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电容器行业
搜索文档
龙辰科技IPO:行业产能过剩,毛利率持续下滑
搜狐财经· 2025-10-13 09:44
IPO历程 - 公司于2022年12月首次提交北交所IPO申请并获得受理,但在2023年经历两次上会,先后遭遇“暂缓审议”和“未通过”,最终于同年终止审核[1][2][3] - 2024年,公司以4500万元收购江苏双凯电子有限公司剩余股权以解决关联交易问题,并于年底重启上市计划[4][11] - 2025年6月,公司IPO申请再次获得北交所受理,目前处于“已问询”阶段[4] 关联交易问题 - 首次IPO被否的核心痛点在于公司与江苏双凯电子有限公司之间关联交易的合理性[3] - 关联交易的核心人物是全永剑,其于2021年7月成立江苏双凯,并在2022年1月将该公司52%股权无偿转让给公司,自身通过台州凯栎达电子有限公司控制48%股权[9] - 2021年至2022年,凯栎达及其关联公司连续成为公司第一大贸易商客户,存在明显的关联交易[9][10] - 为消除关联交易之嫌,公司自2023年4月起不再通过凯栎达对外销售,并于2024年8月斥资4500万元收购全永剑持有的剩余48%股权,将江苏双凯变为全资子公司[11] 财务业绩表现 - 报告期内(2022-2024年),公司营收持续增长,分别为3.44亿元、3.71亿元、6.04亿元,年复合增速超过32%[12] - 同期归母净利润大幅波动,分别为7007万元、4348万元、6931万元,2023年同比下滑,2024年有所恢复[1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大幅增长,营收3.31亿元(同比增长30.13%),归母净利润4930万元(同比增长87.39%)[17] -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持续为负,分别为-7170万元、-5220万元、396万元,三年累计净流出1.24亿元[16] 毛利率分析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持续下滑,分别为41.12%、33.23%、29.66%,两年累计缩水11.46个百分点[20] - 毛利率下滑主要源于产品销售单价普遍下跌,例如高温基膜平均单价从3.66万元/吨跌至3.11万元/吨,普通基膜从2.97万元/吨降至2.44万元/吨[21] - 公司产品结构变化也对毛利率产生负面影响,高毛利的金属化膜营收占比从35.51%滑落至18.95%,而低毛利的基膜占比从57.33%升至72.69%[25] - 尽管公司毛利率呈下滑趋势,但其水平(29.66%)在2024年仍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值(22.29%)[20] 产能与行业状况 - 公司基膜产能从2022年的8902.76吨/年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20394.68吨/年,增幅达129.08%,但产能利用率从98%下滑至84.69%[28] - 此次IPO拟募集资金3.75亿元,主要用于新能源用电子薄膜材料项目,建成后将再增基膜产能3768吨/年[7][28] - 国内BOPP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风险,2024年行业产能达768.04万吨,全年产量459.43万吨,产能利用率仅有59.82%[29] - 据统计,2025年及未来三年间,全国仍有近50条产线、约265万吨产能待释放,供应过剩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29]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3年11月6日,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林美云,合计控制54.08%股权[5] - 主营业务为薄膜电容器相关BOPP薄膜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分为基膜和金属化膜两大类[5] - 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4年末其薄膜电容器用BOPP基膜产品的产能占有率为16.9%,市场排名第一[5]
这家公司上市前后业绩反差大!现开启跨界并购……
IPO日报· 2025-07-11 18:31
股价波动与收购公告 - 7月11日泰福泵业股价低开后全天水下震荡,收盘下跌5.79% [1] - 7月10日受收购消息刺激股价上涨6.24%至26.75元 [1] - 7月9日晚公告拟现金收购南洋华诚不低于51%股份以实现控股 [1] 交易结构 - 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涉及发行股份 [2] - 交易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更 [2] - 交易完成后南洋华诚将成为控股子公司 [2] 标的公司情况 - 南洋华诚主营薄膜电容器用BOPP薄膜材料研发生产 [4] - 2023年其电容器用聚丙烯电子薄膜材料国内市场份额第一 [4] - 薄膜电容器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车、电力系统、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 [4] 收购战略意义 - 本次为跨界收购,泰福泵业原主营民用水泵 [5][6] - 收购后将新增电容器薄膜业务,向新质生产力方向拓展 [6] - 公司拟通过此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9]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市前(2017-2020)营收从3.01亿增至4.24亿,扣非净利稳定在4000-6600万 [8] - 上市后(2021-2024)营收从5.61亿增至7.43亿但净利从6112万下滑至1217万 [8] - 2024Q1营收1.67亿(同比-3%),净利2181万(同比+115%) [9] 行业背景 - 水泵行业竞争激烈导致利润增长乏力 [9] - 同行东音股份2019年被医药企业借壳转型 [9] - 新界泵业2020年被天山铝业借壳 [10] - 利欧股份机械制造业务收入占比已降至2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