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民的名义》
icon
搜索文档
AI魔改经典老剧 切莫触碰侵权雷区
证券时报· 2025-09-19 06:30
AI技术对影视内容创作的影响 - AI技术催生多元化的艺术重构形式,包括影视二次创作、AI歌手翻唱和绘画风格模仿,拓宽了创作边界[1] - AI技术使画面和人物动作的修改更加容易,变动更夸张,冲击感官认知[1] - 经过AI技术处理的短视频愈发逼真流畅、真伪难辨,且制作门槛越来越低[2] AI生成内容引发的侵权风险 - 使用AI技术对经典老剧进行魔改,若未获原创者许可,涉嫌侵犯著作权[2] - 在恶搞型换脸视频中使用原影视剧人物形象,歪曲演员形象,涉嫌侵犯肖像权[2] - 任何影视二次创作都可能涉及知识产权问题,AI爆改经典影视作品也不例外[2] 对原创内容及文化传承的潜在损害 - AI魔改片面追求夺人眼球的效果,充斥低俗恶搞内容,改变原创者表达的内涵、内核和思想,违背原创者初心[1] - 与原著精神内核相悖的形象有亵渎经典之嫌,可能造成对传统经典的冒犯和践踏[1][2] - 经典老剧承载着几代人的文化记忆与艺术匠心,是文化传承的载体[1] 行业合规与责任界定 - AI爆改视频理应严守二次创作法律边界,创作者和发布平台需尊重原创者权益,积极寻求与版权方合作和授权[2] - 创作者在二创过程中应严守创作底线,不过度解构、曲解原作内容[2] - 对于侵权行为,视频发布者将承担赔偿责任,短视频平台方若未尽审核义务,需承担连带责任[3]
广电 21 条重塑长剧市场:在松绑与竞争中寻找新坐标
经济观察报· 2025-08-20 23:03
政策松绑与激活 - 取消40集硬性上限限制 为宏大科幻IP和历史正剧提供更灵活创作空间 [2][3] - 古装剧调控从"一刀切"转变为精准化调整 允许卫视根据受众结构灵活调整播出比例 [3] - 季播剧用户留存率比传统剧集高出37% 印证灵活排播对维持IP热度的关键作用 [3] 审查机制革新 - 同步审查范围涵盖卫视黄金时段和重点视频网站首屏首页播出的重点剧目 平均审查周期缩短40%以上 [4] - "边审边播"试点为现实题材剧集提供贴近社会热点的可能 如可根据观众反馈调整叙事节奏 [4] - 将传统"成片送审"转变为"边拍边审"模式 避免成片修改的巨额成本 [4] 商业化模式重构 - 中插广告试点重启 曾为《老九门》带来单集500万元收入 能弥补卫视购剧成本上涨缺口 [5] - "一剧多星"政策允许三家以内卫视联合采购播出同一剧集 浙江卫视购剧预算利用率提升25% [5] - 新政打破头部剧集被少数卫视高价垄断的局面 中小卫视购剧成本降低且优质剧集可触达更广泛受众 [5]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微短剧登大屏政策放行 使几分钟时长短剧与传统长剧在电视端同台竞技 [6] - 观众对剧集"弃剧点"从第15集提前至第8集 要求长剧在更短时间内抓住观众注意力 [6] - 境外节目引进放宽倒逼国内制作水平提升 头部公司开始对标HBO剧集技术标准 [7] 内容制作与技术发展 - 超高清节目制作播出政策推动4K/8K超高清制作和VR互动叙事发展 如《天工开物》尝试沉浸式拍摄 [7] - 创作层面践行"该长则长 该短则短"艺术规律 《觉醒年代》43集与《隐秘的角落》12集成为典范 [7] - 电视剧产量从2014年429部锐减至2024年115部 新政回应行业困境并开辟新赛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