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豹(HAWPY)
搜索文档
中俄在东北虎豹保护领域加强技术合作
中国新闻网· 2025-11-14 18:30
合作背景与协议 - 中俄两国于2024年签署关于建立大型猫科动物跨境自然保护地的协议,为合作奠定基础[1][1] - 东北虎和东北豹的栖息地范围横跨中俄边境,是东北亚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1][1] 技术合作与系统应用 - 吉视传媒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共建的“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已投入使用[1] - 该系统依托卫星遥感、AI识别等技术,可实时提供虎豹活动轨迹、种群变化和栖息地状况等数据[1] 合作内容与展望 - 中俄两国相关机构寻求在东北虎和东北豹监测、科研及保护管理方面实现技术互补[1] - 双方有望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并联合开展科研活动[1] - 吉视传媒与俄方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将联合制作生态影像和科普内容[1] 科研交流 - 中俄两国科研团队分享了有关跨境监测样点、个体识别、食肉动物行为分析以及气候变化对栖息地影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1]
中俄业界人士聚珲春探讨推进东北虎豹跨境保护合作
中国新闻网· 2025-11-14 16:15
活动概况 - 活动主题为“科技赋能生态保护·传播促进文明互鉴——中俄东北虎豹跨境保护交流活动”,于11月14日在吉林珲春举行 [1] - 活动由吉视传媒主办,与会人士围绕监测技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跨境合作机制展开探讨 [1][2] 技术应用与系统建设 - 吉视传媒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共同建设的“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已投入使用,系统依托700MHz广电网络、卫星遥感及人工智能识别技术 [2] - 该系统对虎豹活动轨迹、种群变化和栖息地状况提供实时数据,为科研和管理提供基础支持 [2] 文化传播与国际影响 - 吉视传媒东北虎豹文化国际传播中心以“慢直播+短视频+文创IP”为创新路径,打造“云游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等内容 [2] - 相关内容累计吸引超600万人次观看,短视频总浏览量突破3200万次,实现了覆盖26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传播 [2] 跨境合作与数据共享 - 中俄在东北虎豹跨境保护方面合作已持续多年,双方在数据共享和监测体系建设上积累经验 [4] - 俄罗斯豹地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介绍,园区内东北豹数量已由建园初期的约35只增至120只左右 [4] - 建议在现有基础上构建跨国科研数据共享平台,以提升跨境监测的系统性与协同性 [4] 科研成果与未来方向 - 延边大学研究团队介绍了基于社交媒体数据分析人虎接触事件的新方法,以及社区宣教和可持续生计项目在缓解人兽冲突方面的作用 [6] - 俄罗斯科研人员展示了在摄像机监测、个体识别、食肉动物活动分析和有蹄类动物监测方面的最新成果 [6] - 吉视传媒与俄罗斯豹地国家公园就加强跨境传播合作达成初步意向,计划探索联合内容发布 [6]
备战双11,品牌今年怎么打?|对话阿里妈妈虎豹
搜狐财经· 2025-09-19 02:48
电商行业趋势 - 电商行业年度重头戏双11拉开序幕,与往年唱衰情绪不同,今年行业出现令人关注和期待的变化 [2] - 即时零售激战开启,淘宝、美团、京东等头部平台自六月起相继进行战略升级,核心举措是将传统购物、本地生活服务与即时零售深度整合 [2] - 行业竞争焦点是抢占“近场”(本地即时消费)这一关键场景,并试图打通“近场”与“远场”(传统电商)的协同效应,旨在为平台和品牌在存量竞争中开辟新增长空间 [2] - AI技术正从“炫技”走向“实战”,已深入电商运营核心环节,包括智能选品、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其价值体现在提升商家运营效率与消费者购物体验 [2] 平台大促策略 - 面对大促周期越长、频次越高却效果递减的困境,阿里妈妈提出“全域快种快收”新概念 [4] - 淘系通过每月两场“超级88大促”,在618与双11之间建立连贯运营周期,使大促常态化 [4] - 借助月均三波段的消费节奏循环快种快收,商家可高频调整货品与用户策略,系统性沉淀消费人群资产,为双11爆发持续蓄水 [4] - 大促不再只是特定节点冲刺,而成为一场长周期但循环蓄力的“快战役” [4] - 每月两场“小双11”般的88大促为商家提供六次尝试机会,为双11大爆发做前置性准备,帮助商家整理商品矩阵和用户矩阵,实现更高频的调整 [8] 流量获取与转化 - 阿里妈妈提出“四大场景红利”以应对流量稀缺问题 [4] - 远场电商与近场即时零售协同可打开全新流量通道,例如迪卡侬实现消费者在旗舰店下单后选择就近配送,缩短履约时间并提升流量转化效率 [4] - 线上流量向线下门店渗透,使大促流量不再局限于单一平台,成为品牌可持续运营的资产 [5] - 高频外卖场景可带动低频消费,低购买频次品类通过与高频场景结合获得更多触达用户机会,基于用户行为数据做精准推荐以提升转化效率 [5] - 淘内外经营深度联动,通过UniDesk覆盖出行、线下、娱乐剧综及内容等多场景,例如“红猫计划”与小红书合作打通从内容到购买的链路,提升站内外转化效率 [6] - 闪购融合模式将淘系大促流量(包含每月两次的88大促、双11以及618)导流至线下门店,整合线上线下,例如迪卡侬、优衣库可实现消费者在旗舰店下单后3小时到货,平台将就近门店库存全部打通并分发流量 [9] AI技术应用 - 搜索始终是大促期间商家最核心关注点,“品牌搜索竞争力”是阿里妈妈品牌新力模型中的关键指标 [7] - AI可帮助商家找准消费者真正搜索的多样性关键词,包括产品核心卖点、功能特性、使用场景等长尾表达,从而提升搜索营销的覆盖精度与转化效率 [7] - 通过淘系底层数据能力,品牌可更精准把握种草效率,例如发现某用户群体已被触达5次,而行业平均转化需7次,即可针对该人群补充2次精准曝光以提升整体转化效率 [10] - 全域数据回流后,利用AI能力可更好帮助品牌进行全域经营 [9] 平台合作与数据策略 - 平台积极推进与各媒体平台(如小红书、微信、抖音、快手)的全域能力打通,保持互联合作 [9] - 淘宝拥有与媒体互联合作后的后链路数据,最终流量回归电商平台,辅助商家实现更完整的资产沉淀 [10] - “红猫计划”是在数据合作基础上建立的联动机制,旨在合作互联而非各自为政,以促进新营销业态升级 [10] - 平台合作核心在于数据的双向合作,借助隐私计算能力逐步实现,同时平衡商家发展和消费者信息保护 [10]
“完达山一号”现身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健康状况良好
新华网· 2025-08-30 12:48
东北虎"完达山一号"近况 - 东北虎"完达山一号"于2025年8月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宁片区被监测到持续稳定活动 [1] - 该东北虎为3岁雄性,于2021年4月误入黑龙江省密山市村落,经救护后于2021年5月放归自然 [1] - 放归后其活动范围广泛,跨越黑龙江、吉林两省及俄罗斯 [1] 监测与确认信息 - 保护区工作人员通过远红外相机、天地空监测系统及日常巡护获得信息 [1] - 通过多处点位采集的实体影像、粪便及被捕食梅花鹿残骸确认其身份 [1] - 确认工作包括东北虎花纹图像对比、粪便化验分析及足迹测量 [1] 健康状况评估 - 目前"完达山一号"健康状况良好,非常适应野外生存环境 [1]
虎豹翻倍 猿声重现!卫星俯瞰中国“最美国土”生灵复苏
央视新闻· 2025-08-20 01:35
国家公园体系建设进展 - 国家公园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一批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120余处[1] - 生态系统实现大尺度、全要素整体提升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1] - 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原则推进 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最大国家公园体系[3] 三江源国家公园 - 全球海拔最高世界自然遗产 被誉为"中华水塔"[5] - 有力维系"中华水塔"及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1] - 作为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发挥重要生态功能[5] 大熊猫国家公园 - 实现野生大熊猫集中分布区和主要繁衍栖息地完整统一与相互贯通[2] - 成为全球野生大熊猫主要核心分布区[8] - 被认定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区[8]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 我国境内规模最大且唯一具有繁殖家族的野生东北虎豹种群[11] - 野生虎豹数量显著增长 虎从27只增至70只 豹从42只增至80只左右[3]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 作为岛屿型热带雨林典型代表[15] - 海南长臂猿全球唯一分布地 成为全球长臂猿中唯一持续增长种群[3][15] 武夷山国家公园 - 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3][18] - 成为全球同纬度最完整中亚热带森林基因库[3] - 著名的物种基因库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18] 生态保护成效 - 国家公园成为众多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沃土[4] - 卫星视角显示绿色区域为中国留给万千生灵的生息之地[4] - 通过立体地理画卷展现国家公园生态价值[5]
感知生态之变丨2.8万台红外相机里藏着东北虎豹变迁史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8 20:56
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战略成效 - 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 实施重大工程 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栖息环境持续改善 [1] - 野生东北虎豹种群显著恢复 东北虎足迹覆盖国家公园80%区域 红外相机监测达2.8万台 [3][5] - 中国境内首次记录完整野生东北虎家庭(2013年虎妈妈带四幼崽) [5] 生态修复具体措施 - 退出156宗矿业权 修复生态廊道 绿色重新覆盖原有采矿场区域 [9] - 南通崇川区划定生态保留地(2021年) 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栖息空间 [17] - 通过热成像技术、声学传感器等科技手段监测生态恢复成效 [11][13] 物种数量与分布变化 -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收录种数从6.7万种(2013年)增至14.8万种(2025年) 增长120% [19] - 近500种野生动植物受威胁等级下降 生态活力显著增强 [21] - 城市野生动物观测记录增加 市民通过App上传近4万条野生动植物影像数据 [15] 典型区域生态恢复案例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实现虎豹种群复苏 野生东北虎达70只以上 东北豹达80只以上 [11] - 江苏南通记录到梅花鹿、夜鹭、麋鹿(上百头)及黑枕黄鹂等多物种活动 [13][15] - 森林声学监测显示动物叫声变化:从牛铃主导(2015年)转变为鸟鸣、鹿类叫声及虎豹低吼 [11]
生态新方位丨“生态反哺”破题虎豹社区转型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30 14:27
项目背景与试点确立 -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东光镇长荣村于2025年5月成为全国首个“虎豹社区绿色产业转型创新试点”[4] - 标志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从单纯保护向“生态反哺”模式迈出关键一步[4] - 项目构建“生态保护—产业转型—社区受益”的良性循环体系[4] 产业转型驱动因素 - 野生东北虎豹种群数量回升导致传统农业面临挑战,2017年以来汪清县林缘地带农作物年均损失率达30%~50%[6] - 农户户均年损失1.2万元,虽通过野生动物损害保险机制获赔,但需寻求长久之计[6] - 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需双链驱动,寻找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转换通道[7] 产业转型模式与效益 - 实施“三转”模式:将黑木耳产业废弃物转为有机肥原料、受兽害耕地转为防兽型药材基地、单户经营转为“政府+企业+合作社”三方联营[7] - 采用“黑木耳菌基+牛粪”循环农业模式,减少传统农业对森林依赖,面源污染降低20%[7] - 亩均收益提升至传统作物的4~6倍[7] 可持续发展机制 - 建立“双链保障”体系:产业链通过“三村联建”形成规模效应并引入企业保底收购机制,资金链构建“社会捐赠+政府配套+村民入股”多元投入模式[9] - 项目设计预留50%利润用于再生产,确保可持续发展[9] - 采用“土地入股+现金入股”方式,15户农户首批参与,配合技术指导与简易防兽设施[9] - 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升,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丰收[9] 项目创新与全球意义 - 创造三个“首次”:首次实现国家公园内产业转型闭环设计、首次建立保护成效可量化补偿机制、首次形成“企业包销+技术包产+政府包管”协同治理模式[12] - 实践将生态约束转化为发展动能,为全球保护区社区发展提供可复制的中国经验[12] - 证明生态文明建设是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未来将继续推动更多传统产业转型项目[12]
川金丝猴建立“户口档案”、虎豹数量增长明显 美丽中国生态画卷徐徐铺展
央视网· 2025-06-30 11:04
人工智能技术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应用 - 科研人员利用猴脸识别技术为秦岭川金丝猴建立户口档案 识别技术源自骨架识别 适用于其他灵长类及有蹄类动物如牛、马、羚牛等 [1] - 每年3月中旬到5月是川金丝猴出生季 6月是统计新生数量的最佳时节 [1] 秦岭生态保护与川金丝猴栖息地恢复 - 陕西秦岭川金丝猴种群迅速恢复 得益于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包括将1960公里废弃伐木道路改造为野生动物生态走廊 [2][4] - 生态廊道工程历时20年 通过种植树木连接碎片化林地 促进不同金丝猴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4][9] - 李保国团队种植20公顷森林 连通20万公顷碎片化林地 恢复川金丝猴栖息地原始版图 [11] - 川金丝猴为典型树栖动物 依赖森林生存 迁徙需通过树木进行 地面活动风险较高 [7]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种群恢复情况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虎豹数量显著增长 虎从2017年27只增至70只 豹从42只增至80只 [12] - 已发现8个东北虎繁殖家族和10个东北豹繁殖家族 幼崽繁殖成功率明显上升 [14] - 虎豹主要猎物如梅花鹿、野猪、狍子等有蹄类动物数量较试点初期增长一倍以上 [14]
东北虎豹数量增长、沙漠变绿洲……科技助力 生态蜕变尽显“智慧”底色
央视网· 2025-06-29 16:48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成效 - 2017年整合19个自然保护地设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规划面积1 4万平方公里 成为我国东北虎豹历史天然分布区和唯一具有野生定居种群及繁殖家族的区域[1] - 园区内东北虎数量从2017年27只增至70只 东北豹从42只增至80只 发现8个东北虎繁殖家族和10个东北豹繁殖家族 幼崽繁殖成功率显著提升[3] - 主要猎物梅花鹿 野猪 狍子等有蹄类动物种群数量较试点之初增长超一倍 栖息地面积覆盖公园80%以上[3] 生态保护措施与监测体系 - 实施清山清套 打击偷猎盗猎 关停矿业权 修复栖息地 生态补偿 跨境保护等举措[3] - 建成覆盖近万平方公里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部署3万台红外相机 采集6500万条数据 监测东北豹3 4万次 发布动物预警1 2万条[5] - 未来将强化科技保护 完善监测体系 防控疫病 优化产业布局 推进跨国保护合作[7] 青土湖生态治理成果 - 通过沙化土地治理108万亩 固定流沙14 3万亩 人工造林17 1万亩 生态输水4 56亿立方米等措施 实现从干涸荒漠到碧波绿洲的转变[8][15] - 采用无人机飞播技术 5 29万亩飞播任务一周完成 自主研发第四代草沙障铺设机效率提升300% 网格精度达5厘米[18][20] - 建立智慧监测平台实时监控病虫害 林地面积及火灾预警 形成"草方格+科技治沙"新模式[20][22]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破获一起非法捕猎致东北豹重伤案件
中国新闻网· 2025-04-09 10:11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非法盗猎案件 - 一名男子因涉嫌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非法布设猎套导致一只极度濒危的东北豹重伤而被检察机关逮捕 [1] - 犯罪嫌疑人杨某友于2024年11月在山林中密集布设钢丝套和捕兽夹 2025年2月3日发现东北豹被重创后隐瞒不报 [1] - 案件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联合吉林、黑龙江两省林草部门开展的保护专项行动成果之一 [1] 东北虎豹保护专项行动成果 - 专项行动累计开展反盗猎样线巡护12099次 巡护里程达8.41万公里 [3] - 设立833个动物补饲点 投放310吨玉米及11吨盐引导东北虎豹远离村庄 [3] - 2024年受理野生动物致害报案3288件 赔付金额1103.55万元 [3] 未来保护措施规划 - 将优化"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 [4] - 设立举报使用猎夹、猎套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奖励办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