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aBox

搜索文档
《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做保洁的我》,为何能“以假乱真”?
虎嗅· 2025-07-30 21:08
短剧出海传闻与辟谣 - 网传中国短剧《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做保洁的我》在北美三个月收入1.5亿美元,后被证实为AI合成虚假信息[1] - 类似虚构短剧《与特朗普离婚后,我分到了半个美国》同样不存在,相关片段均为AI生成[1] - 美国社交媒体和短剧平台均未发现上述作品,出品方和演员均否认参与[1] 网文出海市场现状 - 起点国际累计海外访问用户3亿,上线6000部翻译网文(含AI翻译)[4] - 2023年中国网文海外营收43.05亿元,东南亚超越北美成为最大市场[5][6] - 网文改编剧如《庆余年第二季》《全职高手》在欧美主流平台上映但数量有限[7] 短剧出海市场数据 - 2025Q1海外短剧应用内购收入7亿美元,美国市场占比49%[8] - 海外短剧应用累计下载9.5亿次,ReelShort月活5500万,DramaBox月活3000万[9][10] - 中国短剧市场规模2024年达500亿元,预期2028年突破1000亿元[10] 内容产业竞争格局 - 美国市场同时存在Netflix、YouTube、TikTok和ReelShort等不同形态内容平台[11] - 《黑神话:悟空》与《无尽冬日》等不同类型游戏可同时获得成功[11] - 不同工业水准和商业模式的内容产品拥有各自核心受众群体[12]
又一款中国互联网产品,炸场美国
凤凰网财经· 2025-07-29 23:32
行业概况 - 全球短剧市场快速增长 截至2025年一季度已有431个短剧应用 覆盖包括战乱地区乌克兰在内的全球市场 [5] - 中国企业在海外短剧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前50名应用中40个由中国企业开发 贡献68.75%的海外短剧内购收入 [6] - 海外短剧市场规模预计达144-648亿美元 是国内的7-12倍 2025年上半年实际收入仅10.88亿美元 显示巨大增长潜力 [58][59] 头部企业表现 - ReelShort为行业绝对龙头 2025年Q2连续38天霸榜美国Google Play娱乐免费榜 5月全球下载量达1448.6万次 [9][10] - ReelShort一季度内购收入1.3亿美元 占据24.21%的海外市场份额 代表剧《亿万富翁老公的双面人生》播放量4.7亿次超越《鱿鱼游戏》 [11][12][14]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前三甲分别为ReelShort(2.64亿美元) DramaBox(2.33亿美元) GoodShort(1.04亿美元) [63] 商业模式创新 - 采用"订阅+分集解锁"混合付费模式 相比Quibi纯订阅制更灵活 [28] - 建立"网文平台Kiss→互动小说Chapters→短剧ReelShort"的漏斗式内容开发体系 爆款成功率显著提升 [40][41][43] - 本土化制作策略 启用美国演员和制作团队 单剧成本控制在30万美元以内 9天可完成90集拍摄 [37][47] 竞争格局 - 主要分为四类玩家:自制派(ReelShort) 翻译派(DramaBox) 兼容派(ShortMax) 免费派(Melolo) [64][65][66][67] - 字节跳动推出免费短剧平台Melolo 3个月用户破百万 预示付费与免费模式将展开激烈竞争 [67] - 昆仑万维DramaWave采用"付费+广告"双模式 展现差异化竞争策略 [68] 技术赋能 - 中文在线推出逍遥大模型英文版 可批量生成百万字多语种剧本 显著提升内容生产效率 [56] - AI技术应用覆盖剧本生成 多语言翻译 逻辑连贯性保持等环节 支撑全球化内容输出 [56] 战略布局 - 中文在线实施"模式出海3.0"战略 推出Sereal+(北美男频)和UniReel(日本市场)等新平台 [53][55] - 行业从单一IP输出转向"IP+平台+AI+本地团队"的系统化在地输出 构建完整产业链 [53] - 头部企业将短剧定位为"未来十年全球内容产业最大战略机会" 预估可能成长为千亿美金赛道 [60]
土味短剧怎么成了日本人的“精神鸦片”?
虎嗅· 2025-07-29 11:37
中国短剧在日本市场表现 - 中国短剧在日本市场高歌猛进,精准抵达手机用户,TopShort超过Netflix登上日本应用商店第11名 [4][15] - 2024年中国短剧行业产值规模飙升至504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680亿元 [15][29] - 短剧APP如ReelShort、DramaBox、Shortmax和NetShort在日本市场平分秋色,部分平台环比增长显著,如Soda Reels增长94.14%,Short Reels增长95.01% [5][15] 用户行为与付费模式 - 日本用户付费习惯强,短剧APP采用高门槛付费制,如500元季度会员、1500元年费会员,部分APP已实现百万收入规模 [6] - 日本女性用户占比70%-80%,主要为30代白领和家庭主妇,男性用户虽占比较少但对职场逆袭剧情有强烈需求 [12] - 用户在地铁、午休等碎片时间刷短剧,单周充值可达2000日元(约40元人民币),部分用户因剧情上头持续氪金 [7][12] 内容本土化策略 - 中国短剧在日本调整核心爽点,如将“霸总”改为“大小姐逆袭”,《大小姐整顿职场霸凌》成为TopShort最受欢迎本土短剧 [10][11] - 保留反转、狗血等中国短剧特色,但弱化“打脸”情节以符合日本法律意识 [13][14] - 中日合作拍摄已验证爆款剧本是目前最有效路径,中国团队指导日本演员采用夸张表演和华丽服化道 [17][18] 市场推广与制作模式 - 中国短剧出海采用“投流”策略,80%成本投入广告,在Ins、YouTube等平台精准推送恋爱复仇类内容 [15] - 日本本土短剧制作逐步兴起,未来将提高自制剧产能,发展专业摄影棚和本土演员 [19] - 短剧广告高频出现在游戏、社交平台,利用“颜值BUFF”和“无脑爽”吸引用户 [24][26] 行业发展趋势 - 短剧从中国草根逆袭发展为正规产业,腾讯、百度等巨头入局,法律备案和监管逐步完善 [15] - 出海成为行业共识,部分公司认为“不出海就是等死”,日本市场是重点拓展方向 [15][19] - 文化差异仍存挑战,如日本观众对“大过年的”等中式梗理解有限,但“速食快乐”需求支撑市场持续增长 [20][28]
战火点燃!ReelShort被点众、听花岛指控抄袭 出海短剧深陷版权“罗生门”
华夏时报· 2025-07-29 00:59
短剧行业版权纠纷 - ReelShort被点众、听花岛、麦芽短剧公开指控抄袭多部作品,涉及《卖菜大妈竟是皇嫂》《冷面小叔宠嫂无度》《My Mom Is An ACE Agent》等剧集 [1][2][3] - 侵权争议集中在人物设定、剧情结构高度相似,部分抄袭剧集甚至直接翻拍或本土化改编后海外上架 [2][3] - 行业分析师指出短剧题材同质化严重,高仿和翻拍成为低成本流量密码,法律维权周期长导致侵权成本低 [1][6] ReelShort发展现状 - ReelShort主推1-2分钟超短真人剧集,2023年11月下载量跃升至美国iOS免费榜第2名,娱乐榜第1名,带动中文在线股价半月涨超100% [3] - 2025年Q1内购收入同比增长31%至1.3亿美元,全球累计收入达4.9亿美元,位居海外短剧应用收入榜首 [4][9] - 中文在线持股49.24%,但自2023年5月起不再合并报表 [3][4] 维权与法律挑战 - 点众已委托美国律师事务所对ReelShort提起诉讼,听花岛因沟通无果公开谴责侵权 [5][6] - 跨境维权难点在于法律体系差异和赔偿标准认定,中国知识产权案件法定审理期限为6个月,但实际周期因国别差异显著 [6][7] - 国家版权局将微短剧侵权列为"剑网2025"专项行动重点,推动平台建立版权保护机制 [6] 海外短剧市场竞争格局 - 海外短剧内购收入规模从2023年不到1亿美元激增至2024年15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38亿美元 [8][10] - ReelShort采用"本土IP+本土制作"主攻北美IAP付费,DramaBox(点众旗下)以译制剧覆盖新兴市场侧重广告变现 [8][9] - DramaBox 2025年Q1内购收入同比增长29%至1.2亿美元,全球累计收入4.5亿美元,尝试双男主短剧引领市场风潮 [9] 行业发展趋势 - TikTok、昆仑万维等巨头入局加剧竞争,但同质化内容引发用户审美疲劳 [10] - 分析师指出突破产能瓶颈需跨文化内容理解、全球化制片能力和IP生态构建,当前同质化内卷阻碍行业长期发展 [10]
群起而攻之,出海短剧TOP1 平台ReelShort深陷抄袭风波
36氪· 2025-07-27 18:34
短剧出海平台侵权纠纷 - 点众科技指控枫叶互动旗下ReelShort平台未经许可发布传播多部侵权剧集,包括《出走后,两个竹马悔疯了》等作品 [1] - 点众科技CEO陈瑞卿表示将坚定维权到底,称这是"劣币驱除良币"现象 [1] - 听花岛、麦芽短剧等国内头部短剧厂商也发布声明指责ReelShort抄袭行为 [3] - 麦芽短剧海外负责人称ReelShort曾签署不侵权《承诺函》后又推翻 [3] ReelShort市场表现与策略 - ReelShort是短剧出海平台头部企业,2025年3-4月连续30余天位列美区娱乐应用免费榜榜首 [4] - 平台2024年收入约3亿美元(21亿元人民币) [4] - 成功关键在于出海时间早(2023年下半年已引起关注)和本土化策略 [4] - 采用本土演员和摄制团队,推出"狼人"、"复仇"等当地题材,占据约50%市场份额 [4] 行业竞争格局 - ReelShort与DramaBox形成双雄争霸格局,合计市场份额近60% [7] - DramaBox下载量达1亿+,是ReelShort两倍 [6] - 2025年Q1 ReelShort内购收入1.3亿美元,DramaBox1.2亿美元 [10] - 海外中国短剧App已增至237款,同比增近4倍 [9] 行业发展挑战 - 本土剧拍摄成本高达15万-20万美元/部,爆款率仅5% [6] - 用户增长遇瓶颈,2025Q2增速下降68% [9] - 北美地区RPD(4.7美元)远高于东南亚(0.7美元) [11] - ReelShort被指抄袭背后是商业化进程不顺,盈利情况不如DramaBox [11] 平台发展策略演变 - ReelShort面临内容更新慢问题,月更新仅十余部,远低于译制剧上百部 [6] - DramaBox从译制剧转向本土剧,月产十几部但声量不及ReelShort [10] - 行业出现内容保密现象,演员进组才知剧本 [6] - 竞争加剧下,平台加大投放力度争夺市场份额 [10]
群起而攻之,出海短剧TOP1 平台ReelShort 深陷抄袭风波
36氪未来消费· 2025-07-25 22:15
出海短剧平台竞争格局 - ReelShort和DramaBox为海外短剧市场双雄,合计市场份额近60% [17] - ReelShort凭借本土化策略和早期布局保持领先,2024年收入达3亿美元(21亿人民币) [13][15] - DramaBox依靠译制剧和激进投放快速崛起,下载量达1亿+,为ReelShort两倍 [16] 商业模式差异与趋同 - ReelShort主打本土原创剧,单部成本15-20万美元,但爆款率仅5% [14][16] - DramaBox以低成本译制剧为主,可实现月均上百部更新 [16] - 双方策略趋同:DramaBox开始尝试本土剧(月产十几部),ReelShort加大投放力度 [20][21] 行业发展趋势 - 海外中国短剧App数量达237款,同比增长4倍 [20] - 2024Q3-2025Q2行业收入平均增速47.1%,但2025Q2增速骤降68% [20] - 北美市场RPD(4.7美元)显著高于东南亚(0.7美元) [21] 版权纠纷事件 - 点众科技等多家公司指控ReelShort抄袭多部剧集 [7][10] - 行业普遍存在抄袭现象,部分公司对剧本采取严格保密措施 [16] - 纠纷背后反映行业面临内容供给不足和商业化压力 [21] 市场竞争加剧 - 头部平台投放力度持续加大:ReelShort 2025Q1内购收入1.3亿美元 [20] - 用户增长遇瓶颈导致市场份额争夺更激烈 [20] - 新入局者增多(如中文在线的Sereal+、UniReel)加剧竞争 [20]
中国“多巴胺产品”席卷全球,淡水泉投资解码服务业出海逻辑
新浪基金· 2025-07-22 09:57
新消费出海逆势爆发 - 中国短剧平台ReelShort和DramaBox海外收入分别增长31%和29%,包揽全球短剧应用收入冠亚军 [2] - 2025年6月中国33家手游厂商入围全球收入百强,合计收入占TOP100总收入的33% [2] - 某策略游戏在欧美澳市场登顶畅销榜,突破策略游戏单日活跃用户量天花板 [2] 多巴胺经济的底层逻辑 - 短剧、游戏、潮玩通过激活大脑多巴胺奖赏系统,制造即时满足感与持续期待感 [3] - 2020-2024年欧美日治愈系玩具销售激增,印证情绪消费的刚性需求 [3] - 中国超10亿网民推动UGC/PUGC生态繁荣,催生"短平快"优质内容 [4] 工业化生产机制 - 短剧单集时长5-15分钟,每1-2分钟设计小反转以触发多巴胺分泌循环 [5] - 采用A/B测试优化内容,如前5秒冲突设计和付费节点设置,精准定位用户偏好 [5] - 竖屏格式+广告变现降低用户门槛,依靠流量和广告高效变现 [6] 中国企业的双重优势 - 中国每年百万艺考生和40万设计毕业生构成全球最大创意人才池 [8] - 完整供应链+成本效率优势+全球自营模式+IP创造,形成三位一体商业模式 [8] 从制造到创造的跃迁 - 中国企业通过"多巴胺产品"重构全球内容产业规则 [9] - 短剧爽感、游戏成就感和潮玩治愈感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升 [9]
2025中国短剧行业发展现状商业模式及出海市场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7-18 00:44
国内短剧行业发展现状 - 国内短剧已进入成熟阶段,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化发展,盈利模式从IAP向IAA转变,发行平台从小程序拓展至独立应用及电商、长视频等多类平台 [1] - 2024年国内短剧市场规模达504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预计2027年将突破千亿 [1] - IAA短剧增长迅猛,2024年规模250亿元,2027年有望达450亿元 [1] - 短剧具有回本周期短的优势,爆款剧甚至可3天回本,投流规模也随市场扩大持续增长 [1] - 截至2024年12月,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占国内互联网用户比例59.7% [12] - 2024年短剧投流规模约为330亿,占短剧收入贡献的65%,预计2025年投流规模接近400亿 [14] 国内短剧商业模式 - 短剧盈利模式分为单集付费、会员订阅和广告变现三种 [19] - 国内短剧逐渐从IAP向IAA转变,红果短剧月活跃用户已超过1.73亿,月人均单日使用时长1.38小时 [19] - 短剧回本周期短,首轮投放周期为30-45天左右,爆款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上线首日充值额突破2000万,回本周期压缩到3天 [22] - 短剧产业链包括上游内容生产、中游内容分发和下游内容消费 [22] 内容多元化发展 - 动漫短剧2024年Q4抖音看播人群超20亿人,Z世代占比超60%,付费规模超2600万 [28] - "短剧+"模式释放效能,"短剧+文旅"带动景点流量,"短剧+品牌营销"在2024年上线354部品牌短剧,美妆个护类占比最高 [1] - 2024年品牌短剧的两个上线峰值在5月和10月,与618大促和11.11大促预热期契合 [32] 短剧出海市场 - 短剧出海处于蓝海市场,2022年ReelShort上线开启出海序幕,2024年进入高速发展期 [2] - 商业模式以IAAP为主,ReelShort、DramaBox等头部应用领跑 [2] - 美国是第一大市场,贡献头部应用60%-70%的收入;东南亚下载量最大,中东为新兴潜力市场 [2] - 译制剧是基本盘,本土剧因文化契合度更受青睐,2025年Q1海外热榜TOP20中本土剧占80% [2] - 2025年5月海外短剧APP双端总下载量约为1.14亿次,预估内购收入约1.23亿美元 [48] AI技术赋能 - AI技术正赋能短剧全链条,在剧本生成、分镜设计、特效制作等环节实现降本增效 [2] - AI将动漫短剧生产周期压缩至传统的五分之一 [2] - AI生成的动漫短剧、动态漫等新形态不断涌现,成为行业新增长点 [2] - AI在短剧创作中具有降本增效、拓宽题材、交互与个性化等优势,但也存在内容同质化、质量不够高、版权归属等问题 [63]
短剧出海,不止于“奈飞平替”
东吴证券· 2025-07-16 17: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外短剧市场正爆发式增长,预计2025年内购总规模达38亿美元,长期空间或超海外电影票房 [3][11] - 海外短剧是中国网文产业延伸与视频化升级,是基于互联网算法和冲动付费逻辑的全新内容物种,核心商业模式是高效“增长飞轮” [3] - 海外短剧在消费模式、变现效率和生产模式上优于传统流媒体,需求侧增长点来自人群拓展、市场扩张和模式创新,供给侧核心矛盾是产能稀缺,竞争格局优于国内,盈利前景将从“烧钱换增长”到“稳定利润率” [3][4][6] - 推荐中文在线、昆仑万维、赤子城科技,建议关注掌阅科技、阅文集团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规模 - 海外短剧市场2023年下半年起步,2024年内购收入扩至15亿美元,2025Q1达7亿美元,假设Q2 - Q4季环比增20%,预计2025年达38亿美元 [11] - 长期来看,海外短剧市场空间有望超海外电影票房(2024年242亿美元),在DAU和GMV上有超越Netflix潜力 [12] - 国内短剧2021年起步,2024年超国内电影票房,2025年预计规模600亿元以上 [13] 需求侧 人群拓展 - 海外短剧受众目前以欧美女性为主,正探索男性向题材蓝海市场,以实现用户基数翻倍增长 [3] - 短剧题材潜力无限,可涵盖多种类型,未来有望从女性群体向男性市场拓展 [34][35] 国家拓展 - 短剧出海从依赖北美单一市场转向全球多点开花,北美为全球扩张提供弹药,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是未来增长关键 [44] - 美国是最大海外短剧市场,2025年5月贡献全球约48%内购收入,东南亚和拉美下载量增长快 [44][46] IAA模式推广 - 海外短剧目前主要依赖IAP变现,IAA模式可打破消费门槛,覆盖更广泛用户群体 [51] - IAA模式在欧美可吸引价格敏感或低收入群体,在新兴市场是获取用户主要手段,虽目前收入占比10 - 20%,但增速快 [54] 供给侧 核心矛盾 - 海外短剧产能缺口大,年产能仅约一千部,远低于国内 [61] - 有效产能稀缺原因包括缺乏复合型人才、工作时长限制和IP储备真空 [62][63] 破局之路 - 行业通过吸纳好莱坞罢工溢出人才和高性价比留学生与本土演员建立内生增长能力 [64] - 探索“出海短剧国内造”新模式,ReelShort产能从周均1部(23H2)提至周均6部(25年6月) [65] 竞争格局 海外短剧竞争格局优于国内 - 海外APP模式构建“护城河”,用户留存强、私域流量价值高,国内小程序模式用户留存差、缺乏品牌忠诚度 [70][71] - 海外流量渠道分散,平台有灵活性和议价能力,国内流量集中在少数平台,短剧公司依赖单一平台 [72] - 海外平台中立,市场公平竞争,国内平台下场竞争,破坏市场生态 [74] 现有玩家图谱 - 海外短剧市场是蓝海,核心玩家多为中国出海厂商,市场份额高度集中 [76] - 头部双雄ReelShort深耕北美、原创为王、IAP主导,DramaBox席卷新兴市场、翻译先行、IAA驱动 [84][85] - 第二梯队平台在特定题材或区域有成绩,但与头部有差距 [86] - 跨界巨头如TikTok、昆仑万维入局,本土势力在部分市场开始布局 [87] 终局推演 - 海外市场竞争核心是本土化内容供给和精细化产品运营效率赛,胜出关键要素包括资本实力、全球化运营和内容生产能力 [95][96] - 未来竞争格局将从“百家争鸣”到“一超多强”,“一超”可能是构建全产业链闭环的公司,“多强”包括流量巨头、区域/模式霸主和垂类深耕者/本土王者 [98][99] 盈利前景 成本结构 - 海外短剧平台成本支出主要包括买量成本(约占收入50%)、内容成本和渠道费用 [102][106][107] 盈利之路 - 市场集中后,平台战略重心将从“拉新”转向“留存”,降低对买量投流的依赖 [109] - 品牌效应可带来自然流量,内容库的复利效应可提升用户LTV,覆盖获客成本 [109] 长期展望 - 海外短剧平台终局形态与Netflix相似,发展路径也在复刻,预计长期净利率15 - 20% [110][112] 投资建议 中文在线 - 维持“买入”评级,ReelShort业务市场地位稳固、增长迅猛、利润可期,2025年1 - 6月净流水接近2024年全年 [120] - AI技术赋能内容创作,解决传统动漫产业痛点,为全球化战略提供“更优解” [121] - 高价值IP运营可释放长期商业价值,《罗小黑战记》大电影第二部及衍生品销售或成业绩增长点 [121] 昆仑万维 - 短剧业务市场表现显著,DramaWave推出约半年后MAU破千万、年化流水近1.2亿美元 [123] - 开发AI生产工具SkyReels,开源模型构建技术生态,从内容竞争者向“技术服务商”演进 [124] - 短剧业务是“All in AGI & AIGC”战略一部分,AI产品矩阵可提供多元化收入来源并反哺底层模型 [125] 赤子城科技 - 25Q1收入大增,社交和创新业务双引擎驱动高增长,海外短剧APP有望贡献新增量 [127] - AI赋能社交,区域突破显著,创新业务多点开花,积极回购彰显信心 [127][128] 掌阅科技 - 增长驱动力从数字阅读业务转向短剧衍生业务,2025Q1短剧成收入增长引擎 [130] - 依托IP储备在国内短剧市场规模化运营,2025年2月推出海外短剧平台iDrama [130] 阅文集团 - 向全行业开放顶级IP资源库,目标是成为短剧玩家的内容源头 [6]
东吴证券:海外短剧市场正经历爆发式增长 关注三方面需求侧增长点
智通财经网· 2025-07-16 17:12
海外短剧市场增长 - 海外短剧内购收入规模从2023年不到1亿美元激增至2024年15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38亿美元,长期市场空间有望超过海外电影票房(2024年规模242亿美元)[1] - IAA(免费+广告)模式在中国市场占比从11%迅速攀升至50%并反超付费模式,海外IAA收入占比约10-20%但增速高[1][4] 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 - 短剧商业模式为高效“增长飞轮”:ROI买量投放获取用户,按集付费实现高效率变现,快速回笼资金投入再生产[2] - 短剧轻量化消费模式降低用户注意门槛,单用户变现效率(ARPU)弹性高,单部成本10-30万美元,周期2-3个月,资本效率和ROI优于Netflix[3] 需求侧增长驱动 - 用户层面从女性向内容拓展至男性向题材(玄幻、科幻等),寻求用户基数翻倍增长[4] - 市场层面从北美向东南亚和拉美扩散,ReelShort北美收入占比从2023年Q3的71%降至2025年Q2的68%[4] 供给侧挑战与突破 - 供给侧核心矛盾为市场需求与“有效产能”稀缺,缺乏复合型人才、好莱坞工业体系壁垒及IP燃料库[5] - 行业通过吸纳好莱坞罢工溢出人才和探索“出海短剧国内造”新模式突破产能瓶颈[5] 竞争格局与厂商策略 - 海外短剧市场竞争格局优于国内,中国厂商主导,头部平台ReelShort(中文在线旗下)深耕北美IAP付费模式,DramaBox(点众科技旗下)侧重IAA模式[6][7] - TikTok、昆仑万维等公司入局,长期竞争关键为全球化内容生产能力和标准化内容体系[7] 盈利前景与标的推荐 - 当前成本结构以买量成本(占收入50%)为主,长期盈利模式对标Netflix,稳定净利润率可达15%-20%[8] - 推荐中文在线(ReelShort 2025年1-6月净流水2.07亿美元接近2024全年2.09亿美元)、昆仑万维(推出DramaWave和AI短剧生成平台SkyReels)、赤子城科技[9] - 建议关注掌阅科技(iDrama平台)、阅文集团(开放IP资源库)[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