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上》
icon
搜索文档
图博会5天吸引客流30万人次
北京晚报· 2025-06-23 14:23
展会概况 - 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历时5天,吸引8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家展商参展,展出22万种中外图书,举办1000多场文化活动 [1] - 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2826项,其中版权输出1955项,引进753项,合作出版118项 [1] - 11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万人次入场参观,图书"走出去"和"引进来"成为最大亮点 [1][4] 北京展区表现 - 北京展区以"书香京城 悦读世界"为主题,与20余个国家近40家海外出版机构达成输出意向350余种,引进意向14种 [1] - 版权输出签约及意向150种(已签约40种),实物出口意向200余种,订单金额约20万美元 [1] - 组织40家出版单位参展,展出3500余种精品图书及文创产品,举办32场文化交流活动 [2] 国际合作成果 - 北京出版企业与企鹅兰登、德古意特等国际一流出版社达成版权合作,并与Overdrive达成电子馆配项目合作意向 [2] - 北京出版集团加入国际出版教育联盟,与意大利特雷卡尼大百科出版研究院、泰国红山出版社建立战略合作 [2] - 与马来西亚主宾国举办《北上》《中国画的艺术》等马来文版图书首发式,启动中意经典著作互译出版项目 [2][6] 出版成就与奖项 - 《平安批》(泰文版)和《正在消失的美丽》(西班牙文版)获"输出版优秀图书"奖 [3] - 6家北京出版社入选"2025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109种图书被海外图书馆永久收藏 [3] - 《北上》阿拉伯文版译者叶海亚·穆赫塔尔获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3] 特色出版项目 - "科学人文系列"由北京燕山出版社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合作,首部作品《中国量天尺》入选"中国好书"推荐 [5] - "岩波科学图书馆"书系首次以套系形式引进中国,包括4册鸟类科普图书 [7][8]
开启世界文学阅读奇妙之旅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2 09:30
文学评论与创作理念 - 《寻找理想作家》是徐则臣的文论集,涵盖阅读史、作家论、书序和演讲,展现其文学审美与见解 [2] - 书中品评卡夫卡、卡达莱、厄普代克、帕慕克等作家经典,探索文学创作的独特发现 [2] - 通过中国文学传统与现代脉络的梳理,描绘中外文学交错互动的文化图景 [2] 文学阅读与重读价值 - 强调经典文学需反复品读,如分析大江健三郎不同故事结局、纪德《窄门》等作品的深层秘密 [3] - 指出大师级作品均蕴含独特人性与文化命题,理解需时间沉淀 [3] - 重读行为被赋予时间洪流中自我安置的意义,如20年后重读《静静的顿河》获得启悟 [4] 世界文学解读方法 - 提出生动凝练的阅读法,如马尔克斯的"唯一性"在于为每代作家提供新想象方式 [4] - 卡达莱的创作优势被归结为对阿尔巴尼亚历史与社会主义经验的个人化处理 [4] - 通过《北上》创作心路与《窄门》的互文,展现小说结构与艺术形式的深刻见解 [4] 理想作家与读者关系 - 理想文学需作家与读者建立思想情感共鸣,而非单向表达 [5] - 提出理想作家三大素质:开阔视野、问题意识、渊博学识,三者需相互激活 [5] - 中国作家需活化古典与民间资源,找到适配当代现实的表达路径 [5] 文学创作终极命题 - 探讨文学理想与作家信念的辩证关系,强调作品应超越作家本身 [6] - 至高境界是作家通过艺术经营出比自身更复杂多元的文学世界 [6] - 聚焦大时代下写作意义,探索文学对人类思想与社会历史的可能性 [6]
“名场面”不能“有句无篇”(艺海观澜)
人民日报· 2025-05-20 06:01
行业趋势分析 - "名场面"已成为互联网传播语境下大众文艺的普遍现象,通过精心打造经典片段赢取关注 [1] - 短视频、短剧等创作领域积极总结"名场面"打造公式,试图复制经典成功经验 [1] -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注意力稀缺,"名场面"承担着传播突破口和引爆点的角色 [2] 创作模式转变 - 文艺创作从"如何讲好故事"转向平衡故事性与注意力吸引 [3] - 微短剧以弱化情节、强化情绪见长,"名场面"体现类似的叙事自觉 [2] - 部分作品基于大数据分析反向设计"名场面",导致脱离剧情的错置感 [3] 市场反馈与问题 - 观众因《只此青绿》中"青绿腰"片段进入剧场观剧,显示"名场面"的引流效果 [2] - 存在"有句无篇"现象,部分作品精华仅集中在几分钟的"名场面" [3] - 跟风模仿导致场景同质化,采用夸张煽情手法引发观众尴尬 [3] 创作价值导向 - "名场面"应建立在饱满的情节逻辑、情感逻辑和表演逻辑基础上 [4] - 创作者需平衡市场回应与艺术自觉,避免被流量迷惑 [4] - 优秀作品需通过扎实内容托举"名场面",串联时代文艺长廊 [4]
扇巴掌才是收视密码
虎嗅· 2025-04-30 16:46
影视行业扇巴掌戏份分析 扇巴掌的生理与心理效应 - 扇耳光能使人肾上腺素快速分泌 增强运动表现 纪录片《流言终结者》实验显示受试者被扇后射击成绩提升[2] - 扇巴掌被视为三赢行为 扇人者获得快感 看扇人者感到痛快 被扇者可能提升表现[2] 扇巴掌在影视剧中的运用 - 2023年4月成为影视怀旧主题 李沁掌公主转场登抖音热搜 《夏家三千金》豆瓣统计报告显示角色挨巴掌次数被精确计算[2] - 古早豪门剧曾是巴掌重灾区 如《回家的诱惑》品如扇人桥段 近年国剧文明程度提高使互扇情节减少[2] - 短剧《五十岁婚宠》中刘晓庆扇耳光桥段因表演浮夸引发讨论 显示短剧对巴掌戏的依赖[3] 近期影视作品中的巴掌戏回潮 - 《云之羽》丞磊扇张凌赫田嘉瑞巴掌成为权力象征 《九重紫》女主扇飞所有人 夏之光反手上扬耳光获赞[4][5] - 《值得爱》王安宇被扇营造弱势男性破碎感 《脱轨》刘浩存拽姐扇人迎合有仇必报情绪[5] - 欧豪成为"抗扇专业户" 在《左耳》《北上》等多部作品中被扇 角色形象与巴掌戏深度绑定[4] 扇巴掌戏的表演艺术 - 《夏家三千金》获力度奖 演员扇巴掌时蓄力充分 被扇者轻则转身重则飞出数米[8] - 《千金归来》李沁单挑所有反对者 获单挑奖 配音使用拟声词增强真实感[8] - 《延禧攻略》魏璎珞扇尔晴获解气奖 空手夺白腕技巧提升戏剧张力[9] - 港台剧注重细节 《法外风云》谢雪心扇王浩信21下获手速奖 《我本善良2》叶童扇温兆伦24下获平衡奖[9] 行业趋势与观众需求 - 爱奇艺CEO龚宇指出50%观众只看一集就弃剧 认为长剧情绪不足 巴掌戏减少是观察指标[11] - 短剧继承"内地豪门轻奢剧"叙事思路 用极致情感和财富剪刀差呈现人性弱点 巴掌戏成为情绪宣泄出口[12][13] - 观众偏好即时反馈 快嘴怼人和快手扇人成为大女主标配 《九重紫》扇戏被接受说明贵女形象与暴力不冲突[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