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英雄传》

搜索文档
伟大抗战精神照亮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9-05 06:57
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更是战士!《八女投江》中的冷云、《铁道游击队》中的芳林嫂、《吕 梁英雄传》中的吴秀英,我有幸在这些舞剧中饰演过一系列抗战女性英雄。她们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保家 卫国的重任:冷云宁死不屈,芳林嫂机智勇敢,吴秀英大义凛然。每次上场前,我都要问问周围的 人:"军帽戴正了吗?"演革命战士,细节很重要!每一次起舞,都是对抗战精神的接续传承,对抗战历 史的庄重回望,对抗战英雄的真诚致敬。 ——山 翀(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 在我的家乡沈阳,"誓死不做亡国奴!"发出了反抗侵略者的"先声"。创排杂技剧《先声》,演员们演英 雄、学英雄:酷暑之日,200多个舞台灯的烘烤,演员们穿着厚厚的服装,还没上台,打底衫就已湿 透。近100天的排练,没人喊苦叫累。再华丽的杂技技巧,也只能还原抗战悲壮的一角。舞台上那腾跃 的身影与滚烫的情感,时刻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让伟大抗战精神成为照亮未来的"先声"。 ——安 宁(沈阳杂技演艺集团董事长) 抗战期间,戏剧是号角,是武器,更是慰藉人心的良药。作为戏剧人,我们不仅要致敬抗战英雄和英雄 的中国人民,更应从抗战历史孕育的铮铮铁骨和不屈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只有怀揣着这样崇 ...
《吕梁英雄传》:农民视角还原人民战争
中国青年报· 2025-09-02 15:04
创作背景与过程 - 小说创作源于1945年晋绥边区群英大会百余位民兵英雄的真实事迹[2] - 作者马烽和西戎与英雄同吃同住整理十几本素材后才动笔创作[2] - 1945年6月5日开始在《晋绥大众报》连载95回 历时一年零两个多月完成[2] - 1946年整理前37回出版单行本 延安《解放日报》摘录转载[2] - 1949年通校修改后压缩至80回共28万字 由北京新华书店出版发行[2] 艺术特色与创新 - 采用原生农民视角展现抗战力量 打破传统英雄神话叙事[1][4] - 使用地道晋西北方言如"一满解下啦""受熬煎"等鲜活口语[4] - 采用传统评书"连环体"叙事结构 每章末尾设"下回分解"套语[4] - 创新"群体叙事"范式 呈现30余位个性鲜明的英雄群像[5] - 颠覆"一个英雄拯救世界"传统模式 展现英雄集体革命图景[5] 内容主题与价值 - 真实还原康家寨民兵组织"爆炸运动"粉碎日伪扫荡的战史[6] - 展现农民从松散农户组织成铜墙铁壁的"唤起民众"革命战略[7] - 深度刻画普通农民从自保到抗争的灵魂觉醒历程[7] - 作为首部反映全民抗战的小说 构筑民族抵抗外侮的精神图谱[7] 改编与传播 - 1950年8月被大众美术社改编为系列连环画[3] - 1950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改编为黑白电影《吕梁英雄》全国上映[3] - 2004年改编为22集电视剧 2005年8月中央电视台播出[3] - 周恩来董必武赴重庆和谈时将作品带至《新华日报》连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