起超亿元“甜蜜链”
中国经济网· 2025-06-24 16:10
产业发展规模 - 山东菏泽市巨野县独山镇孙解庄村葡萄产业年产值超亿元,惠及数千农户[1] - 孙解庄村已发展成为拥有60余座标准化大棚、200余亩种植面积的产业基地[1] - 规模化种植藤稔葡萄亩产约4000斤,亩均利润达2万余元[1] - 葡萄产业直接带动200余人就业,年产值突破500万元[1] 产业链延伸 - 万丰镇益之源基地将葡萄种植在总长近万米的生产路棚架上,约300亩酿酒葡萄种植区[2] - 450吨优质酿酒葡萄可转化为24万瓶葡萄酒,年产值高达500万元以上[2] - 所产干红葡萄酒荣获2022葡萄酒(中国)大奖赛银奖[2] - 基地日常用工超150人,吸引周边7个村、1000余名种植户参与[2] 三产融合发展 - 孙解庄村依托毗邻国家4A级金山景区优势,持续举办"葡香解庄采摘节"[2] - 将万亩葡萄园打造成"网红打卡地",游客体验采摘乐趣和特色农家宴[2] - 葡萄亩效益提升至2万~3万元,实现卖葡萄、卖风景、卖体验的复合型经营[2] 产业规划与创新 - 巨野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分阶段推进早、中、晚熟葡萄品种协同种植[3] - 鼓励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葡萄产地初加工[3] -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3] - 创新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双向赋能[3]
山东龙口:葡萄特色产业带活村集体经济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 冶基村通过"六融"工作法打造区域发展综合体,构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机制,带动2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村集体年收入突破50万元 [1] - 整合分散土地300余亩建设葡萄智慧产业园,党员骨干结对帮扶15户种植困难户,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覆盖率100% [2] - 与烟台张裕集团签订定向收购协议,打通"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并联合18个村建设鲜食葡萄产业示范园,年存储量1500吨,保底收益80万元,投资年回报率7% [2] 科技驱动农业升级 - 引进中化MAP技术服务项目,提供测土配肥、品种筛选等全产业链服务,推广"良种+良法"解决方案 [3] - 部署"5G+智慧农业"系统,实时采集12项环境数据,每亩节省人工成本200元 [3] - 开发葡萄溯源小程序提升溢价率,通过电商直播实现线上销售额150万元,带动20余名农户加入直播助农 [3] 产业融合多元发展 - 打造"农业+文旅+研学"业态,建成胶东首个葡萄主题科普馆,年接待研学团队50批次,开发10类亲子项目 [4] - 改造10处闲置农房为"葡香民宿",旅游旺季日均接待游客200人次,带动户均年增收2.5万元 [4] - 研发葡萄籽油、面膜等12类深加工产品,通过"合作社+微工坊"模式吸纳30名留守妇女,人均月增收1800元 [4] 利益分配与土地经营创新 - 实施"二次分红"模式,农户按种植收益10%分红,去年累计分红超40万元,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扶持困难户发展庭院经济 [5] - 采用"村党委+合作社+农户"土地托管模式,整合1000余亩土地,村民收入翻番,集体经济显著增长 [6] - 联合5个村成立葡萄产业联盟,统一技术标准共享销售渠道,带动联盟村年均增收8万元以上 [6]
葡萄产业富农家
经济日报· 2025-05-12 06:19
葡萄种植产业升级 - 新城西门村2700亩耕地中1900余亩种植葡萄,为主要经济作物 [1] - 传统品种"无核白"最低价仅2元/公斤,2020年引进"蓝宝石"新品种售价达25元/公斤 [1] - 目前全村360亩完成品种改良,新增波尔特、深红无籽、黑美人等品种,鲜食葡萄最高售价达35元/公斤 [1] 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 2018年引进葡萄干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8000吨干鲜果,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大型商超 [1] - 加工企业每年向村集体缴纳租金70万元,解决80余名村民就业 [1] - 2023年落地电商企业通过直播销售当地特色干鲜果,葡萄干成为最畅销产品之一 [2] 文旅融合发展 - 打造葡萄文化主题巷道,发展家庭小客栈50余家 [2] - 2024年吸引游客12.5万人次,带动村民增收 [2] - 形成"坎儿井文旅综合体"品牌效应,延伸产业链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