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浮动管理费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品类更趋丰富 常态化注册在即 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迈入发展新阶段
上海证券报· 2025-07-26 02:29
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获批情况 - 第二批12只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集中获批 包含行业主题类基金如华泰柏瑞制造业主题混合基金 景顺长城高端装备股票基金 东方红医疗创新混合基金 建信医药创新股票基金 [2] - 华泰柏瑞基金 国泰基金 摩根基金 建信基金 中银基金等首次上报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 [2] - 第二批基金品类从全市场选股策略向细分主题型策略拓展 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 [2] 产品费率设计 - 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费率细化至"单客户 单份额"维度 首批产品普遍设置跑赢6个百分点升档至1 5%费率 跑输3个百分点降档至0 6%费率 [3] - 持有1年以上赎回且符合同期业绩比较基准适用基准档1 2%费率 1年内赎回一律按基准档费率收取 [3] - 第二批中华泰柏瑞基金和东方红资管2只产品将降档阈值上调为跑输2个百分点 强化业绩负偏离约束 [3] 首批产品发行表现 - 首批26只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全部成立 发行规模达258 6亿元 有效认购户数合计超26万户 [3] - 易方达成长进取混合基金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47301户 南方瑞享混合基金24744户 平安价值优享混合基金 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基金等认购户数均超1万户 [4] - 多家基金管理人出资认购旗下浮动管理费基金 实现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 [4] 行业政策导向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对新设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浮动管理费模式 要求头部机构1年内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 [4] - 首批基金发行良好形成示范效应 后续将实现常态化注册 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型 [1][4]
2025年首批浮动管理费基金特征分析及与以前批次比较
招商证券· 2025-05-28 17:3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首批浮动管理费基金聚焦投资者收益,按持有时间区分是否费率浮动,鼓励长期持有,加强与投资者绑定,侧重保护投资者利益,综合考虑收益表现,促使评价逻辑转变,关注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稳定性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年首批浮动管理费基金管理费模式 - 2025年5月7日证监会发布方案推动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首批26只基金5月16日申报,5月23日获批,多为混合型基金,管理人类型丰富,托管人多为银行,基金经理经验各异 [8][9] - 产品集中于主动权益类,无持有期或定开期,业绩比较基准复合,股票部分占比高 [10] - 管理费收取模式一致,分固定、或有和超额管理费,根据持有期限和收益率对应不同费率,鼓励长期持有,与投资者利益绑定高,激励和扣减幅度不对称 [14][15][17] - 测算2010 - 2025年分年度主动股混基金管理费率,各年度超额收益“大赢小输”,费率分布分化,升档对管理人能力有要求 [18][19] 与存续的浮动管理费基金模式差异 - 我国浮动管理费基金发展曲折,2014年有相关尝试,2016 - 2019年暂缓审批,2019年后重启试点 [25] - 根据投资者持有期收益对应分档管理费率产品有两只,未设持有期,按绝对收益分档,有费率上限,与2025年首批产品相比,仅关注绝对收益,无惩罚机制,费率部分与业绩挂钩 [27][28][34] - 2019 - 2020年试点产品为偏股混合型,有1 - 3年持有期,“固定管理费 + 业绩报酬”模式,无费率上限,与2025年首批产品相比,运作、计提、费率模式等存在差异 [36][37][48] - 2023年试点产品为偏股混合型,有三年定开周期,“绝对收益分档管理费 + 业绩报酬”模式,与2025年首批产品相比,在运作、计提、费率等方面不同,首批产品更关注超额收益 [49][50][54] - 与持有期挂钩的产品为偏股混合型,规模多下降,业绩分化,按持有时间分份额对应不同费率,留存率低,2025年首批产品一定程度融合其机制 [57][58][68] 对市场的影响与意义 - 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加强与投资者绑定,侧重保护投资者利益,关注实际收益体验,强调超额收益,促使基准设置谨慎,关注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稳定性,鼓励持续收益和长期投资 [69]
首批26只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获批 将持有人利益和基金管理人利益深度绑定
上海证券报· 2025-05-24 03:32
行业动态 - 首批26只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获批 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利益优先"转型 [1] - 该批产品是《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后首批上报的新模式浮动管理费产品 [1] - 产品获批后将尽快启动发行 之后还将有第二批产品跟进 [1] 产品特点 - 管理费率挂钩投资者持有时间、实际收益及业绩基准表现 首次实现"单客户、单份额"维度的"千人千面"费率 [1][2] - 明确锚定业绩比较基准 激励管理人提升投资能力 强化长期超额收益挖掘 [2] - 采用开放式运作模式 兼顾长期投资与流动性管理需求 [2] - 费率机制示例:持有不足1年按1.2%收取 超额收益超6%且收益为正按1.5%收取 超额收益低于-3%按0.6%收取 其他情形按1.2%收取 [2] 管理人情况 - 以头部公司为主 包括主动权益管理能力强的中小管理人和一家外商独资管理人 [1] - 东方红资管周云、广发基金王明旭等资深基金经理或将管理该批产品 [3] - 汇添富基金表示这是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重要实践 对行业意义重大 [3] - 嘉实基金称将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能力 为投资者创造更好回报体验 [3] 产品设计 - 产品名称体现稳进、同行、共赢、回报等特色 [1] - 均为全市场选股基金 对标沪深300、中证A500、中证500、中证800等主流宽基指数 [1] - 从设计层面将持有人和管理人利益深度绑定 [3]
首批浮动管理费基金获批,天弘基金率先布局
新浪基金· 2025-05-23 19:49
公募基金行业改革 - 中国证监会印发《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推行与业绩挂钩的浮动费率机制 [1] - 首批26只挂钩业绩基准的浮动管理费基金获得发行批文,天弘基金申报的天弘品质价值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位列其中 [1] - 行业需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问题,头部机构一年内新发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浮动费率产品占比需不低于60% [1] - 目前全市场公募基金产品达12725只,其中采用浮动费率机制的产品仅156只,占比不足1.3% [1] 天弘品质价值混合基金 - 该基金是业内首批"支点阶梯浮动管理费率"基金,管理费率可从最高1.5%/年降至0.6%/年 [2] - 采用与持有期和基金业绩表现双重挂钩浮动管理费设计,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 [2] - 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0%+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收益率×20%+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20% [2] - 投资策略聚焦高质量标的,在估值安全边际与资产质量间寻求平衡,构建"均衡但不平庸"的持仓结构 [2] 基金经理与公司战略 - 拟任基金经理贾腾是资深均衡型基金经理,投资风格以质量价值为导向,擅长构建多元均衡投资组合 [3] - 天弘基金管理规模超1.2万亿元,持续推进以投资者为中心的投研体系升级与产品矩阵布局 [3] - 公司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率已降至1.0%-1.2%区间,较产品成立初期平均降幅达16个基点 [3]
先锋基金“换帅”;新华基金自购1000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9 15:07
今日基金新闻速览 - 先锋基金王重昆于5月16日新任公司董事长,此前曾在建设银行、信达资管、信达澳银基金等任职 [1] - 新华基金于5月14日出资1000万元固有资金申购新华积极价值混合基金A类份额,4月已出资1051.94万元申购同一基金 [1] - 首批26家基金管理人上报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创新浮动费率产品,包括21家行业头部管理人、4家中小管理人和1家外商独资管理人 [1] 知名基金经理最新动态 - 融通基金万民远认为医药板块经历近五年调整后,制约因素逐步消退,2025年有望迎来基本面和政策面双重提振,看好创新产业链、医药消费复苏和低PB类资产三大方向 [1] 今日ETF行情点评 - 市场全天震荡调整,沪指涨0.00%,深成指跌0.08%,创业板指跌0.33%,沪深两市成交额1.09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30.7亿元 [2] - 新经济ETF领涨2.01%,两只地产ETF涨幅居前,航运港口、化纤、房地产开发等板块表现较好,小金属、电机、化学制药等板块回调 [2][3] - 红利低波100ETF基金领跌2.96%,工程机械ETF、港股汽车ETF跌幅超过1.5% [4] ETF主题机会 - 房地产"去库存"定调主要由于供求关系逆转和销售数据下滑,预计后续将有更多财政及货币政策出台,叠加"好房子"新政释放改善型需求,可关注地产ETF等产品 [5]
公募重磅!业绩差的少收管理费、降薪,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在管产品大幅跑输基准
搜狐财经· 2025-05-08 17:31
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通过25条举措直击行业痛点,包括优化收费与考核机制、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绑定等[1][4] - 方案重点包括优化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提升行业服务投资者能力、提高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规模和稳定性等[4] - 方案旨在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现象,引导长期投资,改善"重规模轻回报"现状[1][5] 浮动管理费机制改革 - 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根据业绩比较基准确定适用管理费率水平[4] - 业绩符合基准的适用基准档费率,明显低于基准的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基准的适用升档费率[4] - 头部机构需在一年内发行浮动费率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4] - 2023年7月首批20只浮动费率基金面世,管理费与收益、持有时长、规模等挂钩[5] 基金经理薪酬与业绩挂钩 - 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应明显下降[6] - 三年以上产品业绩显著超过基准的基金经理可合理适度提高绩效薪酬[6] - 近三年有2071只基金跑输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占比23.2%,其中42只跑输超过50个百分点[1][6] - 知名基金经理如高兵、郑澄然、施成管理的多只产品跑输基准超50个百分点[6][8] 基金业绩表现数据 - 摩根中小盘A近三年跑输基准115.82%,宏利成长跑输107.07%[7][8] - 华商卓越成长一年持有A跑输57.95%,广发高端制造A跑输56.26%[7][8] - 国投瑞银先进制造跑输53.94%,部分产品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为负[7] 考核机制改革 - 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降低规模排名等经营性指标权重[9] - 对高管考核中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对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9] - 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强化长周期考核[9] - 将投资者盈亏及占比、业绩比较基准对比等纳入基金公司评价指标体系[9] 行业影响与评价 - 浮动费率产品有助于促进形成行业健康发展与投资者利益协调的良好生态[5] - 优化收费与考核机制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业绩优良、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公司[5] - 强调投资者盈亏有助于改善"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问题[10] - 建立与投资收益挂钩的薪酬管理制度有助于更好绑定投资者利益[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