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

搜索文档
线上热潮吹向线下:脱口秀综艺能否破解俱乐部的经营困局?
新京报· 2025-09-26 18:07
行业核心观点 - 脱口秀行业经历暑期现象级综艺热潮后,市场正从流量狂欢转向以内容质量为核心的竞争阶段,粗放增长时代终结 [1][2][27] - 行业呈现显著分化格局:头部演员凭借线上影响力实现高票价和票房虹吸,而缺乏头部资源的俱乐部面临生存压力 [2][21][22] - 行业面临盈利模式挑战,包括优质人才紧缺、内容重复、运营成本高企等,标准化建设和良性生态构建成为发展关键 [23][24][27] 市场表现与热度 - 2024年暑期两档现象级脱口秀节目《喜剧之王单口季2》和《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抖音主话题阅读量高达81.5亿,实现破圈层传播 [1] - 节目收官后,至少26组演员开启个人专场或拼盘演出,其票价为普通演出的3到5倍,票房表现碾压地方俱乐部 [2][22] - 头部演员线下演出票价随粉丝量分层:千万级粉丝演员票价区间80-780元,300万粉丝腰部演员票价310-380元,新人演员票价低于150元 [20] 受众特征与内容趋势 - 脱口秀核心受众为18-34岁青年群体,占比近75%,一、二线城市人群占63%,呈现年轻化、都市化、高学历特点 [3] - 内容创作紧密围绕年轻群体痛点,如职场"牛马"生活、原生家庭、社会不公等议题,演员被称为"互联网嘴替" [3][8] - 线下剧场受众更为多元,议题设置更开阔,延伸至版权保护、隐私安全等公共领域,创作表达空间相对宽松 [15] 商业模式与运营 - "线上引流、线下转化"成为主流模式,演员通过短视频平台立人设聚粉丝以提升上座率 [20] - 不太亏钱的俱乐部主要有三类:头部厂牌、由有名气演员主理的俱乐部、擅长短视频运营为线下引流的俱乐部 [21] - 成功案例如演员房主任在《喜单2》播出后全网涨粉128万,相关热搜352个,其短视频话题播放量超5.3亿 [18] - 演员李波的"现场互动"系列短视频播放量近30亿,其创立的波波笑剧场上座率常达90%以上甚至100% [21] 行业挑战与竞争格局 - 截至2024年10月全国约有142家脱口秀俱乐部,但市场冷热不均,热闹最多抵达新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市场已饱和 [22][27] - 行业竞争白热化,存在内容重复、演员薪资悬殊(头部与新人差数十倍)、版权保护缺失等问题 [24] - 即便有明星演员的俱乐部也面临盈利难题,例如某俱乐部首月亏损12万元,后续月份仍亏损3万元 [23] 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需加强标准化建设,头部厂牌应发挥引领作用,培养更多有表达能力的演员 [27] - 关键在于形成良性循环:将有潜力的演员培养成能带动票房的明星,并依靠其流量反哺线下剧场 [27] - 鼓励不同背景的优秀演员登上舞台,创作能捕捉社会情绪、传递正能量并引发思考的作品 [28]
“分裂”的脱口秀
虎嗅· 2025-08-05 13:25
线上脱口秀综艺表现 - 《喜剧之王单口季2》首播收获99个微博双榜热搜话题,《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首期拿下51个搜索话题 [2] - 《喜单2》在小红书热点榜上榜69次,10个话题登顶TOP1,《脱友2》前三期创造热点64个,9个话题TOP1 [2] - 两档节目107位演员中女性占比39%达历史新高,女性议题如农村妇女命运、月经羞耻等推动节目热度 [3][4] - 女性观众占比提升驱动内容策略,《2024中国喜剧消费白皮书》显示上海脱口秀市场女性观众占61.7% [8] 争议与流量策略 - 《脱友2》集体讨论性骚扰片段引发两极评价,支持者认可议题突破性,批评者质疑消费苦难和内容同质化 [5] - 李诞7年前言论被翻出引发网络声讨,导致其社交账号关闭评论功能,推高脱口秀关注度 [5] - 节目被指刻意强化选手特殊标签(如家庭暴力、精神疾病)以博取共情,牺牲真诚度换取流量 [7] - 播放市场占有率显示《脱友2》《喜单2》最高仅11.45%和9.04%,远低于S级综艺20%-30%的水平 [9] 线下脱口秀剧场现状 - 2024年小剧场演出中脱口秀场次和票房增幅最大,分别达53%和48%,北京商业演出中脱口秀占比42.8% [11] - 深圳等地出现俱乐部扩张但市场未达预期,演员单场薪酬从峰值500元回落至200-300元 [12] - 普通演出需40名观众(门票70元/张)才能覆盖2200元人员成本+1000-3000元场地成本,近期上座率下滑明显 [12] - 仅三类俱乐部盈利:头部厂牌(资源与运营优势)、明星主理人(专场溢价)、短视频引流型(如抖音760万粉丝案例) [13] 行业分化与挑战 - 线上综艺与线下剧场逻辑割裂,前者依赖流量变现,后者受制于区域市场成熟度与运营能力 [11][13] - 观众笑点阈值提升导致内容要求分化,如杭州俱乐部要求1分钟6个笑点,欠发达地区标准较低 [17] - 脱口秀综艺热度未转化为线下普惠增长,资源向头部集中加剧行业分层 [13][17]
前瞻下半年综艺:同题对打,越斗越猛
36氪· 2025-07-14 09:30
核心观点 - 下半年综艺市场将延续"同题对打"和"搞事话题"两大核心趋势 通过平台间同类型节目的高强度竞争推动内容质量提升 并借助话题性内容实现破圈传播 [3][12][14] 同题对打趋势 - 音乐综艺领域形成三强对决:《歌手2025》聚焦多世代歌手直播创新 《亚洲新声》展现00后亚洲歌手文化格局 《让我来唱》创造66直播间音乐竞技新体验 [3] - 喜剧综艺进入暑期档竞争:《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借助李宇春话题助推女演员破圈 《喜剧之王单口季2》以新人涌现制造爆冷话题 《喜人奇妙夜2》正筹备差异化内容 [5] - 厨艺综艺迎来复兴:腾讯视频《一饭封神》集结谢霆锋等六人评审团 汇集21钻黑珍珠和17星米其林团队成员 优酷《炙热游戏:百厨大战》作为S+级综艺由成功制作团队操刀 [7][8][10] - 婚恋综艺多方参战:腾讯视频《心动的信号8》作为长寿IP持续制作 优酷筹备S级明星情感节目《爱有千百种》对标芒果TV《再见爱人》 [10] 搞事话题策略 - 情感观察类节目通过明星八卦和亲密关系反思实现破圈 《爱有千百种》和《再见爱人》典型体现该传播规律 [14] - 创新节目模式涌现:爱奇艺《大娱乐家》首创喜剧综艺单元剧模式 结合社会热点设计环节 由严敏等顶尖人才参与制作 [16] - 旅行类综艺持续发力:芒果TV《花儿与少年7》集结那英等话题艺人 优酷《盲盒旅行局2·海岛季》需强化艺人爆点营销以应对竞争 [17] - 芒果TVIP储备丰富:下半年将推出《密室大逃脱7》《披荆斩棘5》《我家那闺女2025》等7档系列节目 均具备成熟落地能力 [19] 平台竞争格局 - 长视频平台通过同题竞争提升内容开发效率 同一题材面临市场公正检视促使平台严格把关质量 [3][12] - 平台需选择在大热赛道博出优质内容或将创意快速落地形成IP 以在市场竞争中确立地位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