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
搜索文档
到了《新闻女王》第二季,内娱为何还是难产“金句女王”?
36氪· 2025-11-18 08:34
2023年,短剧正热的风口,《新闻女王》横空出世,一转观众对长视频内容注水、节奏拖沓的印象。 大家觉得看《新闻女王》就像看短剧一样爽,行业也时不时讨论《新闻女王》的短剧化现象。好像只要剧集不注水、想尽办法给足爽感,国产剧就可以越 来越好。 到了2025年,《新闻女王》第二季播出,两年前的诸多讨论都有了更清晰的定论。 《新闻女王》不只是在节奏方面让观众在追剧过程中爽感爆棚这么简单,它更厉害在人物内核的稳定,以及背后价值的支撑。 无论是主角文慧心,还是配角许诗晴、张家妍,甚至是最大的反派古肇华,每个人的处事风格既符合人物性格,也很有逻辑。观众追剧,不仅觉得它爽, 还觉得爽得"很有道理"。 尽管在四位新闻女王为梁景仁复仇失败后,文慧心开始经历自己的脆弱时刻,剧情的精彩度和爽感稍有降低,但仍然不妨碍这部剧的优点——价值观走在 了观众的前面。 从《新闻女王》第一季到第二季,两年时间里,内娱丢掉道德枷锁大胆开麦的,少之又少。 内娱长剧,为何难产《新闻女王》?曾经我们以为是没有《新闻女王》这样的内容土壤,但等长剧进入到创作迷茫的十字路口时,我们或许清晰地意识 到,距离内容的金字塔顶端,长剧还有巨大的价值沟壑需要跨越。 文慧 ...
《甄嬛传》最佳打卡地,年轻人一去DNA就动了
虎嗅· 2025-10-09 10:14
电视剧《甄嬛传》的文化影响力 - 电视剧《甄嬛传》自2011年开播以来持续热播14年,豆瓣评分高达9.4分,被网友称为“下饭神剧”和“好梦搭档”[8][23][29] - 网络上关于该剧人物解析、行为分析及剧情混剪的视频内容层出不穷,显示出持久的讨论热度[8] - 剧集在服饰、礼仪、台词、道具等方面极力营造“拟真性”,人物塑造鲜活立体,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情[22] 故宫旅游体验的转变 - 故宫从一座代表皇权、庄严肃穆的博物馆,转变为一个充满情感纠葛与剧情记忆的沉浸式“主题影城”,被戏称为“嬛球影城”[5][9][48] - 游客游览故宫时,除关注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外,开始按图索骥寻找影视剧中的场景和人物生活痕迹,即使明知剧情虚构[12][13] - 游客拍照打卡选择从过去在大殿前拍摄标准纪念照,转变为在偏殿廊下、花园角落甚至普通宫门前拍摄具有剧情意味的照片[15] 社交媒体驱动的打卡现象 - 在社交媒体上,“来故宫打卡只干一件事——重温《甄嬛传》”成为众多剧迷的选择,游客倾情演绎剧中名场面并分享[4][6][25] - 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雨中奔跑、指天发誓、下跪等打卡场景,收获大量关注点赞,集聚剧迷并催生新的分享,形成独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6][34][35] - 游客通过模仿剧中人物,不再是简单记录“我来过这里”,而是尝试与情景融合,表达“我曾置身于这个故事中”[16] 历史知识与文化消费的结合 - 现代消费社会中,旅游不再仅是“看风景”,也是一种追求沉浸式体验的文化消费,传统“拍照打卡式”旅游已难以满足年轻游客对深度体验的需求[24] - 《甄嬛传》为游览故宫提供了一套现成的“体验剧本”,游客可按剧情设计路线、在特定场景回忆情节、模仿人物行为,甚至自由发挥弥补剧情遗憾[25] - 故宫工作人员借影视剧热度,在讲解中帮助游客区分史实与艺术创作,既满足游客对剧情的兴趣,又科普准确的历史知识[44][47]
AI魔改经典老剧 切莫触碰侵权雷区
证券时报· 2025-09-19 06:30
AI技术对影视内容创作的影响 - AI技术催生多元化的艺术重构形式,包括影视二次创作、AI歌手翻唱和绘画风格模仿,拓宽了创作边界[1] - AI技术使画面和人物动作的修改更加容易,变动更夸张,冲击感官认知[1] - 经过AI技术处理的短视频愈发逼真流畅、真伪难辨,且制作门槛越来越低[2] AI生成内容引发的侵权风险 - 使用AI技术对经典老剧进行魔改,若未获原创者许可,涉嫌侵犯著作权[2] - 在恶搞型换脸视频中使用原影视剧人物形象,歪曲演员形象,涉嫌侵犯肖像权[2] - 任何影视二次创作都可能涉及知识产权问题,AI爆改经典影视作品也不例外[2] 对原创内容及文化传承的潜在损害 - AI魔改片面追求夺人眼球的效果,充斥低俗恶搞内容,改变原创者表达的内涵、内核和思想,违背原创者初心[1] - 与原著精神内核相悖的形象有亵渎经典之嫌,可能造成对传统经典的冒犯和践踏[1][2] - 经典老剧承载着几代人的文化记忆与艺术匠心,是文化传承的载体[1] 行业合规与责任界定 - AI爆改视频理应严守二次创作法律边界,创作者和发布平台需尊重原创者权益,积极寻求与版权方合作和授权[2] - 创作者在二创过程中应严守创作底线,不过度解构、曲解原作内容[2] - 对于侵权行为,视频发布者将承担赔偿责任,短视频平台方若未尽审核义务,需承担连带责任[3]
影视版块持续爆火!能否诞生下一个十倍股?
格隆汇APP· 2025-09-12 15:45
影视行业热度提升 - 2024年影视股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年初哪吒2热映带来影视股集中爆发 [2][3] - 《南京照相馆》点燃暑期档 "21条"政策出台拯救影视市场 未上映的《731》收获4000万预售票房再次点燃板块 [4][5] - 柠萌影视上半年扭亏为盈仅盈利0.11亿元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超70% 慈文传媒无作品产出但股价涨58.8% 稻草熊娱乐净利润同比下滑118.42%却股价上涨20% [9][11] 行业结构变化 - 院线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 万达/中影/大地等头部院线占据超四成市场份额 [13] - 资金流向幸福蓝海/金逸影视等市场份额稳定增长的头部院线企业 [14] - 广电总局取消剧集制作限制后 多家影视制作公司出现涨停 [12] 奈飞成功模式分析 - 奈飞股价自年初累计上涨超40% 2022年至今上涨7倍 [16] - 第二季度营收110.8亿美元同比增长15.9% 超出预期2282万美元 每股收益7.19美元同比增长47.3% 超出预期0.10美元 [28] - 产生22.7亿美元自由现金流 较去年同期的12.1亿美元大幅增长 [29] - 2025年用户数超3.016亿 占据全球最大流媒体市场份额 [24] - 原创内容占比超60% 《西线无战事》《犬之力》等作品提名奥斯卡奖 [33][34] 内容为核心竞争力 - 奈飞通过增加广告/打击共享账户/提升会员定价提升营收 国内平台正采取类似策略 [17] - 平台现象级爆款繁多 内容潜力无限 [20] - 采用数据驱动的内容推荐模型预测用户偏好 《纸牌屋》上线首月新增用户300万 全球播放量突破10亿次 [42] - 内容投入持续加大 2015年预算50亿美元 2020年170亿美元 2024年预计突破200亿美元 [42] 国内行业困境 - 国内影视公司多数在亏损线挣扎 奈飞市值约为国内公司的百倍以上 [21][30] - 视频平台内容库缺乏深度 被迫采用日更模式维持用户留存 [32][33] - 用户增长见顶 市场饱和 年轻人进场率下降 中老年人成为影院主力 [36] - 平台内容缺乏深度与院线投资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37] 破局方向 - 需建立工业化制作体系 利用技术推动优质内容产出 [38] - 好莱坞成功基于工业化制作体系 奈飞通过互联网技术赋能传统体系 [39][40] - 长剧和电影具有更大的公共影响力和穿越周期能力 长尾效应愈发突出 [45] - 投资逻辑正从"赌爆款"转向业绩确定性和技术赋能 [46]
大陆多部影视剧在台走红 中华文化元素获追捧
新华社· 2025-09-12 07:51
大陆影视剧在台湾市场表现 - 多部大陆古装剧在台湾走红 包括《长安的荔枝》《锦月如歌》《凡人修仙传》等作品[1] - 大陆古装剧《锦月如歌》《献鱼》连续多日跻身台湾电视剧排行榜前十[2] - 台湾社交平台"陆剧讨论社""陆剧交流"分别拥有43万和56万成员 形成活跃观剧社群[2] 中华文化元素影响力 - 剧中中华文化元素如头饰、汉服、餐饮、礼仪等细节呈现吸引台湾观众[1] - 服化道精美度提升 台湾观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且具吸引力[2] - 文化符号与剧情巧妙融合 自然展现传统文化之美引发情感共鸣[2] 跨媒介文化产品扩展 - 中国风游戏《黑神话:悟空》以《西游记》为背景 在台湾收获大量玩家[3] - 电影《长安三万里》展现唐朝风貌和诗作名篇 在台湾公映后获好评[3] - 国潮文化在台湾兴起 涵盖国漫、汉服节和文化活动等多领域[5] 文化认同与市场联结 - 台湾观众通过社交平台与大陆网友主动讨论剧情发展和周边产品[2] - 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联结无法断绝 "去中国化"操弄注定失败[5] - 文化桥梁作用显现 推动两岸加深理解与交流[5]
对于当前社会的理解,网文是面最好的镜子
虎嗅APP· 2025-09-11 21:41
网文类别与特征 - 网文主要类别包括武侠、穿越、修仙和女频四大类 [8] - 武侠小说基于农业社会的行会制度,注重集体主义、公平正义和古典浪漫主义价值观 [8][10][12] - 穿越文体现大工业时代对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力降维打击,精神内核是救赎 [8][16][17] - 修仙文反映当代社会精神状态,特点包括摈弃集体主义、模仿现代MD职级制度、重视因果论和遵循现实主义生存法则 [8][23][24][25][29][30] - 女频文主题是对规则的驯服和被爱的渴望,底色是人性,最具商业价值 [8][33] 网文演变与社会生产力关系 - 网文变化反映了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后现代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 [5][6][41] - 武侠小说是农业社会学徒制度价值观的体现 [10][11] - 穿越文的式微源于中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并迅速迈入信息化时代,导致历史题材套路化且读者认知改变 [19][20] - 修仙文的流行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当代人宅化、职级化和对因果规律重视的精神状态 [22][24][30] - 理解社会变化的关键在于研究生产力变革,生产力决定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 [41] 网文未来发展趋势 - 网文未来方向是重工业科幻,伴随中国登月计划将掀起古典浪漫主义科幻复兴 [36][38][39] - 通俗文学的竞争力体现在形式上,网文需要宏大的世界观和充满想象力的脑洞 [37] - 中国作为14亿人口的工业大国拥有几千万工程师,有能力引领新一轮科幻作品爆发 [38] 投资启示 - 投资要尊重因果,种下什么因就得到什么果,投资风格需与自身匹配 [46][48][51] - 底层资产决定收益率,中国上市公司中位数ROE约8%,决定了股市长期收益率基准 [51] - 投资应避免挑战因果,价值投资者不应钻研主题投资,主题投资者不应分析财务指标 [51]
外国人爱上中国视听作品(体验“中国味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6 06:22
中国影视文化内容海外传播影响力 - 中国电影、电视剧、综艺等视听作品受到越来越多海外人士青睐 成为海外观众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窗口 [4] - 外国观众通过影视作品获得审美愉悦 体会当代中国文化魅力 拉近与中国的距离 [4] 古装剧与文化传播 - 意大利博主因《满城尽带黄金甲》金碧辉煌的宫殿和宫廷礼仪对中国产生浓厚兴趣 [5] - 《甄嬛传》吸引外国观众研究清朝皇帝生平、服饰文化和古汉语表达 激发对中国历史兴趣 [7] - 古装剧华丽旗装、精致头饰与米兰时尚文化产生共鸣 体现美的共通性 [7] - 影视剧带动实地文化探索 如清西陵旅行引发海外观众对历史遗址的关注 [8] 综艺节目社会影响力 - 马来西亚观众通过《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等综艺了解中国流行文化和社会话题 [9] - 中国综艺形式多样 涵盖音乐、选秀、脱口秀、文化对谈、国风演绎等类型 [9] - 探案普法类综艺紧扣社会议题 兼具娱乐性和深度 引发跨国界情感共鸣 [10][11] - 线下脱口秀演出一年追看约10场 即兴互动成为文化体验新方式 [11] 电影产业内容创新 - 西班牙影迷通过《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学习中文 逐步接触《霸王别姬》《重庆森林》等经典影片 [14] - 近年涌现《流浪地球》等科幻佳作 展现行业制作能力和想象力 [14] - 女性导演作品如《好东西》关注女性真实处境 呈现叙事多样性 [14] - 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传递的互助情谊和团结精神超越国界 [15] 内容出海与跨文化传播 - 中国电影运用留白与隐喻手法 体现水墨画般的美学意境 需耐心品味文化深意 [15] - 行业有意识将传统美学与现代视听语言结合 通过全人类共通情感增强本土故事国际共鸣 [16] - 影视内容成为跨圈层社交语言 外国观众主动担任文化传播者 向亲友推荐并解读中国作品 [8][15] - 网络平台和二次创作赋予内容持续生命力 推动作品在海外引发超预期讨论 [9][16]
一个北大博士,研究虐恋文14年
虎嗅· 2025-08-28 15:59
网络文学行业研究 - 网络文学长期被视为消遣性娱乐 言情小说属于小众之小众领域 [1] - 清华大学学者薛静通过14年研究系统分析网络言情小说转型 包括霸总文 穿越文 宫斗文等爆火类型 [2] - 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论坛2015年成立 形成学术共同体 研究网络文学作品与影视化改编 [7] 网络言情小说内容演变 - 早期网络言情小说承袭琼瑶风格 但大陆作品故事结构产生差异 [15] - 作品内核从"一生一世一双人"转变为包含父仇 商战等元素 男主角呈现不完美特征 [16][17] - 虐恋情节反映女性通过他者观察自身缺陷与欲望 而非追求完美关系 [18] - 爱情本质被解构 呈现从物质条件(霸总文)到权力(穿越文)再到职业奋斗的演变过程 [20] 女性向作品权力叙事 - 男性向作品将权力视为威慑 女性向作品将权力视为风险 [29] - 男性弑父成为新父 女性弑夫导向自我价值实现 如《甄嬛传》案例 [31][32][33] - 近期现象级作品如《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穿进赛博游戏后干掉boss成功上位》反映生存焦虑 [43][47] - 穿越文关注存在主义焦虑 末世背景作品关注物质基础与精神支柱 [47] 创作理念与读者互动 - "爱女文学"概念兴起 强调女性价值 但存在矫枉过正现象 [48][50] - 网络文学创作形成思想上的姐妹同盟 女性通过书写欲望产生新类型 [48] - 读者作者互动中存在微观博弈 部分读者以爱女为名攻击作者 [49] 行业社会价值 - 网络文学研究成为学界与大众的连接桥梁 撬开传统文学期刊大门 [10] - 研究显示女性问题本质是权力博弈 所有女性主义都是平权主义 [40] - 对弱势群体的生存摇旗呐喊的研究不应被抹杀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弱者 [41][42]
更多《甄嬛传》:“广电21条”能救爱奇艺们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07:01
政策调整核心内容 - 广电总局实施"广电21条"举措 明确不严格限制古装剧数量 [2] - 适当放开电视剧40集上限限制 为优质长剧创造空间 [11] - 对季播剧试行边审边播机制 缩短内容制作周期 [11] 行业影响分析 - 政策出台后影视行业反响积极 多家影视股出现涨停 [3] - 古装剧调控灵活化被视为支持中国影视业的明确信号 [10] - 边审边播政策可提升公司资金使用效率 使播出内容更符合当下社会情绪 [11] 市场数据表现 - 云合数据显示古装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正片有效播放破250亿 [8] - 爱奇艺二季度营收同比下滑11%至66.28亿元 净亏损1.337亿元 [14] - 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数同比环比均下滑300万至1.14亿 [15] 头部内容价值 - 《甄嬛传》播出十余年仍保持热度 持续为出品方创造收益 [8] - 《延禧攻略》成为2018年谷歌年度电视节目热搜榜首 是中国影视剧出海标杆 [9] - 阅文集团拥有《庆余年》等头部IP 预计新政后将推动更多影视项目落地 [12] 行业资金状况 - 影视行业面临资金短缺困境 平台方收缩内容成本导致恶性循环 [16][17] - 政策有望吸引更多热钱流入影视行业 缓解资金压力 [13] - 头部影视公司为卖剧需协助视频平台招商 业务自由度降低 [18]
更多《甄嬛传》要来了,广电21条能救爱奇艺们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4 21:33
广电政策调整对影视行业的影响 - 广电总局发布"广电21条"举措 明确不严格限制古装剧数量 此举引发影视行业强烈反响 多家影视股出现涨停[1] 政策对市场化创作的利好 - 古装剧对中国影视业至关重要 《甄嬛传》持续产生收益超过十年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正片有效播放量均突破250亿次 成为流量顶级剧集[2] - 电视剧集数限制适当放开 40集上限政策调整 为《甄嬛传》这类76集的长剧创造更大创作空间[2] - 季播剧播出时间限制放宽 试行边审边播机制 爱奇艺表示该政策可缩短制作周期30%以上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2] 头部IP开发与行业资金状况 - 阅文集团拥有《庆余年》《全职高手》等头部IP 预计政策放开后将推动更多影视项目落地[3] - 影视行业面临严重资金短缺 爱奇艺Q2营收同比下降11%至66.28亿元 净亏损1.337亿元 去年同期净利润为6870万元[4] - 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数同比环比均减少300万 当前为1.14亿 平台收缩内容成本导致优质内容减少[4] 头部剧集的长期价值与行业挑战 - 《甄嬛传》播出十余年仍保持商业价值 2023年相关周边产品及粉丝活动持续活跃[4][5] - 政策虽提供利好 但行业仍需应对观众审美变化和短视频竞争压力 投资风险依然存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