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化橘红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培育“千百十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3 15:19
"今年蜜柚大丰收,我家的800多亩柚园,预计总产量在200万斤左右。"金秋九月,梅州大埔的柚农又开 始忙碌起来。 在9月23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广东最大的蜜柚种植基地、中国最大的红肉蜜柚种植基地 迎来丰收,产量再创新高,预计可突破35万吨。 当前,广东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扎实做好"土特产"文 章,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一幅"千帆 竞发、百舸争流"的广东乡村产业版图加速成型。 10个千亿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动能强劲 在阳江市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合作社内,先进的恒温设备与循环水系统取代了传统靠天吃饭的养殖模 式。"我们实现了1公斤鱼卵产出400万尾鱼苗的突破。"合作社负责人林李泉自豪地介绍。 目前,阳西县海水鱼苗年产量占全省市场份额超60%,全县种苗生产场增至202个,面积约2万亩,成为 名副其实的海水"鱼苗摇篮"。 2024年广东海水养殖产量达376.83万吨,增长5.47%,增速再创10年新高;代表渔业新质生产力的深水 网箱养殖产量、工厂化养殖产量实现3年翻一番,在做好"海"的文章上取得切实成效,为全力打造海 ...
广东省唯一!茂名市跻身全国新一批五个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地市
南方都市报· 2025-09-16 22:32
茂名农业产业基础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08.86亿元 是全省唯一连续五年农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地级市 [2] - 形成荔枝和化橘红两个超百亿元特色农业产业 另有4个超50亿元产业矩阵 全产业链总产值超530亿元 [3] - 特色农业产业群带动超60万人就业增收 [3] 普惠金融改革政策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茂名跻身全国新一批五个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地市 [2] - 《指导意见》提出九大任务 涵盖金融供给 风险保障 产业赋能和生态建设等领域 [6] - 引导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下沉服务 支持优势农业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6] 特色金融产品创新 - 针对特色产业推出"荔枝贷" "橘红贷" "沉香贷" "罗非鱼贷"等系列产品 [3] - "橘红贷"采用信用 保证 抵押 质押等多种融资方式 满足产业链不同主体需求 [5] - 创新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产品 支持种养业规模化 标准化及精深加工 [7] 融资机制优化 - 完善涉农贷款贴息 风险补偿与续贷机制 重点增加首贷 续贷 中长期贷款及信用贷款 [7] - 推动集体林权 集体经营性财产收益权 设施农业等纳入抵质押品范围 [7] - 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和挂牌融资与发行乡村振兴债券 [7] 保险服务体系建设 - 构建"财政补贴基本险+商业险"相结合的产品体系 开发特色产业创新险种 [7] - 落实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 建立承保理赔服务考评机制 [7] - 探索开发农产品价格保险 将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和新市民群体纳入保障范围 [7] 数字化与生态建设 - 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推进移动支付与数字人民币试点 [8] - 加强金融知识教育 选派金融干部下乡 优化农村金融生态 [8] - 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覆盖面 [8] 产业融合与品牌建设 - 建立金融机构"一对一"重点联系行制度 紧扣特色产业提供支持 [7] - 推动"农业+电商" "农业+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业态 [7] - 助力"粤字号"品牌做强 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7]
粤味飘四海!广东绿色优质农产品在全国名特优新展会上惊艳亮相
南方农村报· 2025-09-16 00:00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于2025年9月15日在厦门开幕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同步启动 [2][3] - 广东组织28家企业参展 涵盖71个产品 包括名特优新农产品、特质农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类别 [6][7] - 广东省经认证登记的绿色、有机、地标和名特优新农产品总数达1532个 其中绿色食品799个 有机产品92个 地理标志农产品63个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78个 [9][10] 产品品类与特色 - 参展产品覆盖茶叶、水果、畜禽产品、中药材、粮油、加工食品等 包括26个名特优新农产品和1个特质农品 [15][16] - 广东茶产业形成潮州单丛茶、清远红茶、江门柑普茶等区域特色产业集群 岭南茶叶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20] - 特色创新产品包括荔枝红茶、新会柑茶等 形成消费新热点 [20][21] - 2023年广东省畜牧业总产值达1696.8亿元 同比增长7.0% [25] - 热带水果及加工品如火龙果、徐闻菠萝、番石榴、桂圆肉、荔枝干等展现产业链价值 [35][37][38] - 广东农垦7家企业参展 产品涵盖茶叶、凤梨、火龙果等 体现国有农业企业引领作用 [39][40] 品质标准与科技支撑 - 德庆县企业展示六款名特优新认证产品及深加工品 如广佛手米露碗、五指毛桃肉桂鸽子汤等 [48][49] - 化橘红形成"药典标准+地方标准+地理标志标准"三级标准体系 实现全周期可追溯 [58][59] - 通过水果深加工打破季节性限制 开发水果干、水果茶、水果酒等产品提升附加值 [63][64][65] 市场推广与销售 - 广东展团举办专场推介会 从产地优势、营养价值等方面展开推介 精准对接福建及华东市场 [73][74][75] - 采用"媒体+"线上线下融合模式 通过南方+、微赞等平台直播引流 [78][79] - 企业通过线上直播带货多年 在多个平台销售产品 [83][84] - 展会提供重要平台展示产品风采并开拓市场 通过与采购商交流了解需求方向 [87][88]
手信+文旅完美邂逅!广东三宝亮相广东旅博会
南方农村报· 2025-09-13 20:00
事件概述 - 广东三宝与真乡平台联合亮相2025年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2.2馆文旅融合馆乡村民宿主题展区 展示文旅与手信融合模式 [1][3][6][13] 产品核心特点 - 广东三宝严选三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江门新会核心产区 古法工艺制成)、化橘红(茂名化州礞石土壤)、春砂仁(蟠龙金花坑黄金产区) 兼具药用与食用价值 [7][9][10][11] - 产品定位为"真年份、真产地、真品质"的广东特色手信 强调道地性与健康价值 [4][7][15][31] 展会推广形式 - 通过展陈、直播推介、品鉴试饮(现场煮泡新会陈皮水)等方式吸引观众互动 直播间同步讲解产品产地故事与养生价值 [14][16][17][20][21][23] - 直播期间观众互动热烈 出现"想喝陈皮水""前往现场品尝"等留言 [18] 平台合作与规模 - 真乡平台作为全国首个乡村旅游服务平台 已构建"一平台三载体"服务体系 整合广东各地乡村旅游资源 [24][27] - 平台当前汇聚30万注册用户、1000+商家 日均6万用户通过平台"云游乡村" [28][29] 战略意义 - 打造"民宿+手信"的文旅消费组合模式 推动乡村旅游与岭南物产融合 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24][25][26] - 通过"媒体+"文化赋能与市场协同生产 助力广东农业高质量发展 传播"药食同源"理念 [30][31]
订民宿,上真乡!真乡携300份民宿大礼包亮相广东旅博会
南方农村报· 2025-09-13 12:32
公司活动与市场反响 - 真乡平台在广东旅博会直播专场推出300份民宿大礼包 2小时内被抢空 并举办多轮"0元住"抽奖活动 [1][2][3] - 直播获得超1万次点赞 热度飙升 网友互动热情高涨 留言刷屏并要求加推福利 [3][4][5][30] - 展位吸引大量市民驻足 平台解决游客乡村度假选址与预订难题 直接推动国庆假期旅游计划 [10][11][12] 产品与服务特色 - 直播精选民宿覆盖全场景需求 包括亲子游玩、浪漫约会及公司团建 例如湛江螺岗小镇湖景民宿、惠州南昆山听山野奢溪边民宿等 [18][19][20] - 所有推荐民宿均经平台提前实地考察 确保房间卫生与周边配套质量 [21] - 同步开设广东三宝直播间 推介新会陈皮、化橘红、春砂仁等岭南道地臻品 并展示英德红茶冲泡 引发强烈互动 [34][35][36] 平台运营与行业地位 - 真乡为全国首个乡村旅游服务平台 构建"一平台三载体"服务体系 整合广东各地乡村旅游资源 [8][45] - 平台已汇聚30万注册用户、1000+商家 日均6万用户通过平台"云游乡村" [46] -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 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数字桥梁 [45][48]
美味又有料,来厦门尝尝广东绿色优质农产品吧!
南方农村报· 2025-09-12 23:33
活动背景与目的 -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作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之一 旨在加快流通优质农产品并拓宽销售渠道 [4] - 活动由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 在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期间举办 [4] - 广东展团将通过展会呈现绿色优质农产品 包括现场推介会和产品体验活动 [7][18] 广东农产品产业格局 - 广东依托丰富雨热资源形成农作物多元生态 农产品具有种类多元、口味独特、营养丰富的特点 [6] - 全省经认证登记的绿色有机地标名特优新农产品总量达1532个 包括绿色食品799个、有机产品9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6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78个 [13][14][15] - 近30家企业通过层层选拔参展 带来近百种绿色优质农产品 [17] 参展产品类别 - 产品涵盖粮食类、果品类、淡水养殖类、海水养殖类、禽蛋、畜禽类、蔬菜类、中药材等不同品类 [10][11] - 具体展品包括粤米、粤肉、粤茶、粤果四大类别 其中盐焗鸡作为广东传统三大名菜之一具有千年历史 [22][23][24] - 特色水果包括柚子、荔枝、火龙果及其深加工产品如柚子茶、荔枝干、火龙果干 [25][27][28] - 茶叶类产品包括凤凰单枞和英德红茶 其中英德红茶位居全国红茶类第一位 [30] - 中药材代表产品为化橘红和新会陈皮 化橘红是广东道地药材"十大广药"之一 [31] 展会具体信息 - 活动时间定于2025年9月15-17日 [33] - 广东展区位于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C4馆4009展区 [34] - 广东绿色优质农产品推介会将于9月15日下午16:20-16:53在C5046名特优新农产品活动区举行 [35][36][37][38]
新会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培训
南方农村报· 2025-09-12 20:33
核心观点 - 新会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培训 旨在提升监管能力和健全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1][2][3] 培训概况 - 培训时间为9月8日至12日 参与人员为全区48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 [2] - 培训重点在"防"和"管"两方面下功夫 着力提升全区农产品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 [2][3] 监管重要性 -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足以摧毁一个产业 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 [6] - 需继续保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态势 保障全区重要农产品及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 [6][7] 培训内容 - 组织学员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检测技术 监管方式 [9] - 前往茂名 阳江等地学习化橘红 高州荔枝 茂南罗非鱼 阳江水产智慧养殖等质量安全监管经验 [10][11]
全国劳模廖志略:十年兴农路 推动化橘红结出百亿硕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3:12
行业背景与困境 - 化橘红产业曾面临新树不愿种 老树管不了 好果卖不出的困境 导致农户守着金果子却挣不到钱[1][5] - 2020年合作社累计欠款达500万元 鲜果市场半径局限且行情低迷 鲜果卖不上价严重打击果农积极性[6] -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 未进入食药物质目录前 化橘红无法作为食品添加剂 严重阻碍产业链延伸和产品附加值提升[3] 政策突破与认证 - 2024年8月国家卫健委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公告 将化橘红纳入食药同源物质目录 为产业开拓新道路[3] - 全国人大代表四次进京推动药食同源认定 2023年提交加快化橘红药食同源物质目录申报建议并获国家卫健委迅速回应[3] - 建议将化橘红炮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文化走向海外[4]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攻克化橘红嫁接改良和自动化设备研发关键技术 培育出成活率更高挂果率更好的优质种苗[6] - 研发化橘红七爪开皮机和全自动压果机 使生产效率提升8至10倍[6] - 开发出饮片 代用茶 润喉糖等2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 并与药企合作研发保健药品扩展应用领域[8] 营销创新与品牌建设 - 2024年推出广东首部三农主题微短剧《化州化橘红 天下第一红》 融合穿越和AI元素 触达全球上亿用户[1][4] - 短剧带动微信指数峰值达1136万 成功实现短剧流量向消费流量转化 直接带动近2.6亿元销售额[1][4] - 通过电商直播和短视频向5亿网友传播种植与炮制故事 有效打开市场认知度[6] 产业链规模与经济效益 - 化州市化橘红种植面积超13万亩 年产鲜果6万余吨 干果1.2万余吨 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8] - 产业产值从2019年30多亿元增至115亿元 增长约283% 带动35万名从业人员增收[1][8] - 全市化橘红种植加工销售企业达1542家 从事产业人员超35万人[3][8] 合作社运营模式 - 采用合作社+农户+公司+村委会+产业协会+基地的六位一体模式 构建多维度农户收益联结机制[8] - 直接管理600余亩种植基地 合作基地达6200亩 保底收购机制惠及1.5万农户[8] - 十年带动超3000名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累计推动3000多名农户种植增收[1][8]
从岭南大地到北国春城,“媒体+”再为吉粤“四个共享”添动能
南方农村报· 2025-08-17 13:34
吉粤农业合作与"媒体+"赋能 - 吉粤农业共享经济暨优质特色农产品推介会在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期间举办 旨在加强吉粤农业交流合作 探索"媒体+"赋能吉粤合作"四个共享"发展新路径 [2][3][5][6] - 本届长春农博会以"科技农业 绿色农业 质量农业 品牌农业"为主题 吉粤推介会围绕吉粤特色农产品 吉粤合作"四个共享"及"媒体+"赋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广东实践等主题进行分享 [3][4] "媒体+"行动方案与政策支持 - 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媒体+"赋能"百千万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在全省乃至全国多地掀起"媒体+"热潮 [10][11] -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麦朝表示 吉林将积极借鉴广东"文化赋能+全媒传播+市场链接"系统经验 以"媒体+"行动为农业产业插上腾飞之翼 [14][15] 品牌建设与营销创新案例 - 广东通过文化挖掘提升价值维度 打造四会兰花"父爱如兰" 封开杏花鸡"状元鸡"等品牌IP 以及乐昌黄金柰李 遂溪仙品荔 惠来五宝等市场与品牌创建 [19][20] - "媒体+短剧"打响了化橘红品牌 "有喜事封一坛化橘红"形成消费文化 带动化橘红系列加工产品销售 [22][23] - 广东梅州金绿(兴宁鸽 陈小鸽)公司借力"媒体+"做好全域营销 让消费者从"买产品"升级为"认品牌" 优先在抖音 视频号等平台开展常态化直播带货 [38][39] 产业价值提升与战略合作 - 吉林省绿色食品协会会长郭俊英表示 "媒体+"能够整合市场 渠道与传播等资源 以文化赋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助力吉林农产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品牌竞争力 [25][26][29] - 广东探索"年鱼经济""年菜经济" 激发行业变革与升级 实现农产品由经济价值到文化价值 情感价值的蜕变 [41][42][43][47] - 广东与吉林携手 依托"四个共享"打造"年菜"矩阵 将吉林人参等特色农产品升级为承载文化内涵的"年菜"IP 通过媒体矩阵引爆市场 实现品牌溢价与产业价值跃升 [48][49] 企业战略转型与产品开发 - 吉林省洮南圣一金地生物农业有限公司转变产品思路 结合市场需求做产品 从追求物质价值到文化价值 实现产品内容化 打造企业IP [32][33] - 江门市新侨贵陈皮茶叶有限公司密切关注消费趋势 推出更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养生产品 [34][35] - 吉林省中鹿中医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结合"媒体+"在梅花鹿产品开发及品牌营销上布局 进一步打响吉林梅花鹿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 [40]
广东“妇女创业小额贷”15年带动158万妇女创业就业
南方农村报· 2025-07-15 12:02
项目概况 - 广东省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设立15年,直接受惠妇女15.8万人,间接带动158万妇女创业就业 [6][7][19] - 省财政累计拨付专项资金1.7994亿元,推动全省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159亿元 [18][19] - 目前正在计划设立第6期项目 [20][21] 贷款政策 - 贷款对象为广东省本地户籍、60岁以下、具备创业能力的妇女,优先扶持致富带头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 [8][9][10] - 妇女单户贷款额度最高10万元,示范性项目负责人可申请最高30万元贷款 [13][14][15][16] - 贷款期限1-2年,省财政给予贴息支持 [12] 典型案例 茂名市邦和海产品有限公司 - 创始人杨梅2019年创立公司,主营海参养殖及深加工,2023年获30万元贴息贷款 [24][25][29] - 贷款用于预制菜研发、品牌店建设及生产线升级,年产值达1000万元,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及港澳台超1000家实体店 [30][31][32][33][34] 韶关市龙归后坪丝茅姜生产专业合作社 - 创始人宋道玉2010年成立合作社,获30万元贷款后升级姜糖生产线,加工能力翻倍 [40][41][48] - 2024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带动500余户农户种植生姜,亩产量从3000斤提升至5000斤 [43][44][51][52] 茂名化州"岭南印象"橘红品牌 - 创始人闫小灿2018年通过电商推广化橘红,年成交额超500万元,2021年创立新品牌 [59][60][61][62] - 2023年获30万元贷款用于品牌升级,带动100余户农户增收,培训电商学员超300人次 [67][68][70][71][72] 云浮市利农坚果有限公司 - 创始人肖伙连转型种植澳洲坚果,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 [84][85][86][94] - 2023年获10万元贷款建设加工车间,产品保质期延长至18个月,附加值提升40%,年销售额增长33%至200万元 [91][92][93][95] 项目成效 - 通过金融支持推动农业深加工、品牌建设及电商布局,典型案例显示企业年产值增长达33%-100% [34][51][93] - 形成联农带农效应,平均每个案例带动100-500户农户参与产业链 [52][7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