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之王单口季2》

搜索文档
暑期档的超新鲜与不过时:《扫毒风暴》登顶,喜综热度持续
南方都市报· 2025-08-10 08:45
剧集市场表现 - 2025暑期档剧集竞争激烈,《扫毒风暴》以豆瓣8分、腾讯视频站内热度2.8万+、单日播放量3000万+的成绩取代《以法之名》成为新榜首 [2][8] - 《以法之名》虽全网有效播放量达15.6亿、热度6162万,但豆瓣评分从7.8下滑至6.9,主要因结局争议 [14] - 古装IP剧《凡人修仙传》优酷站内热度破万创纪录,但剧情压缩和选角争议导致口碑分化 [16][17] - 《锦绣芳华》延续前作热度,微博话题何惟芳蒋长扬亲好猛单日阅读量破亿,但续集间隔半年引发观众疲劳 [17][18] 综艺市场动态 - 旅行探索类《地球超新鲜》开播即登顶,以2.5分优势领先《奔跑吧第九季》 [19] - 脱口秀综艺《喜单2》和《脱友2》女演员占比达39%,女性议题带动99个微博热搜和69个小红书TOP1话题 [22] - 《一饭封神》因抄袭网飞《黑白厨师》引发争议,赛制、评委配置和舞台设计高度雷同,但娱乐化改编吸引非专业观众 [29][30] 内容制作趋势 - 刑侦题材持续走强,《扫毒风暴》通过重剪镜头、简化叙事优化观看体验,豆瓣评分稳定在7.6分 [8][9] - 古装剧IP开发面临挑战,《凡人修仙传》男频内容女性化改编引发原著粉不满 [17] - 综艺内容女性向升级,脱口秀节目通过性骚扰、家庭暴力等议题制造话题热度 [22][23] 平台数据亮点 - 腾讯视频《扫毒风暴》单日涨幅创平台纪录,CCTV-8收视率从1.35%反弹至1.7557% [8] - 优酷《凡人修仙传》开播三天热度破万,市占率达7.7% [16] - 《喜单2》首播斩获99个微博热搜,《脱友2》三期节目小红书登顶64个热点 [22]
“分裂”的脱口秀
虎嗅· 2025-08-05 13:25
线上脱口秀综艺表现 - 《喜剧之王单口季2》首播收获99个微博双榜热搜话题,《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首期拿下51个搜索话题 [2] - 《喜单2》在小红书热点榜上榜69次,10个话题登顶TOP1,《脱友2》前三期创造热点64个,9个话题TOP1 [2] - 两档节目107位演员中女性占比39%达历史新高,女性议题如农村妇女命运、月经羞耻等推动节目热度 [3][4] - 女性观众占比提升驱动内容策略,《2024中国喜剧消费白皮书》显示上海脱口秀市场女性观众占61.7% [8] 争议与流量策略 - 《脱友2》集体讨论性骚扰片段引发两极评价,支持者认可议题突破性,批评者质疑消费苦难和内容同质化 [5] - 李诞7年前言论被翻出引发网络声讨,导致其社交账号关闭评论功能,推高脱口秀关注度 [5] - 节目被指刻意强化选手特殊标签(如家庭暴力、精神疾病)以博取共情,牺牲真诚度换取流量 [7] - 播放市场占有率显示《脱友2》《喜单2》最高仅11.45%和9.04%,远低于S级综艺20%-30%的水平 [9] 线下脱口秀剧场现状 - 2024年小剧场演出中脱口秀场次和票房增幅最大,分别达53%和48%,北京商业演出中脱口秀占比42.8% [11] - 深圳等地出现俱乐部扩张但市场未达预期,演员单场薪酬从峰值500元回落至200-300元 [12] - 普通演出需40名观众(门票70元/张)才能覆盖2200元人员成本+1000-3000元场地成本,近期上座率下滑明显 [12] - 仅三类俱乐部盈利:头部厂牌(资源与运营优势)、明星主理人(专场溢价)、短视频引流型(如抖音760万粉丝案例) [13] 行业分化与挑战 - 线上综艺与线下剧场逻辑割裂,前者依赖流量变现,后者受制于区域市场成熟度与运营能力 [11][13] - 观众笑点阈值提升导致内容要求分化,如杭州俱乐部要求1分钟6个笑点,欠发达地区标准较低 [17] - 脱口秀综艺热度未转化为线下普惠增长,资源向头部集中加剧行业分层 [13][17]
年赚600万,脱口秀下沉掘金了
投中网· 2025-07-31 14:42
行业概况 - 脱口秀市场关注度达到年度巅峰,两档综艺节目《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和《喜剧之王单口季2》播放市场占有率最高分别达到11.45%和9.04% [4] - 脱口秀市场从一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拓展,三四线城市脱口秀俱乐部正在遍地开花 [3][10] - 线上节目带动线下演出市场热情,新爆梗脱口秀演员如房主任、小帕、王小利等成为新一代代表 [4] 线上与线下市场联动 - 综艺节目反哺线下剧场,知名演员回归线下演出带动票房,小剧场普遍受益 [6] - 开放麦场次增加30%,但报名人数仍供不应求,北京一周开放麦名额约200个仍抢不到 [6] - 开放麦价格从9.9元涨至39.9元,知名演员如张彩玲、教主等频繁现身开放麦 [7] - 线上与线下脱口秀场景差异明显,线上侧重观点输出,线下强调互动与即时幽默 [7] 三四线城市市场发展 - 三四线城市脱口秀俱乐部快速扩张,如河南安阳、云南等地已形成一定规模 [11] - 俱乐部商业模式以门票收入为主,票价约50元(接近当地电影票2倍),阵容强大时可达60元 [12] - 演员收入较低,三四线城市演出费约100元/场,省会城市200元/场,全职演员月收入约1200元 [13] - 观众以18-40岁女性为主(70%-80%),部分通过短视频平台接触脱口秀 [13] 市场分化与经营现状 - 头部俱乐部如磁场剧场年收入约600万元,演员月收入1-2万元;三四线城市俱乐部如海岛喜剧经营3年未回本 [16] - 行业形成分野:脱口秀俱乐部专注内容,演出商侧重批量打造网红演员拉动线下演出(如重庆原气喜剧月均500-600场) [17] - 演员晋升渠道多元化,通过短视频打造个人IP(如李波、二狗等)成为新路径 [17] - 行业虹吸效应明显,流量与观众向头部俱乐部集中,新玩家盈利困难 [18]
脱口秀掘金下沉市场,三四线年轻人买账吗?
36氪· 2025-07-29 08:20
线上脱口秀节目表现 - 腾讯视频《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与爱奇艺《喜剧之王单口季2》热播 播放市场占有率最高分别达到11.45%和9.04% [1] - 线上脱口秀节目热度虽较去年略有下滑 但依然保持火爆态势 [1] - 新一代脱口秀演员如房主任、小帕、王小利等崛起 房主任被观众称为"脱口秀紫薇星" [1] 线下脱口秀市场发展 - 线上节目带动线下演出市场 开放麦场次增加30% [2] - 知名演员回归线下剧场提升票房号召力 小剧场普遍受益 [2] - 开放麦报名人数激增 北京一周约200个表演名额仍供不应求 [2] - 开放麦质量提升 知名演员如张彩玲、教主等参与 票价从9.9元涨至39.9元 [3] 线下脱口秀运营特点 - 线下演出更强调互动性 观众付费期待与演员互动 [5] - 不同俱乐部受众差异明显 单立人、喜番剧场观众更精准 磁场剧场80%为首次观众 [5] - 线下脱口秀议题范围比线上更宽泛 [5] 三四线城市市场拓展 - 脱口秀市场向三四线城市下沉 多地出现本地俱乐部 [6] - 河南安阳出现首家脱口秀俱乐部 开业不到2个月 [8] - 三四线城市票价约50元 参照当地电影票价的2倍定价 [8] - 演员收入较低 一般每场100元 省会城市可达200元 [9] 行业收入与经营状况 - 北京磁场剧场年收入约600万元 演员月收入1-2万元 [14] - 头部厂牌如笑果、单立人等还有明星经纪和广告收入 [14] - 三四线城市俱乐部经营困难 如海岛喜剧3年未回本 [12] - 行业虹吸效应明显 流量和收入集中在头部俱乐部 [16] 演员发展路径 - 脱口秀演员晋升渠道多元化 通过短视频打造个人IP [15] - 演员如李波、二狗等通过短视频积累大量粉丝 [15] - 部分俱乐部转型为演出商 通过批量签约演员和短视频网红拉动线下演出 [14]
上半年综艺市场观察:从“姐姐综艺”到“高级快乐”
虎嗅· 2025-07-10 08:29
综艺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综艺市场TOP10播放市占率被综N代主导,《乘风2025》《歌手2025》等占据榜单 [1] - 喜剧类和恋爱综艺是近年TOP10的变量因素,如2024年《喜人奇妙夜》《心动的信号 第七季》进入年度前十 [1] - 行业呈现"老中青"三代并存格局:综N代持续创新、中生代新综稳步发展、新生代产能扩张 [3][4] 代际革新与女性叙事 - "姐姐综艺"成为上半年最大亮点,60+银发群体如刘晓庆、叶童通过《一路繁花》《乘风2025》打破年龄刻板印象 [5][6] - 女性视角综艺爆发,包括芒果TV《姐姐妹妹抓娃娃》、爱奇艺《姐姐当家》及全女推理/音综等,推动社会对女性独立议题讨论 [7] - 代际冲突内容贡献高光片段,如李小冉直言导游头衔"狗屎"、七旬嘉宾高原狂奔等真实场景 [6] 垂直类型与新兴趋势 - 自然探索类综艺崛起,《旷野星球》《五十公里桃花坞 第五季》转战新疆雪山,契合公众对自然的空前需求 [8] - MBTI人格测试催生社交实验综艺,如短视频平台《敲开宇宙的门》主打i人社交反传统模式 [8][9] - 垂类内容涌现,涵盖潮玩(《我是隐藏款》)、赛车(《风驰赛车手》)、养生(《今日宜养生》)等Z世代兴趣领域 [10][11] 喜剧与音乐综艺竞争 - 喜综成为"情绪价值供给器",《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通过性别议题等社会痛点内容引发热议 [13] - 下半年喜剧赛道将现《喜剧之王单口季2》《喜人奇妙夜2》对打,延续"小人物逆袭"内核与高口碑IP [14] - 音综呈现多样性:芒果TV《歌手2025》周播造热搜、爱奇艺《亚洲新声》国际化选拔、腾讯《让我来唱》全女综直播竞演创新 [15][16][17] 平台内容布局 - 短视频平台成为小而美综艺新阵地,《敲开宇宙的门》《闪亮的日子 第四季》实现口碑破圈 [9] - 长视频平台持续加码:优酷《闪光的夏天 第二季》邀韩红制作,储备《声而无畏》等新音综;腾讯每年至少推一档全新音综 [17] - 行业形成代际融合、自然探索、社交实验等多维度内容生态,满足观众情感需求深度表达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