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人生》

搜索文档
“最大公约数”,救不了中国电影
虎嗅APP· 2025-09-07 10:51
以下文章来源于洒家君泽 ,作者洒家君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洒家君泽 ,作者:洒家君泽,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这个夏天,中国电影拿出了最大的诚意,也只是确保了基本盘没流失 电影从业者和媒体都在等着暑期档的表现。 中国电影两个大档期,暑期档和春节档,而且暑期档更长,也不像春节档受到人口大迁徙的影响,观 众更多元,也更能看出电影市场原本的喜好。 今年的关注还多了一个理由:《哪吒 2》的爆火。 《哪吒 2》票房 150 亿,近乎神迹,关于这样的成绩,也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它拓宽了中 国电影市场的上限,而另一种认为它透支了今年的电影市场潜力。 洒家君泽 . 关于改变你我生活的商业与科技 至少在春节档和暑期档的空隙里,后者的论述是对的,确实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奄奄一息。 好在,暑期档虽然开头跌跌撞撞,但最终依然有惊无险,不但有了将近 120 亿的票房,超过去年同 期,也成了近年来电影质量最高的暑期档。票房前五名的影片分别为《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 怪》《捕风追影》《长安的荔枝》《侏罗纪世界:重生》,前三部的豆瓣评分都超过 8 分。 数据上看,的确是个值得庆贺的夏天,而大家的复盘,往往离不开一个熟悉的、似乎永远正确的 ...
最近每部电影都在宣传「牛马必看」,但打工人根本不想照镜子
36氪· 2025-08-17 21:34
行业趋势 - 暑期档电影类型从传统合家欢转向现实讽喻题材,"牛马电影"成为新热点[6][8] - 该类型片通过职场细节共鸣吸引观众,豆瓣评分普遍超国产片平均水平(《长安的荔枝》7.6、《浪浪山小妖怪》8.6、《戏台》8.0)[49][50] - 制作成本差异显著,《长安的荔枝》投入2.5-3亿属大制作,《浪浪山小妖怪》票房从预测4亿逆势涨至15亿[12][15][40] 内容创作 - 题材覆盖古今多元背景,包括唐朝官场/神话妖怪/民国戏班等,均聚焦基层打工人困境[19][32][33] - 创作手法结合类型片元素,如《诡才之道》用阴曹地府映射职场KPI文化,《浪浪山》采用水墨画风格[35][85] - 宣发策略注重跨界联动,与瑞幸等品牌合作推出联名产品及周边衍生品[42] 市场反馈 - 观众对职场共鸣存在矛盾心理:既认可"每一帧都在演我",又抗拒"自费上班"式情绪消耗[9][13][88] - 喜剧元素更易获市场认可,《年会不能停》《浪浪山》等含搞笑内容作品票房超预期[83] - 部分作品因情绪过载遭遇反噬,《逆行人生》因滞后于社会情绪导致口碑票房双失利[75][78] 制作团队 - 导演阵容涵盖新生代与资深从业者,包括大鹏、陈佩斯等兼具创作力与商业号召力的电影人[39] - 主演投入度高,出现黄渤零片酬、陈佩斯抵押房产等事件强化话题热度[44] - 改编IP受重视,《长安的荔枝》原著为马伯庸畅销小说,具备先天粉丝基础[40]
王健林再卖资产,柯利明2.4亿元入主快钱,此前参股潮玩
南方都市报· 2025-07-24 11:25
收购交易 - 中国儒意通过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儒意星辰以2 4亿元收购快钱金融服务30%股份 交易分三期支付 完成后将成为快钱第一大股东 [1] - 快钱公司2011年获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 主营企业综合支付解决方案 布局数字人民币及跨境业务 [1] - 收购旨在拓展第三方支付及金融科技领域 实现业务多元化 利用目标公司资源技术及政策优势创造协同效益 [1] 主营业务结构 - 电影电视剧内容制作板块2024年主控电影《逆行人生》 参与出品《误杀3》《唐探1900》等 制作电视剧《追风者》《白夜破晓》 2025年投资电影《长安的荔枝》 [2] - 线上流媒体平台南瓜电影截至2025年6月累计注册会员9930万 付费订阅用户3805万 [4] - 手游公司景秀游戏2022年成立 开发《仙境传说:爱如初见》《世界启元》等游戏 《世界启元》公测首日登顶IOS免费榜并保持一周前十 [4] 财务与融资 - 2024年公司营收36 71亿元同比增1 21% 经调整净利润12 51亿元同比涨120% [4] - 2025年完成两轮融资:1月发行股份募资38 7亿港元 4月发行23 41亿港元可换股债券 合计62 11亿港元(约56 65亿元人民币) [4] - 融资资金用于业务扩张 包括内容制作 版权购买 游戏业务发展 上下游整合及日常运营 [4] 其他投资动态 - 2025年1月拟以8 25亿元收购北京永航科技30%股份 后者核心资产为QQ炫舞系列游戏 [4] - 2025年5月万达电影子公司与儒意星辰拟以1 44亿元收购潮玩品牌52TOYS母公司乐自天成7%股份 [5]
半月15家倒闭,真人电影减产,后哪吒时代电影业迎来阵痛期
36氪· 2025-03-04 20:44
核心观点 - 《哪吒2》票房预计达150亿,成为中国影史现象级作品,但行业认为其难以复制[2][3] - 电影市场呈现两极分化,春节档票房占比显著提升,全年票房向头部集中[10][15] - 影院倒闭潮持续,半月内15家影院关闭,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7][9] - 动画电影成为行业新宠,真人电影投入缩减,因舆情风险更低[4][23] - 电影产能可能从年产400部锐减至50部,行业面临结构性变革[25] 影院行业现状 - 2月下半月全国至少15家影院关闭,主因包括租赁到期(占比60%)和经营调整(占比40%)[7][8] - 典型闭店案例:CGV长沙麓山店(经营调整)、佛山兆阳保利影城(租约到期)、上海卢米埃大融城影城(房租高昂)[8][9][18] - 县城影院春节档票房占比从2023年35%跃升至2024年50%,全年收入结构失衡[10] - 影院经营模式创新:北京万荟影城尝试"社区影院"模式,设5-6个VIP厅(<100座/厅)[22] 电影市场数据 - 《哪吒2》单日票房占比高达83.5%,碾压同期《唐探1900》(14%)和《熊出没》(2.3%)[21] - 河南某县城影院2024年1-2月票房141.9万,已达2023年全年票房(189.5万)的75%[10] - 中国影史观影人次前三:《哪吒之魔童闹海》1.6亿、《战狼2》1.59亿、《哪吒之魔童降世》1.41亿[27][29] 行业转型趋势 - 动画电影开发加速:《中国奇谭》首部电影《从前有座浪浪山》定档2025夏,追光/光线等公司重点项目推进[24] - 真人电影面临信任危机,从业者预测未来20年难有超100亿票房的真人电影[23][25] - 内容创作转向:神话IP改编+现代精神内核(如《哪吒2》"朝中有坏人"设定)成为新方向[30][31] - 放映端尝试多元化经营,探索"两个月影院+十个月活动场地"的混合商业模式[21] 产业深层问题 - 马太效应加剧:2025春节档票房占全年比例创新高,中小体量影片生存空间被挤压[25] - 观影频次低下:3亿观影人次中多数为低频消费者(年均1-2次),导致影院过剩[25][30] - 生产力瓶颈:《哪吒2》动用100+公司/4000+人/5年制作周期,缺乏技术突破[30] - 内容创新困境:需在传统IP中寻找多层内涵(如亲情线+社会批判+价值观输出)[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