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信保诚多策略混合
icon
搜索文档
【深度】基金生态隐秘的角落:“机构先跑”伤害了谁?
搜狐财经· 2025-11-12 13:37
基金经理离任前的赎回现象 - 2024年多位绩优基金经理离任,在官宣前其管理的基金已出现规模不等的提前赎回,机构投资者为主要赎回方[1][3] - 截至11月10日,今年已有276位基金经理离任,包括邹曦、江峰、马龙、鲍无可、周海栋、杨思亮等知名人士[1] - 具体案例显示,杨思亮8月2日官宣离任前,其二季度代表作宝盈增强收益AB和宝盈品质甄选A分别被赎回7.51亿份和2.22亿份,规模缩水73.51%和64.3%[7] 机构投资者行为分析 - 机构投资者在公募基金中的持有比例显著,债券基金中机构持有份额占比高达84.4%[10] - 机构投资者被业内视为“聪明钱”和“救命钱”,因其专业水平高且资金量大,对新基金达到2亿元成立门槛或避免清盘有关键作用[10] - 为维护关系,基金销售部门会向机构客户提供密切服务,包括及时通报基金经理稳定性等关键信息,这造成了信息不对称[11] 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 机构投资者利用信息优势提前赎回,导致基金经理被迫调整投资组合以满足流动性需求,可能影响基金净值[13] - 个人投资者在信息获取上处于劣势,往往在基金经理离任公告后才得知消息,利益受到损害[13] - 尽管引发公平性质疑,但基金经理提前向合作机构透露离职消息的行为在程序上目前并不违规[14] 行业趋势与监管动向 - 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募基金的比例从2012年末的29%攀升至2019年末的51%,2025年中报数据显示占比为48.25%[9] - 证监会于今年5月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以投资者为本,督促行业机构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核心[15] - 行业统一的机构投资者营销服务平台已上线,并将全面取消直销渠道销售费用,旨在加强监管,杜绝信息差带来的投机行为[15]
年内绩优基金集体“限流”,葛兰时隔4年重启限购
搜狐财经· 2025-08-12 13:43
中欧医疗创新基金限购及业绩表现 - 中欧基金宣布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股票自8月11日起暂停大额申购 单日单账户限购金额为10万元 [1] - 该基金年内收益超60% 二季度末规模激增至81亿元 较去年末新增约10亿元规模 [1][4][5] - 基金重仓医药生物行业占比达91.62% 第一大重仓股三生制药年内涨幅接近400% [5] 创新药板块市场表现 - 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近一年涨幅超20% 创新药板块自年初持续强劲反弹 [1][5] - 板块行情推动医药主题基金集体回暖 多只基金获得大幅资金流入 [5] 中欧基金旗下其他限购产品 - 中欧科创主题混合(邵洁管理)同步限购 单日单账户限购100万元 [2] - 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冯炉丹管理)8月6日起暂停100万元以上大额申购 [2] - 上述三只限购基金年内收益均超60% 排名公司产品前列 [3] 全市场绩优基金限购潮 - 7月以来超30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布限购公告 涉及多位明星基金经理产品 [2][7]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张韡管理)年内收益134.89% 近两年收益122.63% 直接暂停申购 [8] - 永赢睿信(高楠管理)规模超50亿元 年内收益47.74% 8月4日起限购100万元 [9] - 广发成长领航(吴远怡管理)年内收益92.06% 同步实施限购 [9] 量化及小微盘策略基金限购 - 国金量化精选(马芳管理)规模28.56亿元 年内收益30.73% 7月29日起限购1万元 [8][12] - 招商成长量化选股(王平管理)规模18.76亿元 年内收益24.30% 7月24日起限购20万元 [8][12] - 诺安多策略(王海畅等管理)年内收益60.73% 8月4日起限购5000元 [11] - 中信保诚多策略(江峰管理)年内收益38.34% 限购金额降至1000元 [11] 限购原因及行业影响 - 限购主要为防止机构资金短期大量集中申购 维持策略有效性和持有人体验 [2][10] - 量化基金限购考虑策略容量因素 规模过大可能导致超额收益被侵蚀 [10] - 市场风险偏好持续修复 美联储降息周期打开国内货币政策空间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