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欧时代共赢
icon
搜索文档
上一批20只浮动费率基金:11只跑赢业绩基准,4只业绩超30%
搜狐财经· 2025-05-29 20:00
公募基金改革新规与浮动费率基金表现 核心观点 - 首批1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于5月27日开启申购,引发市场关注 [1] - 2023年发行的20只浮动费率试点基金中,90%实现正收益,55%跑赢业绩基准,65%跑赢沪深300指数 [2][6][9] - 业绩分化明显:嘉实创新动力混合以39.62%涨幅排名第一,华安远见慧选混合以-6.85%垫底 [3][16] 业绩表现分类 1 跑赢业绩基准情况 - 11只基金跑赢业绩基准,占比55% [6] - 前5名超额收益显著:嘉实创新动力混合(跑赢29.69%)、富国核心忧势混合(跑赢22.17%)、中欧时代共赢混合(跑赢27.68%)[3] - 招商精选企业混合以0.62%的微弱优势跑赢基准 [6] 2 跑赢大盘指数情况 - 13只基金跑赢沪深300指数,占比65% [9] - 中欧时代共赢混合跑赢大盘26.07%,富国远见精选三年定开以0.02%差距跑输 [10][11] - 跑输大盘的7只基金中,5只位列后5名 [11] 3 同类排名表现 - 前5名基金均进入同类前10%:嘉实创新动力混合(1.92%百分位)、富国核心忧势混合(2.38%)[14] - 银华惠享三年定开混合等2只基金位于同类10%-20%区间 [15] - 华安远见慧选混合排名同类后20%(81.02%百分位)[16] 产品结构特征 - 浮动费率模式包括持有时间、规模大小与收益高低差异化收费,部分采用"盈利收费、亏损退费"机制 [1] - 嘉实创新动力混合业绩基准为中证800指数(80%权重)+债券指数(15%)+恒生指数(5%)[3] - 新发基金嘉实成长共赢A基准类似,但调整了权重分配 [4] 收益数据亮点 - 嘉实创新动力混合年化收益达25.2%,远超9.93%的业绩基准 [5] - 大成至信回报三年定开净值增长31.87%,跑赢基准21.24% [3] - 华夏瑞益混合涨幅23.48%,在4017只同类产品中排名前7.17% [14]
2025年首批浮动管理费基金特征分析及与以前批次比较
招商证券· 2025-05-28 17:3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首批浮动管理费基金聚焦投资者收益,按持有时间区分是否费率浮动,鼓励长期持有,加强与投资者绑定,侧重保护投资者利益,综合考虑收益表现,促使评价逻辑转变,关注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稳定性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年首批浮动管理费基金管理费模式 - 2025年5月7日证监会发布方案推动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首批26只基金5月16日申报,5月23日获批,多为混合型基金,管理人类型丰富,托管人多为银行,基金经理经验各异 [8][9] - 产品集中于主动权益类,无持有期或定开期,业绩比较基准复合,股票部分占比高 [10] - 管理费收取模式一致,分固定、或有和超额管理费,根据持有期限和收益率对应不同费率,鼓励长期持有,与投资者利益绑定高,激励和扣减幅度不对称 [14][15][17] - 测算2010 - 2025年分年度主动股混基金管理费率,各年度超额收益“大赢小输”,费率分布分化,升档对管理人能力有要求 [18][19] 与存续的浮动管理费基金模式差异 - 我国浮动管理费基金发展曲折,2014年有相关尝试,2016 - 2019年暂缓审批,2019年后重启试点 [25] - 根据投资者持有期收益对应分档管理费率产品有两只,未设持有期,按绝对收益分档,有费率上限,与2025年首批产品相比,仅关注绝对收益,无惩罚机制,费率部分与业绩挂钩 [27][28][34] - 2019 - 2020年试点产品为偏股混合型,有1 - 3年持有期,“固定管理费 + 业绩报酬”模式,无费率上限,与2025年首批产品相比,运作、计提、费率模式等存在差异 [36][37][48] - 2023年试点产品为偏股混合型,有三年定开周期,“绝对收益分档管理费 + 业绩报酬”模式,与2025年首批产品相比,在运作、计提、费率等方面不同,首批产品更关注超额收益 [49][50][54] - 与持有期挂钩的产品为偏股混合型,规模多下降,业绩分化,按持有时间分份额对应不同费率,留存率低,2025年首批产品一定程度融合其机制 [57][58][68] 对市场的影响与意义 - 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加强与投资者绑定,侧重保护投资者利益,关注实际收益体验,强调超额收益,促使基准设置谨慎,关注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稳定性,鼓励持续收益和长期投资 [69]
关注业绩比较基准锚定作用 创新浮动费率产品有望落地
中国证券报· 2025-05-08 04:41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 - 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 [1] - 首批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创新浮动费率产品有望面世,超20家基金公司即将上报相关产品 [1][2] - 新机制将打破"旱涝保收"的固定费率模式,将基金管理人激励与投资者回报深度绑定 [1] 创新浮动费率产品设计 - 管理费由"基础管理费+或有管理费+超额管理费"构成,计费方式取决于年化收益率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对比及持有时间 [2] - 与以往产品不同,新机制将根据不同投资者持有不同基金份额的实际收益情况差异化收取管理费 [2] - 业绩比较基准作为锚定,超越基准时管理费上升,未达基准时管理费或大幅减少,改变基金公司盈利逻辑 [2] 监管政策导向 -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业绩差的必须少收管理费 [3] - 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将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 [3] - 头部公募机构未来一年内发行的主动权益产品中浮动费率机制产品占比不低于60% [3] 信息披露要求 - 修订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信息披露模板,强化业绩表现及管理费分档收取的信息披露 [4] - 综合展示产品中长期业绩、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投资者盈亏情况、产品综合费率水平等信息 [4] 浮动费率机制发展历程 - 2019年底推出逐笔计提业绩报酬的浮动费率产品,对年化收益率超过8%的部分按20%提取业绩报酬 [5] - 2023年8月获批20只浮动费率产品,分为与规模、持有时间、业绩挂钩三类 [5][6] - 截至5月6日,大部分产品实现正收益,部分产品回报率超过28%-4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