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冷面小叔宠嫂无度》
icon
搜索文档
北美微短剧第一平台ReelShort一日之内连遭两次侵权指责 版权成行业新问题
中国经营报· 2025-07-30 14:44
中经记者张靖超北京报道 被称为"微短剧北美第一平台"的ReelShort在7月25日一天之内被国内微短剧头部公司听花岛与点众科技先后指责侵犯版权。 听花岛方面则表示,自今年6月份,听花岛版权短剧《卖菜大妈竟是皇嫂》《冷面小叔宠嫂无度》,先后被ReelShort一比一抄袭。公司已就侵权问题沟通 枫叶互动,但进展不顺利,对方作为侵权方,各种推诿。 点众科技方面表示,近期发现枫叶互动旗下短剧平台ReelShort未经许可,擅自发布、传播多部与点众享有著作权相关授权作品基本相同的侵权剧集。在发 现上述行为后,经过与枫叶互动的多次交涉,后者仅下架了其中的三部作品,其余多部作品仍未下架。 《中国经营报》记者就此事向枫叶互动方面询问了解相关情况,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对方未做回应。 此次事件中,涉及的不仅包括国内头部制作公司、平台方,还包括海外平台。这也为当下在国内与海外都迅速发展的微短剧行业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在 国际规则尚未搭建好、维权成本高且在全球仍属于新兴领域的微短剧行业,相关影视公司遇到国际版权纠纷又该如何应对? 群起而攻之 7月25日上午,点众科技率先发难。该公司发布公告称:"近期Crazy MapleStudio ...
短剧行业大地震,ReelShort陷入抄袭争议,点众、咪蒙联手“开战”
36氪· 2025-07-29 16:48
业内不少短剧都由小说改编而来,因此小说版权意味着内容补给。 "花多长时间、多大代价都得去打这场官司,我还就不信了。"点众科技创始人陈瑞卿告诉《中国企业家》。点众是国内知名短剧厂牌之一,陈瑞卿所说的 另一方,指的是知名出海短剧平台ReelShort。7月25日,陈瑞卿在朋友圈连发三条动态对后者进行控诉。 来源:贾毅朋友圈截图 7月25日,点众科技发布声明,称枫叶互动旗下的出海短剧平台ReelShort未经许可擅自发布、传播多部与点众科技享有著作权及相关授权作品基本相同的 侵权剧集。当天,咪蒙旗下短剧厂牌听花岛也发表声明,称ReelShort存在"一比一抄袭"行为,并放出相关台词、镜头、情节对比,其就侵权问题沟通枫 叶互动,而后者"各种推诿",才公开以声明喊话。此外,陈瑞卿还在朋友圈晒出另一大短剧平台——麦芽工作人员对此事件的发声。 上述声明中也都提及业内的一个共识——目前,ReelShort是出海短剧平台中的TOP1。2022年8月,ReelShort在海外上线,2023年推出原创自制短剧后迅速 走红。据点点数据,2025年上半年ReelShort曾连续38天稳居美国Google Play娱乐应用免费榜榜首,下 ...
战火点燃!ReelShort被点众、听花岛指控抄袭 出海短剧深陷版权“罗生门”
华夏时报· 2025-07-29 00:59
短剧行业版权纠纷 - ReelShort被点众、听花岛、麦芽短剧公开指控抄袭多部作品,涉及《卖菜大妈竟是皇嫂》《冷面小叔宠嫂无度》《My Mom Is An ACE Agent》等剧集 [1][2][3] - 侵权争议集中在人物设定、剧情结构高度相似,部分抄袭剧集甚至直接翻拍或本土化改编后海外上架 [2][3] - 行业分析师指出短剧题材同质化严重,高仿和翻拍成为低成本流量密码,法律维权周期长导致侵权成本低 [1][6] ReelShort发展现状 - ReelShort主推1-2分钟超短真人剧集,2023年11月下载量跃升至美国iOS免费榜第2名,娱乐榜第1名,带动中文在线股价半月涨超100% [3] - 2025年Q1内购收入同比增长31%至1.3亿美元,全球累计收入达4.9亿美元,位居海外短剧应用收入榜首 [4][9] - 中文在线持股49.24%,但自2023年5月起不再合并报表 [3][4] 维权与法律挑战 - 点众已委托美国律师事务所对ReelShort提起诉讼,听花岛因沟通无果公开谴责侵权 [5][6] - 跨境维权难点在于法律体系差异和赔偿标准认定,中国知识产权案件法定审理期限为6个月,但实际周期因国别差异显著 [6][7] - 国家版权局将微短剧侵权列为"剑网2025"专项行动重点,推动平台建立版权保护机制 [6] 海外短剧市场竞争格局 - 海外短剧内购收入规模从2023年不到1亿美元激增至2024年15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38亿美元 [8][10] - ReelShort采用"本土IP+本土制作"主攻北美IAP付费,DramaBox(点众旗下)以译制剧覆盖新兴市场侧重广告变现 [8][9] - DramaBox 2025年Q1内购收入同比增长29%至1.2亿美元,全球累计收入4.5亿美元,尝试双男主短剧引领市场风潮 [9] 行业发展趋势 - TikTok、昆仑万维等巨头入局加剧竞争,但同质化内容引发用户审美疲劳 [10] - 分析师指出突破产能瓶颈需跨文化内容理解、全球化制片能力和IP生态构建,当前同质化内卷阻碍行业长期发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