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学研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航天宝”保丰收,中国太保产险汕尾中支产学研融合结硕果
南方农村报· 2025-08-01 15:01
核心观点 - 中国太保产险汕尾中支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引入"航天宝"微生物菌剂技术,显著提升农作物产量和抗病能力,实现"保防救赔"一体化农业保险创新模式 [3][5][8] - "航天宝"技术在海丰县试点后推广至汕尾多个区域,覆盖水稻、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作物,展现出防灾减损、稳产增产效果 [9][10] - 该技术源自航天诱变的克里本类芽孢杆菌PS04,具有提产提质、抗病防害、改良土壤三大核心功效 [14][15][18][19] 技术应用效果 - 亩均增产百斤蔬菜,水稻纹枯病防效达75%,荔枝结果率显著提升,油柑增产10%-15% [2] - 油柑种植户反馈使用后树木长势增强、结果量增加、抗病能力提升,收成更有保障 [11][12] - 技术具备促进光合作用、提升作物萌芽率/坐果率/最终产量、增强抗性及抗氧化能力、修复土壤生态等功能 [15][16][18][19][20] 合作模式创新 - 项目开创"以防为先"的农险经营思路,将保险服务前置到防灾环节,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5][8][21] - 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被认定为高校科技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成功典范 [21][22] - 项目为探索"保防救赔"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实践经验,计划扩大技术示范效应和应用覆盖面 [22][23][28][29] 未来发展计划 - 公司将在政府指导下深化"防大于赔"理念,持续为农户提供专业化防治技术支持与保障 [30][31] - 重点发挥保险的防灾减灾功能,全面提升农业抗灾能力,护航稳产增产 [26][27][31] - 目标是通过科技力量掌握农业减灾主动权,助推汕尾乡村振兴 [25][31][32]
聚合力、谋新篇,政企研共绘茂南罗非鱼产业发展蓝图
南方农村报· 2025-07-31 21:33
7月31日,茂名 市茂南区罗非鱼 协会第三次全体 会员代表大会及 茂南区罗非鱼产 业发展规划及区 域品牌发布会在 茂南区罗非鱼协 同创新中心隆重 召开。中国水产 科学研究院淡水 渔业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发展 研究所,茂名 市、茂南区有关 部门,以及茂名 市茂南区罗非鱼 协会、企业代表 等政企研各界力 量齐聚一堂,通 过换届选举凝聚 行业合力、发布 发展规划明确升 级路径,为茂南 罗非鱼产业高质 量发展注入新动 能,助力广 东"百千万工 程"及乡村振兴 战略落地。 换届强根基,聚 力启新程 聚合力、谋新 篇,政企研共绘 茂南罗非鱼产业 发展蓝图_南方 +_南方plus 在协会第三次全 体会员代表大会 上,52名会员全 票通过《茂名市 茂南区罗非鱼协 会章程(修正 案)》,选举产 生第三届领导班 子:广东京塘农 业科技有限公司 当选会长单位, 李吕华任会长; 茂名市供销渔业 有限公司为监事 长单位,李尧任 监事长;5家企 业当选副会长单 位,柯枚华任秘 书长。同时,13 家企业入选理事 会,3家企业组 成监事会,3家 企业获授"名誉 会长单位",为 产业发展凝聚多 元力量。 会上,茂南区罗 非鱼 ...
陕西氢能全产业链加速崛起
科技日报· 2025-07-28 16:01
氢能产业赛事与技术转化 - 2025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西安站赛事汇聚"政产学研用金"资源,设立双赛道加速技术转化与产业升级,10支科研团队入围十强 [1] - 赛事依托陕西氢能产业崛起背景,全省已集聚超百家氢能企业,覆盖全产业链,2024年产值预计突破40亿元 [1] 核心技术突破 - 西北首条全自动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投产,氢燃料电池电堆实现材料、研发到生产自主可控,打破国外垄断 [2] - 旭氢时代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发布陕西首台氢燃料电池电堆,2025年攻关150千瓦大功率技术,预计年产2000台(套)供应1000辆氢能重卡 [2] - 有机液态储氢技术将成本从23.3元/公斤降至11元内,工厂已投产助力绿氢普及 [3] 示范应用进展 - 陕西省规划推动氢能重卡在短倒运输、城际物流等场景规模化示范,并拓展至公交、市政等领域 [4] - 韩城—西安氢能走廊实现200公里运输,蒲城县开通陕西首条氢能源公交线路,百公里耗氢4.5公斤 [5] - 茯茶镇景区推出氢能助力车,换氢瓶仅需10秒,续航超80公里 [6] 政策与标准支持 - 陕西省出台《"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成立省市级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产学研合作与场景落地 [6] 产业生态布局 - 陕西氢能公司在榆林建设全国首个省级氢能全产业链项目,涵盖制氢、储运、应用等环节 [7] - 氢能国际联合实验室启动,聚焦储氢材料、AI辅助制备等国际合作 [7] - 全省构建"一核引领(西咸新区)、两轴联通(榆林-西安等)、三心支撑(西安/榆林/渭南)"发展格局 [8][9] 产业集群规模 - 西咸新区聚集87家氢能企业(占全省半数),涵盖上中下游全链条,包括42家制储加氢企业、18家燃料电池企业 [10] - 2025年目标:高纯氢产能5万吨/年、200家以上氢能企业、核心零部件产值达10亿元 [11] - 2030年规划形成绿氢制备及供应体系,支撑碳达峰目标 [11]
山东临清:以校企合作实现“借梯登高”
中国经济网· 2025-07-25 11:04
恒发卫生用品公司的产学研合作成果 - 恒发卫生用品公司与北科大合作成立"北科大-安可新智慧品牌创新研究中心",实现"机器换人—数字赋能—智慧创新"三级跨越 [1] - 数字化营销推动公司年销售额增长率达30% [1] - 2023年联合山东省内高校研发可降解卫生材料 [1] - 2024年引入AI质检系统后良品率提升至99 6% [1] - 构建"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市场验题"的创新闭环模式 [1] 临清市产学研合作整体情况 - 临清市已有20余家企业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1] - 政府组织20余次产学研合作活动,包括武汉、北京等地的产业链对接会 [2] - 促成30余个正式合作项目,其中8家企业项目获得市级及以上科技计划支持 [2] - 累计争取扶持资金300万元 [2] - 柔性引进40余名高层次人才,包括3名院士和7名国家级/省级人才 [2] 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 - 中色正锐联合中南大学、郑州大学共建"山东省高性能铜基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2] - 润林牧业参与建设"山东省主要畜禽育种重点实验室" [2] - 两个实验室均纳入全省"1313"实验室体系 [2] 政府推动措施 -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方式,组织企业赴多地与顶尖机构交流 [2] - 邀请高校专家开展10余次产业链"诊链"服务 [2] - 计划引导更多企业精准对接高校,强化创新服务力度 [3]
“青托促进会”成立大湾区分会 深圳科技创新生态再添新引擎
证券时报网· 2025-07-19 18:41
大湾区青年科技人才协同创新平台 -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促进会大湾区分会正式启动 由青年科学家产学研创新联合体、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促进会及广东领益智造联合承办 旨在搭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常态化合作平台 [1] - 青托工程自2015年启动以来已培养数千名青年科技人才 大湾区分会将重点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推动人才在产业一线攻克关键技术 [1] - 产学研融合被定位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路径 分会成立将拓展成果转化渠道 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1] 深圳市科技创新政策与成果 - 2024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236.61亿元 占GDP比重6.46% 研发投入总量和强度居全国城市第二 企业研发投入总量全国第一 [2] - 深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通过政策、资金、平台等全方位支持 让企业主导技术决策、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全流程 [2] -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位列全球创新指数第二 显示区域创新生态优势 [2] 产学研协同机制创新 - 青托工程通过建立常态化对话机制 打破科学界与企业界信息壁垒 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 [3] - 专家提出需构建"科研—产业"闭环生态 解决科研端与产业端需求错配问题 实现技术突破与商业价值双向赋能 [2]
产学研生态孵化器:MCC 赛事激活海洋计算创新“基因链”!
金投网· 2025-07-15 15:14
海洋计算挑战赛(MCC)概述 - 海洋计算成为解锁海洋经济潜能的"新钥匙",融合前沿科技与海洋产业的关键领域 [1] - 海洋计算挑战赛(MCC)通过"产学研"深度协同,将实验室技术转化为产业价值,为海洋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1] - 2024年迎来第二届赛事,以海洋数值模式高性能计算优化为主线,针对海洋应用领域技术痛点展开探讨 [2] 国家战略与政策支持 - 国家持续强调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出台系列政策鼓励海洋科技创新 [3] -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及对海洋高端装备、海洋信息科技等领域的重点扶持,彰显国家对海洋产业升级的决心 [3] - 海洋计算通过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海洋资源勘探、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提供解决方案 [3] 赛事技术命题与产业应用 - 初赛赛题围绕通用地球系统模型CESM的并行优化展开,要求参赛者在单节点160核环境下提升计算效率 [4] - 2024年冠军团队通过混合并行算法优化溢油预测模型,使计算效率大为提升,成果可直接应用于产业 [4] - 赛事将海洋强国战略的迫切需求转化为可攻克的技术命题,国家超算中心与海洋预报机构联合攻关 [4] 产学研协同与人才培养 - 赛事构建"技术-场景-教育"闭环生态,加速培育既懂海洋科学又擅计算技术的专业人才 [7] - 西南石油大学"梦溪湖队"由大一新生组成,开发的资源开发算法斩获三等奖,展现超算领域新生力量 [7] - "以赛促研、以研育才"模式匹配产业需求,为海洋产业储备核心力量 [7] 赛事资源与合作伙伴 - 赛事组委会汇集行业龙头,打造"资源赋能矩阵" [9] - 算力支持由海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提供,算力平台为华为鲲鹏ARM高性能高密液冷集群 [9][15] 赛事进展与参赛队伍 - 2025年赛事体系更加成熟,采用线上培训+线下走进校园的方式开展技术交流活动 [11] - 初赛16强队伍包括山东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 [14] - 决赛将于8月29日进行评审,赛题已公布 [15] 海洋计算行业前景 - 海洋计算从南海万米深潜器到北极航线碳减排模型,重塑人与海洋的关系 [15] - MCC编织覆盖技术、产业、教育的创新网络,每个算法、数据、青年科学家都是照亮深蓝未来的星火 [15] - 海洋计算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人类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方式的革命 [15]
“中国式现代化这样在我眼前具象化呈现”
人民日报· 2025-07-15 05:49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 -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水平给南非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1] - 北京汽车集团展示了新能源汽车的完整生产过程 [1] - 科技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南非学生希望借鉴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技术 [1] 中国产学研融合模式 - 上海"大零号湾"构建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完整价值链 [2] - 中国课程教学与商业孵化无缝衔接 形成"校区、园区、城区"三区联动 [2] - 中国政府、高校和企业形成合力 共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 [2] 中国现代化生活体验 - 中国高铁和智能配送服务展现了生活便捷性和科技感 [2] - 中国人民生活舒适且充满科技感 体现人民至上理念 [2] 中国现代化发展经验 - 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发展参考 [2] - 中国成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榜样 [2] - 中南两国在经贸、能源、科技等领域合作持续升温 [2]
华农校友圈“链动”云浮产业,打造产学研资源融合新范式
南方农村报· 2025-07-14 15:01
产学研合作模式 - 华南农业大学与云浮市政府联合举办投资对接交流会,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生态文旅融合等领域合作[2][3] - 华农提出"高校+政府+校友+产业"四位一体发展新模式,通过产学研融合、人才引育、平台建设、政校联动四条路径深化合作[7][8] - 会议采用"宣传推介+经验分享+精准对接"模式,设置洽谈环节促进资源对接[14][15] 参会企业与项目 - 140余家校友企业在内的200余名代表参会,温氏集团等企业分享校企合作经验[4][18][19] - 明基水产、富赢田田圈等云浮地方企业与20余家校友企业开展深度交流,多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20][21] - 企业代表表示将发挥校友经济纽带作用,共同推动云浮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22] 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 - 云浮市投资促进局重点介绍当地农业产业优势和政策支持[16] - 云浮市政协主席表示将提供最优营商环境,支持校友企业在当地发展[11][12]
佐力药业:携手浙大合作研发,上半年净利预增24.3%—31.1%
和讯网· 2025-07-10 13:53
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成立联合研发中心 - 公司与浙江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成立"浙江大学 - 佐力药业智赋食药联合研发中心",并签订《技术开发合同》[1] - 联合研发中心将构建食药同源知识图谱,用AI研发垂类大模型与智能体,赋能功能食品配方研发[1] - 公司委托浙江大学开展"AI赋能乌灵菌功能食品研发"项目[1] - 合作旨在深化产学研融合,以AI技术挖掘乌灵菌健康价值,开发创新型大健康产品[1] 公司战略升级与业务发展 - 此次合作是公司践行"一路向C"战略升级的重要举措[1] - "一路向C"布局大消费领域是公司重要战略方向[1] - 上半年公司在OTC端实施改革,推动C端销售增长,包括调整组织架构、深度开发部分市场、加强连锁药房合作、推动线上运营等措施[1] - 合作将强化公司技术护城河,丰富产品矩阵,拓宽C端市场,培育新利润增长点[1]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36800万元-38800万元,同比增长24.30%-31.06%[1] - 上半年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36618万元-38618万元,同比增长25.36%-32.21%[1] - 各核心产品及中药配方颗粒销售均有增长[1]
永东股份博士创新站正式获批 以产学研融合推动技术升级
证券时报网· 2025-07-08 20:55
公司动态 - 永东股份成功入选2025年山西省博士创新站名单,认定有效期为2025年7月至2028年7月 [1] - 此次认定标志着公司在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1] - 公司凭借在煤焦化领域的深厚技术积淀与创新实力成功上榜,最终104家单位获此认定 [1] 博士创新站背景 - 山西省科协于2025年启动博士创新站建设申报工作,旨在搭建"博士团队+企业需求+产业一线"合作平台 [1] - 该平台引导创新资源下沉,破解基层技术、人才短缺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1] - 博士创新站有效期为三年,其间省科协将通过定期考评、座谈交流等方式加强指导 [2] 公司战略 -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形成煤焦油精制、炭黑生产、特种炭黑研发等全产业链布局 [2] - 在"双碳"目标推进与产业升级需求下,公司面临煤焦油高附加值利用、绿色炭黑制备等领域的技术攻关挑战 [2] - 博士创新站成为公司对接高端智力资源、突破技术瓶颈的重要抓手 [2] 未来发展 - 公司将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 [2] - 公司计划为山西省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转型提供"永东样本" [2] - 公司将充分发挥创新站平台优势,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