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
icon
搜索文档
ETF分红是“左口袋掏右口袋”?你错了!
金融界· 2025-07-18 11:23
分红机制与市场公平 - 除权机制通过下调股价分红额来维护市场公平,防止分红前抢购套利行为 [1] - 分红前后账户总资产不变是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础 [1] - 不除权会导致股价被炒作后崩盘,扰乱市场秩序 [1] 分红的长期价值 - 填权效应使优质公司股价逐步回升至除息前水平,如交行2021年后案例 [2] - 长期持有高股息资产可实现成本归零,例如5%股息率资产持有20年可收回本金 [2] - 分红本质是为长期投资者提供定期现金流,解决"涨跌两难"的持股痛点 [2] - 分红再投资能形成复利效应,时间越长威力越大 [2]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特点 - 采用月度评估分红机制,成立半年已分红3次,未来可能实现月月分红 [3] - 跟踪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当前股息率5.84%,估值破净(PE=7.23,PB=0.62) [3] - 主要配置金融、公用事业等分红稳定的板块 [3] - 通过指数机制定期剔除表现不佳个股,规避股息率陷阱 [3]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年内涨幅达20.72%,规模增长363% [5] - 连续10日保持净流入共3.5亿元 [5] - 险资新规后预计将有千亿级资金配置此类资产 [5] - 2月以来基金份额持续增长,6月后呈现放量上涨态势 [5]
港股波动加剧,哑铃策略是最优解?
金融界· 2025-07-15 11:50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科技和恒指盘中一度涨超2%,但临近午盘跳水飘绿,显示波动加剧 [1] - 从去年924至2025年7月11日,恒生指数区间涨幅32.29%,领先全球主要指数 [1] - 美股近期因关税新增和风险偏好降低,表现不及港股 [1] 南向资金动向 - 截至2025年7月11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港股近4,5000亿港元,相当于2024年全年净买入的95%+ [3] - 港股通占港股成交额比例达60%,对港股定价权显著提升 [3] - 南向资金重点加仓建设银行、中芯国际、美团等企业,聚焦高分红红利资产和低位科技板块 [3] 行业表现 - 通信行业2025年迄今涨幅46.5%,近3个月涨幅22.3% [4] - 金融行业2025年迄今涨幅47.5%,近1个月涨幅16.9% [4] - 工业行业2025年迄今涨幅144.4%,近3个月涨幅84.3% [4] - 科技行业2025年迄今涨幅277.2%,近3个月涨幅161.2% [4] - 公用事业行业2025年迄今涨幅50.3%,近3个月涨幅25.8% [4] 港股科技板块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盘中一度涨超2%,成份股阿里巴巴、美团涨超2%,腾讯控股、小米集团、比亚迪股份等跟涨 [5] - 港股科技50ETF跟踪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仅19倍,处于近一年来1.48%分位,比近99%的时间便宜 [5] - 成份股中小米集团-W权重10.78%,腾讯控股9.85%,阿里巴巴-W9.21%,美团-W8.30% [5] 红利资产表现 -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2025年迄今上涨21.32%,连续20周保持规模增长 [5] - 该ETF跟踪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当前股息率超8%,抗波动能力突出 [8] - 本周ETF进行年内第三次分红,每份派发0.004元,分红比例0.35% [6]
沪指重返3500点,红利还能买吗?
搜狐财经· 2025-07-09 13:32
市场表现 - 沪指午盘强势收复3500点 银行股作为红利"领头羊"再创历史新高 四大行全面走强显示红利风格持续强势 [1]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年内涨幅达21.17% 位列两地红利指数首位 最新股息率6.4% 扣除红利税后仍具吸引力 [1] -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年内41次刷新历史新高 近10个交易日净流入2.1亿元 份额激增近200% [2] 资金流向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成分股港股通持有市值达1.58万亿 占流通市值17% 主要受益险资和公募持续增持 [1] - 银行业近一年获南向资金净流入超2100万元 位居行业首位 非银金融、公用事业、煤炭等行业同样受青睐 [1] - 险资预计2025年仍有2500-4000亿元增量资金 分阶段涌入将支撑港股红利强势表现 [5] 产品特征 - 港股红利低波ETF采用月度评估分红机制 年最多可分12次 提供稳定现金流复投机会 [9]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成分股持续获得大资金增持 险资是南向资金流入主力 [2][5]
120亿!南向单日流入阶段新高,港股蓄势待发
金融界· 2025-07-08 11:19
外卖平台竞争 - 美团、阿里、京东外卖业务激烈竞争导致股价持续承压 美团距离前高接近腰斩 京东跌穿4月低点 阿里逼近年内最低 [1] 港股科技板块投资机会 - 7月7日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超120亿 为5月6日以来单日新高 可能预示抄底港股科技龙头的时机到来 [1] - 恒生科技指数预期2025-2027年EPS逐年上行 有望迎来"估值修复+盈利增长"的戴维斯双击行情 [3] - 港股科技指数覆盖AI、互联网、创新药、新能源车等板块更全面 年内涨幅22.56% 优于恒生科技R的17.98% [3] - 港股科技最新市盈率仅20.27倍 处于近十年3.45%分位点 比历史上97%时间更便宜 [6] 港股科技50ETF - 跟踪港股科技指数 支持T+0交易和两融 年内涨幅超24% 规模在3月大幅增加 [5] - 建议通过分批布局该ETF捕捉科技板块上行机会 [8] 港股红利低波ETF - 在4月关税和6月地缘事件期间逆势创新高 成立至今上涨19% [10] - 采用月度评估分红机制 每年最多12次现金分红 综合费率仅0.2% [12] - 最近5个交易日净流入1.4亿元 20天净流入约2.6亿元 [12] 投资组合策略 - 建议采用"港股科技50ETF+港股红利低波ETF"组合 兼顾科技成长性和防御性 [14]
【对比贴】港股红利中哪个指数更“红”?
金融界· 2025-07-07 10:57
港股红利低波ETF表现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全收益指数近一年收益率38.34% 近五年收益率89.88% 显著高于港股通高股息全收益指数(25.63% 76.16%)和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全收益指数(28.88% 18.64%) [2] -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跟踪的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表现优于其他港股红利指数 [3] - 该ETF年内规模增长246.36% 年初以来累计净流入超3.6亿 连续19周保持净流入 [6] 股息率与估值优势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最新股息率7.67% 扣除20%红利税后仍超6% 高于A股中证红利指数5.44% [6] - 指数市盈率(TTM)仅7.18倍 市净率0.62倍 显著低于历史中位数 对比A股中证红利市盈率8.28倍 市净率0.82倍 [6] - H股股价通常低于A股但分红相同 推升港股股息率 且估值更低安全边际更大 [6] 产品特性与防御属性 - 港股红利低波ETF采用月度评估分红机制 一年最多可分12次 [6] - 指数编制引入低波因子 近三年震荡市中抗跌性强 基本跑赢恒生指数 [9] - 持仓聚焦金融能源等成熟行业 单一个股权重不超5% 会剔除阶段跌幅过大股票规避股息率陷阱 [9]
连续吸金19周!南向、险资为何双双加码港股红利?
搜狐财经· 2025-07-03 13:16
港股红利低波ETF表现 -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年内累计上涨19%,涨幅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仅次于有色金属 [1] - 该ETF基金规模自1月中旬上市以来已增加2倍,连续18周保持资金净流入,本周前3个交易日净流入超3300万元 [2] 资金流向与市场动态 - 南向资金2025年上半年净买入港股规模已超2024年全年的80%,银行股年内净买入超2000亿元 [4] - 险资举牌次数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90%以上投向港股 [4] 政策与市场环境 - 新规要求险资从2025年起提高权益投资比例,红利资产因分红稳定、波动率低成为保险和养老金账户的标配底仓 [7] - 港股红利低波ETF跟踪的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股息率高达7.83%,远超A股红利指数(5%-6%)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1.7%) [7] - 该指数市盈率仅7.22,市净率0.62,大量成分股处于破净状态 [7] 指数编制与产品特点 - 指数编制设定单一个股权重上限5%以分散风险,动态剔除短期大跌个股,持仓聚焦金融、能源等成熟行业 [9] - 港股红利低波ETF采用0.2%的全市场最低综合费率,支持T+0交易,并采用月度评估分红机制,一年最多可实现12次现金分红 [10]
上半年收官,港股最强!哑铃配置成资金共识
金融界· 2025-07-02 11:48
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股主要指数涨幅领先全球,恒生指数、恒生科技和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收益率分别为20%、18 68%和13 61% [1] - 港股兼具估值修复与结构性牛市特征,AI、硬科技、创新药和新消费成为轮动主线 [2] - 恒生科技指数前5个月波幅达6,100点,为近十年均值的79%,下半年有望扩大至26,800点高位 [6] 行业资金流向 - 港股通资金近期集中流入银行、非银等红利资产及可选消费、医药等科技行业 [5] - 南向资金4月8日后持续增持银行、石油、煤炭等防御性板块,银行流入规模居首 [10]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股息率7 93%,市盈率仅7 11%,吸引险资、公募等长期资金 [10] 科技板块投资机会 - 港股科技50指数100%覆盖"科技十雄"(阿里、腾讯等10家企业),权重占比达70% [8] - 跟踪该指数的港股科技50ETF(159750)上半年净值增长27 09%,跑赢恒生科技指数7个百分点 [8] - AI、创新药等赛道重估叠加美元周期走弱,科技板块或持续获资本流入 [8] 产品工具表现 -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上半年上涨16 78%,年内36次创新高,份额翻倍 [10] - 该ETF采用月度分红机制,年内已分红两次,可与科技ETF形成哑铃策略组合 [12]
港股即将“结构转向”?聪明人正在做两件事:囤科技,加红利
金融界· 2025-06-30 10:58
港股市场结构性行情分析 - 当前港股新消费与创新药板块交易拥挤度已处于高位 而AI产业链估值大幅回落 科技互联网龙头ROE与估值基本匹配 但部分新消费板块仍存在泡沫 显示向科技板块迁移的时机已成熟 [1] - 2025年1月1日至6月27日期间 港股科技指数涨幅达29.23% 显著跑赢恒生科技指数19.55%的涨幅 主要因港股科技指数覆盖50只成分股 能全面捕捉AI科技 互联网 创新药等板块机会 [4][7] - 中金测算显示 若从2024年9月24日牛市启动精准把握每轮风格轮动 可获得超110%超额收益 印证港股结构性行情强度 [4] 重点ETF产品表现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年内累计上涨26.34% 跟踪指数覆盖"中国科技十雄" 具备两融标的资格且支持T+0交易 [7] -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年内涨幅17.89% 年内34次创历史新高 标的指数采用三年净股息率与波动率双因子筛选 月度评估分红机制可实现年化12次分红 [9] 资产配置策略建议 - 建议减持创新药 新消费等拥挤度过高板块 转向估值回落的AI科技领域 港股科技50ETF可作为核心配置工具 [1][4] - 过渡期可配置港股红利低波ETF进行防御 其分红机制产生的现金流可用于再投资科技ETF 形成"以守养攻"的哑铃策略 [9]
小米新高一步之遥!怎么埋伏港股优质科技股行情?
金融界· 2025-06-24 11:30
小米YU7发布及市场反应 - 小米预告将于6月26日晚7点发布豪华高性能SUV小米YU7,被称为"特斯拉杀手"[1] - 受SU7发布会历史上涨经验影响,YU7发布前市场热度明显上升[1] - 小米集团股价已涨超3%,带动腾讯、阿里、美团、京东等科技股跟涨,中芯国际由跌转涨[1] - 理想汽车等车股持续拉升,港股科技指数权重股全线上涨[1] 港股科技50ETF表现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早盘涨超1.5%,近一年涨幅高达50%,跑赢恒生科技指数10个百分点[1] - 该ETF是唯一全面覆盖"港股科技十雄"的指数基金,阿里巴巴、腾讯等10家公司权重占比达70%[3] - 港股科技指数市盈率20.25倍,处于近十年3.26%分位点,比历史上97%时间都便宜[3] - 科技股具有高爆发、高波动特点,常出现"倒车接人"机会[3] 港股红利低波ETF表现 -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年内涨幅达16.18%,4月以来净值走势呈现笔直向上曲线[5] - 该ETF年内已34次刷新历史新高,基金份额大增134%,规模增长近3亿[6] - 采用月月评估分红机制,6月24日收盘价1.160,涨幅0.78%[6] 市场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6月流入港股创下新高,主要流向人工智能、红利等核心资产[9] - 南下资金持续加速买入港股市场,有望进一步推动港股行情向好[9] 投资策略建议 - 可采取定投策略分批布局科技板块,或配置"科技股+高股息"哑铃组合对冲风险[5] - 港股科技50ETF重仓的AI、半导体、新能源车和医药支撑中长期机会[9] - 可用港股红利低波ETF作为防御底仓长期持有,分批建仓科技板块并保留现金[9] - 两个ETF均为T+0交易机制,方便随时调整策略比例[10]
长钱“标配底仓”?细说港股高息资产的三重安全锚
格隆汇· 2025-06-24 01:55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表现 - 年内价格创34次新高,资金连续净流入,规模持续增加 [1] - 2025年初至6月20日涨幅达15.47%,跑赢红利指数和沪深300 [5] - 月度评估分红机制,一年最高12次分红,单位分红分别为0.0040元和0.0020元 [3][6] 投资吸引力分析 - 高股息率+低估值: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股息率7.82%,部分成分股近12个月股息率超8%,市盈率7.07倍,市净率0.61倍 [7] - 政策与资金驱动:险资提高股市投资比例偏好高分红资产,南向资金2025年净买入港股金额超2024年全年的80% [8] - 产品优势:综合费率0.2%,支持T+0交易,标的指数单一个股权重上限5%,自动剔除短期大跌股 [9] 市场环境与避险属性 - 震荡市中"低波+高息"组合表现突出,资金在不确定性时期回流高股息板块 [1][10] - 港股科技股未修复关税前高点时,该ETF已率先创新高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