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红利ETF(515080)

搜索文档
增量险资叠加无风险利率下行,红利资产投资价值持续强化!中证红利ETF(515080)今日迎分红权益登记
搜狐财经· 2025-09-16 10:47
9月16日,招商基金旗下中证红利ETF(515080)将迎来三季度分红权益登记。根据此前分红公告,本 季度该ETF每十份分红0.15元,分红比例0.95%。据了解,目前中证红利ETF采取季度评估分红的分红节 奏。 根据公告,这是中证红利ETF上市以来第14次分红,每十份累计分红金额3.65元。过去五年(2020 年-2024年),中证红利ETF年度分红比例分别为4.53%、4.14%、4.19%、4.78%、4.66%。 资金面上,近期随着市场缩量震荡,部分市场资金回流高股息。上交所数据显示,中证红利ETF (515080)已经连续4日获1.34亿元资金净申购。 与此同时,40日收益差数据也持续年内低位震荡。根据招商基金数据,截至9月12日,中证红利全收益 指数相对万得全A指数40日收益差为-12.25%,这也意味着中证红利当前跑输Wind全A比较多,或可更 多关注阶段性布局机会。 对于当下高股息配置价值,长江证券最新分析表示,近三年保险公司持有股票与基金的规模占比在 12%~13%区间波动,这一数值仍有较大上升空间,此政策下保险或将每年至少为A股新增几千亿的长期 资金。波动率较低且分红较高的红利资产或迎来更 ...
中证红利指数相对万得全A最新40日收益差刷新年内新低,中证红利ETF(515080)近十日“吸金”近3.66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10:12
中证红利指数表现分析 - 中证红利全收益相对万得全A的40日收益差达-12.12%,创年内新低,突破3月前低点 [1] - 该收益差反映红利资产近期显著跑输大盘,处于年线下方偏离过多状态 [1] 上市公司分红动态 - 中证红利指数14只成分股宣布中期分红,总金额超766亿元 [3] - 中国石油分红402.65亿元、中国平安172.02亿元、中国石化106.7亿元位列前三 [3][4] - 宝钢股份(25.65亿)、双汇发展(22.52亿)、海螺水泥(12.66亿)等企业分红均超10亿元 [3][4] 股息率与估值水平 - 中证红利指数最新股息率达4.84%,显著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1.80% [4] - 指数市盈率维持在9.91(8月27日)附近波动,近期估值处于历史均值区间 [5] - 2024年A股分红总额突破2.3万亿元,股利支付率接近40% [5] 资金流向与产品特征 - 中证红利ETF(515080)近10日净流入3.66亿元,近5日净流入1.96亿元 [6] - 该ETF上市以来连续分红13次,每十份累计分红3.5元 [7] - 过去五年年度分红比例保持在4.14%-4.78%区间,实行季度评估分红机制 [7] 机构观点汇总 - 政策推动下上市公司分红比例持续提升,经济复苏将带动分红总额进一步增长 [5] - 市场风险偏好回升推动A股突破3800点,需关注短期情绪过热风险 [6] - 低估红利资产具备低估值和高股息双重优势,配置价值持续凸显 [5][6]
一个跟踪市场的另类情绪指标,中证红利40日收益差跌破-10%,意味着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8-26 12:34
中证红利收益差极端低位信号 - 中证红利40日收益差跌至-10.28% 创阶段极值 反映红利资产跑输大盘达历史极端水平 [1][3] - 收益差跌破-10%代表红利与Wind全A性价比急剧变化 通常对应阶段性布局机会 [3] 资金逆向布局动向 - 中证红利ETF(515080)连续两日净申购1.29亿元和0.59亿元 五日内吸金近2亿元 十日内吸金3.4亿元 [1] - 资金利用情绪与基本面短期背离进行逆向布局 [1][3] 基本面支撑因素 - 288家上市公司推出中期分红计划 拟分红总额约1647亿元 [3] -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改善且现金流强劲 符合政策引导分红回报股东趋势 [3] 指数长期表现特征 - 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近一年收益率达17.67% 波动率显著小于主流宽基指数 [8] - 2016年至今指数总体震荡上行 兼具防御属性和长期收益能力 [5][8] 资产配置价值定位 - 红利资产从防守型品种转向现金流资产 成为资产配置压舱石 [3][8] - 在控制组合波动 提供稳定现金流及长期复利回报方面作用显著 [8] 风格轮动预期 - 当前市场以AI和科技蓝筹为主导 红利资产呈现"躲牛市"特征 [4] - 历史显示风格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风格回摆可能性上升 [4]
40日收益差逼近-9%,红利板块配置价值或逐步凸显,中证红利ETF(515080)早盘持续溢价
搜狐财经· 2025-08-22 13:22
市场表现与指数动态 - 沪指逼近3800点续刷十年新高 半导体等成长板块带动市场 [1] - 中证红利指数半日跌幅0.63% 受资金跷跷板效应影响 [1] - 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相对万得全A指数40日收益差值为-8.70% 逼近年内最低点 [1] 红利资产投资机会 - 40日收益差在年线下方偏离过多 意味中证红利跑输万得全A较多 提示布局时机 [3] - 中证红利ETF(515080)半日收跌0.69% 但持续溢价交易 近5日获近9000万资金加仓 [3] 上市公司分红动态 - 16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中期分红预案 仅8月20日晚间就有23家公告 [5] - 分红公司包括双汇发展/森马服饰/中国石化/嘉化能源/南钢股份等多只中证红利指数成份股 [5] - 分红反映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与财务健康度 多集中于食品饮料/煤炭/钢铁/石化等现金流稳定行业 [5] 市场配置策略观点 - 市场走势或将延续中期慢牛格局 红利板块因高股息特点可在低利率环境作为底仓 [5] - 事件催化及中报业绩预告预喜赋能新赛道 可扩大对新赛道进攻 [5] - 若新赛道交易过热应及时兑现 交易结构恶化可调仓到红利和其他低位赛道品种 [5]
又真香了?大资金在调整中坚定抢筹红利ETF
搜狐财经· 2025-08-01 11:16
但这次"避险"其实持续了有一段时间了,看一组数据:中证红利ETF(515080)10个交易日内7天净流 入1.4亿、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连续20天保持净流入共5.3亿、中证红利质量ETF(159209)10 个交易日9天净流入超2000万。 早盘三大指数低开高走,抚慰了不少因昨日大调整带来的恐慌,但依旧没有改变大家对市场震荡的担 忧。 当有人还在纠结"牛"到底在不在时,A+H股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红利ETF已经被买爆了——中证红利 ETF(515080)、红利质量ETF(159209)、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昨天单日吸金1.6亿。 这场面很像4月那波大跌时的剧本:大资金果断离场大热门高位板块,把高股息资产当诺亚方舟,俗 称:紧急避险。 前期暴涨的钢铁、煤炭、化工板块正集体塌方,现金流稳定、分红率较高的资产成为新共识,资金早就 开始向真红利资产迁徙。 在震荡的市场中,我们早就听过无数遍要"地区分散配置"、要"均衡配置",今年以来红利+成长的"哑 铃"策略更是出圈——背后的共识都是用更全面、更健康的资产配置,来达到长期、稳定、持续的收益 目标,毕竟走得稳才能走得远。 其中港股红利低波ETF ...
5178点十周年,这只指数竟然翻倍!
金融界· 2025-06-12 11:25
上证综指5178点十年回顾 - 上证综指于2015年6月12日达到5178点历史高位 [1] - 即使高位买入,银行AH全收益指数十年累计回报超100%,港股红利低波指数累计涨幅达88% [3] - 低估值高股息资产展现出显著复利效应 [5] 高股息资产资金流向 险资动向 - 中国平安6月6日增持农业银行H股6353.4万股,持股比例升至15.15%,市值达258.5亿港元 [4][6] - 平安同时重仓招商银行H股、邮储银行H股、工商银行H股和建设银行H股 [6] - 险资举牌动力来自利率下行环境下的投资压力,需通过高息股获取稳定现金流 [6] 南向资金偏好 - 南向资金近一月/三月/一年净买入银行板块分别达277亿/717亿/2099亿元,均居港股通行业首位 [7] - 年内累计增持14只港股银行股174亿股,市值增加超1820亿元 [7] - 增持TOP5:中国银行(55.18亿股)、建设银行(36.13亿股)、工商银行(33.49亿股)、农业银行(21.14亿股)、邮储银行(14.32亿股) [8] 红利类ETF表现 银行ETF优选(517900) - 采用AH证券月度转换策略,年内跟踪指数涨幅近20%,跑赢中证银行全收益指数12%的涨幅 [9] - 年内份额增长超150% [9]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 - 全市场唯一0.20%低费率+月度分红港股红利ETF [11] - 最新分红0.004元/份,月度分红收益率0.37% [12] - 跟踪指数市盈率7倍、市净率0.6倍、股息率7.81% [13] 中证红利ETF(515080) - 覆盖A股100只高股息公司,股息率长期超5% [14] - 上市以来第13次分红,每份0.015元,近五年年度分红比例稳定在4.14%-4.78% [14]
红利投资的下一站
雪球· 2025-05-16 16:09
红利类ETF市场发展 - A股市场红利类ETF规模从2018年底不到50亿增长至2025年5月的1426亿,增幅近10倍 [2] - 中证红利ETF(515080)规模从5亿以下增长至73.4亿,增幅达16倍 [2] - 红利类ETF产品丰富度大幅提升,投资者可选择更多样化的红利投资策略 [4] 红利投资策略演进 向成长要收益 - 高股息策略在2019-2020年成长风格占优时跑输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中证红利全收益上涨30.77% vs 沪深300上涨80.79%) [6] - 美股红利增长策略(如VIG ETF)通过筛选连续10年现金分红且分红金额增长的股票,兼顾成长性 [8] - 中证红利质量指数(932315)降低股息率筛选标准,增加ROE及成长性要求,2014-2025年化收益16.51%,跑赢中证红利的12.50% [13][16] 向低估要收益 - 港股高股息指数年化股息率7.05%(2019-2025年),显著高于中证红利的5.05% [17] - 银行AH指数通过选择A/H股中更便宜的股份,2023年12月至2025年5月上涨71.72%,跑赢中证银行的56.51% [21]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与中证红利行业分布相近,但港股折价提供额外收益空间 [22] 行业主题红利策略潜力 - 2014-2025年行业红利指数超额显著:中证民企红利收益360.59%(vs 民企75.41%)、中证信息红利410.04%(vs 信息85.56%) [23] - 特定行业主题(如消费、信息技术)的红利策略尚未被充分开发,市场关注度较低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