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华白海豚》
icon
搜索文档
“慢是一种力量,真是一种抵达”(艺文观察) ——第四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的见闻与思考
人民日报· 2025-11-06 06:18
行业规模与作品产出 - 2025年截至10月21日,有22部纪录电影公映 [2] - 平均制作周期为6.3年,体现了行业对时间投入的重视 [2] - 第四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上,《山河为证》等23部作品被“国家影像典藏工程”永久收藏 [1] 创作理念与行业趋势 - 行业年度基调被定义为“慢是一种力量,真是一种抵达” [2] - 在AI技术时代,行业通过长时间守候为“真实”守住防线,例如《新三峡》历时30年拍摄,《胡阿姨的花园》历时9年记录 [2] - 行业认为真实是纪录电影与观众的一份契约,需警惕过度使用AI可能导致失去真实的表达和艺术之美 [3] 重点项目与技术应用 - 影片《中华白海豚》创作团队历经6年追踪,完成上百次海上拍摄,总航程超过3600海里 [3] - 项目获得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支持,足迹远至美国、瑞典等国 [3] - 行业在拥抱技术的同时,强调内容背后的表达,让屏幕内外无限连接 [3]
“慢是一种力量,真是一种抵达”(艺文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1-06 06:11
行业活动与作品典藏 - 第四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近期落幕,23部作品被"国家影像典藏工程"永久收藏,包括《山河为证》、《您的声音》、《父辈的天空》等 [3] - 中国电影资料馆等3家机构获年度特别贡献纪录电影机构 [3] 行业产出与制作特点 - 2025年截至10月21日,有22部纪录电影公映,平均制作周期为6.3年 [4] - 行业创作强调"慢"节奏与长时间守候,例如《新三峡》制作历时30年,《胡阿姨的花园》历时9年,《日暮·归乡》历时8年 [4] - 行业年度基调被定义为"慢是一种力量,真是一种抵达" [4] 技术应用与创作理念 - 在AI技术流行的背景下,行业强调真实是纪录电影的核心价值,是"与观众的一份契约" [5][6] - 行业认为应警惕过度使用AI可能导致失去真实的表达和艺术之美 [6] - 技术被用于增强真实感,例如《中华白海豚》通过6年追踪拍摄,总航程超3600海里,营造沉浸式体验 [5] 内容主题与观众连接 - 行业作品聚焦普通人生活,如话务员、电焊工、粤剧老师等,通过纪实影像沉淀人生况味 [3] - 行业认为作品与观众产生共鸣的关键在于故事与观众生命体验的重合瞬间,创作无诀窍,需用时间沉淀 [5]
十五运吉祥物原型即将亮相大银幕
中国新闻网· 2025-10-27 16:20
赛事与影片背景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举行 [1] - 赛会吉祥物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为原型设计 [1] - 纪录电影《中华白海豚》是《港珠澳大桥》的姊妹篇,由同一知名导演闫东担任总导演,将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期间登陆全国院线 [1] 影片制作详情 - 《中华白海豚》全片时长82分钟,历时六年精心制作 [2] - 影片摄制组在中国科学院等多家机构支持下,足迹遍及中国、美国、瑞典、英国、泰国等多个国家,完成上百次海上拍摄 [3][4] - 累计拍摄行程超过3600海里,采访了21位科学家与17位保护工作者,积累超千小时珍贵影像素材 [4] 中华白海豚物种信息 - 中华白海豚是全球濒危物种,演化历史可追溯至约6000万年前,目前全球仅存约6000头 [2] - 中国海域约有4500头中华白海豚,珠江口作为全球最大栖息地生活着约2000头个体 [2] - 影片以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建设和粤港澳三地合办第十五届全运会为时代背景,围绕名为"珠珠"的白海豚的归家之路展开叙述 [2] 影片主题与内涵 - 影片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进程中如何平衡经济与生态的关系,阐释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哲理 [4] - 通过"珠珠"的故事线,串联起中外科研工作者的保护实践 [4] - 影片创作初心源于导演十年前拍摄《港珠澳大桥》时偶遇中华白海豚的经历,是一场关于生命敬畏与生态坚守的对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