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

搜索文档
图博会5天吸引客流30万人次
北京晚报· 2025-06-23 14:23
历时5天,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于昨天落幕。本届图博会累计吸引8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 家展商现场参展,22万种中外图书亮相,举办1000多场文化活动。截至目前的初步统计,本届图博会共 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含意向)2826项。其中,各类版权输出意向和协议1955项,引进意向和协议 753项,合作出版意向和协议118项。11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万人次入场参观。在图博会现场,图书"走 出去"和"引进来"是最大亮点。 作为历届图博会的重点展区之一,本次图博会北京展区以"书香京城 悦读世界"为主题,获得海内外同 业和线上线下读者的广泛关注。据初步统计,截至昨天16时,北京展区与20余个国家近40家海外出版机 构,达成各类输出意向(含实物出口)350余种,达成引进意向14种。其中版权输出签约及意向共计150 种,包括已签约版权协议40种,达成版权合作意向110种。实物出口意向200余种,订单金额约20万美 元。 本届图博会,北京展区组织北京出版集团、市属图书出版单位和重点网络出版服务企业共40家盛装参 展,共计展出3500余种各类精品图书、期刊、文创及融媒体产品,策划举办了32场极具国际特色和北京 特色的文 ...
多场“好戏”轮番登场 这个端午假期精彩不停歇→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03 20:30
夜间文旅经济 - 端午假期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客流量达3496 25万人次 同比增长6 2% [1] 公共文化空间活动 - 成都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推出"典籍里的非遗"系列活动 包括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体验及31种古籍原书展示 [3] - 辽宁省锦州市少儿图书馆国学体验馆开展"宋代点茶技艺欣赏与体验"活动 参与者身着汉服体验传统文化 [9] 文艺演出市场 - 国家大剧院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话剧《天下第一楼》和改编自茅盾文学奖的《北上》 后者融合古今三个时空的舞台表现手法 [10][11] -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推出曲剧儿童剧《运河幻游记》 结合运河历史与《山海经》元素 并为困难群体提供免费公益票 [13][15] 国际艺术交流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汇集海内外10余家顶尖艺术团体 呈现二十四节气·诗书画乐作品展 融合诗词朗诵 书画创作与民乐演出 [16]
开启世界文学阅读奇妙之旅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2 09:30
文学评论与创作理念 - 《寻找理想作家》是徐则臣的文论集,涵盖阅读史、作家论、书序和演讲,展现其文学审美与见解 [2] - 书中品评卡夫卡、卡达莱、厄普代克、帕慕克等作家经典,探索文学创作的独特发现 [2] - 通过中国文学传统与现代脉络的梳理,描绘中外文学交错互动的文化图景 [2] 文学阅读与重读价值 - 强调经典文学需反复品读,如分析大江健三郎不同故事结局、纪德《窄门》等作品的深层秘密 [3] - 指出大师级作品均蕴含独特人性与文化命题,理解需时间沉淀 [3] - 重读行为被赋予时间洪流中自我安置的意义,如20年后重读《静静的顿河》获得启悟 [4] 世界文学解读方法 - 提出生动凝练的阅读法,如马尔克斯的"唯一性"在于为每代作家提供新想象方式 [4] - 卡达莱的创作优势被归结为对阿尔巴尼亚历史与社会主义经验的个人化处理 [4] - 通过《北上》创作心路与《窄门》的互文,展现小说结构与艺术形式的深刻见解 [4] 理想作家与读者关系 - 理想文学需作家与读者建立思想情感共鸣,而非单向表达 [5] - 提出理想作家三大素质:开阔视野、问题意识、渊博学识,三者需相互激活 [5] - 中国作家需活化古典与民间资源,找到适配当代现实的表达路径 [5] 文学创作终极命题 - 探讨文学理想与作家信念的辩证关系,强调作品应超越作家本身 [6] - 至高境界是作家通过艺术经营出比自身更复杂多元的文学世界 [6] - 聚焦大时代下写作意义,探索文学对人类思想与社会历史的可能性 [6]
“名场面”不能“有句无篇”(艺海观澜)
人民日报· 2025-05-20 06:01
行业趋势分析 - "名场面"已成为互联网传播语境下大众文艺的普遍现象,通过精心打造经典片段赢取关注 [1] - 短视频、短剧等创作领域积极总结"名场面"打造公式,试图复制经典成功经验 [1] -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注意力稀缺,"名场面"承担着传播突破口和引爆点的角色 [2] 创作模式转变 - 文艺创作从"如何讲好故事"转向平衡故事性与注意力吸引 [3] - 微短剧以弱化情节、强化情绪见长,"名场面"体现类似的叙事自觉 [2] - 部分作品基于大数据分析反向设计"名场面",导致脱离剧情的错置感 [3] 市场反馈与问题 - 观众因《只此青绿》中"青绿腰"片段进入剧场观剧,显示"名场面"的引流效果 [2] - 存在"有句无篇"现象,部分作品精华仅集中在几分钟的"名场面" [3] - 跟风模仿导致场景同质化,采用夸张煽情手法引发观众尴尬 [3] 创作价值导向 - "名场面"应建立在饱满的情节逻辑、情感逻辑和表演逻辑基础上 [4] - 创作者需平衡市场回应与艺术自觉,避免被流量迷惑 [4] - 优秀作品需通过扎实内容托举"名场面",串联时代文艺长廊 [4]
50万种新书好书集结亮相2025北京书市在书香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02 08:29
2025北京书市一角 刘同华 摄 书市展销的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的部分图书 刘同华 摄 出版精品展销区 刘同华 摄 读者在认真翻阅图书 刘同华 摄 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以"书香京城 悦读春天"为主题的2025北京 书市在京举办。作为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常态化活动之一,本次书市汇聚出版发行行业最新成果,整合 文商旅体优质资源,为广大读者奉上一场年轻态、文艺范、惠民性兼备的文化盛宴。 近200家出版社携精品出版物集结在此 本次书市主展场的主题出版物展区、出版精品展销区、儿童精品阅读区、特价书展销区、实体书店街区 等亮点纷呈,特色鲜明。全国19个省市区近200家知名出版社携精品出版物在此集结,50余万种新书好 书令人目不暇接。 高扬主旋律,讲好中国故事。主题出版物展区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重点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主题图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复兴文库》等 主题出版物,开展主题图书展示展销和重点图书、书单推荐。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中轴线申遗等紧扣 时代脉搏与地域特色的主题图书,中国好书、京华好书、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等优秀出 ...
扇巴掌才是收视密码
虎嗅· 2025-04-30 16:46
据说被扇耳光能使人瞬间清醒,并且变得更加专注和理智。 纪录片《流言终结者》曾做过一架耳光机,在被扇耳光后,受试者的射击成绩均有所提升。专家表示, 扇耳光带来的强烈刺激能使人肾上腺素快速分泌,从而使相应器官的血流速度加快,增强其运动表现。 难怪社会新闻里给对象下跪的男生,都会猛抽自己耳刮子,莫不是一边扇一边在内心OS——你这个恋 爱脑给我清醒一点!女孩一定要远离这种男人,不然以后挨扇的就是你。知名情专余华老师早就说 过:"他会求你,他甚至会下跪,他还会打自己的耳光,你都不要心软。" 但科学研究只说被扇的好处,没说扇人的效果,更没说看扇人的效果。照硬糖君说,扇人只会让人爽, 一直扇就一直爽。而看扇人虽然效果递减,但也相当痛快了。在这个意义上,扇巴掌是一种三赢。 这就能理解,"扇巴掌"何以成为4月的影视怀旧主题。这边李沁掌公主转场在抖音登上热搜,那边豆瓣 出具《夏家三千金》巴掌统计报告。有人已经精确统计到每个角色拢共挨过多少次巴掌,把这精力投入 到工作学习上,不敢想象会有多成功! 通常认为,"巴掌戏"脱离了高级趣味。古早豪门剧曾是巴掌重灾区,品如扇,品如扇完李沁扇。李沁 扇,李沁扇完戚薇扇。但随着国剧文明程度的提高 ...
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启幕,北京乐山双城联动打造戏剧盛宴
新京报· 2025-04-27 07:03
活动概况 - 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于4月25日在国家话剧院小剧场开幕,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市西城区政府主办,乐山市政府、中央戏剧学院特邀主办 [1] - 活动主题为"原创戏剧,时代共鸣",宗旨为"重视原创、紧跟时代、艺术精湛、服务人民" [2] - 展演分为"北京主单元""乐山展演月""高校展演月"三大板块,4月至9月在北京和乐山双城上演 [2] 展演内容 - 从全国报名剧目中遴选出15部大剧场剧目和10部小剧场剧目 [2] - 开幕大戏为国家话剧院经典剧目《大宅门》,该剧将70多集电视剧浓缩为2个半小时话剧,本轮演出8场 [3] - 北京主单元其他大剧场剧目包括《春逝》《树魂》《烟火人间》等9部作品 [4] - 小剧场剧目包括《爱情失格》《万火关》《裁·缝》等,展现小剧场话剧的独特魅力 [6] 活动规模与影响 - 十年来共有124个参演团体、238个剧目参与,线下演出915场,线上演播671场,受众达360余万人次 [3] - 活动被誉为中国原创话剧的"风向标",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3]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已有五六部作品参演,认为该平台为国内原创作品和创作者提供了良好交流机会 [5] 创新与拓展 - 首次采用双城举办模式,新增乐山展演月,时间为5月10日至6月10日 [7] - 乐山展演月将上演《四世同堂》《水生》《了不起的你》等5部作品 [7] - 举办"戏剧普及工作坊",国家话剧院艺术家将深入校园和群众开展培训 [8] - 组委会将举办专题研讨会探讨双城互动办展模式 [8] 特色活动 - 北京主单元期间举办"十周年海报回顾展",展示历届参演剧目海报 [6] - 西城区文化馆原创话剧《京报》将在北京与乐山两地上演 [9] - 策划"我与大师零距离"演后谈、大师工作坊、高清影像放映等公益活动 [9] - 推出多场"学生公益专场"演出,坚持惠民票价原则 [10] 高校参与 - 新增高校展演月活动,中央戏剧学院作为特邀主办方深度参与 [11] - 9月将上演中央戏剧学院创排的话剧《告别》和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 [11] - 中央戏剧学院和杭州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出品的话剧《北上》将作为闭幕演出 [11] - 活动旨在深化高校与行业协同育人模式,培养新时代戏剧人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