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海拉克斯
搜索文档
卢拉、比亚迪与巴西的工业悲歌
虎嗅APP· 2025-10-31 21:50
巴西经济与工业发展历程 - 巴西经济呈现“资源诅咒”的周期性特征,历史上依赖蔗糖、黄金、咖啡等单一资源,每个财富神话持续不过百年,导致经济结构单一和对自然的过度索取 [5] - 20世纪50年代,巴西通过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推动工业发展,25年间工业年增长率近8%,工业产值占GDP接近四分之一 [6] - 上世纪70年代末,巴西已建立完善工业体系,汽车工业水平曾超过中国,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成立于1969年 [9] - 上世纪80年代,受第二次石油危机及美国利率政策影响,巴西经济遭遇“消失的十年”,GDP增速从9%暴跌至-4.4%,外债激增1000亿美元,年均通胀率达1250%,工业化进程被打断 [10] - 1994年雷亚尔计划虽控制住恶性通胀,但市场开放政策使缺乏竞争力的本土工业遭受重创,工业占GDP比重从1980年代末的46%降至2015年的22.7% [11][12] - 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全球第二的铁矿、千亿桶储量的盐下油田)使得巴西更依赖资源出口,削弱了发展制造业的动力,加剧了去工业化 [12] 巴西汽车工业的兴衰 - 上世纪50年代,菲亚特、大众、丰田和通用等国际车企趁政策东风在巴西建厂,丰田首次出海建厂即选择巴西 [7] - 巴西汽车工业曾具备技术输出能力,桑塔纳2000和大众高尔等车型均为巴西技术出海合作的产物 [9] - 市场开放后,外资车企在巴西可全资运营并享受税收优惠,但缺乏本土竞争导致技术迭代缓慢,产品高价低质,2019年本土产福特车价格反超进口车10%以上 [18] - 为保住就业,巴西政府长期提供高额补贴,2011年至2021年间向福特发放了26亿美元税收补贴,占汽车激励总额的三分之一,但福特最终仍因累计亏损约80亿美元退出市场 [18][19] - 福特关闭工厂对当地就业造成严重冲击,直接影响2800个家庭,当时巴西失业率已达11% [19] 卢拉总统的经济政策与转型努力 - 卢拉第一任期(2003年~2007年)借助中国加入WTO后对矿产资源的巨大需求,创造了465万个就业岗位,赤贫人数减少28% [20] - 2024年卢拉政府推出“巴西新工业”计划,融资3000亿雷亚尔(约合600亿美元),重点发展可持续农业、健康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六大板块 [22] - 在汽车领域推出“绿色出行与创新计划(Mover)”,计划至2028年提供190亿雷亚尔税收激励,并利用其85%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发展新能源汽车 [22] - 政策转向学习中国深化产业改革,旨在通过新能源汽车等新工业制成品带动就业和出口,摆脱历史周期率 [23] 比亚迪在巴西的战略布局与意义 - 比亚迪巴西分公司成立于2014年,业务已从电动巴士组装扩展至太阳能组件、电池生产及云轨项目,2020年中标圣保罗17号线列车供应 [24] - 在巴伊亚州建设拉美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厂,包含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及电池模组组装工厂,预计提供5000个工作岗位 [24] - 比亚迪在巴西的综合性布局(含叉车、货车、卡车、光伏、储能等)被视为帮助巴西实现工业化未来、掌握自身命运的关键合作 [23][24]
我在非洲卖汽车
投资界· 2024-12-12 17:35
非洲汽车市场潜力 - 非洲人口占全球15%但汽车销量仅占全球3%,汽车保有率每千人仅约40辆,远低于欧洲和日本的600辆 [6]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向非洲出口汽车15.8万辆,同比增长53%,其中乘用车占比约一半,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城等品牌 [8] - 津巴布韦被誉为"南部非洲矿业明珠",拥有28亿吨铂族金属(全球第二)、100亿吨铬矿石和1.3亿吨黄金矿石储备,催生大量富人群体 [8] 中国汽车在非洲市场表现 - 长城炮国内售价16-17万元,在非洲售价高达46万元人民币(约6.2万美元),是国内的2倍多,每台利润1-2万美元 [5][8] - 比亚迪国内8-10万元的车型在埃塞俄比亚可卖到16万元以上 [9] - 中国车以性价比优势赢得市场,如长城炮比丰田海拉克斯便宜6000美元且配置更高(真皮座椅、辅助驾驶功能) [8] 市场结构与竞争格局 - 非洲市场年新车销量约120万辆,二手车销量约500万辆,日系车占据主导地位 [7] - 经销商采取差异化策略,在富人区销售高端车型(路虎、丰田、长城炮等)而非主流二手车 [7][8] - 部分经销商转型为中间服务商,如EthioOcean公司协助埃塞俄比亚客户对接国内供应商 [9] 行业挑战与风险 - 红海地区冲突导致单个集装箱运费从2000-3000美元飙升至8000-9000美元,货物延迟3个月发货 [11] - 埃塞俄比亚汇率单日暴跌30%,严重影响客户购车意愿 [12] - 跨国交易中存在资金冻结风险,曾有客户支付300万元货款但车辆未发出 [9][13] 市场竞争加剧 - 俄罗斯市场单车利润从2022年的2万元骤降至2024年的2000元 [14] - 加纳市场单车利润已减半至2万元,经销商开始向其他非洲国家转移 [15] - 埃塞俄比亚市场单车利润从1万元降至5000元,供应商利润从2-3万元缩至1-2万元 [15] 企业应对策略 - 经销商计划在埃塞俄比亚开设线下门店,提供售后服务(维修、保养)以增强竞争力 [15] - 部分企业正与国产品牌谈判获取总代理权,试图建立市场护城河 [15] - 通过社交平台寻找供应商的模式存在风险,需谨慎选择合作伙伴 [13]