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行业

搜索文档
「霸总甜宠」席卷北美,短剧平台如何搅动海外市场?|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2025-09-05 18:48
短剧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短剧市场规模预计突破600亿人民币[2]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短剧应用下载量达3.7亿次 同比增长五倍[3] - 美国市场贡献全球短剧App总收入的50% 前三季度创收近3.5亿美元[3] 头部平台与商业模式 - ReelShort、DramaBox和GoodShort占据美国市场50%下载量[3] - 平台采用"免费试看+付费解锁"模式 用户可免费观看5-10集后需付费或看广告[4] - ReelSingle单月收入突破350万美元 剧集播放量超4.2亿次[4] 内容生产与运营策略 - 短剧从构思到上线周期控制在三个月内[4] - 通过用户付费节点与流失时间点数据分析优化内容[4] - 采用"试错+优化"模式 将验证成功的情绪公式复制到其他剧集[5] - 针对不同市场重写剧本和人物设定 如《破冰行动》北美版男主为冰球运动员[6] 中国公司出海布局 - 海外短剧平台背后多有中国公司支持 ReelShort母公司枫叶互动近50%股权由中文在线持有[3] - 中文在线拥有超500万部网络小说 为短剧提供丰富剧本资源[3] - 采用"一本多拍"模式 《破冰行动》英文版首播后半年内完成西语和日语改编[6] 行业挑战与风险 - 海外市场存在300多款短剧应用 整体存活率仅10%[7] - 本土原创剧集月产量仅几十部 远低于翻译剧的数百部[7] - 用户获取成本从早期1美元上涨至5-10美元[8] - 单部短剧制作成本从2022年10万美元升至25-30万美元[8] - 2025年短剧抄袭纠纷数量较去年翻倍[9]
辞去所有职务,郑志刚全面退出家族企业管理
36氪· 2025-09-05 09:18
郑氏家族企业概况 - 郑氏家族拥有新世界集团与周大福珠宝集团两大核心产业 业务覆盖房地产 酒店 珠宝等多个领域 [1] - 据福布斯2025中国香港富豪榜 周大福郑氏家族以195亿美元(约1400亿元人民币)身家高居榜单第三 [1] 郑志刚职务变动 - 郑志刚于2024年6月30日辞去私人控股的周大福企业董事职务 此前已于2023年11月卸任K11 Group及K11 Concepts董事 [3] - 郑志刚夫妇已完全退出郑氏家族旗下所有公司职务 包括新世界发展行政总裁 周大福珠宝执行董事 新创建非执行董事等多项职位 [3][6] - 郑志刚辞任官方理由为"投入更多时间于公共服务及其他个人事务" [1][6] 新世界集团业绩表现 - 新世界发展2024财年股东应占亏损约19683亿港元 为近20个财年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6] - 外界将亏损归咎于郑志刚策略激进 决策失误导致负债高企 [6] 郑志刚新投资动向 - 郑志刚宣布进军短剧行业 携手JAKOTA Capital投入1亿美元资金支持全球短剧业务 [7] - JAKOTA Capital为瑞士投资公司 专注于日本 韩国等地区战略投资 计划2025年3月通过纽约短剧公司实体开始运营 [7] - 郑志刚于2017年成立C资本 投资案例包括Casetify 小鹏汽车 蔚来汽车等企业 [7] 郑氏家族接班安排 - 郑家纯强调接班人选需"才德兼备" 表示若家族内无合适成员将考虑对外招聘 [9][16] - 郑志雯(长女)接任新世界发展集团提名委员会主席 进入核心权力圈层 该委员会由家族成员 职业经理人 专业人士组成三人决策班子 [9][10] - 郑志明(次子)2024年出任新创建联席首席执行官 负责基建 公路 物流等业务 [12] - 郑志亮(幼子)2019年加盟新创建 2023年出任周大福企业董事 2024年升任周大福企业联席首席执行官 负责北亚投资 [14] 家族治理架构 - 郑氏家族通过两个离岸信托公司共同控股核心资产载体"周大福控股" 合计持有约9565%股权 [19] - 周大福企业设立三个联席首席执行官分区负责投资:郑志亮(北亚) 曾安业(美洲 澳大利亚 欧洲) 何智恒(公司职能和运营) [18] - 郑志刚现任香港财富传承学院董事会主席 推动香港家族办公室行业发展 [19][21] 家族业务成就 - 郑志刚2008年创立K11品牌 将艺术与商业融合 项目已拓展至上海 广州 沈阳 天津 武汉等地 [4] - 郑志雯2011年以8亿美元收购瑰丽酒店 三年后业绩暴涨200% 成为亚太区顶奢酒店标杆 [12] - 郑志雯推动周大福品牌年轻化转型 助力在Z世代消费群体中维持竞争力 [12]
暑假兼职拍短剧,清华女博士回应“赚快钱”:前期多数零片酬,未来想成为制片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17:58
每经编辑|程鹏 "清华博士怎么也来拍短剧了?"近日,一条名为"清华博士勇闯短剧圈的一天"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 8月28日,记者联系上了该视频博主——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袁小格(艺名)。她告诉记者,自己的主业是做科研工作,趁放暑假的时间去拍摄短剧。在 她看来,"读书的意义在于赋予个体更多选择权",拍短剧也是一种缓解焦虑的方式。她说,一天拍摄20个小时,每天只能睡两到三个小时,"累并快乐 着"。她向记者透露,未来想要成为短剧制片人或投资人,"短剧会往精品化的方向发展"。 在袁小格眼里,学历是光环,但不是枷锁。人生可以有很多种活法,可以勇敢尝试。 图片来源:潇湘晨报 清华博士暑期体验拍短剧 "追求人生不一样的价值" 综合大皖新闻和九派新闻报道,袁小格告诉记者,她于2023年获得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我平时是要上班的。"袁小格说,自己目前任职的实验室是 与高校合署办公,"我们也有寒暑假。我是趁暑假的时间来拍短剧的。" "我这次拍摄的短剧名叫《星城棋缘》,是讲述围棋文化的题材。"袁小格说,能够有这次的拍摄契机,是一位朋友推荐的机会,"我的朋友在棋类协会担 任副秘书长。这次拍摄的题材涉及传统文化的推 ...
“红果”月活首超优酷,短剧在“虚火”下狂飙
36氪· 2025-08-12 18:02
行业增长与竞争格局 - 红果免费短剧在APP渠道月活达21206万 同比增长179% 成为行业头部应用[1] - 河马剧场以4528万月活位居APP渠道第二 同比增长152.6%[1] - 抖音小程序渠道中蛋花看剧同比增长1370.3% 乐享小短剧增长1249.1% 显示渠道分化增长态势[1] - 微信小程序渠道辽波剧场同比增长1036.2% 杜仲短剧暴涨13883.8% 反映生态流量爆发式增长[1] - 红果短剧月活超优酷 标志短剧成为主流视听消费选择 商业可行性得到验证[3] - 行业呈现寡头竞争格局 红果月活达21206万 而第二名河马剧场仅4096万[6] 内容生产与创新挑战 - 爆款短剧播放量屡创新高 红果平台10亿以上播放量作品达17部 最高出现30亿播放量的《念念有词》[3] - 创作周期被极度压缩 60集剧本需两周内完成 导致角色塑造和剧情设计缺乏精雕细琢[11] - 题材同质化严重 多部作品改编自相同小说源 如《月光锈》与《危情博弈》均源自小说《你出轨在先,离婚你哭什么》[11] - 翻拍版本泛滥 《咬清梨》存在千喆&彭呆呆、马秋元&何聪睿、彭瑶&希尔艾力等多个主演版本[11] 数据真实性与算法影响 - 平台算法规则变更影响数据统计 红果将热力值计算从14天累计改为7日均值 并取消上限限制[6] - 新算法导致部分剧集通过短期集中播放迅速蹿升 产生热度虚高现象[9] - 行业存在数据真实性争议 肯德基短剧宣称1.4亿播放量但点赞比例遭质疑[6] - 第三方机构数据统计口径不一 DataEye、新榜、QuestMobile等机构数据存在差异[17] 版权保护与行业治理 - 抄袭现象成为行业顽疾 点众科技、听花岛指控ReelShort平台多部作品涉嫌"一比一抄袭"[15] - 短剧"短平快"特性加剧抄袭风险 强冲突高爽点的固定套路给抄袭留出空间[15] - 法律认定存在难点 著作权法只保护具体表达而非思想 情节注水改动增加判定难度[15] - 行业推动建立版权确权机制 建议参考电商打假经验建立平台主导自治机制[17] 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 -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5亿元 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16] - 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品化路线 但内容创新与批量生产矛盾依然突出[2] - 需要建立多元竞争格局 呼吁长视频平台加强短剧业务形成多维度竞争[17] - 需统一数据统计标准 推动播放量计算规则和统计方法公开透明[17]
短剧行业大地震,ReelShort陷入抄袭争议,点众、咪蒙联手“开战”
36氪· 2025-07-29 16:48
业内不少短剧都由小说改编而来,因此小说版权意味着内容补给。 "花多长时间、多大代价都得去打这场官司,我还就不信了。"点众科技创始人陈瑞卿告诉《中国企业家》。点众是国内知名短剧厂牌之一,陈瑞卿所说的 另一方,指的是知名出海短剧平台ReelShort。7月25日,陈瑞卿在朋友圈连发三条动态对后者进行控诉。 来源:贾毅朋友圈截图 7月25日,点众科技发布声明,称枫叶互动旗下的出海短剧平台ReelShort未经许可擅自发布、传播多部与点众科技享有著作权及相关授权作品基本相同的 侵权剧集。当天,咪蒙旗下短剧厂牌听花岛也发表声明,称ReelShort存在"一比一抄袭"行为,并放出相关台词、镜头、情节对比,其就侵权问题沟通枫 叶互动,而后者"各种推诿",才公开以声明喊话。此外,陈瑞卿还在朋友圈晒出另一大短剧平台——麦芽工作人员对此事件的发声。 上述声明中也都提及业内的一个共识——目前,ReelShort是出海短剧平台中的TOP1。2022年8月,ReelShort在海外上线,2023年推出原创自制短剧后迅速 走红。据点点数据,2025年上半年ReelShort曾连续38天稳居美国Google Play娱乐应用免费榜榜首,下 ...
群起而攻之,出海短剧TOP1 平台ReelShort 深陷抄袭风波
36氪未来消费· 2025-07-25 22:15
出海短剧平台竞争格局 - ReelShort和DramaBox为海外短剧市场双雄,合计市场份额近60% [17] - ReelShort凭借本土化策略和早期布局保持领先,2024年收入达3亿美元(21亿人民币) [13][15] - DramaBox依靠译制剧和激进投放快速崛起,下载量达1亿+,为ReelShort两倍 [16] 商业模式差异与趋同 - ReelShort主打本土原创剧,单部成本15-20万美元,但爆款率仅5% [14][16] - DramaBox以低成本译制剧为主,可实现月均上百部更新 [16] - 双方策略趋同:DramaBox开始尝试本土剧(月产十几部),ReelShort加大投放力度 [20][21] 行业发展趋势 - 海外中国短剧App数量达237款,同比增长4倍 [20] - 2024Q3-2025Q2行业收入平均增速47.1%,但2025Q2增速骤降68% [20] - 北美市场RPD(4.7美元)显著高于东南亚(0.7美元) [21] 版权纠纷事件 - 点众科技等多家公司指控ReelShort抄袭多部剧集 [7][10] - 行业普遍存在抄袭现象,部分公司对剧本采取严格保密措施 [16] - 纠纷背后反映行业面临内容供给不足和商业化压力 [21] 市场竞争加剧 - 头部平台投放力度持续加大:ReelShort 2025Q1内购收入1.3亿美元 [20] - 用户增长遇瓶颈导致市场份额争夺更激烈 [20] - 新入局者增多(如中文在线的Sereal+、UniReel)加剧竞争 [20]
月活2亿的红果,正在考虑怎么赚更多的钱
36氪· 2025-07-22 19:01
红果短剧的市场地位与用户增长 - 红果短剧月活用户达1.99亿,即将突破2亿大关,稳居行业第一,第二名河马剧场月活仅为红果的五分之一(约4000万)[1] - 红果短剧对长视频平台形成冲击,与头部平台的月活差距缩小至数十万[1] - 2023年12月红果月活1.58亿,同比增长551%,但增速已放缓[4] 商业模式与商业化进展 - 红果短剧采用"免费+广告"模式,复刻番茄小说路径,但广告主类型单一,商业化仍处初级阶段[1] - 河马剧场月活6000万时单月广告收入破亿,红果3月分账破5亿,超10家版权方单月分账破千万[9] - 分账机制包含基础激励和算法分配,头部制作方可获保底分成及资源位支持[9][10] 内容生态与功能拓展 - 测试图文社区功能,推出激励计划鼓励用户分享短剧相关内容,采用双列瀑布流形式,支持短剧精准引流[3] - 短视频功能已上线,首页与抖音相似但内容单薄,目前流量有限[3][4] - 图文和短视频功能旨在提升用户活跃度,构建"种草到看剧"闭环生态[4] 短剧行业格局变化 - 行业从付费(IAP)、免费(IAA)、端原生三分天下转向免费主导,付费占比从50%降至不足30%[5][6] - 发行方式从小程序投流转为平台直接发行,制作方放弃付费优先策略,转向红果等免费平台[6] - 付费模式式微因投流成本过高,买量分成占用户付费流水的80%,制作方仅分得5%-7%[7] 制作方策略与行业趋势 - 制作方营销需求上升,通过预热、切片宣传等方式提升分账价值,但行业尚未形成统一标准[8] - 头部厂牌运营成趋势,如百川中文粉丝14.6万、获赞1.8亿,听花岛粉丝8.3万、获赞1.3亿[11] - 非头部制作方存在站内流量付费需求,红果站内流量更具确定性和ROI可测算性[11]
霸榜短剧热力榜,抖音话题破亿,“制片中心制”或成主流?
36氪· 2025-06-27 19:29
短剧市场表现 - 《肥妻皇后不好惹》上线当日抖音原生播放量超3000万(3065.4万),连续两天霸榜DataEye短剧热力榜首 [1][3] - 该剧上线3天抖音话题肥妻皇后不好惹播放量突破1亿,累计热力值达1180.1万 [5] - 《烽火长祭慎行殇》抖音及快手累计播放量超1亿,话题烽火长祭慎行殇播放量达2.8亿,最高位列DataEye热力榜第四名 [5] 制作亮点 - 大场面制作投入显著:如《烽火》2分钟战场戏耗时21小时拍摄,动用上百名群演呈现迎亲场景 [7] - 服化道设计考究:《烽火》女主丧服设计强化情感表达,《肥妻皇后》定制拼接服装解决胖女主动作需求 [8][11] - 后期剪辑与配乐高度契合:《肥妻皇后》通过俏皮音效、戏曲风格配乐增强剧情爽感与趣味性 [12] 行业制作模式 - "以制片为中心"制度贯穿内容与市场端:从题材选择到服化道设计全流程把控,降低市场风险 [14] - 精品化制作导向:注重演员适配度,连群演戏份也严格筛选,如《烽火》士兵单字台词获观众记忆点 [15][16]
抖音下场“管版权”,盗版和烂剧要凉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18:59
短剧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短剧市场规模达504亿元 同比增长35% 预计2025年将超680亿元 2027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 [2] - 微短剧市场收入已超过全国电影票房 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 [2] - 头部剧集上线72小时内必现盗版 单部剧司法诉讼赔偿金额普遍低于5万元 诉讼周期长达6-18个月 [3] - 短剧生命周期普遍不足3个月 盗版资源在黄金期出现导致版权方难以收回成本 [3] 行业痛点 - 版权问题突出 盗版侵权现象严重 形成"维权成本高 侵权代价低"的畸形生态 [2][3] - 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大量粗制滥造作品 剧情低俗同质化严重 "霸总""逆袭""重生"等套路化内容泛滥 [3] - 用户审美疲劳加剧 对相似剧情套路产生明显抵触情绪 [4] 平台战略调整 - 抖音集团成立短剧版权中心 整合抖音短剧和红果短剧的BD团队 统一内容供给和创作者合作 [2] - 红果短剧主推IAA免费模式 通过"果燃计划"支持优质创作 代表作品包括《家里家外》《重回永乐大典》 [5] - 抖音短剧实施"辰星计划" 与周星驰合作推出《金猪玉叶》《大话大话西游》等精品内容 [5] - 截至2025年3月 红果短剧月活用户超1.73亿 抖音短剧拥有海量用户流量 [4]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进入"精耕时代" 平台从海量低质内容转向筛选具备长期价值的作品 [5] - 发展轨迹类似长视频行业 最终存活的是精品内容 如《白夜追凶》《隐秘的角落》 [6] - 短剧版权中心将加强版权管理 提高整体质量 支持优质创作者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5]
当“诈骗诱饵”盯上短剧
吴晓波频道· 2025-05-16 23:39
短剧行业现状与趋势 - 短剧行业进入"短平快"阶段,但缺乏匹配的价值筛选机制,导致"电子榨菜"与"诈骗诱饵"并存[1] - 2023年6月短剧用户规模达5.7亿人,占全国网民52%,超过网络外卖、文学和网约车用户数量[5] - 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约504亿元,同比增长35%,首次超过内地电影425亿元的总票房[29] - 预计2027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未来3年年均增幅约26%[29] - 全球短剧市场规模未来10年有望突破500亿美元,其中中国150亿美元,海外超350亿美元[31] 商业模式演变 - 免费短剧占比从2023年初11%升至10月50%,2024年付费短剧成为少数派[7] - 付费模式下短剧需在短视频平台投流买广告,前10集免费后续每集0.6-1元充值观看[8] - 爆款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片方收入仅为付费金额7%,扣除成本后净利润约300万[9] - 仅2%爆款短剧带来约79%行业收入,呈现"低成本、回款快、高风险、高回报"特征[10] - 平台转向观看时长与出品方分成的模式,激励内容创作[14] 平台竞争格局 - 抖音推出"短剧卡",提供看广告解锁或付费会员两种模式[12] - 快手上线"2.8元3天看8000+部剧"会员服务体系[12] - 抖音旗下红果短剧月活用户1.73亿,同比暴涨近600%,进入在线视频APP前十[18] - 爱奇艺、优酷推出5分钟竖屏和20分钟横屏短剧场,向内容方让利70%以上分成[18] - 单平台给出品方的总分账从2023年6月1亿增长至11月3亿,20多家版权方年内分账破亿[18] 内容与制作变化 - 题材从"霸总""狗血"转向家庭、都市类,精品化趋势明显[20] - 制作成本从两年前10万/百集涨至目前60-70万,头部演员单日片酬达2-3万[22] - 2024年短剧行业直接就业岗位21.9万个,间接带动超64.7万个岗位[20] - 电视剧导演尝试800万投资精品短剧但反响平平,显示定位模糊风险[24] 行业乱象与挑战 - 部分短剧APP设置复杂付费机制诱导老年用户高额消费[26] - 诈骗分子伪装成版权方、推广商用"保本分红"等话术设局[3][26] - 短剧被用作低成本导流工具,存在植入木马窃取用户信息等风险[1][26] - AI工具降低创作门槛,但加剧了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26] 跨界融合与创新 - 品牌方如星巴克、肯德基、蜜雪冰城等利用短剧进行营销[32] - 互联网大厂美团、京东、拼多多投放短剧抢占618/双11流量[34] - "微短剧+文旅"、"短剧+游戏"等跨界模式兴起[34] - 广电总局等"国家队"入场,深圳卫健委参与霸总剧拍摄[34] - AI深度介入预计将在2025下半年带来更多商业探索空间[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