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版权保护

搜索文档
五百亿微短剧市场迎版权战,像素级抄袭与AI换脸侵权频发
南方都市报· 2025-08-05 17:21
微短剧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5亿元 [1] - 创作者和观众数量持续增长 [1] 行业版权侵权现状 - 剧本抄袭、盗版泛滥、AI换脸等版权侵权现象屡禁不止 [1] - 盗版、未经授权的复制、洗稿和抄袭现象频繁发生 [2] - 微短剧制作成本低、传播速度快导致洗稿和剽窃现象普遍 [2] - 侵权手段不断翻新,包括全片盗录、低门槛洗稿、未经授权翻拍等 [5] - AI技术被用于版权侵权,包括换脸、声音克隆、剧本翻译等 [5] 侵权对行业的影响 - 严重扰乱行业生态,挫伤原创者和投资者信心 [1] - 打击原创积极性,抑制行业创新动力 [2] - 破坏影视投资信心,商业预期被严重破坏 [3] - 可能导致中国短剧企业国际声誉受损,影响"出海"进程 [3] - 中小型影视公司面临"越维权越亏损"的困境 [4] 具体侵权案例 - 听花岛文化公司《家里家外》被"像素级"抄袭剧本 [3] - 国外头部短剧平台对作品进行AI换脸式抄袭 [3] - 华策集团独家改编权形同虚设,类似作品抢先上线 [3] - 嘉兴九州文化遭遇以售卖课程为幌子传播盗版全集 [4] - 于今无量作品未上线盗版已满天飞 [4] 行业应对措施 - 中国版权协会微短剧委员会成立,行业保护力度有望加大 [4] - 出台《关于强化微短剧领域"通知-删除"规则的工作指南》 [6] - 平台建设版权保护中心,支持作品确权、监测和投诉处理 [7] - 平台拓展内容来源渠道,开放版权库提供改编便利 [7] - 尝试建立"长期分成"与"老剧回流"激励机制 [7] 专家建议 - 需在制度与技术层面构建新的版权识别与授权体系 [5] - 提前布局面向AIGC环境的版权确权机制 [5] - 推动建立数据库级别的内容保护系统 [5] - 行业内部通过平台主导的自治机制探索路径 [6] - 参考电商行业对假货治理的经验 [6]
百余款微短剧APP“出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6 07:28
微短剧行业出海现状 - 中国已有百余款微短剧APP出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微短剧类目下载量前三名均来自中国应用程序,领跑海外市场 [2] - 截至2024年6月,中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 [1] 海外市场表现 - 中国电影人高峰在海外拍摄的微短剧累计票房达7000万美元 [2] - 《离婚的亿万富翁女继承人》成本不足20万美元,创下3500万美元收入 [2] - 《一梦枕星河》在新加坡热映,通过数字化演绎苏州非遗元素展现中华文化 [2] - 《逃出大英博物馆》以文物人格化叙事唤醒全球华人文化记忆 [2] 内容创作策略 - 微短剧以"短叙事革命"打破文化壁垒,依托本土题材实现国际转译 [3] - 采用"AI制作+全球分发"全链条生态高效触达用户 [3] - 创作底层逻辑为"社会性话题+情绪价值" [5] - 创作方向包括扎根现实、多元形态、AI辅助、主流媒体入局、国际传播 [5] 行业规模与政策支持 - 2024年北京微短剧产值规模约336.2亿元,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二 [6] - 北京市出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单项目提供百万级扶持力度 [6] - 政策聚焦译制传播、版权输出、平台建设、效能提升四大方向 [6] 版权保护措施 - 微短剧出海面临版权交易不畅、海外维权较难等问题 [7] - 微短剧版权保护联合专家小组成立,深入研究版权保护关键问题 [8] - 微短剧版权服务平台应用区块链、AI等技术提供全生命周期版权服务 [8] 行业发展建议 - 提案建议通过政策扶持给予微短剧出海补助和创作补贴 [4] - 鼓励拓展国际市场,加大跨国合作和内容输出 [4] - 鼓励直接生产具有跨文化传播潜力的内容 [4]
短剧《家里家外》被烛影心光抄袭,听花岛发声明坚决维权
经济观察报· 2025-07-02 18:14
公司动态 - 听花岛发布声明称旗下短剧《家里家外》遭南京烛影心光科技抄袭,对方未经授权将抄袭内容用于商业获利,严重侵犯其合法权益 [1] - 《家里家外》于3月14日首播,全网播放量预计已超50亿,相关话题多次登上抖音热榜,成为短剧行业现象级作品 [1] - 听花岛发现《歪出一片烟火人间》在情节串联、顺序安排、分镜设计等多方面与《家里家外》高度相似,相似度远超合理借鉴范畴 [2] - 听花岛已委托律师出具《律师声明》,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2] - 公司此前已采取过交涉、投诉、发律师函等措施应对侵权,但版权问题始终未得到根本解决 [3] 行业现状 - 微短剧发行阶段存在网盘盗版、搬运、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盗版售卖等侵权行为 [3] - 《家里家外》在快手平台上曾出现大量盗版视频合集和话题,侵权者通过篡改片名逃避维权追查 [3] - 监管机构已高度重视微短剧版权问题,"剑网2025"专项行动将规范微短剧版权秩序列为重点任务 [3] - 中国版权协会成立微短剧工作委员会维权中心,致力于打击侵权盗版行为,维护行业版权生态 [3] - 行业呼吁加强版权保护意识,从业者需自觉抵制侵权行为,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创作和市场环境 [3]
5月微短剧月报:大盘消耗超22亿;73部新剧闯入百强;榜首连续24期上榜
36氪· 2025-06-04 11:15
微短剧市场概况 - 5月微短剧大盘总消耗达22.62亿,环比增长8%,2025年累计消耗110.29亿 [1] - 热力榜TOP2《那年阳光正好》《出手》热力值分别超4200W和3800W,41部新剧进入TOP50 [2] - 端原生热播榜178部微短剧播放增量破亿,榜首《曾逢君时花照眼》11日内达7亿播放量 [9] 头部公司表现 - 番茄、河马、麦芽、九州占据热力榜百强77席,关联热力值均破亿(番茄2.7亿/河马2.4亿/麦芽1.7亿/九州1.4亿) [3][6] - 河马包揽新品榜TOP2,番茄与河马各占新品TOP20中5席,女频题材热力值2.58亿显著高于男频1.43亿 [12] - 男频热投榜TOP20热力总额2.7亿(+17%),女频达3.5亿,新剧占比均超85% [20][21][23] 内容题材特征 - 情感题材投放554万组居首,逆袭/都市题材分别投放408万/367万组,TOP6题材投放均超百万组 [15][16] - 女频题材投放512万组远超男频203万组,情感/都市/逆袭题材在女频TOP20中占比达85% [15][23] - 端原生热播新品榜TOP20以情感(14席)、逆袭(13席)、都市(9席)题材为主 [14] 渠道与产品形态 - 抖音小程序投放796万组(占比67%)连续3月下滑,APP投放292万组(25%)持续增长 [25][26][27] - 红果免费短剧APP月活达1.73亿,仅次于主流长视频平台 [28] 行业动态 - IP化进程加速:芒果发布IP改编片单,晋江授权《折腰》,咪咕开放2万册IP库 [29][30][35] - 版权保护升级:抖音成立短剧版权中心,统一管理合作与供给 [32] - 国家队入场:新华网推出短剧剧场频道,总台献礼剧《奇迹》上线,广电总局启动百部精品计划 [33] - 小说平台入局:七猫设立现金激励,咪咕提供2000万扶持资金 [35][36]
1块钱解锁2万部微短剧还能日更 侵权难题怎么破?
央视新闻· 2025-05-18 20:17
微短剧行业现状 - 微短剧凭借短小精悍、贴近生活、传播迅速等优势深受观众喜爱,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1] - 行业面临严重的版权保护问题,剧本抄袭、搬运盗播等侵权问题制约行业发展 [1] - 电商平台上存在大量盗版微短剧资源,仅需1元即可购买2万部盗版剧集并可每日更新 [1] 盗版问题严重性 - 盗版现象泛滥,通过网盘传播盗版内容,极大降低内容制作方生产创新的积极性 [4] - 微短剧采用前几集免费、后续付费或看广告解锁的模式盈利,但新剧上线当天甚至几小时内就被盗版搬运 [6] - 盗版流量影响的产值可达200亿元,占去年微短剧市场规模505亿元的约四成 [8] 盗版对行业的影响 - 微短剧拍摄制作周期短、成本低,播出平台完全开放,技术上极易被盗版复制 [10] - 盗版几乎零成本,而制作方拍摄一部剧需投入50万至几百万成本 [12] - 微短剧核心收益期集中在上线前三天至首周,盗版打击对收益具有毁灭性影响 [15] 维权难点 - 维权取证困难且消耗精力,制作方和剧本方难以承担时间成本 [17] - 微短剧收益期短,维权流程耗时导致产品生命周期结束时维权尚未完成 [15] - 盗版源头难以寻找,维权时间成本高 [13] 行业应对措施 - 呼吁电商平台、短剧播出平台等加强合作,阻断盗版内容传播路径 [17] - 大平台具备技术和人力审核能力拦截盗版,需主动治理盗版内容 [19] - 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联合启动"剑网2025"专项行动,加大微短剧版权保护力度 [20] - 中国版权协会微短剧工作委员会维权中心成立,开展版权保护与维权工作 [20]
盗版横行吞噬产值,微短剧版权保护如何破局?
搜狐财经· 2025-04-27 18:40
微短剧行业现状 - 5G普及和短视频内容爆发推动微短剧成为新晋"顶流",制作周期仅需几周,更新快、爆发快、收益回收快 [1] - 盗版问题严峻,导致潜在产值流失约200亿元人民币,严重扰乱行业秩序 [1] - 盗版手段隐蔽,包括改剧名、改主演名、切片播放规避监测,给维权带来巨大挑战 [2] 微短剧版权困境 - 盗版渠道多样化:视频平台UGC合集盗版、搜索平台导流至盗版网站、网盘黑产兜售资源,甚至出现9.9元打包上万部短剧的现象 [2] - 微短剧热度集中在上线前几天,盗版传播速度几乎同步,传统事后追责模式失效 [2] - 版权人即便打赢侵权官司,也难以挽回损失,侵权治理加速迫在眉睫 [2] 平台责任与技术解决方案 - 平台需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强化即时处理能力,与权利人加强合作 [3] - 技术解决方案包括母本比对系统、人工智能比对技术,实现"事前拦截"与"事中快速处理" [3] - 平台面临"两难困境":删除太快可能误伤正常内容,删除太慢可能放纵盗版并承担连带责任 [3] - 引入可信举报人机制和"好撒玛利亚人条款",优化处理优先级并保护主动筛查盗版的平台 [3] 侵权认定与法律挑战 - "二创剪辑"和"影视解说"具有高侵权风险,发布者法律意识淡薄 [4] - 短剧侵权认定需要更细致、专业的判断体系,精准划定合理使用与侵权的界限 [4] - 事后救济有滞后性,需寻求前置处理方式,提供事前保护和救济 [4] AI技术与新兴挑战 - AI辅助内容创作提升生产效率,但加大侵权识别难度 [5] - 微短剧原创性和叙事连贯性不输长剧,应享受完整著作权保护 [5] - 需警惕新兴技术对版权保护体系提出的新挑战 [5] 行业共治与生态构建 - 版权保护需行业团结,显著提升侵权赔偿标准,打击盗版经济动机 [5][6] - 平台需履行主动预防和快速处理侵权责任,内容方加强作品备案登记和溯源技术建设 [6] - 行业协会推动制定短剧版权保护行业标准,司法与行政机构开设快速处理机制 [6] - 版权保护目标是铺设创新和秩序同行的路,助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影视产业链 [6]
狂飙504亿微短剧行业撞上盗版暗礁,年损200亿如何破局
南方都市报· 2025-04-27 01:06
文章核心观点 - 微短剧行业发展迅速但盗版问题严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内容生态风险,同时存在内容低质化、同质化问题,需构建版权保护体系并重塑内容生态以实现持续发展 [1][4][11] 微短剧行业现状 - 微短剧凭借“短、快、便”优势迅速走红,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4亿元,日活跃用户约4亿人 [1][4] - 微短剧行业存在盗版、内容低质化和同质化等问题,盗版使行业年损失超200亿元,约20%用户观看盗版剧集 [1][3][4] 应对盗版问题的举措 - 2025年4月24 - 25日,权威机构和研究会举办研讨会,探讨微短剧行业发展现状和挑战,寻找突破困境的新航道 [2] - 建立以“快速响应 + 多方联动”为核心的版权保护体系,平台应在24小时内完成版权投诉处理并下架侵权内容 [7] - 平台建立完善审核机制,提高审查标准,履行内容安全审核和高危版权过滤责任 [9] - 借鉴YouTube版权保护模式,让创作者与平台合作,平台过滤侵权内容,处理权交还给创作者 [9][10] - 引入欧盟“可信举报者”制度,运用技术追踪侵权者,推动版权保护从事后举报向事前筛查转变 [10] - 成立群体组织帮助维权,整合行业资源开展统一监测、证据收集与诉讼流程,加大宣传和加快立法 [10] 内容生态重塑方向 - 微短剧从粗制滥造向精品化升级,题材和价值表达不断丰富,专业机构和人才加入,AIGC技术提供支持 [11] - 播出平台强化内容安全审核与版权治理,创新与制作方、版权方的合作模式,保障创作者权益 [11] - 微短剧行业进入提质增效阶段,注重内容深度、制作水平和艺术价值,进行IP长期规划与系列开发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