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浮动管理费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1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开卖,试行“赚钱多收、亏钱少收”
第一财经· 2025-05-28 21:23
公募基金改革与浮动费率基金推出 - 首批26只浮动费率基金火速获批 易方达 嘉实 广发等16家机构产品于5月27日率先启动发行 [1] - 截至28日累计销售额突破16亿元 但各产品认购冷热不均 部分产品单日吸金轻松达到数亿元 量少者产品募集金额不足400万元 [1] - 新模式将围绕投资者持有期限与真实回报水平决定管理费 对各家基金公司的综合运营和平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1] 浮动费率基金销售情况 - 5月27日1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进入发行期 认购截止日普遍设置在6月中旬 剩余10只产品发行档期尚未确定 [2] - 发行首日市场反馈呈现显著分化 部分产品募集金额突破上亿元 量少者不足30万元 [2] - 截至28日首批产品累计销售额超过16亿元 但银行渠道产品安排不同导致实际销售进度存在差异 [2] 浮动费率机制设计 - 首批产品设置1.2%(基准档) 1.5%(升档) 0.6%(降档)三档费率水平 [3] - 基金持有期不足一年按基准档1.2%收取 持有期一年及以上根据业绩表现调整费率 [3] - 年化收益跑赢基准6个百分点且收益为正按1.5%收取 跑输基准3个百分点按0.6%收取 其他情形按1.2%收取 [3] 浮动费率改革意义 - 浮动管理费模式是《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重要落地举措 旨在解决"基金赚钱 基民不赚钱"问题 [4] - 新模式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锚定作用 避免基金投资风格漂移 首次将费率细化至"单客户 单份额"维度 [4] - 机制让基金管理人更加关注投资者实际回报 从规模驱动转向业绩驱动 有望引导投资者保持长期投资心态 [5] 主动权益基金表现 - 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今年以来累计回报率3.13% 同期上证指数-0.35% 沪深300指数-2.51% [5] - 行业希望通过创新主动型权益基金唤起投资者对主动权益投资的关注 [5] - 优选综合投研实力强大 运营机制成熟的平台 考察基金经理投资能力圈与风格匹配度是投资关键 [6]
跑出“加速度” 16只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今起发行
财经网· 2025-05-27 11:20
基金发行情况 - 首批26只新模式浮动费率基金中16只产品于5月24日正式开启发行,涉及易方达、华夏、南方等16家基金公司 [1] - 嘉实、天弘、广发、易方达、上海东方证券资管的产品计划于6月17日率先结束发行 [2] - 广发、易方达、平安、华夏、天弘、嘉实和上海东方证券资管旗下产品设置了募集份额上限,分别为80亿、50亿、50亿、50亿、50亿、30亿、20亿 [2] 产品类型与基金经理 - 16只产品中仅博时卓睿成长为普通股票型基金,最低股票仓位为80%,其余均为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投资比例为60%至95% [2] - 基金公司均派出投资老将或投研骨干担任基金经理,例如华夏瑞享回报混合拟任基金经理王君正从业资历超11年,平安价值优享混合拟任基金经理何杰有15年从业经验 [2] - 南方基金采用双基金经理制 [2] 业绩基准 - 平安价值优享、中欧大盘智选等8只基金选择沪深300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 [3] - 嘉实成长共赢、博时卓睿成长等7只基金选择中证800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 [3] - 易方达成长进取选择中证500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 [3] 管理费机制 - 首批产品均设置三档费率水平:1.2%(基准档)、1.5%(升档)、0.6%(降档) [5] - 持有期限不足一年按1.2%收取管理费,持有一年及以上根据年化超额收益率调整费率:超额收益率超过6%且收益为正按1.5%收取,超额收益率≤-3%按0.6%收取,其他情形按1.2%收取 [5] - 浮动管理费机制将管理费率与超额收益挂钩,约束投资行为并确保长期稳定性 [5]
平安基金上报首支浮动费率产品 与投资者共创共赢新局面
全景网· 2025-05-23 20:06
政策背景与行业动向 - 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鼓励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建立基金公司收入与投资者回报绑定机制,包括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 [1] - 政策引导基金公司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投资行为稳定性,避免风格漂移,确保投资者所见即所得 [4] 平安基金产品创新 - 平安基金响应政策,上报首只浮动管理费产品"平安价值优享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实现管理费与投资者收益挂钩 [1] - 该产品采用每日开放运作模式,管理费率根据持有期限和年化超额收益率动态调整:持有不足1年按1.2%收费,超额收益>6%且正收益时按1.5%收费,超额收益≤-3%时按0.6%收费,其他情况按1.2%收费 [2] 浮动管理费机制特点 - 打破固定管理费"旱涝保收"模式,实现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激励提升投资能力和长期业绩 [2][3] - 通过费率与超额收益挂钩,强化业绩基准作用,约束投资行为稳定性,避免风格漂移 [4] - 建立"优绩优酬"市场化机制,推动行业从规模驱动转向投研能力驱动,促进行业优胜劣汰 [5] 基金经理与投资策略 - 拟任基金经理何杰拥有15年从业经验,7年公募管理经验,坚持长期主义和左侧布局 [6] - 其管理的平安低碳经济混合近两年、近三年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分别为12.15%、9.01%,业绩排名同类前20% [6] - 何杰判断当前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是左侧布局优质资产的时机,对中长期市场持积极态度 [7] 行业影响与发展方向 - 浮动管理费机制重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共生关系,贯彻"以投资者为本"理念,促进行业回归本源 [3][5] - 该机制有助于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夯实行业核心价值观,同时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 [7]
产品赚钱,基民不赚钱!如何提高投资者回报?陈晓升、王彦杰、朱永强、张波这样说
新浪财经· 2025-05-22 17:35
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策略 - 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公募基金从规模导向转向业绩导向,建立浮动管理费机制并强化基准约束[1] - 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导致"产品赚钱,基民不赚钱"现象,需优化产品、降低费用并减少收益偏差[1] 提升投资者实际回报措施 - 财富管理机构需承担投资者行为理性化责任,基金投顾业务是当前主要信誉责任承担者[2] - 费率改革具有长期实际影响,基准应用可改善投资者体验并监控投资风格[2] - 投顾职业化、被动指数投资普及以及稀缺阿尔法收益的识别是关键方向[2] 产品与账户收益差距解决方案 - 需同步提升产品收益与降低收益差异,投顾成熟前基金公司应引导客户长期投资[3] - 技术手段实现收益可视化可帮助投资者行为修正[3] 注:文档4内容与公募基金行业无关,已跳过
关注业绩比较基准锚定作用 创新浮动费率产品有望落地
中国证券报· 2025-05-08 04:41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 - 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 [1] - 首批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创新浮动费率产品有望面世,超20家基金公司即将上报相关产品 [1][2] - 新机制将打破"旱涝保收"的固定费率模式,将基金管理人激励与投资者回报深度绑定 [1] 创新浮动费率产品设计 - 管理费由"基础管理费+或有管理费+超额管理费"构成,计费方式取决于年化收益率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对比及持有时间 [2] - 与以往产品不同,新机制将根据不同投资者持有不同基金份额的实际收益情况差异化收取管理费 [2] - 业绩比较基准作为锚定,超越基准时管理费上升,未达基准时管理费或大幅减少,改变基金公司盈利逻辑 [2] 监管政策导向 -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业绩差的必须少收管理费 [3] - 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将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 [3] - 头部公募机构未来一年内发行的主动权益产品中浮动费率机制产品占比不低于60% [3] 信息披露要求 - 修订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信息披露模板,强化业绩表现及管理费分档收取的信息披露 [4] - 综合展示产品中长期业绩、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投资者盈亏情况、产品综合费率水平等信息 [4] 浮动费率机制发展历程 - 2019年底推出逐笔计提业绩报酬的浮动费率产品,对年化收益率超过8%的部分按20%提取业绩报酬 [5] - 2023年8月获批20只浮动费率产品,分为与规模、持有时间、业绩挂钩三类 [5][6] - 截至5月6日,大部分产品实现正收益,部分产品回报率超过28%-40% [6]
广发高端制造A三年跌53%垫底,管理费累计4.56亿,刘格菘或面临浮动费改大考
新浪基金· 2025-05-07 16:37
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将通过浮动管理费机制改变公募基金"旱涝保收"现状 直指行业管理费与业绩脱钩痛点 [1] - 近三年权益类基金表现显示 即便业绩大幅回撤 管理费仍居高不下 矛盾突出 [1] 典型基金业绩与管理费数据 - 广发高端制造A近三年回报-53.01% 但累计收取管理费4.56亿元 2024-2022年分别收取0.88亿/1.49亿/2.19亿 [3] - 中欧医疗健康A规模311.79亿元居首 近三年业绩下跌32.55%却收取管理费22亿元 2024-2022年分别收取4.27亿/7.60亿/9.83亿 [3] - 景顺长城新兴成长A等百亿级基金呈现"规模越大 亏损越重 收费越高"现象 [3] 明星基金经理表现 - 刘格菘基金经理指数近三年回报-27% 近两年-17% 显著跑输沪深300指数 在管规模缩水至321.71亿元(较去年末减少5.7%) [4] - 刘格菘管理的广发科技先锋近三年跌24.17%合计收4.74亿管理费 广发小盘成长A近三年跌26.50%合计收3.57亿管理费 [6] 基金财务数据 - 广发科技先锋2024年收入7.82亿元 2023年亏损38.9亿元 2022年亏损43.78亿元 [6] - 广发小盘成长A 2024年亏损2.65亿元 2023年亏损26.3亿元 2022年亏损27.53亿元 [6] 行业未来趋势 - 浮动管理费改革将迫使基金公司从追求规模转向注重投资回报 明星产品或告别依赖规模增长的"躺赢"时代 [11] - 行业可能呈现强者愈强 小型机构加速淘汰趋势 投资研究能力和风控体系将更关键 [11]
证监会重拳终结"躺赚时代"!浮动费率改革将落地,百亿基金经理巨额管理费或遭腰斩
新浪基金· 2025-05-07 16:26
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将通过浮动管理费机制改变公募基金"旱涝保收"现状 直指行业管理费与业绩脱钩痛点 [1] - 方案计划将基金超越基准表现、投资者盈亏等关键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推动行业从规模增长转向注重投资回报 [7] 权益类基金业绩与管理费矛盾 - 近三年权益类基金普遍大幅回撤 广发高端制造A回报率-53.01%垫底 但三年累计收取管理费4.56亿元 [4] - 中欧医疗健康A规模311.79亿元居首 净值下跌32.55%仍收取22亿元管理费 年费率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4] - 景顺长城新兴成长A近三年跌22.82% 规模209.32亿元 三年累计收取管理费近14亿元 [5] - 睿远成长价值A近三年跌18.71% 规模184.30亿元 三年累计收取管理费超10亿元 [5] 明星基金经理表现与规模缩水 - 葛兰近三年基金经理指数回报-31.77% 中欧医疗健康A规模从775亿元峰值缩水至311.79亿元 [6] - 刘格菘近三年回报-27% 在管规模缩水至321.71亿元 较去年末减少20亿元 [6] - 刘彦春近三年回报-24.44% 在管规模410.20亿元 较去年末缩水17亿元 [6] 基金公司分布与主题基金问题 - 广发基金6只产品上榜 中欧、汇添富、景顺长城各有2-3只产品入围 [6] - 新能源、医疗等赛道型产品受行业周期影响剧烈 但管理费未随业绩调整 如东方新能源汽车主题三年管理费收入5.96亿元远超浮动费率理论值 [6] 行业转型方向 - 浮动管理费改革将倒逼基金公司从"规模驱动"转向"业绩驱动" 实现"业绩-收费-规模"动态平衡 [7] - 行业需直面投研能力、风控体系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的转型阵痛 重塑信任基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