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橘红
搜索文档
广东“三农”领域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劲倍增、信心满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1-10 16:08
11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进乡 村全面振兴的基础,要加强科技应用,推动农文旅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带动更多农民 群众增收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全省"三农"领域的广大干部群众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要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推进乡 村全面振兴,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 广东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做好"土特产"文章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当前,广东正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扎实 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 系。 "总书记深入柚园基地一线,讲话中饱含了对'三农'工作的深厚情怀,为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让 我们深受鼓舞、信心倍增、干劲十足。"梅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伟纯说,梅州柚是梅州联结农户最 广、带动农民增收最直接的农业主导产业,柚果产业发展得好,百姓的生活更有奔头。接下来,梅州将 精 ...
化橘红第一镇出圈记:我们这样“点橘成金”| 南药食养 ④
南方农村报· 2025-11-03 18:05
产业规模与带动效应 - 平定镇作为“化橘红第一镇”,围绕化橘红树培育出年产值达47.3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 [9] - 该产业带动当地3万多人就业,并拥有300多家专业合作社 [9][53] - 积田村推行“两夫妻三亩地”模式,新增种植面积2000亩,总面积达9000多亩,去年产量超650万斤,产值达8000多万元,种植户普遍增收100%以上 [58][59][60] 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发展 - 广东深融生态产业有限公司总投资3亿元建成现代化产业园,通过“公司+农户+基地”模式直接带动2万多名群众增收 [14][15] - 公司与中山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进行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标准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16][17][18] - 引进陈佰年公司建设2000多亩示范基地,严格遵循GAP种植标准,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监控 [21][22][23] 产品多元化与市场拓展 - 2024年化橘红被纳入药食同源目录,促使产品从单一药材形态衍生出饮料、咖啡、牙膏、啤酒等20多种深加工产品 [25][26][29][30] - 深融公司深加工产品占比高达90%,并创建四大品牌系列,产品定位全面走向年轻化 [32][33][40] - 化橘红啤酒成为销售额最大单品之一,官网价每罐6元,在四川市场通过双品牌运营取得显著成效,产业园投产一年营业额已突破亿元 [34][35][41][42] 品牌建设与营销创新 - 全国人大代表、合作社社长廖志略通过电商平台累计销售产品近100万份,2024年线上销售额突破2300万元,并利用短视频展示传统工艺走红 [45][48][49][50][51] - 平定镇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策略,线上通过网红带货、直播电商扩大影响力,线下产品已进入全国多地销售渠道并出口至澳门、迪拜等市场 [68][69][70][71] - 线下销售占比达八成,市场已拓展至四川、湖南、山东、上海、北京、山西等地,实现“立足广东、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布局 [70][71] 文旅融合与品牌影响力 - 平定镇通过建设化橘红古墟、主题民宿等项目,打造集种植、加工、旅游、康养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63] - 每年四季举办的化橘红文化活动吸引超过50万游客参与,持续擦亮“中华化橘红第一村”招牌 [64][65] - 化州化橘红赴海外开展中国农产品供采对接活动,积极拓展海外贸易合作渠道 [73]
服务区变身文旅新“聚”场!广东三宝香飘从化吕田
南方农村报· 2025-11-02 10:01
活动概况 - 2025年“绿水青山中意从化”迎全运交农文旅融合发展系列活动于11月1日在大广高速吕田服务区举办 [2][3][4] - 活动由广州交投集团、从化区吕田镇政府联合主办,高速运管、交投实业、大广公司承办 [2][3] 服务区功能转型 - 服务区功能升级,从单纯歇脚地转变为集徒步、非遗、美食、特产于一体的文旅新聚场 [1][2] - 活动包含秋日林间徒步、非遗展演、地方特产展销等环节,提供沉浸式体验 [14][19] 特色产品与品牌展示 - 广东三宝作为南方农村报开发的首个农业品牌产品亮相,产品由新会陈皮、化橘红、春砂仁等三类道地南药组合而成 [22][23] - 品牌坚持“真产地、真年份、真品质”的核心理念,是南方农村报深耕“三农”领域60余载的实践成果 [24][25] - 活动现场提供新会陈皮、化橘红试饮,让旅客体验产品风味 [4][9][29] 地方文旅资源推广 - 通过展板介绍吕田冰河古道、香蜜山生态国庄、荷花基地、小杉村、吕田老街、桂峰村、三村村、莲麻小镇等特色旅游景点 [15][16][37] - 市集汇聚吕田五道菜等从化特色美食、地方果品与农特产品,形成“一摊一风味,一铺一特色”的热闹场面 [19][20] 互动体验与安全教育 - 亲子互动区是活动人气高地,设有“小小路政员”职业体验打卡点 [30][31] - 通过安全小程序推广、安全问答套圈、安全知识飞行棋等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掌握安全常识 [31][32] 未来发展规划 - 从化区吕田镇与广州交投集团计划持续深化交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更多特色主题活动 [33][34] - 旨在为乡村振兴注入交通动能,为公众出行提供更具温度与质感的服务体验 [34][35]
农民真正关心啥?|南岭东风
南方农村报· 2025-10-16 14:33
农业面临的挑战 - 黄淮地区特别是河南、山东、安徽等地遭遇持续连阴雨,导致土地浸水和农田积水[2][3][12] - 上半年"龙舟水"冲刷广东荔枝产区,造成荔枝树裂果情况[10][11] - 盛夏台风"桦加沙"和"麦德姆"袭击广东、海南、福建等地,导致小棚虾塘被狂风肆虐和海水倒灌[11] - 9月份以来黄淮海地区出现8次大范围明显降水过程,河南省平均降水量332.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7倍[28][29] 农民应对措施 - 河南已安排5000万元资金用于秋粮收获和烘干机械奖补[33] - 农民采用履带式收割机抢收粮食,有条件农户投资购置烘干设备,条件较差农户利用自家院子进行摊薄晾晒,使用电风扇、鼓风机加速水分蒸发[16][35][36]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紧急部署增加烘干服务供应,鼓励有条件服务主体跨区设立粮食收购点,开展异地烘干业务[37][38][40] 政府支持政策 - 清远连州投入3亿元改造灌区,润泽超6万亩农田[44] - 贵州毕节市增加"三秋"生产机具投入,主要农作物减损率控制在2.36%以内[45] - 四川华西地区投入使用超340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每日粮食烘干能力达3.2万吨[46] 农业产出情况 - 全国秋粮收获过六成,中稻收获近七成,玉米五成半,大豆近八成[49][50] - 高州荔枝种植面积59.14万亩,鲜果产量25.49万吨,同比增长22.4%,总产值26.98亿元,同比增长9.83%,创近三年新高[112][113] 乡村振兴案例 - 山东寿光市崔岭西村通过引进大棚种植和熊蜂授粉,村集体收入突破4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5万元[64][65][66] - 广州"90后"农机手沈燕芬3年盘活3000余亩低效利用土地,带动周边4个村庄村民年增收超120万元[78][79][80] - 阳江阳西县边海村发展海水养殖业、丝苗米种植业和浅海捕捞业,村集体收入从7万元增长至58万元[102][103][104] 农民收入状况 - 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119] - 越来越多地方"土特产"通过销区推介、电商直播等方式走向市场,带动农民丰产增收[108][115][116]
定向运动穿越“山海赛道”,茂名打造城市交通新动脉|粤动21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08:20
赛事驱动城市发展 - 茂名市通过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定向项目等体育赛事 打造从北部高州山地到南部电白海滨的“山海赛道” 将其发展为城市新脉络和独特打卡点 [1][2] - 赛事价值核心在于“以赛促建” 借赛事将交通节点打造为产业与城市的链接枢纽 例如以荔枝为主题的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和以奥体中心、高铁南站为核心的茂名新城 [3] - 体育赛事下沉至基层 通过“百县千镇万村”系列赛和乡村篮球赛激活特产消费 例如化州“村BA”为特色摊档与村集体带来超100万元的经济收入 [3][6] 定向运动发展与目标 - 定向运动首次纳入全运会群众赛事 茂名利用其北山脉、南海域、中田园的独特地形打造天然赛场 吸引来自23个省区市及港澳地区的38支队伍参赛 广东队夺得四枚金牌 [4] - 茂名计划将定向赛事引入中小学和机关单位 并争取承办更多国家级、国际赛事 目标是将茂名打造成为“中国定向之城” [4] - 茂名设立“茂名定向之城活动日” 力争到2030年将茂名打造成为定向运动普及程度高、赛事活动品牌响、产业融合效益好、国际交流合作广的品牌 [5] 体育赛事与文旅产业融合 - 茂名举办“最美滨海赛道”马拉松比赛 吸引全球7个国家与地区的上万名跑友 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首站吸引500名顶尖骑手与2000余名骑行爱好者 [5] - 本地农特产品如龙眼、沉香、化橘红等通过村BA、墟BA等基层体育活动获得展销与曝光机会 旅游景点如放鸡岛、浪漫海岸等与马拉松赛道、定向路线相结合 [6] - 非遗项目如高州木偶戏、化州制香多次亮相赛事直播间 实现旅游与非遗的赛事联动 [6] 交通基础设施与产业联动 - 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是全国首个以荔枝为主题的服务区 截至9月20日累计接待游客313.82万人 累计车流76.05万车次 [8] - 服务区旁的荔枝乐园举行高州“村BA”篮球联赛 赛事期间吸引超3.6万人前来服务区打卡 带动约8.3万人前往荔枝乐园、贡园等地游玩消费 [8] - 茂名新城以高铁南站和奥体中心为核心 高铁站通车后茂名与广州来往将缩短至70分钟 旨在将原本松散的城市片区连为一体 [3][8] 城市发展挑战与机遇 - 茂名城市发展面临缺乏“组团式发展”和城镇化率不足的挑战 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8.11% 明显低于同期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7.00% [7] - 茂名需要能够串珠成链的交通动脉 对内强化区域互联和产业聚集 对外促进与周边城市功能关联、空间互动和要素流动 [7] - 茂名是世界最大的荔枝连片种植基地 2024年荔枝面积141.84万亩 产量50.21万吨 产值57.54亿元 总产量约占世界的1/5 [8]
丰收节里看广东“百千万工程”: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9:19
农业产量与产值 - 广东早稻单产达410.8公斤/亩,比上年增加6.3公斤,创历史新高 [1] - 早稻总产量533.2万吨,比上年增加5.5万吨 [1] - 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41.57亿元 [1] - 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24元,同比增长5.7%,增速比城镇居民高1.7个百分点 [1] 产业发展与模式创新 - 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态势强劲 [1] -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加力提速,海洋渔业种业攻关持续突破,一批领先的深海养殖装备成功投产 [1] - 铁岗社区创新乡村建设运营模式,打造屋顶咖啡等新业态,开拓村集体增收新路径 [2] - 肇庆市坚持工业化理念、全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高要区打造"虾米鸭鹅桂"等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体系 [4] 新农人典型案例 - 茂名化州新农人廖志略助力家乡将"化橘红"做成百亿级大产业 [2] - 肇庆德庆新农人陈慧将贡柑卖向国际大市场 [2] - 广州增城莫丽贤通过科技种植使亩产增收10%,带动300多户农户将丝苗米卖到全国 [3] - 阳江郑百解在深远海开辟800公顷网箱养殖渔场,年收5000多吨优质海水鱼 [3] - 梅州兴宁王梓颖带动2000多户农户养鸽,发展出省级龙头企业 [3] 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 - 高要区推出"高桂虾"等系列"高桂"品牌产品 [4] - 肇庆、汕头、韶关、湛江四市代表发布"庆丰收·促消费"金秋消费季大礼包 [4] - 现场设置广东21地市及肇庆8县(市、区)农特产品展区,通过现场电商和媒体直播拓展销路 [4] - 创新实施"媒体+"行动,新农人通过直播推介"土特产",用"新农具"打通"云端"销路 [5] 政策支持与乡村建设 - "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工作有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涌现 [1] - 江门开平塘口镇将粮仓改造成先锋书店,吸引新乡人打造新业态,成为人气乡村景点 [3] - 广东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刘德江在多地打造网红村咖,为村集体和农户增收 [3] - 东源县新时代和美乡村研究院院长林荣斌培养200名青年创客,打造乡村发展生力军 [3]
广东培育“千百十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3 15:19
蜜柚产业丰收 - 梅州大埔蜜柚种植基地预计总产量突破35万吨,产量再创新高 [1] - 单个柚园案例显示,800多亩柚园预计总产量达200万斤 [1] 千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 广东省重点培育10个千亿元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粮食为其中之一 [2] - 2024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55.1万亩,比上年增加10.9万亩,增长0.3% [2] - 2024年全省粮食单产391.5公斤/亩,比上年增加7.2公斤/亩,增长1.9% [2] - 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313.4万吨,比上年增产28.2万吨,增长2.2%,达2006年以来历史高位 [2] - 荔枝产业被列为千亿级集群,全省荔枝栽培面积约423万亩,产量超160万吨 [3] - 荔枝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180万人 [3] - 海洋渔业作为千亿级集群,2024年海水养殖产量达376.83万吨,增长5.47%,增速创10年新高 [4] - 深水网箱养殖产量和工厂化养殖产量实现3年翻一番 [4] - 阳西县海水鱼苗年产量占全省市场份额超60%,种苗生产场增至202个,面积约2万亩 [4] 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 广州市花卉产业年交易额已超过150亿元 [6] - 白云区蝴蝶兰产业园亩产值高达50万元 [6] - 黄埔区立达尔公司从万寿菊提取叶黄素,年产值超4亿元 [6] - 茂名化州化橘红产业建成2个万亩高标准种植基地,良种覆盖率达98% [6] - 化橘红开发出200多种产品,加工转化率达100%,2024年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 [6] - 珠海“白蕉海鲈”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86亿元 [6] - 东方甄选生鲜号白蕉海鲈溯源专场创下单日销售额650万元 [6] - 珠西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项目总投资超26亿元 [6] 十亿级特色农业产业 - 潮州凤凰单丛茶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达89亿元,带动超20万人就业 [8] - 当地投入近200万元资金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宣传 [8] - 肇庆高要区2025年肉桂种植面积达70.05万亩,全产业链综合产值52.5亿元 [8] - 通过加工小规格桂枝带动桂农亩增收约4000元 [8] - 阳春市春砂仁2024年种植面积9.51万亩,鲜果产量3631吨,农业产值14.38亿元 [9] - 当地成功打造21个春砂仁品牌,其中8个获评省级品牌 [9] - 河源连平鹰嘴蜜桃种植面积达8.8万亩,年产值突破21亿元,带动8100余户桃农增收 [9] - 产业培育出古坑、小水等4个“亿元村” [9]
广东省唯一!茂名市跻身全国新一批五个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地市
南方都市报· 2025-09-16 22:32
茂名农业产业基础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08.86亿元 是全省唯一连续五年农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地级市 [2] - 形成荔枝和化橘红两个超百亿元特色农业产业 另有4个超50亿元产业矩阵 全产业链总产值超530亿元 [3] - 特色农业产业群带动超60万人就业增收 [3] 普惠金融改革政策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茂名跻身全国新一批五个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地市 [2] - 《指导意见》提出九大任务 涵盖金融供给 风险保障 产业赋能和生态建设等领域 [6] - 引导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下沉服务 支持优势农业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6] 特色金融产品创新 - 针对特色产业推出"荔枝贷" "橘红贷" "沉香贷" "罗非鱼贷"等系列产品 [3] - "橘红贷"采用信用 保证 抵押 质押等多种融资方式 满足产业链不同主体需求 [5] - 创新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产品 支持种养业规模化 标准化及精深加工 [7] 融资机制优化 - 完善涉农贷款贴息 风险补偿与续贷机制 重点增加首贷 续贷 中长期贷款及信用贷款 [7] - 推动集体林权 集体经营性财产收益权 设施农业等纳入抵质押品范围 [7] - 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和挂牌融资与发行乡村振兴债券 [7] 保险服务体系建设 - 构建"财政补贴基本险+商业险"相结合的产品体系 开发特色产业创新险种 [7] - 落实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 建立承保理赔服务考评机制 [7] - 探索开发农产品价格保险 将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和新市民群体纳入保障范围 [7] 数字化与生态建设 - 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推进移动支付与数字人民币试点 [8] - 加强金融知识教育 选派金融干部下乡 优化农村金融生态 [8] - 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覆盖面 [8] 产业融合与品牌建设 - 建立金融机构"一对一"重点联系行制度 紧扣特色产业提供支持 [7] - 推动"农业+电商" "农业+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业态 [7] - 助力"粤字号"品牌做强 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7]
粤味飘四海!广东绿色优质农产品在全国名特优新展会上惊艳亮相
南方农村报· 2025-09-16 00:00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于2025年9月15日在厦门开幕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同步启动 [2][3] - 广东组织28家企业参展 涵盖71个产品 包括名特优新农产品、特质农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类别 [6][7] - 广东省经认证登记的绿色、有机、地标和名特优新农产品总数达1532个 其中绿色食品799个 有机产品92个 地理标志农产品63个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78个 [9][10] 产品品类与特色 - 参展产品覆盖茶叶、水果、畜禽产品、中药材、粮油、加工食品等 包括26个名特优新农产品和1个特质农品 [15][16] - 广东茶产业形成潮州单丛茶、清远红茶、江门柑普茶等区域特色产业集群 岭南茶叶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20] - 特色创新产品包括荔枝红茶、新会柑茶等 形成消费新热点 [20][21] - 2023年广东省畜牧业总产值达1696.8亿元 同比增长7.0% [25] - 热带水果及加工品如火龙果、徐闻菠萝、番石榴、桂圆肉、荔枝干等展现产业链价值 [35][37][38] - 广东农垦7家企业参展 产品涵盖茶叶、凤梨、火龙果等 体现国有农业企业引领作用 [39][40] 品质标准与科技支撑 - 德庆县企业展示六款名特优新认证产品及深加工品 如广佛手米露碗、五指毛桃肉桂鸽子汤等 [48][49] - 化橘红形成"药典标准+地方标准+地理标志标准"三级标准体系 实现全周期可追溯 [58][59] - 通过水果深加工打破季节性限制 开发水果干、水果茶、水果酒等产品提升附加值 [63][64][65] 市场推广与销售 - 广东展团举办专场推介会 从产地优势、营养价值等方面展开推介 精准对接福建及华东市场 [73][74][75] - 采用"媒体+"线上线下融合模式 通过南方+、微赞等平台直播引流 [78][79] - 企业通过线上直播带货多年 在多个平台销售产品 [83][84] - 展会提供重要平台展示产品风采并开拓市场 通过与采购商交流了解需求方向 [87][88]
手信+文旅完美邂逅!广东三宝亮相广东旅博会
南方农村报· 2025-09-13 20:00
事件概述 - 广东三宝与真乡平台联合亮相2025年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2.2馆文旅融合馆乡村民宿主题展区 展示文旅与手信融合模式 [1][3][6][13] 产品核心特点 - 广东三宝严选三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江门新会核心产区 古法工艺制成)、化橘红(茂名化州礞石土壤)、春砂仁(蟠龙金花坑黄金产区) 兼具药用与食用价值 [7][9][10][11] - 产品定位为"真年份、真产地、真品质"的广东特色手信 强调道地性与健康价值 [4][7][15][31] 展会推广形式 - 通过展陈、直播推介、品鉴试饮(现场煮泡新会陈皮水)等方式吸引观众互动 直播间同步讲解产品产地故事与养生价值 [14][16][17][20][21][23] - 直播期间观众互动热烈 出现"想喝陈皮水""前往现场品尝"等留言 [18] 平台合作与规模 - 真乡平台作为全国首个乡村旅游服务平台 已构建"一平台三载体"服务体系 整合广东各地乡村旅游资源 [24][27] - 平台当前汇聚30万注册用户、1000+商家 日均6万用户通过平台"云游乡村" [28][29] 战略意义 - 打造"民宿+手信"的文旅消费组合模式 推动乡村旅游与岭南物产融合 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24][25][26] - 通过"媒体+"文化赋能与市场协同生产 助力广东农业高质量发展 传播"药食同源"理念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