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Variety Show
icon
搜索文档
复盘2025综艺市场上半年,谁讲好了「确定力大于一切」的故事?
36氪· 2025-07-02 20:18
内容供给与热度 - 2025年上半年综艺市场内容供给稳定,爱优腾芒四大平台排播密集,部分平台实现一周七天均有综艺更新,爱奇艺《新说唱2025》首播热度破9500 [1] - 综N代和创新综艺同步发力,爱奇艺新综艺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第一,Top5占4席,Top10占6席,《一路繁花》获S+评级 [1] - 《种地吧3》45次拿下爱奇艺热度日冠,10次全网正片播放市占率日冠,助农直播单平台观看近200万人次,带货30000件产品销售额超190万元 [7] 综N代创新表现 - 《种地吧3》创新模式,让"十个勤天"探索特色农业项目,强化助农责任,搭建"移动式田野" [5] - 《新说唱2025》打出"哈圈洗牌"主题,加入After party环节,开播13天获S+认证,连日霸榜抖音综艺榜TOP1 [7] - 《开始推理吧3》以群像塑造带动新看点,《哈哈哈哈哈5》半换嘉宾碰撞出火花 [9] 创新IP突破 - 跨龄旅行真人秀《一路繁花》首期爱奇艺热度破8000,全网热搜超2000个,包揽所有第三方数据平台TOP1 [12] - 音综《亚洲新声》集合亚洲新声代歌手同场竞技,恋综《恋爱兄妹》加入家人视角掀起嗑糖热潮 [14] - 经营真人秀《微笑一号店》线下落地引发打卡热潮,哈尔滨官媒参与互动 [17] 内容创作趋势 - 音综回归音乐本质,《歌手2025》延续直播one take模式,《亚洲新声》强化专业评审机制 [15] - 垂类综艺精准输出,《微笑一号店》完成35位素人创业之旅,线下咖啡店引发参与热情 [17] - 快综明确快乐定位,《一见你就笑》以"开心得不要不要"为口号,《哈哈哈哈哈5》贡献爆笑名场面 [17] 商业化表现 - 综艺赞助稳定,综N代普遍揽获5-6个品牌赞助,《种地吧3》赞助数高达10+ [1] - 伊利保持最大金主地位,美团拿下《一路繁花》等四档头部综艺冠名,蒙牛、加多宝等品牌回归 [1] - 饮料、互联网和服装配饰行业占据综艺品牌曝光时长前三,外星人、景田、伊利金典领跑饮料类 [31] 营销创新 - 《一路繁花》引发年轻观众共鸣,美团推出同款路书和定制页面,带动外卖晒单行为 [21] - 《种地吧3》与天猫合作打造十大节气直播和小游戏,实现长+短+直全链路营销 [26] - 豪士签下"十个勤天"代言,开展直播、探厂和品牌大会强化全域影响力 [29] 品牌合作策略 - 新品牌果立方、活力维他命通过《恋爱兄妹》《微笑一号店》首度出击 [31] - 成熟品牌加多宝通过《亚洲新声》找到出海增量,统一冰红茶借《新说唱2025》强化年轻形象 [33] - 后陡门HOLDOUMEN自创潮牌进入服装配饰曝光时长前三 [31]
音综,请停止寻找下一个单依纯
虎嗅· 2025-06-10 21:00
综艺市场现状 - 《奔跑吧》第九季以峰值0.87、平均值0.74的收视率稳居卫视综艺榜首,超越同期《歌手2025》[3] - 2024年6月四档音乐综艺同时竞争但均未形成显著优势[4] - 《歌手2024》通过直播形式成功引发大众对专业歌手能力的关注,形成全民讨论热潮[8] 音综发展历程 - 2004年《超级女声》开创多元审美风潮,推动张靓颖、尚雯婕等音乐人崛起[13] - 2005-2016年《中国好声音》四季均进入综艺收视前十,创造28亿元财富,冠名费从6000万飙升至5亿[16] - 2018年《偶像练习生》标志音综核心从音乐转向真人秀,CP互动和粉丝运营成为重点[21][23] 行业问题分析 - 音综同质化严重,90%节目采用对抗竞演模式+现场投票机制[31] - 流量明星占据专业舞台现象加剧,如马嘉祺在《我是歌手》存活三期引发专业性质疑[26][27] - 国内缺乏权威音乐榜单平台,导致音综被迫承担评判功能[38] 商业化表现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796.29亿元,其中票房收入579.54亿元[43] - 网络神曲《跳楼机》版税收入达4000万元,相当于SM娱乐2024年净利润的47%[44][45] - 音综植入广告效果显著,如《歌手》系列牛奶植入形成话题效应[55][58] 国际对比与动向 - 日本拥有《Music Station》等多元化音综,形成专业细分赛道[36] - KPOP加速进军中国市场,2025年Q1对华专辑出口达1296万美元占全球营收25%[49] - 腾讯音乐12.9亿元收购SM娱乐股份,或为打造中国版Billboard铺路[41][42]
除了被嘲,今年音综到底还有没有搞头?
36氪· 2025-06-03 08:14
音乐综艺行业现状 - 行业普遍依赖高价采买热门歌曲翻唱权,单曲版权费用动辄数十万至上百万元,形成"隐形内卷" [1][18] - 主流音综采用"流量艺人+热歌翻唱"模式,但内容趋同导致审美疲劳,难听等话题阅读量突破100亿次 [14][18] - 成本结构失控:版权费(如周杰伦歌曲授权费达100-150万元)、流量艺人出场费、宣发成本攀升,导致市场被综N代垄断 [16][18][20] 《亚洲新声》创新模式 - 节目定位差异化:聚焦Z世代新人原创/小众歌曲,横跨九国音乐人竞演,弱化流量依赖 [21][23][26] - 制作资源倾斜:预算投向跨国邮轮实景舞台(上海至香港航线)、专业音乐团队(梁翘柏任总监),强化Live质感 [11][13][21] - 选手构成突破:如日本17岁摇滚歌手迷悠奈(Fuji Rock音乐节经历)、ACG歌姬中林芽依,中国选手涵盖演歌/摇滚/百老汇等多种风格 [4][6][8][10] 行业转型方向 - 内容资产构建:需从短期流量转向垂类深耕,如《乐夏》培育乐队文化、《浪姐》重塑中年女性议题价值 [24][26] - 价值链延伸:探索多元音乐风格、挖掘新人、立体呈现作品与个人风格,建立更高审美标准 [26][28][29] - 可持续逻辑验证:《亚洲新声》通过原创音乐+多文化交汇尝试打破同质化,但需验证商业模式可复制性 [23][28][29] 典型案例分析 - 失败案例:张靓颖&王以太翻唱《跳楼机》因歌词/编曲争议被嘲,表演效果未达预期 [14][15] - 成功范式:迷悠奈原创曲《轻飘飘》展现Z世代情绪表达,中林芽依《春梦》融合ACG与主流音乐审美 [4][6][21]
哪都“差一点”的《歌手2025》,还能爆吗?
36氪· 2025-05-19 18:56
节目表现 - 《歌手2025》首期表现中规中矩 直播水准、节目流程、互动保持往季水平 但整体缺乏突破性亮点 [1][3] - 节目开场文案保持"百万文案"水准 以"敬故友、敬国度、敬相会"拉开序幕 [1] - 直播准备过于充分导致流程化 降低了观众对不确定性的期待 观看欲有所下降 [20] 阵容分析 - 首发阵容缺少"性格鲜明"的歌手 真人秀综艺效果不足 缺乏类似那英的焦点人物 [5][7][11] - 国际歌手音乐表现被评价为上一季的"0.2版本" 仅承担音乐功能 无法贡献真人秀内容 [13] - 林志炫定位类似那英但风格偏"高级感" 陈楚生、白举纲话少 单依纯和GAI未展现综艺感 [9][11] 营销与市场反应 - 宣传主打"真直播无修音"概念 前期放出与Netflix合作消息吸引关注 但首期未实现 [16] - 推出全民预测、导播等互动玩法 试图复制超女模式 但首期仅引发小圈层讨论 [18] - 电视端收视率0.6%居榜首 但抖音卡段最高点赞仅16.8万 远低于竞品《天赐的声音》百万级数据 [28] 音乐内容对比 - 选歌侧重艺术性而非传唱度 《珠玉》因技巧获专业认可 但缺乏大众传播度 [21][24] - 竞品《天赐的声音》选用抖音热歌 单季播放量超16亿 收藏量破6千万 更符合市场偏好 [26] - 两档节目形成"艺术性vs传唱度"的分水岭 反映音综市场不同定位策略 [28] 行业观察 - 节目试图通过国际化阵容和直播形式突破 但观众对欧美大嗓唱法已产生审美疲劳 [20] - 音综市场面临"好听"与"情绪价值"的平衡难题 艺术性作品传播力不足成为行业痛点 [28][30]
《盒猫2》成内娱新模板,让金主和观众都买账的综艺长什么样?
36氪· 2025-05-05 16:32
沉寂已久的综艺江湖中,呼风唤雨的"黄老邪"再次出手,拨动了一场笑与泪的风云。 优酷综艺携手黄磊,在2025年Q1带来一场精心策划的综艺盛宴,初看之下,以为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常规操作。然而,《盒子里的猫》第二季(以下简 称《盒猫2》)却以一场出人意料的逆袭,彻底打破了常规桎梏。 6位身怀绝技综艺界"喜剧刺客",起手便用"豆角"、"黄酒"等热梗call back,瞬间点燃观众的笑点。 而当节目行至尾声,他们围坐在一起,却又能瞬间触动心底最柔软的那根弦,让观众在欢笑与感动之间反复横跳。 如今,《盒猫2》在万众瞩目中迎来了圆满收官。最后一期的主题"观众至上",不仅是节目的完美落幕,更是优酷综艺理念的一次生动诠释。 嘉宾们在"讨喜村"中四处奔走,只为收集村民的好感,这一幕幕场景,正是优酷综艺为大众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生动写照。 娱乐观众,不过是综艺的常规操作;而《盒猫2》所追求的,是能够直击灵魂的深层价值共鸣,这才是贯穿整季节目的终极信念。 因此,在综艺招商整体下滑的行业背景下,《盒猫2》却逆势而上,一举拿下5个招商,成为备受欢迎的"金主"扎堆综艺。这一现象背后,是节目对综艺反 套路策略的精准把握与成功实践。 它打破了传 ...
分账综艺,分不到账了?
36氪· 2025-04-30 08:02
文章核心观点 行业认为分账综艺日子不好过,《闪亮的日子》放弃分账模式拥抱短视频推流,多数分账综艺赚不回成本,但分账综艺仍有出路,行业期待其跑出更多优质爆款 [1][6][11][16] 分账综艺模式介绍 - 分账综艺指制作公司先垫付费用创制节目,视频平台再按节目有效点击播放情况,从to C会员收入中抽取资金结算给制作方的综艺模式 [1] 《闪亮的日子》放弃分账模式情况 - 《闪亮的日子》曾是分账综艺正面代表,制片人赵林林曾高调入局分账综艺赛道,但最新表态称分账综艺现实很骨感 [3] - 《闪亮的日子》第五季放弃分账模式,原因是几季下来平台虽给予资源扶持,但整体分账金额结算下来距离平本还有些距离 [6] - 《闪亮的日子》作为腰部项目圈揽到的忠实受众和有效播放仍远远不够,且腰部综艺在宣发传播力上易被综N代覆盖,分账综艺对成本的惯性压缩使其难以投入太多宣发成本,多数小而美项目难获覆盖成本的分账收益 [8][10] - 《闪亮的日子》项目危机早有出现,第一季大概能平本,第二、三季亏了不少钱,做第四季时很困难,靠腾讯视频招商资源和冠名商雀巢咖啡推动项目 [10] 分账综艺成功案例 - 《毛雪汪》分账收入表现优异且后续招商广纳新主,实现“两条腿走路” [11] - 《百分百歌手·对战季》平台内部评级为S,能在分账综艺里“活下来” [13] - 芒果“院人系列”从《名侦探学院》起步培养高粘性粉丝,开枝散叶出多个高人气付费节目,其做长线服务VIP综艺的思路可供其他长视频平台开发“圈层粉丝定制型”分账综艺 [13] 分账综艺发展建议与展望 - 小而美分账综艺要思考征服观众的新模式、新创意,思考如何制作出让用户放弃刷短视频而开VIP会员追更的节目 [15] - 《闪亮的日子》有机会在积累IP知名度基础上继续做下去,甚至可能再度回归长视频平台 [15] - 分账综艺寄托行业理想,希望更多腰部综艺项目能在行业有尊严地活下去,期待跑出更多优质爆款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