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

搜索文档
2025年上半年剧场类演出16.05万场 票房收入54.02亿元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5 11:29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话剧保持在所有演出品类中的优势地位,场次同比增长16%,票房同比增长 3%;脱口秀由于在专业剧场演出场次激增,带动脱口秀整体票房显著增长,演出场次同比增长54.1%, 票房同比增长134.9%,已成剧场类演出第二大品类;舞蹈演出市场整体趋稳,票房小幅增长,精品舞 剧持续发挥市场引领作用,《只此青绿》《红楼梦》《天工开物》《孔雀》等保持较高热度,带动传统 文化破圈传播效果显著;音乐剧市场增长持续,票房同比增长15.1%。(记者郑海鸥) 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8月4日电 记者4日获悉: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监测,2025年上半 年专业剧场、小剧场新空间等剧场类演出16.05万场,票房收入54.02亿元,观众人数2055.01万人次;位 列票房收入前200的剧场类演出IP(含小剧场和演艺新空间)场次、票房、观众人数较2024年同比均有 显著提升。 ...
大戏看北京 | 8月文艺资讯
北京商报· 2025-08-02 00:06
舞台演出 北京京剧院 新编现代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 场馆:长安大戏院 时间:8月1-3/5日 "八一"主题演出 | "心中的旋律"中国交响乐团合 | 国家大剧院 | 8月1日 | | --- | --- | --- | | 唱团音乐会 | | | | 国家京剧院 现代京剧《智取威 | 国家大剧院 | 8月1-2日 | | 虎山》 | | | | 上海芭蕾舞团 芭蕾舞剧《白毛 | 天桥剧场 | 8月5日 | | 女》 | | |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话剧《浪 | 国家大剧院 | 8月7-9日 | | 潮》 | | | | 歌声嘹亮——国家大剧院致敬 | 北京艺术中心 | 8月15-16日 | | 人民英雄交响音乐会 | | | | "长征·黄河"郑健与北京交响乐 | 国家大剧院 | 8月21日 | | 团交响合唱音乐会 | | | | 北京民族乐团《胜利之光》民 | 北京艺术中心 | 8月23日 | | 族管弦乐音乐会 | | | | 沈阳杂技团 杂技剧《先声》 | 北京艺术中心 | 8月23-24日 | 话剧 | 中国煤矿文工团 | 《温暖的味 | 北京保利剧院 | 8月1-3日 | | --- | -- ...
5位文旅行业基层代表分享履职故事做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使者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25 21:50
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 - 东莞市文化馆构建市镇村三级总分馆体系,365天开放,2024年到访量达43万人次 [1] - "没有围墙的文化馆"模式通过开门办馆策略覆盖全城,提供演出、展览、才艺学习及社交空间 [1] - 文化馆定位为"人民的文化馆",服务对象聚焦城市外来建设者,强调文化普惠性 [1] 传统文化演艺市场升温 - 《只此青绿》全球巡演超750场,吸引年轻观众"跨城追剧"及重复观看 [2] - 民族舞蹈作品如《天下大足》融合传统文化IP(如《千里江山图》),需深度解读文化背景以提升演绎效果 [2] - 演艺团体常态化开展基层惠民演出,推动传统文化普及,观众反馈显示演出显著提升文化认同 [2] 旅游消费升级趋势 - 高铁网络及航线扩张推动出行便捷化,私家车普及带动自驾游成为热门选择 [3] - 游客需求从观光转向文化深度体验,导游角色升级为"文化翻译官",需强化本土特色叙事能力 [3] - 旅游产品设计需结合历史故事化呈现,以增强互动性与传播力 [3] 非遗产业与文旅融合 - 赤水竹编采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300余人就业,年吸引2万游客体验 [4] - 竹编产业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竹旅游"线路,整合吃、用、赏、玩场景,加速市场化 [4] - 非遗工坊与展示中心成为文旅融合节点,推动传统工艺向旅游消费品转化 [4] 红色旅游与青年教育 - 红岩博物馆通过实物展品(如小萝卜头铅笔头)的沉浸式讲解,激发青年历史共鸣 [5] - 讲解员年均超千场活动,将红色故事融入现代传播场景,强化文化传承效果 [5]
文旅经营主体如何培育壮大?做强领飞“头雁” 推动“雁阵”齐飞
四川日报· 2025-06-18 08:28
四川文旅企业发展现状 - 四川文旅企业总体呈现"小、散、弱"特征 虽有个别成功案例如《只此青绿》《哪吒2》但整体规模偏小 [1] - 省旅投集团资产规模300亿元 与中国旅游集团20强龙头企业上千亿至上万亿规模存在显著差距 [1] - 全省规上文化企业数量仅为广东和江苏的1/4 不足浙江的一半 全国文化企业30强和旅游集团20强中"川字号"仅2家 [1] - 行业缺乏在线旅游服务、演艺经济等领域的链主企业 [1] 政府政策导向 - 省委全会将"培育壮大文旅经营主体"列为深化文旅融合重点改革内容 提出"企业强 产业才会强"发展理念 [1] - 明确"做强重点骨干文旅企业"和"梯度培育中小文旅企业"双轨策略 计划通过民营文旅企业孵化计划培育龙头企业 [2] 企业战略响应 - 省旅投集团提出盘活资产、放大价值 与地方资源嫁接实现共赢 目标成为文旅发展"头雁" [1] - 域上和美集团计划深度挖掘四川文化资源 打造代表四川的高质量文旅项目 强化"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 [2] - 行业商会推动形成"大中小微"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重点培育有竞争力的链主企业 [2]
在未来影院观众“进入”电影,一批虚拟现实电影即将登陆院线
新浪财经· 2025-06-14 20:13
上海国际电影节未来影院单元 - 未来影院单元依托AR VR MR等最新影像科技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交互体验[1][5] - 该单元诞生于2024年由上海国际电影节与普陀区合作策划虚拟现实影像作品展映和产业分享活动[5] - 响应国家电影局《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号召探索文旅商体展跨界共赢新模式[5] 展映内容与技术应用 - 集中展映16部中外佳作包括全球或亚洲首映作品如《长安三万里》《地心游记》等[7] - 《长安三万里》观众可自选皮肤姓名进入盛唐长安城与场景人物实时互动推动剧情[7][9] - 《地心游记》通过7大奇幻场景结合多维度感官体验颠覆传统观影认知[8][11] - 《帝国密码——秦始皇陵》用VR大空间技术复原秦始皇陵结合考古资料与历史研究成果[11][13] 商业联动与消费促进 - 未来影院与长风大悦城商圈联动推出"票根经济"凭消费小票可预约影院体验[22] - 影院票根可兑换苏州河船票或工业文明展示馆纪念品并享受苏宁艺术馆优惠入场[22] - 文旅商体展融合模式有效扩大商圈市场影响力和消费吸引力[22] 重点展映作品亮点 - 《封神前传》以妇好将军为主线结合甲骨文研究展现殷商青铜文明[12][15] - 《龙门金刚》在龙门石窟实景拍摄通过高科技手段活化历史遗迹[15] - 《吞食者》改编自刘慈欣小说构建外星文明吞食地球的宏大场景[15][17] - 《只此青绿》带领观众进入《千里江山图》创作者王希孟的思维秘境[16][19]
七部虚拟现实电影即将登陆暑期档
快讯· 2025-06-14 14:19
虚拟现实电影行业动态 - 七部虚拟现实电影将在暑期档上映 包括《长安三万里》《地心游记》《帝国密码——秦始皇陵》《封神前传:一个女将军的殷商盛世》《龙门金刚》《吞食者》《只此青绿》[1] - 影片将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影院 文博场馆 商圈等场所放映[1] - 片单发布活动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未来影院启动仪式上举行[1] 影视内容供给 - 暑期档虚拟现实电影题材涵盖历史 科幻 神话等多元类型[1] - 作品包括改编自文学IP的《地心游记》和传统文化题材《只此青绿》[1] - 历史类内容占比显著 涉及秦朝 唐朝 殷商等不同朝代背景[1] 发行渠道拓展 - 放映场所突破传统影院模式 延伸至文博场馆等文化场景[1] - 商业综合体成为虚拟现实内容新展示空间[1]
“俄罗斯是一只潜力巨大的股票”
搜狐财经· 2025-06-07 11:40
中俄经济合作现状与潜力 - 中俄经济合作过去十年缓慢增长但近三年增速超30% 贸易规模从1900亿美元增至2400亿美元 [3] - 部分学者认为中俄贸易规模上限为2500亿美元 但合作潜力远未触顶 尤其在农业、能源、高科技和电商领域 [3] - 俄罗斯农业领域存在大量闲置土地资源 中俄农业投资合作空间显著 [3] - 中俄双边投资规模在各自外资总额占比较低 当前贸易仍以能源矿业为主导 [3][4] 中俄产业互补性与合作方向 - 俄罗斯经济结构转型中 初创农业公司创新潜力突出 需中国企业建立合作互信 [4] - 俄罗斯政府积极支持双边经贸 商会和大使馆提供沟通渠道降低合作门槛 [4] - 智能科技革命成为中俄未来合作关键领域 但技术标准与程序需进一步协调以降低成本 [6] 教育与人才交流机遇 - 俄罗斯学界加速研究中国发展经验 中文学习热潮兴起 法律制度等知识受关注 [6] - 俄罗斯高校在数学、物理领域具优势 中国学生可将其作为留学新选择 [6] - 俄罗斯正经历多维度社会变革 年轻一代需加强相互关注以挖掘合作潜力 [6] 文化融合与市场认知 - 中国动画电影《哪吒2》和舞蹈剧《只此青绿》在俄罗斯受追捧 但中国对俄文化认知仍停留在传统经典 [7] - 俄罗斯通过艺术展和贸易展向中国开放 现代文化融合需求强烈 [7]
2025·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上)
经济日报· 2025-05-27 06:13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 2024年新创12部舞台作品包括舞剧《天下大足》、音乐剧《大江东去》和《只此青绿》交响音乐会等 [1] - 《只此青绿》获2023年中国演出市场票房榜舞剧类第一 入选2023全国演出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十大精品演出项目 [1] - 2024年演出总场次646场 其中公益性演出165场 [1] - 2022年至2024年持续三年盈利 [1] 保利剧院公司 - 2024年组织演出12885场 举办"2024中国音乐剧协会年度盛典"等文旅融合活动 [2] - 联合出品制作13部优质剧目 包括舞剧《声希》、话剧《门第》等 [2] - 音乐剧《飞天》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2] - 8部原创剧目入选2025年国家艺术基金年度创作及巡演资助名单 [2] - 发布首个统编剧场服务国家标准《剧院服务规范》 [2] 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形成"三端+三网+三矩阵"立体传播体系 总用户规模超过1.68亿 [3] - 拥有软件著作权和技术专利80余项 软件产品应用于78家省市级重点新闻单位和500余家县级媒体 [3] - 自主研发的媒体解决方案连续两年入选中国记协"融媒有技"优秀案例 [3] 河北广电无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202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1亿元 净利润2.61亿元 利润率43% [4] - 用户规模超1500万家庭 市场占有率领先 [4] - 2024年9月26日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4] 山西省文化遗产勘测与保护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承担全省80%以上的大型基建项目文物调查勘探任务 [5] - 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6000万元 净利润不低于1100万元 [5] - 参与全国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勘察设计及修缮工程200余项 [5] 内蒙古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2024年资产总额35.38亿元 净资产26.2亿元 主营业务收入5.92亿元 净利润1.13亿元 [6] - 年均图书出版量保持在3000种至3500种之间 [6] - 研发费用增长率超过187.2% [6] 大连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2024年原创及改编剧目10个 获国家级奖项1个 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3个 [7] - 大连杂技团经典杂技节目《流星》获法国明日世界马戏节金奖、第20届法国DAX国际马戏节金奖 [7] 吉林省凝羽动画有限公司 - 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5122万元 同比增长365% 净利润1153万元 同比增长471% [8] - 《茶啊二中》系列作品豆瓣平均评分8.9分 播放量180亿+ 全网粉丝量4380万+ [8] 哈尔滨马迭尔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 同比增长98% 净利润2.4亿元 同比增长233% [11] - 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等获吉尼斯世界纪录 [10] 上海追光影业有限公司 - 《长安三万里》取得18.24亿元票房 成为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TOP2 [12] - 《白蛇:浮生》取得4.25亿元票房 [12] 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202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6亿元 净利润1.67亿元 [13] - 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全年赴23座城市演出135场 [13] 杭州游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 《黑神话:悟空》2024年全球销售超2300万套 销售额突破70亿元 [14] - 在3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登顶前三名 其中21个国家和地区登上榜首 [14] 宝宝巴士股份有限公司 - 累计服务7亿全球家庭用户 [15] - 发布超过200款APP、4500多集儿歌动画、16000多期国学故事等 [16] 咪咕新空文化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2024年实现营收11.7亿元 同比增长78% [17] - 全年新增参编国家标准3项 新增发明专利立案91件 [17] 江西文化演艺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全年创排生产剧(节)目77部 完成各类演出1550场次 [18] - 歌剧《八一起义》获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舞台艺术创作项目立项资助 [18]
骨干文化企业迸发新活力 ——“2025·全国文化企业30强”述评
经济日报· 2025-05-27 06:01
文化产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939亿元 同比增长6 2% 实现利润总额2744亿元 同比增长29 1% [1] - 2025年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合计净资产6952亿元 合计主营业务收入6398亿元 首次突破6000亿元 [1] - 30强企业研发费用平均增长率超40% 显示行业创新投入力度加大 [3] 龙头企业示范效应 -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志愿军:存亡之战》获国庆档票房冠军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发行的《封神第一部》《长空之王》等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 [2] -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年出版图书2 1万种 零售市场占有率全国首位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数字经济收入超32亿元 数字平台用户超2200万 [2] -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261 78亿元(+6 59亿元) 利润总额12 05亿元 通过龙舟大赛等赛事运营强化体育文化IP [3] 技术创新与业态融合 - 中国电影股份自主研发全球唯一获DCI认证的CINITY LED放映系统 突破4K/120帧高格式技术 [3] - 喜马拉雅通过科技赋能文化产品创新 爱奇艺运用VR/AI技术扩展IP线下体验场景 快手以"短视频+直播"构建数字社区生态 [3] 文化出海与国际影响力 - 浙江华策影视建立600多个海外账号矩阵 海外订阅用户达4500万人 推动《下一站是幸福》泰国版等IP本土化改编 [4] - 爱奇艺国际版覆盖191个国家地区 支持12种语言 上线电影超3900部 累计服务全球超1亿用户 [4]
“名场面”不能“有句无篇”(艺海观澜)
人民日报· 2025-05-20 06:01
行业趋势分析 - "名场面"已成为互联网传播语境下大众文艺的普遍现象,通过精心打造经典片段赢取关注 [1] - 短视频、短剧等创作领域积极总结"名场面"打造公式,试图复制经典成功经验 [1] -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注意力稀缺,"名场面"承担着传播突破口和引爆点的角色 [2] 创作模式转变 - 文艺创作从"如何讲好故事"转向平衡故事性与注意力吸引 [3] - 微短剧以弱化情节、强化情绪见长,"名场面"体现类似的叙事自觉 [2] - 部分作品基于大数据分析反向设计"名场面",导致脱离剧情的错置感 [3] 市场反馈与问题 - 观众因《只此青绿》中"青绿腰"片段进入剧场观剧,显示"名场面"的引流效果 [2] - 存在"有句无篇"现象,部分作品精华仅集中在几分钟的"名场面" [3] - 跟风模仿导致场景同质化,采用夸张煽情手法引发观众尴尬 [3] 创作价值导向 - "名场面"应建立在饱满的情节逻辑、情感逻辑和表演逻辑基础上 [4] - 创作者需平衡市场回应与艺术自觉,避免被流量迷惑 [4] - 优秀作品需通过扎实内容托举"名场面",串联时代文艺长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